-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6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 考情解读 学案引语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诗鉴赏中是一个必考点。在高考命题实践中真正的“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很少见,通常是要求考生回答“表达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类“是什么”的问题,它考查的重点在于根据诗句内容读懂诗歌,了解作者的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常见命题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命题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主观设问,二是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鉴赏的核心。一般在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需要结合诗歌所提供的信息。如诗歌的标题、作者、关键句、注释、诗歌的类型、意象等。也就是说,综合考虑,多角度入手,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关于评价类试题因为难度偏大,命题中出现的较少,但评价的前提是理解思想内容,只有理解了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 解构真题 引领规范 类型一 思想内容类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试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要求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来分析。 2.研读诗歌 细致分析 解答鉴赏思想感情的题,需要遵循以下的思路:一是找出情语,即对能直接表现作者感情的字词加以分析;二是找景语,即通过作者所描写的意象解读作者的感情;三是找叙事,即通过作者描述的事情来分析作者的感情;四是找技巧,即通过用典、化用等手法,解读出作者的感情。解答这类试题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如果有表达技巧要一并写出。 从标题“戏赠”入手,一个“戏”字,有“戏谑”之意。再结合诗句来看,前两句“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是对自己诗作的概括,突出自己的文学成就;“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也是在展示自己的诗作成就。“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这是对元九和李二十的戏谑。但“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透露出诗人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和自嘲。 3.依据模板 构思答案 答案构成:通过对……的描写(或:通过描写……),表达了……的思想情感。 4.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答案一:表现诗人对元九和李二十的戏弄。 该答案不能整体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倾向,曲解“戏”的内涵。 0 答案二: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对诗句的含意和感情理解不全面、不到位。该答案只理解出其中的一部分,没能全面整体把握。 3 类型二 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唐]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的情感和志向。 2.研读诗歌 细致分析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熟悉古诗中常见的作者情感和志向有哪些,即做好知识储备;其次通过阅读诗歌体会诗中传达的情感志向;最后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诗歌的首联直接点题,侧面明确主旨即物外,表明所写是寄情于外物,通过对外物的分析即可得出作者的观点。颔联承接上联,聚焦题目中的“山家”,突出了兰径熏和槐庭落的夏日景况,暗示了诗人的志趣与追求。颈联转写山风、山月,营造了空旷、静谧的意境。尾联以议论结题,揭示了一片诗心,凸显主旨。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静谧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亲近“松桂”的心愿,其厌弃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展现无疑。 3.依据模板 构思答案 答案构成: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向往(追求)……的志向,从诗中……(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从……联……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暗示出)……的志向。 4.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答案一:本诗表达了作者向往田园山水生活,追求隐居的思想。首联写出了夕照美景,颔联写了兰径和家槐美景,颈联写了山谷的幽静空旷、山间特有的美景,尾联直接表达了对山水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 该答案对“樊笼”“松桂”的象征义理解不到位,情感不是对隐居的向往。结合全诗的分析比较到位。 2 答案二: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全诗都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通过所写美景可以看出作者的志向和情感。 该答案对作者的情感和志向分析正确,但是没有对全诗具体分析,只是笼统地解说,不符合题目要求。 3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析。 2.某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3.本诗以“××”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答题公式 这首诗歌运用了……的手法,描写了……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态度)。 核心要点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七个方面 1.知人论世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是把握思想感情的基础;把握时代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壮怀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黍离之悲了。 2.解读形象 解读形象(意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如王维的《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水之清,滩之浅,石之白,蒲之绿,浣纱之欢快,都衬托出月之明,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表现出一种自然、纯真的美,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3.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品析语言的重点是: (1)抓题眼。扣住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 (2)抓诗眼。特别是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句,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愁”显然是全词词眼,但上阕中的“愁”是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中的“愁”则是怀才不遇的哀愁。 (3)从景语中感受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倦夜》前六句写景:“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从入夜月升到月落破晓,暗示出诗人彻夜难眠,心事重重。 (4)从情语中体会情。如杜甫《倦夜》末两句是写情:“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抒发出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无限关注,以及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和忧愤。 4.留心序注 有些作者在自序、自注中会对作品的内容、背景等加以说明,这是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参考资料。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便对该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5.运用想象 诗歌创作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诗歌鉴赏同样离不开读者的再造想象。读诗要充分调动自身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积累,对诗歌进行如临其境的体味,才能准确地真切地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温庭筠《商山早行》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被誉为“早行名句尽此一联”,全由名词组成,字字皆为物象,通过想象,便会变成生动的画面,体会出其中蕴含的不尽之意。 6.注重诵读 诵读是体味诗情的最好办法。诵读,要倾注激情,要精读细品,不要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考场做诗歌鉴赏题时,也应该把诗歌默诵几遍,不要急于作答。古人说:“读书切戒在匆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涵咏”是“沉浸”的意思,就是把文本当作“水”,读者投入其中,如鱼得水,鉴赏玩索,掂量比较,浇灌心田。 7.掌握技巧 掌握与诗歌鉴赏相关的一些艺术手法。主要涉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结构方面的艺术手法等。 强化训练 提能增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拟人,虽是概括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已经到了晚上,开启下阕的“归来愁未寝”。 E.“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答案 CD 解析 C.“两岸葡萄青藤满架”错误,应是将春水比成葡萄美酒,写出水色可爱;D.“青山啼子规”应是白天游玩时所闻。 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喜悦→忧愁。上阕描绘春日游玩图景,女主人公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下阕女主人公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既然女主人公的情绪有一个变化过程,那就要求考生结合上下阕的内容对女主人公的情感作出分析。上阕的写景抒发了喜悦之情,而根据“子规”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再结合下阕的内容,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春闺怨。考生在分析时,需要结合诗句组织语言。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纱窗恨·答冠月韵 [清]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征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征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指“梅花落”的曲子,一指征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黑雪”“黄沙”,突出了边塞的特点,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象。 答案 AD 解析 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肆虐的情景,并非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2.这首词感情丰富,请说出该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戍守之苦,思乡之情,以及由边塞壮阔之景引发的豪迈之情。写笛声“凄切”可见征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而且流露出征人的豪迈之情。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上片风送笛声阵阵,溢满天涯,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戍边将士内心深处的凄凉。下片开头气势雄壮。“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雄壮、威武;“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景色壮阔,情感豪迈。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一剪梅 [宋]刘克庄① 小序: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 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屡受打击。此词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②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的好友。③元:通“原”。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束缊宵行十里强”,紧扣小序中“夜”字,写出夜行之景。“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 B.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 C.“酒酣耳热说文章”,作者与朋友畅谈文章却不话别,表现了作者对离愁的刻意回避。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E.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答案 CD 解析 C.“表达了作者对离愁的刻意回避”错误。酒宴上词人与友人把酒畅谈应是意趣相投、兴之所至,并无刻意回避别情之意;D.“旁观拍手笑疏狂”是指旁边有人听词人与王迈高谈阔论而拍掌笑话他们的狂态。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始而愁苦,继而欣喜,最后慷慨奔放的情感变化。词人屡次遭贬,今又夜赴广东,天寒地冻夜路难行,自然心生愁苦;继而遇友人相送,更能把酒畅谈,词人深感欣喜;最后,词人的欣喜之情在狂放不羁的情态之中,发展到顶峰,即使旁人不解而生发议论,词人也睥睨世俗、纵情任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