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课件故乡 (3)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故乡 (3)_鲁教版

故 乡 鲁 迅 了解小说的一般常识 § 小 说 以 刻 画 人 物 形 象 为 中 心 、 通 过 完 整 的 故 事 情 节 和 典 型 的 环 境 描 写 来 反 映 社 会 生 活 。 § 1 、 一 篇 小 说 必 须 具 备 哪 三 个 要 素 ? § 人 物 、 情 节 、 环 境 是 小 说 的 三 要 素 , 塑 造 人 物 形 象 是 反 映 社 会 生 活 的 主 要 手 段 , 因 此 , 人 物 是 三 素 中 的 主 要 素 。 § 2 、 常 见 塑 造 人 物 形 象 的 方 法 有 : § 肖 像 、 心 理 、 行 动 、 语 言 神 态 描 写 , 以 及 正 面 、 侧 面 。 了解小说的一般常识 § 3、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 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 § 4、环境: A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 背景。 § B自然环境;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主要作品集 1、小说集两部: 《呐喊》(1918—1922); 《彷徨》(1924—1926) 2、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1926 原名《旧事重提》) 3、 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呐喊 § 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成集于1923年。集里收有《孔乙 己》《狂人日记》《药》《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 这部小说集为革命现实主义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呐喊》写 于五四高潮时期,着重揭露宗法社会的残酷统治,及其在精 神上毒害人民的罪恶,对农民的革命力量则在怀疑中进行坚 毅的探索,它的战斗声像号角一样震醒了封建“铁屋子”里 沉睡的人们,密切地配合了五四时期思想革命的进行。鲁迅 小说的深刻性正是从农民角度来提出反封建的要求,以革命 民主主义观点来观察和解剖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在初中我们学过鲁迅的作品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选自《朝花夕拾》散文 《风筝》《雪》 《藤野先生》 选自《野草》散文诗 《社戏》 《故乡》 选自《呐喊》,小说 § 《故乡》的创作背景 § 1919年12月鲁迅回 故乡接母亲到北京, 目睹了每况愈下, 逐渐失去了精神生 命力的故乡,十分 悲痛,1921年1月 便以这次回家的经 历为题,写了这篇 小说。 生字 §阴晦(huì ) 秕(bǐ)谷 §鹁鸪(bó gū) 颧(quán)骨 §折(shé)本 潺潺(chán) §伶仃(língdīng) 恣睢(zì suī) 诵读《故乡》,你认为笼罩全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整个《故乡》的色调,是昏暗、阴冷、低沉 的。其中唯一欢快的语调出现在对儿时回忆 的描写中,但无论就谋篇布局,还是就语言 特色而言,笼罩着的是一种忧郁和感伤。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 故事情节,全文可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 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 回故乡 §第二部分(6-77) 在故乡 §第三部分(78-88) 离故乡 作者千里迢迢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体会到的不 是激动、喜悦。而是悲哀,究其缘由是故乡景、故乡 人的变化。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 哪些又着墨较多? § 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 “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 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 物形象丰满。 第一部分:回故乡 § 1、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描述了怎 样的景况?有什么样的作用? § 2、“我”所记得的故乡就是这样的 吗?文中是怎样说的?请你谈谈你 的理解。 1、第一段中的“冒着严寒”说明什么?  “冒着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写出我 回故乡急切心情 。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 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 衬托“我”悲凉的心情。 § 3、“我”怎样解释现在故乡的萧索 荒凉? § 4、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共同出售了, 这背后隐藏了些什么样的信息? 人物的塑造,不但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还要通过 环境描写,那么文中对“故乡”景物的描写共有几处? 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 文中对故乡景物的描写有三处:(1)回到故乡时见到的 “萧索的荒村; § (2)记忆中的“神异的图画”;(3)“朦胧中”想象到的 图景。 § 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故乡的不同,反映了故乡的自然环境 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 衰败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贫困。小说结尾再现记忆 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故 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 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朦胧憧憬。 学生仔细研读文中三处景物描写,互相质疑问难,小 组内交流研讨。思考: § (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 有一些活气”句中“萧索的荒村”前用了一个富有 表现力的动词“横”,请体会这个词为什么用得 好?“活气”改为“生气”可以吗? § (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 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句中“瓦楞上”的枯草的断 茎怎么能成为“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 (3)“月下西瓜地”一节的绘景奇异在何处? § 明确:(1)“横着”是不整齐、不规则地放着的意思,有一种 “被遗弃”的动感,“萧索”是形容词,突出了悲凉的气氛, “荒”字描绘出村落的凋敝和沉寂,这里都是写“我”看到 家乡的感觉。动静结合,写得具体而形象,这样的荒村,自 然没有活泼的生活气息,有的只是死气沉沉,“生气”指旺 盛的生命力,用在这里不确切。 § (2)句中的“枯草”“断茎”“寒风”“老屋”渲染的凄 凉景象突出的是一种气氛、一种心情,“我”要永离故乡, 永离老屋,此时故乡的颓败、荒芜、冷落更增加了惆怅、悲 凉的情绪。这与上文“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本没有什么 好心绪”是协调一致的。 § (3)明丽的色彩: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 颇为神奇的传说:项带银圈的英俊少年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刺 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