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创新设计》(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A:第八章第二节城市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设计》(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A:第八章第二节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 识记:城市化的表现、标志。 2. 理解: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应用: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 生态城市 考点一 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 城市化的动力及其标志 上升 二、 三 扩大 2 . 城市化进程曲线及含义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 ___ ” 形曲线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S 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点 出现的问题 发展趋势 分布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 较低 、 发展 _____ 问题较少 处于 城市化 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 国家 中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 推进 _____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 了 ______ 城市化 现象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 比较 ___, 城市人口 比重的 增长 ______________ 中心区表现 出 _____ 的 迹象 出现 ________ 现象 发达国家 较慢 很快 郊区 高 趋缓甚至停滞 衰落 逆城市化 3. 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原 因 起步早 _________ 早 水平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一些大城市 出现 __________ 现象 ① 市中心的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② 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产业革命 逆城市化 (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原 因 起步晚,发展快 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 进程 ____ 总体水平低,且不平衡 亚非国家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_______ 国家 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 发展不 合理 ①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的压力增大; ② 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 对 ______ 造成 破坏; ③ 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快 南美洲 生态 怎样从城市化水平上判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提示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 70% 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 30% 以上, 70% 以下。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2017· 衡水中学调研 ) 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 ( 含预测 ) 。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950 ~ 1965 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 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C. 欠发达地区在 2025 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 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2) 由图可知 (    ) A. 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 B. 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C. 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 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  第 (1) 题,据图可知, 1950 ~ 1965 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 A 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 B 错;欠发达地区在 2025 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 60% ,而发达国家已接近 90% , C 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 50% 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 1950 年水平, D 对。第 (2) 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 答案  (1)D   (2)B 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差异 1.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 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 )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 ~ 20 世纪 20 世纪 50 ~ 70 年代 20 世纪 70 ~ 8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2.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差异 (1)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2) 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 (3) 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类题型的分析思路 1 . 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2. 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3. 根据不同区域类型 ( 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 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4. 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5. 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城市化进程的判断 1. (2015· 重庆文综, 4 ~ 5)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 (1) ~ (2) 题。 (1) 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 A.20% ~ 30% B.30% ~ 40% C.40% ~ 50% D.60% ~ 70% (2) 上图中 2000 ~ 2010 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 A. 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解析  第 (1) 题,本题考查城市人口比重的计算。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 1965 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该国城镇化比重为 60% ~ 70% ,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 30% ~ 40% ,故选 B 。第 (2) 题,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化特点及原因。 2000 ~ 2010 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边曲线所代表的中国。该时段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是工业化程度提高促进城市化的结果,故选 A 。 答案  (1)B   (2)A 2.( 2013· 四川文综, 11 ~ 12 )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完成 (1) ~ (2) 题。 时期 ( 年 ) 1985 ~ 1990 1990 ~ 2000 2000 ~ 2011 城市用地年 均增长率 (%)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 均增长率 (%) 3.77 4.28 3.79 (1)1985 ~ 2011 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 A. 先增后减 B. 先减后增 C. 不断增加 D. 逐渐减少 (2) 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 1985 年以来我国 (    )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解析  第 (1) 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 1985 ~ 2011 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小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即城市用地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说明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不断增加。第 (2) 题, 1985 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新增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由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转化而来,因此城市新增用地以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城市用地的增加,使农业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1)C   (2)D 考向二 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分析与比较 3. [2012· 山东文综, 27(1)(2)] 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自 1990 年至 2010 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 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柱状图的读法、理解城市化的表现与发展条件。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所以两省城市化的特点也主要是这两方面。第 (2) 题,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要从城市化的形成因素上分析,即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的差异。 答案  (1) 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 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 2 . 生态城市建设 (1) 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 _____ 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 _________ 保持协调 , 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绿色 自然景观 【高效记忆】 图解 “ 城市病 ” 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  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 2017· 大连调研 )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    ) ① 水泥路面多  ② 下水道多  ③ 绿地多  ④ 人口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 ① 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 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 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④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 营造 “ 绿色屋顶 ” 和 “ 绿色阳台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⑤ 解析  第 (1) 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第 (2) 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 答案  (1)A   (2)C 1 .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1. (2015· 新课标 Ⅰ , 3)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  从材料可知 “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 ,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C 项正确。 答案  C 考向二 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2015· 新课标 Ⅱ , 1)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题。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 A. 大气湿度增高 B. 大气降水增多 C. 近地面风速增大 D. 气温变率增大 解析  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及其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故 A 、 B 项错误;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 C 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考向三 城市化对住宅建设的影响 3. (2014· 课标 Ⅱ , 1 ~ 2)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 “ 握手楼 ” ( 下图 ) 。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农民建 “ 握手楼 ” 的直接目的是 (    )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 “ 握手楼 ” 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市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再扩大 解析  第 (1) 题,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此务工,城市周边农民自建住房的目的就是为附近务工人员提供相对廉价的居住环境,同时当地居民还可提高经济收入。第 (2) 题,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使得城市住房紧张,同时也促使房价过度增长,因此,收入相对较少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租住在城市周边房价相对低廉的地方。 答案  (1)D   (2)B 考向四 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4. (2016· 海南地理, 10 ~ 12)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 / 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 2015 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 (1) ~ (2) 题。 (1) 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 A. 二环与三环之间 B. 三环与四环之间 C. 四环与五环之间 D. 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 A. 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 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 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 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 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 ① 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 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 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 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  第 (1) 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 1.00 附近。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 0.95 ~ 1.00 和 1.00 ~ 1.15 ,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 C 。第 (2) 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 B 。第 (3) 题,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 答案  (1)C   (2)B   (3)A 读图技能培养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 常考的 类图像之十七 )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2014· 四川文综, 9 ~ 10) 下图是某城市 1990 年和 2010 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 2010 年较 1990 年增长最大的是 (    ) A.2 千米附近 B.4 千米附近 C.8 千米附近 D.10 千米附近 (2) 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 A. 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 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 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审题指导】 1. 由图名可知该图通过不同年份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变化来反映该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2. 由图例可知,实线表示 2010 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虚线表示 1990 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 3. 从题图中可获取以下信息: 降低 上升 提高 [ 尝试自解 ]   (1)________   (2)________ 答案  (1)D   (2)D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 “ 三判断 ” : 1. 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 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① 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 ② 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 ③ 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 ④ 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2) 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下面某地区 A 、 B 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 2. 判断城市化的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如上图,我们根据城区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 Ⅱ 为郊区城市化阶段。 (1)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 a—c—d—b 。 (2) 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下图中 E 到 F 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 . 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城市化曲线图的判读 1.( 2012· 福建文综, 3 ~ 4 )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000 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A.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 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 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 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解析  第 (1) 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城市化水平一直最高的甲是发达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很低,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在图中表现为折线的坡度大,在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 年 ) 中我国城市化水平接近 50% ,故判断丁折线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D 项正确。乙折线是全世界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丙折线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第 (2) 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2000 年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国家的均衡发展战略造成的,通过城市化带动区域发展,故 A 项正确;合理城市化会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 C 错误;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高级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人口向农村和郊区迁移, D 错误;目前发达国家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故 B 项错误。 答案  (1)D   (2)A 考向二 城市化柱状图的判读 2. (2015· 安徽文综, 25 ~ 26) 下图表示某市 2003 ~ 2013 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 (1) ~ (2) 题。 (1) 据图推测, 2003 ~ 2013 年城市 (    ) A. 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 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 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 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 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 A. 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 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 城市 “ 热岛 ” 效应增强 D. 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  第 (1) 题,本题利用柱状图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选 D 。第 (2) 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图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面会使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故排除 A 、 D ;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可能会因建设用地增加而增加,排除 B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人口增多,生产生活释放废热增多,最可能导致城市 “ 热岛 ” 效应增强,故选 C 。 答案  (1)D   (2)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