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济南中考语文密押题现代文阅读教师版
1. 怀念麦浪 彭九天 ①听着李健的《风吹麦浪》,心便迷惘。风在这里,麦浪在哪儿? ②赶着城市化进程的队伍,我来到了A城。城里没有麦浪。茅盾先生《白杨礼赞》中的那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只当在梦里。 ③喜欢小时候站在故乡的苍茫里,遥看麦浪。那一望无际的粼粼波光,在风里惹着眼。那时,我看麦浪,就像两小无猜的孩子对望。一种喜悦,自心底来。她带着我,玩转欢快的年少。我的思绪行走在麦的浪尖上,心里甜蜜得想流泪。这辈子,感觉生命开端的那片田园,就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怎敢忘。 ④小时候,我没见过大海。就觉着那片苍茫像大海,他浩瀚、包容,有着大海样的情怀。我崇拜他,就如同崇拜我的父亲。故乡的麦浪,一吹就是几十年,一如我梦里的向往。我喜欢她,柔美的绿,金灿灿的黄,还有收获时的热烈。冬日里,那一畦畦绿,在灰暗的冷里,一如小妹倔强的生命。春风来,麦苗儿青翠,风里她跳着欢快的舞。春风围着她的脖子,她的心随着那绿,生动。童年和菜篮子一起,在麦浪里翻飞。我的心情如三月的风筝,蒸蒸日上。光着脚,跑在那一片滚动的绵柔里,追逐着年少时的梦。那时的快乐,正如这绿油油的麦浪,清清纯纯的,无与伦比。那个舞台,一展平畴,开阔得让我们心花怒放。 ⑤清明过后,不知不觉,麦苗儿窜过脚踝,青葱若小妹,晕着可爱。A.风一吹,铃铛样奔跑,挡不住人间四月的诱惑。拔节声里,听那花开,欣喜若狂。白白的碎花儿,干净地开在麦的胸前,就像小妹辫梢的蝴蝶。仔细看,就觉着有一种天生的奇迹。辫在那,极像一棵棵结满果子的树,举过头顶,追寻着风的幸福。那花,纤弱而娇巧。从风里走出来,嫩嫩的,吐着柔软。远远地看,不敢触摸。就觉着有股温暖,扑面来。 ⑥有人说小麦花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花,我不敢信。那么美好的一束束鲜嫩,怎这般的让人等不起。盼了一个冬天,难道就只为那瞬间的开放。这种超然的淡定,让我不懂。我喜欢她慢慢盛开的样子,几分黄,又几分白,从青绿中来,纯洁如蝶。风里,正舞着婀娜。简单,朴素,清爽,安静。恰如女儿蓝底白花的裙,在阳光里闪闪飘逸。一朵花,几分钟就开完。一树花,三两天就开完。开得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我喜欢这世间最美的淡定,不张扬,不奢华。认认真真地开,开得很仔细,只当一次旅行。好多次我就这样深情地看着她,在风里,在阳光里,静静的一点点地开。看着这份柔美的开放,就觉不忍。不忍她比昙花还短暂的,又最美丽的停留。这样一次短暂的诗意的停留,让我怀念很多年。我感觉,她就是一首婉约的诗。走过春秋,又走过白居易的唐朝,穿越宋词和明清小令,停留在世界的“末日”。B.风里,她欢快的旋着舞。那舞姿,轻盈,曼妙。一波一波,在田的枝头灿笑。那花香,顺着青葱远去。接着,她用自己的芒,挑动着春天的媚眼。然后,以一种释然天下的情怀,奔向慌乱的夏,她是夏天的王。 ⑦一天天,就这样往前跑,和风一起。跑过春分和小满。风里,她宛如一位风姿绰约的妇姑,站成一季美丽。深情的,给人太多期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我喜欢这种简单着的美,自然天成,欢快的让你不再想起忧伤。 ⑧风吹麦浪。此刻,一种无法逃避的思念,沿着阳光的烈焰和农人真诚的期待,守望。守望,成了父老乡亲几辈子的梦。这梦,从一叶青葱到一片金黄。然而近年来,村里人纷纷去了他城。故乡的田,有许多荒芜。在遥望里,故乡已不见麦浪。 ⑨每次回家,我都要站在曾经青梅竹马的田间,怀念年少时铃铛样奔跑的麦浪。然而麦浪不在,面前是皱褶的荒野。每次见这曾经馥郁着美好期许和无限乐趣的田园,我的思绪无法着陆。水泥浇筑的高楼,让我望不到故乡,更望不见麦浪。父亲背弯如镰,村头的田边,守望成一尊雕像。那是我永远的思念。 ⑩此刻,思念瘦尽。听着李健的歌,心如麦浪,翻滚。 18. 读③—⑦段,用自己的话概括“麦浪”令我喜欢崇拜的原因?(3分) 19. 本文的语言独具特色,请自选角度对⑤⑥段画线句子任选其一进行赏析。(4分) 20.你如何理解⑨段“父亲背弯如镰……守望成一尊雕像”这句话的含义?(4分)来 21. 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简要赏析。(4分) 12 22.联系全文内容,思考题目中的“怀念”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18. (3分)①小时遥看粼粼波光的麦浪,心生喜悦②麦浪浩瀚、包容的情怀令我崇拜,让童年的我们心花怒放。③麦苗儿青葱,晕着可爱。④小麦花开放时间短暂,却淡定,不张扬,不奢华,令我怀想。⑤喜欢成熟麦子简单的美,自然天成。(每点1分,结合原文,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9. (4分)示例:赏析A句,运用拟人修辞(2分),写出了麦苗的生机勃勃,麦花的美丽(2分)。 赏析B句,“轻盈”“曼妙”用词典雅精致(2分),写出了小麦花绽放时的美丽,“挑动”则生动地表现出小麦花的奔放热烈(2分)。(也可从拟人修辞角度赏析,意思对即可) 赏析角度提示:①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②从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描写;③词语(如叠词的运用);④联想想象(赏析角度2分,结合句子并写出具体作用2分,言之有物即可) 20. (4分)“背弯如镰”“守望成雕像”运用比喻修辞(1分),写出了如父亲这样的老一辈农民的勤劳,面对农村土地荒芜的无奈与坚守(1分)。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关注(1分),对父辈的感念和愧疚之情(1分)。(4分) 21. (4分) 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2分);②运用比喻,形象再现复杂心绪(2分);③画龙点睛,升华主旨;④动词结尾,情态跃然纸上,令人回味无穷(2分)。(答出两点,有结合文章主题内容的适度分析即可)(4分) 22. (4分)不能去(1分)。理由:①进城之后,城里没有麦浪,回到农村,土地荒芜,也不见麦浪,心生怀念之情(1分);②怀念麦浪就是怀念童年,怀念生命开端的那片田园(故乡),怀念父亲的守望(2分,童年、故乡、父亲答出两个即可)。 2.(三)记叙文阅读(13分)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①三十年前,我父母用开菜园换来的钱,买了第一辆永久牌黑色二八式自行车。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 ②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两边向路中央爬出绊根草,夏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没有水凼,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不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③父亲觉得我 可以上路与他一起去卖菜了。那一年我们在菜园里种了很多土豆,如果不及时卖掉,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长出紫芽。我和父亲闻鸡起床,将土豆挂在车后座上,父亲用的是从邻居大伯那里借来的飞鸽自行车。两袋土豆加起来一百多斤,并不比人轻。土豆两角钱一斤,驮到涂家河集卖完,可赚二十元钱,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字,所以我带着它们骑行在小澴(huán)河堤的杉树林巷里的时候,觉得一颗一颗土豆,比天上的星辰还要金贵。星光照夜路,并不够用,打手电筒骑车,也不可能。父亲熟门熟路,他知道十里八乡的每一道沟,每一道坎。我在后面紧紧跟着,可我毕竟是一个骑车卖菜的生手啊!终于有一次,我骑车冲出堤面,一头栽到了漆黑的杉树林里。如果不是一棵好心的杉树果断将我拦住,我会飞跌进星光下的小澴河,趁势将两袋土豆洗得干干净净吧。电光石火间,车卡在树干丛中,我的身体由龙头前面翻滚下来,落在地面。杉树的针叶将脸面与手臂刮得生疼。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反身跑下堤,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拉起来,一边捏遍我的身子,一边问我疼不疼。看见我没事,他拍了拍我身上的尘土,扶起车子又出发了。 ④第二年我考上了城里的中学。父亲给我买了一件新衬衣,还将自行车送给我,不是舍不得买新车,他是觉得旧车没人偷。星期六的晚上,下了课,我常常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澴河大堤回家。笔直的河堤,堤下是垂柳、水杉与白杨,黄昏渐阑,澴河清碧如带,世界开阔明净。二十里路,一个多小时,汗流浃背回到家,吃母亲留好的夜饭,在破旧的木床上小睡几个钟头,天不亮,又起床骑车回去赶周日早上的功课。十四五岁少年的精力,大闹天宫都够用,不是吗? ⑤有一次,我骑出城,归心如箭,自然也是车行如箭,听任蚊蚋阵阵扑打在脸上。离城已远,脚下失力,咯噔一响,我心说不好,果然是链条断掉了。如是是现在,我更愿意推着自行车,在月色朦胧的秋夜,走在杨柳风里,一步一步地走回故乡,是的,我愿意。可是三十年前,恨不得长出翅膀的我……我沮丧地推着车,失瑰落魄,汗水流入眼里,稻芒一般刺疼。堤外各个枫杨掩映的村庄,晚炊的烟气已经消散,油灯一盏盏灭掉。天上,月亮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我鼓足勇气将车推下堤坡,敲开了一户还留着灯的人家。我印象中,那个取来钉锤、老虎钳与扳手,蹲在堂屋外面帮我接链条的大叔,长脸膛,短头发。我举着他家的柴油灯,照着他敲敲打打。其实我自己也会,他坚持要帮我接。接好链条后我道谢,急急忙忙往家赶,还是晚了,母亲已经打着手电筒等在村口。 12 ⑥我到远方的城市读书工作结婚后,乘公汽,坐地铁,自己开车,整日奔走;忙孩子,忙事业,忙生活,马不停蹄。故乡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三十年前的光阴也沉睡在脑海深处。只是在周末,我会骑着儿子的那辆公爵自行车去沙湖公园逛逛。那时候就会想起那一辆黑色永久车,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想起我养过的牛、猪、鸡,它们现在在哪里?我曾凭借着它们生活在家乡。 ⑦翻山越河的少年时代,我特别不能忘记澴河堤下的那盏油灯。海子诗里讲,“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我就是被油灯祝福过的那个陌生人?妻子是我的高中同学,婚后我曾随她回她老家,那天我惊讶地发现,澴河堤下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赫然就是许多年前的惶惶秋夜,我决心下堤修车的那个村子…… (选自2016年5月8日《文汇报》,作者舒飞廉,有删改) 17.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3分) 答: 18.第②段对“青蛙蚱蜢”和“狗”的描写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9.结合第③段内容简,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3分) 答: 20.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3分) 答: 21.文章结尾写妻子老家有个“枫杨掩映的村庄”就足“我”当年决心下堤修车的村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17. “我”学骑自行车。“我”骑自行车卖土豆摔倒,父亲扶起•“我”,“我”常在周六骑车回家,周日清晨返校。“我”骑自行车回家时链条断掉,陌中村民帮“我”修好。(3分) 18.拟人、对比,从侧面衬托出“我”骑自行车的速度之快,表现了“我”当时喜悦、得意的心情。(2分) 19.“我”和父亲闻鸡起床,骑自行车卖上豆,可以看出父亲的勤劳。从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这个动作,可以看出父糸的细心和对车、土豆的爱惜。从他“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来”、“捏遍我的身子”等动作,可见父亲对“我”的关爱。(3分) 20. 故乡事和物曾是“我”物质和精神的依靠。蕴含着对以前故乡事物的怀念和感激以及观实生活中故乡无处可觅的失落之情。(3分) 21. 结构上与上文对村庄的描写形成呼应,内容上强调了“我”路被祝福的“陌生人”,深化民“我” 对家乡的感激之情。(2分) 3.(三)阅读《摸书》,回答17-21题。(13分) 摸书 文/冯骥才 ①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②“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说。 ③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④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⑤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⑥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闲时,从书架上抽下几要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找开来读是一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找开也是一种享受;而凡读过的书,都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⑧当一本古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少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12 ⑨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每每此时,“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她的神气好似看到了过去一幅迷人的画。 ⑩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她早已懂得。 (《读者》) 17.文章开头写一个叫莫拉的老妇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她为会么摸书会感觉很满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在文章第段6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过渡句。(2分) 19.第8段画线句子从修辞角度看,运用了____ _修辞,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文章结尾耐人寻味,请从结构与表达的角度说说这种结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分) 21.你有过摸书的经历吗?请结合自己或文章中人物摸书经历谈谈对读书的看法。(要求至少用到一种修辞。)(3分)17.一是摸书可以与书做情感的交流,二是可以读出书的文化价值,三是可以体味到读书的超然感受。 18.示例:既找到知己,又发现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19.比喻 把书比作“一件古旧器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摸书可以体味到其文化价值,犹如品赏一件文物。 20.从结构上看,突出中心,深化主题;从表达角度看,引用名言,简洁有力,很有说服力。 21.示例:摸书犹如与老朋友交谈,那是心与心的沟通,那是情感与情感的开门碰撞。 _ (四)(17分)没用的故事 刘心武 ①公园长椅上,一个母亲疲惫地仰靠椅背,身边是竖着的提琴盒,她拼命抑制自己,却还是把养神变成了沉睡。儿子坐在她身旁,另一边是一个大画夹子。儿子轻推母亲,母亲没有反应,他跳下长椅,四面张望,仿佛一只小鸟,想飞,却不知道往哪里飞好。 ②那是星期日中午。公园里人不多。一个老爷爷恰好散步到那里,一瞥间,老爷爷意识到,这对母子肯定是上完了上午的特长班,还要赶下午的特长班,因为家住得远,所以只能到公园里来小憩一下。 ③小男孩就要拔腿跑开,老爷爷轻声叫住他:“小朋友,别跑远了!” ④小男孩仰着头望望老头,心想你管得着吗?我要能飞,飞得老远老远才好哩! ⑤老爷爷指指长椅上的东西:“别让人顺手牵羊呀。” ⑥小男孩歪歪头,意思是:哼,都让人拿去才好哩! ⑦老爷爷笑了。他把小男孩引到花丛中的甬道上,指着那些花跟小男孩说:“你把最美丽的一朵,找出来吧!”小男孩问:“那有什么用呢?”老爷爷说:“不是为了用。你能找吗?”小男孩就找开了,他指着一朵,快活地宣告:“那朵那朵!”老爷爷点头。两只蓝喜鹊叽喳叫着,掠过花丛,升腾到大柳树上去了。老爷爷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因为那边湖里,新来了一对野鸭。”小男孩问:“野鸭能给他们什么好处?”老爷爷眯眼俯看小男孩,小男孩仰起的脸上,一双黑眼睛很亮。老爷爷就让小男孩跟他坐到甬道路上的没有靠背的石凳上,隔着花丛,斜对着小男孩母亲打瞌睡的那个长椅。 ⑧老爷爷说,他要讲些故事,不过这些故事没有什么用,也给不出什么好处。老爷爷讲了起来,小男孩开头精神不集中,可是,没多久他就听入了迷,“后来呢?”“还有呢?”。小男孩正缠着老爷爷,那边他妈妈忽然惊醒过来,先是左右一望大惊失色,然后就跳起来,然后就跳起来大声叫他。 ⑨小男孩回到母亲身边,母亲不由分说拍了他脖子两下说:“晚啦晚啦,快走快走!”母亲背起提琴,小男孩背起画夹,匆匆往公园外头走去。 12 ⑩一个多月过去。又是个星期日中午;公园附近派出所来了个报案的母亲。她一个肩膀上挎着提琴,另一个肩膀挎着画夹。她哭着报告儿子丢失的情况:带儿子上午去提琴老师那里上完课,到麦当劳吃午餐,准备休息一下以后,下午好去美术老师那里上课;为了防止自己犯困,他还特别要了一杯咖啡;谁知自己趴在小餐桌上睡着了!以前是吃完麦当劳以后到公园里去休息,后来觉得公园里的安全性不如快餐店里,没想到快餐店里也出问题!…… ⑪……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诉:每星期六上午是带孩子去补习英语,下午去补习电脑,每到“双休日”她是比上班还累,为的还不是这孩子的前途?没想到孩子根本不懂得做母亲的一片苦心!而社会又是如此险恶,拐子竟拐到快餐店里去了!…… ⑫她的宝贝儿子究竟哪去了?原来,他和妈妈在麦当劳里坐在靠大玻璃的座位上,妈妈打盹的时候,他忽然看见了那回在公园里遇见的老爷爷正从窗外走过,他犹豫了一下,就溜了出去,尾随着老人,他一直跟着老人进了附近的居民楼里,眼看他开锁进了自家的单元门。孩子在门外歪头想一想,就踮起脚尖去按门铃。门开了,老爷爷看见他大吃了一惊,他大声提出要求:“我想听您讲没用的故事!”…… ⑬正在派出所里一筹莫展的那位母亲,她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不久就在派出所里呈现了大团圆的场面。当天晚上,孩子把他记得的那些没用的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惊异万分。为什么这些故事孩子会记得那么清楚?孩子熟睡后,母亲还在枕上琢磨,一时也理不清头绪,但那些小鸟、云朵、伸长缩短的树影、飘落在湖心的鹅毛、抱着毛栗的松鼠、只露出半个脸蛋的狸猫……却分明粘在她的意识上,让她疲惫的心,感受到一种意外的温柔与熨帖…… 15.以“小男孩”为陈述对象,概括相关情节。(4分) 开端 (1)小男孩在和母亲睡着时偶遇老爷爷。 发展 (2) 高潮 (3) 结局 (4)男孩给母亲讲没用的故事,让她惊异万分。 16.本文多处运用伏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小男孩仰起的脸上,一双黑眼睛很亮。 (2)却分明粘在她的意识上,让她疲惫的心,感受到一种意外的温柔与熨帖。 18.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并分析其作用。(5分) 15.(4分)(2)男孩被老爷爷讲没用的故事吸引。(2分)(3)男孩失踪,尾随老爷爷想听没用的故事。(2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4分,每空2分】 16.(4分)示例一:“她拼命抑制自己,却还是把养神变成了沉睡。”为后文“为了防止自己犯困,他还特别要了一杯咖啡;谁知自己趴在小餐桌上睡着了!”埋下伏笔,交代了母亲因为沉睡,以致儿子失踪,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表现了母亲陪同儿子上各种补习班的辛苦。 (2分) 示例二:“小男孩正缠着老爷爷,那边他妈妈忽然惊醒过来”为后文他大声提出要求:“我想听您讲没用的故事!”埋下伏笔,交代了小男孩失踪的原因。表现了男孩对听没用故事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2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4分】 17. (4分)(1)写了男孩提问时好奇的神态,表明男孩对老人的话产生了兴趣。(2分)(2)写了母亲听了孩子的故事后的心理活动,说明他被故事打动,对自己的教育有所反省。(2分) 18. 【5分】“没用的故事”指老爷爷对男孩讲的大自然中的故事,“无用”是指与学习、升学无关。(2分)本文围绕“无用的故事”展开,运用了反语,引人深思,耐人寻味,(1分)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生动地揭示了它(生活和自然)对儿童天性(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批判了现代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错误判断与导向,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与渴望,从众心理强,不思考孩子成长的科学方法。(2分) 12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5分】 (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4 题 4. 寒夜里的那束灯光 王桂秀 ①于小菲走进教室,发现今天的课堂出奇的安静。她放下课本,转身去黑板写这节课的课题,却见黑 板上密密麻麻画满了图案: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鱼儿。 ②“小飞鱼!”不知谁低低地喊了一句,整个教室就像听到口令似的,响起潮水般的哄笑声。面对这 阵阵潮声,于小菲这条小鱼却像被搁浅在沙滩上,呼呼地喘着粗气。 ③于小菲是开学初新来的实习老师,高挑,白净,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于小菲打扮入时,性格却 温柔得有些绵软,那些调皮的男生早就练就了火眼金睛,几堂课下来,就把年轻的于老师揣摩得透透的。 他们就喜欢在课堂上制造出一些小意外,看到年轻的于老师小脸通红,窘迫得长长的睫毛扑闪闪无处安放 的样子,就莫名地高兴。 ④“小飞鱼”这个绰号无伤大雅,于小菲也早就听同事说了,但她没想到他们竟公然在课堂上大剌剌 “展示”。年轻的于小菲很生气,拿着粉笔的手有些抖,她才刚刚走上讲台没几天,还没有从学生身份真 正过渡到教师这一角色。此刻,面对一片哄笑声,她不想在学生们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可她又拿不出老 教师的力度给予他们痛击。于小菲咬住嘴唇,扭头看向窗外,竭力让委屈的眼泪转回眼眶。 ⑤孩子们的笑声戛然而止,班长小心翼翼地走上讲台,轻轻地擦起了黑板。于小菲轻声说了句“谢谢”, 她没有追究黑板上是谁的“杰作”。这堂课上得很安静,除了于小菲的讲课声,就是孩子们刷刷记笔记的 声音。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投进窗口,于小菲感觉自己此时还真像一尾小鱼,一尾急于游出去的小鱼。 ⑥早春的天很短,日子似乎还没真正从寒冬里挣脱,放学后不久,天色就迅速暗了下来。风依然很凉, 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于小菲独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年久失修的路坑坑洼洼, 她只好放慢单车的速度,在夜色中摸索前行。突然后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几束灯光胡乱闪过,笑闹声 中传来“小飞鱼”的轻呼。 ⑦“又是这群孩子。”于小菲心中一紧,不由加快了车速。这时,几束灯光整齐地投到她前行的路上, 她快,光束跟着快,她慢,光束也跟着慢。于小菲不动声色,循着灯光暗暗加速。还好前方路口她就要转 弯了,要拐进一条更僻静的小路,她下意识地握紧车把,极力睁大眼睛辨识前方的路。 ⑧于小菲蹬车的脚突然顿住了,她分明感受到那几束灯光停驻在路口,齐刷刷地照向小路的尽头。桔 黄色的光线铺就一条温暖的路,穿透夜的黑暗,驱散夜的寒冷。于小菲鼻子发酸,心里软软的,她没有回 头,就在这片暖意中稳稳前行。 ⑨第二天,于小菲走进教室,郑重地自我介绍,就像第一次见到同学们一样:“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好,我是于小菲,”她停顿了一下,脸色有些红,激动地说,“我想做一条小飞鱼。”孩子们惊奇地看着她, 眼里满是惶惑。“我想做一条会飞的鱼!”于小菲兴奋得眼睛亮晶晶的,她大声说:“我要带着你们一起飞!” 教室里沉默了片刻,不知谁鼓起了掌,紧接着掌声越来越热烈,又夹杂着“小飞鱼万岁”的欢呼声…… ⑩于小菲真正像融入水中的鱼儿一样了,她知道,那晚的灯光才是真正让她飞起来的翅膀。此时,她 的双翼满载着孩子们的爱和追随,在暖暖的灯光中,稳稳飞翔。 1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塑造了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形象,意在引发人们对教育现状的反思。 B、于小菲怕学生报复,所以没有在课上追究是谁在黑板上画鱼。 C、在经历了夜路惊魂后,于小菲郑重地重做自我介绍,目的是给孩子们一个严厉的警告。 D、标题“寒夜里的那束灯光”一语双关,点明主旨,耐人寻味。 11.通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及于小菲的心理变化过程。(6 分) 情 节 心 理 课堂上公然被叫“小飞鱼” ② ① 感动、温暖 重新介绍自己是“小飞鱼” ③ 12.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12 (1)“‘小飞鱼!’不知谁低低地喊了一句,整个教室就像听到口令似的,响起潮水般的哄笑声。”请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此句。(3 分) (2)“风依然很凉,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此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 13.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14.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4 分) 11.(6 分)①夜归路上被轻呼“小飞鱼”②生气、委屈③激动、兴奋 12.(1)(3 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哄笑声比作潮水,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哄笑声之大,表现学生活 泼、淘气的特征。 (2)(3 分)环境描写渲染了村庄夜晚的冷清、僻静,为下文孩子们给老师照明埋下伏笔。 13.(3 分)插叙。补充交代于小菲实习老师的身份以及温柔易受欺负的性格,为下文于小菲和学生关系的 变化做铺垫。 14.(4 分)孩子们的温暖和爱,让于小菲更坚定了“成为好老师,带领孩子快乐成长”的梦想。它照应了 文章题目,揭示了中心,升华了主题。 5.(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21 分)牡丹真美 张丽钧 ①好友的女儿新婚不久,随丈夫到乡下去探望丈夫的姨姥姥。一进院门,她就大叫起来,因为,院 子里有一株跟她差不多高的牡丹,开满了硕大的白色花朵。她顾不上跟姨姥姥过多寒暄,就自顾自转着 圈儿为那牡丹拍起照来。大家都笑她,她也笑自己,但却根本停不下来。后来,一大家子人陪她吃饭, 她却忍不住低头翻看手机中的牡丹照片。她没有注意到姨姥姥的离席,甚至也没有注意到老公的离席…… 临走的时候,姨姥姥送给她十朵半开的白牡丹,嘱她回家插到花瓶里,清水里放一点点白糖,可以开上 半个月。她欢喜得要命,不住声儿地叨咕:“牡丹真美!牡丹真美!”回程的路上,丈夫告诉她说:那棵 白牡丹是姨姥姥的婆婆过门儿后亲手所栽,已经一百多岁了;姨姥姥不准任何人碰那棵牡丹,别说摘花, 就是揪一片叶子,姨姥姥都要跟那人拼老命;为了讨你喜欢,姨姥姥破天荒亲手为你剪了十枝花!趁你 在屋里吃饭,她净了手,在牡丹前烧了三炷香,跪下跟牡丹说:那孩子可待见你呢!求你舍她十枝花吧…… ②好友的女儿是含着泪跟我讲这段故事的,末了,她把手机举到我面前说:“你看你看,多美的牡丹! 美得就像画出来的!” ③这个可爱的故事,被我在心里温习了一遍又一遍。我总忍不住拟想:简陋的农家小院里轰轰烈烈 地盛开着夺目的白牡丹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形?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这家的房屋定.然.不止一次翻修过 吧?这家的家庭成员定.然.有过生老病死吧?旱涝虫灾的年份里,这株牡丹定.然.跟其他的植物一样难捱 吧?但是,这一切的更迭变故、灾祸劫难,都没有成为这株牡丹枯焦萎谢的理由。她被爱,她被欣赏, 她被视为神物,她始终处于怀抱的中心。她怎敢衰枯?她怎忍心不在每年春天开出最打眼的花?我喜欢 这种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神圣的善待,将彼此深藏的美都发掘了出来。不管那个农家小院多么简陋 寒碜,我都相信那位“姨姥姥”定然是多福多寿的——为了看护好她心爱的牡丹,为了一年一度的隆重 会晤,她必须活得好、活得久。 ④我问自己:我的牡丹在哪里? ⑤我愧赧地检视自己的人生院落——我没有看见牡丹。可以肯定地说,这双辛劳的手也曾侍弄过一 些应时的花花草草,这颗枯涩的心也曾被多情的春光照耀。但是,跟那位“姨姥姥”比起来,我的虔心、 精心、仁心、恒心是多么有限啊!我没有学会为自己心爱的花儿焚香,没有学会娓娓地跟她说贴心话, 没有学会在干渴难耐的日子里还惦记着给她喂水,没有学会在花儿凋谢一秒钟后即开始欣悦地期待来年 的花开,没有学会拿出大半生的时光甘心服侍一株植物,没有学会在每一朵盛开的花中幸福地照见自己 的面影…… ⑥我患了可怕的“牡丹缺乏症”。我的病友很多很多。 ⑦ “神圣感”抛弃我们有多久了?它还会怜惜地返身回来向可怜的我们施以援手吗?我们这些被“物 质”跋扈地绑架了的人,精神世界已贫瘠得开不出一朵寒素的小花。夜读木心,听他讲“实在不惯于地 12 上走,鹰说”,竟兀自笑出了声。我问木心笔下的那只鹰:高翔的鹰啊,你究竟俯瞰到了什么?当你看到 大地上那些匍匐而行还自鸣得意的人,你冷笑了吗? ⑧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姨姥姥”或许正在与她的牡丹幸福对视吧?那被插进远方花瓶里的十 朵牡丹惹她牵念了吗?那花枝上十处扎眼的伤口惹她心痛了吗?春光正好。我好想飞临那个农家小院, 安静地站在“姨姥姥”身旁,由衷赞一声:牡丹真美。 (有改动)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详写好友的女儿探亲时一系列失礼行为,含蓄地批评了现在年轻人太缺乏家庭礼仪教育。 B.文章巧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我”和“姨姥姥”对待花草的不同态度做比较,突出文章的主旨。 C.文章第④段只有一句话,过渡简明,紧承上文所写的牡丹及感想,引出下文对自己生活的检视。 D.文章第⑦段“我”读到木心的话,“笑出了声”,既是自嘲,也笑那些“匍匐而行还自鸣得意”的 人。 11.文章开头叙述了“姨姥姥”和好友的女儿的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3 分) 12.阅读文中相关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7 分) (1)第③段加点词“定然”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 分) (2)第⑥段划线句子“我患了可怕的‘牡.丹.缺.乏.症.’”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 分) 13.第③段说“我喜欢这种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是什么关系?请具体 说明。(4 分) 14. 文章以“我”的想象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10.(3 分)A11.(3 分)嗜花如命的“姨姥姥”(1 分)因好友女儿的喜欢(1 分),破天荒地剪下十朵半 开的牡丹花送给她。(1 分)12.(7 分)(1)(4 分)“定然”是对牡丹生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意外情况的肯定猜测,(1 分)反复运用, (1 分)强调了长期看护牡丹的不易和姨姥姥的虔心、精心、仁心和恒心。(2 分) (2)(3 分)对待美好事物不够用心;(1 分)对生活缺乏“神圣感”;(1 分)美好生活的回 馈少,精神世界越来越贫瘠。(1 分) 13.(4 分)人爱花,欣赏花,视花为神物;花不敢衰枯,每年开出最打眼的花;(2 分)这是一种相互善待的、各自将彼此深藏的美都发掘出来的神圣关系。(2 分) 14.(4 分)答题要点:①呼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②再次表达对“姨姥姥”的敬意及对 “姨姥姥”式的人生态度的向往,深化了主题;③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层次,引人遐思,余 味无穷。 6.(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2分) 都是春天 秦锦屏 ①湖南人何兴荣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圆圆胖胖的笑脸上有一股孩子气。然而,让我在群人中注意到他,并非因为他的笑,而是“吃哒吃哒”的抽泣声。 ②在一个慈善活动现场,我受邀讲述一群西北孩子读书的故事。 ③我讲他们在寒冷的冬天里,课间十分钟时,相互挤在一起踩着脚取暖。中午,他们捧着热腾腾的饭食经过校园,走到教室,饭菜上面就已经蒙上了薄薄的冰花,他们咬着“嘎吱嘎吱”尖叫的冰花饭粒,明亮的眼睛望着我,诉说他们对外面世界热气腾腾的向往。天气寒冷,他们一张嘴,就有白色的气团,花儿一样开在他们的唇边…… 12 ④我讲离别前几天,我进城去办事,在校门口招手搭上了一台过路的小车,被他们无意中看见,误以为我要离开了,立刻大呼小叫,从校园冲出未,追着汽车一阵猛跑……吓得那位陌生而好心的司机,匆忙在我颤抖失控的喊叫声中陡停。我急忙推开车门,紧紧抱住寒风中追上来的孩子,他们有的从身后将我环抱住,有的拽着我的袖子、扯着我的手袋,依偎着我,一个个颤抖得像离娘的小鸟…… ⑤故事还没讲完,人群中传来“吃哒吃哒”的抽泣,声音越来越大,迫使我不得不停下来,泪眼相看——个穿着红西装的男子,正拽着衣袖擦鼻子抹眼泪,一副孩子气的模样! ⑥这个压抑不住哭声的男子就是来深圳做服装生意的湖南小老板——何兴荣。 ⑦不久,这群西部的孩子收到了何兴荣为他们买的新衣和文具。 ⑧半年后,我接到何兴荣的邀请电话,说他组建了一个专门为社会做善事、好事的“春天服务队”,让我去参加他们的慈善会。 ⑨会场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我刚一到大厅,何先生像只麻利的兔子一样从雅间蹦出来,跟我握手,咧着的嘴笑成了一朵盛开的喇叭花。 ⑩我想,此情此景,何兴荣应该不哭了。 (11)大会开始,来宾纷纷发言。最后,大家强烈要求躲在角落的何兴荣发言,他迟疑着不肯上台,直到掌声热烈,呼声连天了,他才匆匆跑步上台。站定后,环顾四周,嘴巴张了半天,愣是红着脸没吐出半个字,听到大家善意的哄笑声,他圆圆的脸上浮出满满的歉意和笑意,然后就一鞠躬,再鞠躬,张着翅膀一样的手臂,弯腰用肢体语言来谢谢大家。 (12)台下掌声热烈,大有不放过他的意味。 (13)他终于害羞地开了口:“我真的,真的不知道讲什么……说着,站在舞台上的他,双手合十,频频给大家鞠躬,又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14)主持人解围说,好吧,那我就给大家念一封孩子们写给何总的信吧。 (15)主持人刚念了个信头:“亲爱的何叔叔,您好吗?我们想念您……”何兴荣嘴巴一咬,低下了头。接着,所有人都看到——何兴荣拽着衣袖擦鼻子、抹眼泪,一副孩子气的模样,那“吃哒吃哒”的抽泣大到几乎要盖住主持人声情并茂的读信声。 (16)这次,台下没有一个人笑,一浪又一浪的掌声哗哗地响起来。 (17)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谁也没有想到,何兴荣突然上前抢过主持人的话筒,大声说“各位,各位,我想说——在深圳,我是一个小老板,虽然赚钱不多,但吃饭是够用了。至于为啥去做好事,我想,能帮助别人一点是一点,我帮不了的,还有你们大家会援手,对不对……不管哪里人,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仔细想想,哪个人在世上没受到过别人的帮助……反正,哎呀,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就想,让我们大家一起做春天,去温暖那些需要温暖的人,好不好……”他突然像一个演讲者一样,高高地扬起手,雕塑一样定格在台上。 (18)现场沸腾了! (19)突然,主持人发现了新情况,立刻说:“哎哎哎,何总,你不许哭啊!你再哭,我们也哭了啊!”可能是主持人的幽默逗乐了他吧,他还满腮的泪水呢,却“扑哧”一下,笑了! (20)善良美好的何兴荣,笑吧!我相信,以后,你的笑声会更多!因为,我们都是春天。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6日) 10.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第⑦⑧段的“不久”“半年后”这两个词表达了何兴荣做慈善的行动迅捷和持之以恒。 B.何兴荣之所以敢于像一个演讲者那样大声说话,是因为碍于情面和掌声鼓动。 C.本文通过何兴荣的慈善故事,热情讴歌了普通人的高尚而美好的家国情怀。 D.文章详略得当,详写何兴荣在慈善会上的表现,略写他如何资助学生的过程。 11.第⑤段和第(15)段两处写到“吃哒吃哒”的抽泣声,分别反映了何兴荣怎样的心理?(4分) 12 第5段中何兴荣抽泣是被“我”讲述的西北孩子读书故事打动,同情孩子们的艰难处境第15段他抽泣是被孩子们的真诚感动,同时也想念这些孩子。(4分) 12.语言品析。(6分) (1)第③段划线句中的“嘎吱嘎吱”用得好不好?请简析你的理由。(3分) 用得好。“嘎吱嘎吱”是拟声词,形容吃冰花饭粒时发出的声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西北天气奇寒,表现了孩子们求学的艰辛。(3分) (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⑨段划线句子。(3分) 比喻。把何兴荣比作兔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何兴荣动作敏捷,表现了何兴荣对“我由衷的敬意,以及见到“我”时无比激动的心情。(3分) 13.何兴荣是个怎样的人?(3分) 善良、有同情心、有爱心;能干;憨厚朴实(3分) 1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因为,我们都是春天!”的妙处。(6分) 从内容上看,“春天”是温暖和爱心的象征,我们都应该用善良和美好去温暖那些贫寒的孩子们,表明了作者对慈善事业的末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文章主题得到升华;(5分)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和标题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1分) 7.二.阅读 (55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22分) 味 道 姜钦峰 听过一个儿子讲述他的父亲。那时儿子还小,家在农村,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干的是体力活,父子俩一年难得见上几次。父亲爱吹点牛,每次回来,总要把在城里见到的事添油加醋地重复几遍,显得很有见识的样子。一家人都知道他的个性,也不与他争辩。 有一次父亲回家,特意给儿子带了礼物,是两瓶饮料,塑料瓶装的,贴着蓝色的标签,通体透明。儿子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瓶子,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拧开瓶盖,“咕咚”就一大口。父亲赶紧问:“儿子,好喝吗?”儿子嘴里还含着饮料,说不出话,只好含含糊糊地点头。父亲开心地笑了,儿子忽然问他:“你喝过吗?”父亲顿时扬起了眉毛:“那当然,如今城里人最流行喝这个,我在工地上干活累了,就买它当水喝。”儿子再没说过什么。 若干年后,儿子在城里安了家,把父亲也接到了城里。只可惜,父亲没有享福的命,半年后就查出了胃癌晚期。儿子说: “爸,您想吃点什么尽管说,我给您买去。”父亲想了想,说: “我在城里啥都吃过了,只有一种饮料没尝过,就是上次我给你带回来的那种,塑料瓶装的,透明的。”儿子有点意外,但没说什么,转身就上街买了一箱回来。 儿子帮父亲拧开了瓶盖,轻轻地递到床前。父亲接过来,才喝了一口,还没来得及下咽,忽然就皱起了眉头,“哇”地吐了一地,然后郑重其事地说: “儿子,你买到假货了,这饮料掺水了!”儿子眼泪刷地就下来了,“爸,矿泉水就是这个味道啊”。 年初的南方雪灾。有个父亲开着私家车,带着七岁的儿子回湖南老家过年。父子俩从广东出发,进入湖南境内时,①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还有树枝上晶莹剔透的冰凌,儿子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高兴得手舞足蹈。父子俩都生活在温润的南方,做梦也未曾想到,如此冰清玉洁的世界,竟然会暗藏杀机,灾难正悄悄向他们逼近。 离家仅四十公里的时候,高速公路突然封闭了,父子俩被困在路上,除了等待老天爷开恩,别无良策。然而,②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意犹未尽,依然漫天洒下,路面的冰层越来越厚,把他们最后的一丝希望也覆盖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车上仅有的食物已消耗殆尽,饥饿、寒冷和对家的向往,轮番煎熬着父子俩的心。家,就在不远的前方,此刻却显得那么遥远。冰冷的绝望! 12 足足困了两天之后,父亲决定抛下车子,带着儿子徒步回家。白雪皑皑,寒风刺骨,父亲背起儿子,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跋涉在冰天雪地中。渴了,他就抓起一把雪塞进口中,累了,他就把儿子暂时放下,牵着儿子继续前行。十几小时后,终于到家,筋疲力尽的父亲总算松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了半瓶矿泉水。这是父子俩仅有的补给,怕它在半路上结冰,父亲就一直把冰冷的矿泉水焐在胸口,自己却没舍得喝一口,全都留给了儿子。 澄澈的矿泉水,晶莹明亮,浸润着父亲的汗水,带着父亲的体温。那种味道,应该是儿子一生的记忆吧。 6.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味道”指的是什么?(4分) 7.文章叙述了两个关于矿泉水的故事,请简要概括。(4分) ① ② 8.比较文中两位父亲有何异同之处。(5分) 相同点: 不同点: 9.文中两个划线句都属景物描写,请分析它们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4分) 第①句的作用: 第②句的作用: 10.“那种味道,应该是儿子一生的记忆吧。”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5分) 回答11——14题。(14分) “情绪污染”也是病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有人研究 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正所谓“情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11.决定一个人心情好坏,既与环境有关也与生理有关。与之有关的生理机制是什么?(3 12.“情绪污染”有哪些害处?(4分) 13.防治情绪污染的方法有哪些?(不得少于3点)(4分) 12 14.“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这个句子中“主要”一词能都去掉?为什么?(3分) 6. (4分) 矿泉水的味道 父亲的汗水体温 (父爱的味道) 7、(4分)(1)小时候,在外打工的父亲给儿子带来两瓶矿泉水并骗儿子说自己喝过,临终前儿子才发现父亲是善意的谎言。 (2)南方雪灾时,父亲把冰冷的矿泉水焐在胸口,自己却没舍得喝一口,全部留给儿子。 8、相同点:都有无私的爱子之情(2分) 不同点: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同,一个用善意的谎言,一个用自己的肩膀和胸怀给儿子留下“味道”。(3分) 9、(4分)(1)烘托儿子见到雪花和冰凌的快乐。(2)衬托人回不了家的绝望之情。 10(5分)、含义:父爱无言,当儿女的应一生铭记。理解:略。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二)(14分)11、“与人体内分泌的内啡肽多少有关” (3分) 12、(4分)(1)使患病的风险加大 (2)加速人的衰老 (3)影响与周围同事相处 (4)会给工作带来危害 13、(4分)(1)加强品格和性情修养 (2)善于克制和忍让 (3)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 (4)扩大宽容,多点幽默 14、不可以去掉,其作用是强调这种方法重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方法,若去掉了,就会使人误以为只有这一种方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3分) 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