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24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考点24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 对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后不难发现,关于“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直接单独设 题的很少,基本都是隐性考查,且与句子翻译放在一起考查的情况较为常见。综观近年考情,高考对该考 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考查点覆盖全面。考纲中所规定的特殊句式基本上全都会涉及,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 固定结构的考查频率也较高。 2.考查更注重基础。高考考查的都是考纲中所涉及的特殊句式及常见的固定结构,并且一般在课本中 都能找到相同形式。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等。 3.大都采用主观题的考查形式。本考点主要在主观翻译题中出现,基本没有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的。 基于此,备考 2019 年高考,需要从基础入手,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考纲所规定的几种特殊 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等。课本中常见的固定结构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孰与”“奈何”“何……为” “岂……欤”“直……耳”“无以”“有所”等。此外还要做到灵活掌握,活学活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 类型 1 判断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七月己丑,帝亲总六军十馀万,次河桥。高欢引军东度。丙午,帝率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 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骑宿于瀍西杨王别舍,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有牛百头,尽杀以食军士。 众知帝将出,其夜亡者过半。清河、广阳二王亦逃归。略阳公宇文泰遣都督骆超、李贤和各领数百骑赴。 骆超先至。戊申,贤和会帝于崤中。己酉,高欢入洛,遣娄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领左右侍官追帝,请回驾。 高昂率劲骑及帝于陕西。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饥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麦饭壶浆献帝,帝甘之,复一村十年。 是岁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邺。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帝之西,惭曰:“虏 亦应天乎?”帝至稠桑,潼关大都督毛洪宾迎献食。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乃奉迎。帝过河谓御曰:“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 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帝及左右皆流涕。宇文泰迎帝于东阳,帝劳之,将士皆呼万岁。遂入长安, 以雍州公廨为宫,大赦。甲寅,高欢推司徒、清河王亶为大司马,承制总万机,居尚书省。欢追车驾至潼 关。 九月己酉,欢东还洛阳。帝亲督众攻潼关,斩其行台薛长瑜,又克华州。 (选自《北史》,有删改)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答案】这黄河水向东流而我却向西而上,如果能再次拜谒洛阳的太庙,这是你们这些人的功劳啊。 名师点睛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中的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 直接对主语做出判断。那么,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1.名词性成分做谓语。谓语是名词性成分,这是判断句的主要特征,也是一个句子要成为判断句必不 可少的条件。 2.“……者,……也”“ ……者”“……也”“ ……者也”的结构形式。如《鸿门宴》中的“楚左尹项 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等。 3.“是”做主语。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用判断动词“为”“乃”等表示判断。如《鸿门宴》中的“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陈涉世 家》中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等。 %网 类型 2 省略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魏源传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 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馀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 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 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 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 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3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 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 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 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 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①。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 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 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 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答案】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侍臣值宿之处相互斥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 (给了皇帝),(皇帝)下诏书责备了他们。 技巧点拨 在古代汉语中,省略现象较为普遍。考生要想使翻译后的句子通顺协调,就必须对省略的成分进行必 要的补充,这样才能使答案完整。那么如何补充省略的成分呢? 第一步:按照对译要求呈现已有成分。高考对文言文的翻译要求以对译为主,那么考生就应根据这一 要求,对句子中已经出现的内容进行翻译;翻译时一定要忠于原文,不得随意添加,有什么,就译什么。 比如上题中的“智以闻,诏两责之”一句,考生可先将其对译为“陈智把听到,下诏两个责骂他们”,不必 做任何的想象与补充。 第二步:紧扣句子语法确定省略成分。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成分来 确定当前的译文中少了哪些成分。比如考生通读“陈智把听到,下诏两个责骂他们”后就会发现,“把”后 面少了宾语,“听到”缺少施事,“下诏”省略了主语。 4 第三步:瞻前顾后,明确省略内容。确定了句子中所缺少的语法成分后,就要回到原文中去寻找这些 省略了的内容了。“把”什么让皇帝听到呢?从前文“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一句来看,陈智应是把 “相詈于直庐”这件事告诉了皇帝,这样 “把”的宾语就有了。陈智“把这件事”让谁听到呢?联系下文 的“诏”来看,“闻”的施事应是皇帝,“诏”的发出者也应该是皇帝。 类型 3 被动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玄朗先生墓碣 【明】归有光 呜呼!士之能自修饰,立功名于世以取富贵,世莫不称述之,若是而以为贤,不知此亦其外焉者耳。 苟其中有不然,虽暴著于一时,而君子奚取焉?盖昔孔子之门,其持己立身,不以小节而不闲,其论可谓严 矣。而于虞仲、夷逸之徒,其人皆放于礼法之外,而孔子未尝不深取之;盖知其存于中者不苟然也。 昔吾亡友吴纯甫,尝称玄朗之为人。历指平生之知交,而独言玄朗有高行,多大节,以其在于隐微幽 独之间,而不可诵言于人者,此玄朗之所以为贤,而人莫之知也。 玄朗姓沈氏,字明用,而自号玄朗。少有俊才,为文率意口占而成,与吴纯甫、周于岐同里并知名。 三人者,相善也。于岐宦达,位至大理寺丞;玄朗、纯甫屡困于乡闱。纯甫晚乃得荐,其后一再试南宫, 复不第以殁。然二人在学校中,名声籍甚。太末方思道为昆山令,自负海内文学之士,而于玄朗、纯甫, 深所推奖。然纯甫后益矜奋,治名园,与其徒讲学论文,邑之才俊多归焉。 (原文有删改)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能自修饰,立功名于世以取富贵,世莫不称述之,若是而以为贤。 (2)纯甫晚乃得荐,其后一再试南宫,复不第以殁。 【答案】(1)那些能够加强自我品德修养,并在世上建立功名来取得富贵的士人,世人没有不称颂他们的, 像这样的就被人们认为是贤能之人了。 (2)吴纯甫晚年才得以被推荐,这之后又多次在南宫参加考试,又都没有考中,就这样一直到辞世。 5 名师点睛 被动句是指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施动者。被动句主要有 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被动意义;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又叫 意念被动句。具体来看,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类: 网 1.“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2.“于”或“受……于……”表被动,这里的“于”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的“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见”或“见……于……”表被动,这里的“见”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 4.“被”表被动。“被”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类似。如《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带“被”的句子都是被动句。 5.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 被动句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带有标志词的被动句主要有四大类,在前面已有论述, 所以当句子中出现了这些标志词时,就可以考虑这个句子是不是被动句。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在意义上含有被动的意思,所 以单凭标志词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一下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如《劝学》中有“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金石”是“镂”的支配对象,并且“金石”是受动者,所以此句应为被动句。再如,上题第(2)小 题中“纯甫晚乃得荐”一句虽无标志词,但主语“纯甫”是“荐”的受动者,在意义上含有被动的意思, 故此句为被动句。 类型 4 倒装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炳传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 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 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 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时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 “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6 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兼中书省断事官。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 恶,馀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 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 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馀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 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 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 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 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湩。改安西王相,馀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 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 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 “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馀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 谥忠愍。 (选自《元史》,有删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答案】荒年,(赵炳)打开粮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没有治他的罪。 名师点睛 宾语前置是文言文倒装句式中的常考形式。对宾语前置句的辨识,考生可以抓如下特征: 1.主语+否定词+一般代词+动词。如上题中的“朝廷不之罪也”,主语是“朝廷”,否定词是“不”,代 词是“之”,动词是“罪”。 2.主语+疑问代词做宾语+动词。如《鸿门宴》中“大王来何操?”一句,主语是“大王”,“何”是疑 7 问代词做宾语,动词是“操”。 3.主语+疑问代词做宾语+介词+动词。如《触龙说赵太后》中“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一句,主语 是“长安君”,“何”是疑问代词做宾语,介词是“以”,动词是“自托”。 4.宾语+介词+动词。如《论语》中“是以谓之文也”一句,宾语是“是”,介词是“以”,动词是 “谓”。 5.主语+宾语+是(之)+动词。如《师说》中“句读之不知”一句,主语省略,宾语是“句读”,动词 是“不知”。 类型 5 固定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居九 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 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 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 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 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 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 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 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选自《明史·罗亨信传》,有删改)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 【答案】(1)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受到朝廷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因触犯国法 而死与和敌人作战而死,哪一个更值得呢?” (2)文皇帝在位时,下诏让边防军队尽力开垦荒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条命令,现在为何忽然采取这 一举措呢? 学¥ 8 名师点睛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既然是固定结构,那就是说一般搭配是固定的,并且翻译也是 固定的。所以在识别和翻译时就要从其特征入手,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牢记搭配。考生要注意将固定结构的固定搭配掌握牢固,不要胡乱搭配或张冠李戴。如上题第(1) 小题,“死法孰与死敌”中的“孰与”,是一个固定结构,可以翻译成“与……比,哪一个更……”。这种固 定结构即使在别的语境中出现,也仍然要翻译成这种形式。 2.灵活套用。虽为固定结构,但有些在形式上也可能会灵活变通,但在实际翻译的时候其意思是一样 的。如上题第(2)小题“今奈何忽为此举”中的“奈何”和“虞兮虞兮奈若何”中的“奈……何”意思是 一样的,都翻译成“把……怎么样”“对……怎么办”“为什么(为何)……”。所以,对固定结构还要注意 灵活套用。 3.异中求同。有些固定结构从外在语言形式上来看虽有不同,但是翻译时其意思是一样的,如 “岂……耶”“岂……乎”“独……哉”都可以翻译成“难道……吗”。因此,考生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归纳相 同点,区别不同点,准确辨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 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 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 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 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 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 9 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 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 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 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凡经历十余 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 即推委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 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 (3)乡人曰:“囚耳,乌足道!”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重修醉翁、丰乐亭记 【明】叶向高 醉翁、丰乐二亭,皆以欧阳文忠故闻于天下。余三过滁阳,皆未成游。甲辰之冬,仲山林先生太仆寺 闻余道滁甚喜,治具饮余于丰乐。诘朝①游醉翁,放于琅琊觞焉。于是生平之所心艳神往,以为不了之愿者, 至是而始偿。顾其山童水涸,求所谓林壑之美,蔚然而深秀者,差不逮干。所闻亭之翼然者,寝以颓;酿 泉之潺然者,寝以淹塞而不治也。心窃叹之。州守卢君方谋修葺而未竟。 其明年,余复至留都,仲山先生则以书告余曰: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吾视其 途径甚殊,其若堂若阁若祠,无不饰者。其泉之翳郁者,浚而加香,且护以周垣,毋使滓秽矣。其梅之手 植于文忠者,若增芳妍。其池之环亭者,疏泉注之,毋使虞涸。又周为石栏,可倚而临池且望梅也。其循 池东折复南而为皆春亭,业已久圮,则砌而新之,旁之曰“山高水清”。又决池水环之,复注为半池,如玦 如钩,疏而为涧,可以流觞矣。凡此皆守君之画也。公帑民间,不费一钱,凡此皆守君之捐也。夫吾与子 之游,于今半载耳,而景象之异,至于如此。吾恨不得与子载酒其间,共赏今日之胜,愿吾子记之。 余惟知自元祐以前,琅琊之山川寂寥无闻,至文忠而始著。自文忠以后,琅琊之山川虽著,久而渐以 废,至今日而始复。计其时世,皆当国家熙隆,久道化成之日。方宋之盛,滁介江淮,舟车商贾之所不至。 而今日之滁则南北冠盖之所经,其民困于征发,而失其本业,萧条穷苦,无以为生。为长吏者亦日奔走逢 迎,束带于腰,经营厨传之不暇,而暇及于山水之乐,又使其民从之游而乐乎?盖其时势之不同,有如此 者,守君日夜孜孜拊循其疲民而与之休息,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而守 10 君因得以其暇隙,搜访名贤之故迹而复其旧观,使滁之人伛偻提携而往游者,几若文忠之盛。以今程昔, 其难易不十倍哉。而文忠为守,虽日以苍颜白发颓然于两亭之间,不闻其时有如林先生者,以一代名流从 容览眺,以增山水之胜,是尤守君之可自诧于文忠者也。 (原文有删改) 【注】①诘朝:同“诘旦”,即明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 (2)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 一、【2018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 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 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 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 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 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 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 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 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 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 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 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 《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 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 【注】①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11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 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 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果足以充儒之名乎//句读之不知 B.于其外则不光//此其志不在小 C.卒于睢阳//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将犬吠所怪//为巡船所物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 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 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 的上级是州牧。 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 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 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 人 见 太 初 官 职 不 能 动 人 又 其 文 多 指 讦 有 疵 病 者 所 恶 闻 虽 得 其 文 不 甚 重 之 故 所 弃 失 居 多 余 止 得 其 两 卷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 二、【2015 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御史梁晳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晳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12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 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 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 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 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 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取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 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 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 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注】①内典:佛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坐终日 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C.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D.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晳次其别号也 吾其还也 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予辈皆为赋诗 为武置酒设乐 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熙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 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 13 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熙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 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熙深研佛典,志趣清雅。他博览佛经,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 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3)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三、【2014 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1—5 小题。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 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 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 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駮也。”为说其音声形 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 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 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 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议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 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 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 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 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将论囚 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14 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 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 ③所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他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闯关检测 1.(1)你的诉状中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儿子,现在(他)在哪里? (2)县官认为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的罪名)推给 霍氏。 (3)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 15 2.(1)我近来第二次游醉翁亭,这(已经)不是和你(上次)同游的醉翁亭了。 (2)所以那里的老百姓(生活)虽然困苦却有了好转,虽然劳苦困迫却常常有(生活)宽裕自足的感觉。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第(1)题时,要注意“再”的含义,不是“又” 的意思,而是“第二次”;还要注意“非……也”是否定判断句,意为“不是……”;“是”意为“这”。 解答第(2)题时,要注意“病”的含义,不是“生病”,而是“困顿”;两个“而”用法相同,都是连 词,表示转折关系。 高考链接 一 1.A 【解析】A 项,“发言”为古今异义词,今天的“发言”指的是发表意见,一般指在会议、晚会上领导 或特殊人物的讲话。在该文中,它指的是开口说话。解释错误。B 项,据随文断义法,可知青州牧有以 荒淫放荡,四方士大夫喜欢他没有名声和教化的拘束,解释正确。C 项,迁移法来分析,词语“废黜” 指的就是被罢免,代入文中,语意正确。D 项,采用迁移法来分析,曾巩《道山亭记》“程公于是州以 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餘功又及于此”一句中的“治行”指的就是为政的成绩。 2.B 3.C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 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C 项,李戴,效 法嵇康、阮籍的青州牧,而不是颜太初。 学# 4.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 16 两卷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考生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疏通需断句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找句中重要标 志,如对话标志,句式特点等,也可以根据句子的主谓宾来加以断句。该句的大概意思是当世的人看颜 太初的官职不能撼动别人,文章又多爱指摘攻讦,那些有缺点毛病的人就很厌恶看他的言论,即使得到 了他的文章,也不是很重视,所以丢失的居多,作者只得到两卷颜太初的书。还可以根据标志性词语 “又”“虽”“故”等副词,在它们的前面断句。根据主语“有疵病者”断句,在它前面断开。 5.(1)(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 实践。 (2)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 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第一句,考生首先要补充省略的主语“颜太初”,再抓住句中的几 个关键词语“诵”“夸诳”“蹈而行之”。翻译第二句,要注意“不显于时”“立于后世”均为状语后 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还要抓住几个关键词的意义,如“贱”“夭”等。 二 1.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矩度”应该是“规矩法度”的意思。 2.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项,代词,他的/副词,表祈使;B 项, 连词,就/或者;C 项,介词,替、给/介词,替、给;D 项,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与“为” 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 3.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于文无据。 4.(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 (3)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语句。翻译时要注意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特殊句式,如第(1)小题中 的“知”“污”等字的含义和“誓于神”“自污”的句式特点,第(2)小题中的“酣”“蜂”“下”等字的 含义,第(3)小题中的“蠹”“忧”等字的含义。 学@ 三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论”在句中应译为“批决,定罪”。 17 2.B 3.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联系语境可知,前面三个“之”在句中都是代词,代指“舜”。再 根据句意可知,句中动词“禅”“享”“戴”所支配的宾语皆为“舜”,据此可以排除 A、B 两项。剩下的 C、D 两项中,最后一个“之”应为助词,“孝友之德”为偏正短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D 项。 4.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错误,刘敞只是借读 《史记》之机,用“尧授舜以天下”的故事来讽谏。 5.(1)①(道路)很直并且平坦,不用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要故意走这条路(引到这条路)? ②王甲知道刘敞能够为自己申冤,才敢说出真相(才敢告诉刘敞),杀人凶手是富人陈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