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 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做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本试题卷共6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第Ⅰ卷 (共48分)‎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观察西周分封示意图。通过分封 ‎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形成对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C.加强周文化对四周的辐射作用 D.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2.有学者得出结论:“如果说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由秦(Ch'in)而来,那是恰当的。”其最有力的依据是,秦朝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统一了文字度量衡 D.修筑了万里长城 ‎3.“大约有2%的考生能通过地方考试,然后参加几星期后的县城考试,有幸通过县城考试的人(约一半考生)有资格担任较小的官职,并可进一步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成功者有资格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只有6%的考生能通过会试这一“篱笆”,并获得担任较高官职的资格。这些人中通常又只有1/3的人能通过由皇帝亲自组织的主持的最高一级的殿试。”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更有利于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 ‎ C.基本上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通过选拔方式和程序体现公平 ‎4.宋代的相国寺除了进行佛教活动外,也搞大型商业活动,向社会开放做展销会使用,每月五次,名曰“万姓交易大会”。寺内分很多展销区,售卖各种高低档商品。本寺工作人员也不闲着,尼姑兜售绣作、领抹、帽子等纯手工制品,和尚兜售佛牙、手链、护身符等。这反映了宋代 A.社会风气开放 B.佛教开始盛行 ‎ C.商品经济发达 D.僧尼背离教义 ‎5.下表反映了晚清时期 A.北方民族工业发展快 B.北京是经济工业化的中心 C.洋务运动扩展到北方 D.京津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 ‎6.“(19世纪)中国主要通过茶叶和鸦片等商品同世界发生经济联系,但最终的结果是成为列强的牺牲品,并导致中国19世纪的全面危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腐败无能 B.中西历史发展的不同走向 ‎ C.鸦片战争的影响 D.欧美列强进行全球性扩张 ‎7.《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1901年被中国学者译为《黑奴吁天录》。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该著作翻译的背景是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 C.义和团运动的高涨 D.清末新政倡导西学 ‎8.《川将邓锡侯之子忆抗战往事》中写道:“那时候成都还有城门,四个方向的城门垛有人募捐。随便哪个走那里过,就是叫花子都要甩钱的。”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北洋军阀横征暴敛 B.全民支持民族战争 C.国民政府苛捐杂税 D.民主革命风起云涌 ‎9.1946年11月26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评美蒋商约》,文章指出:“这是历史上最可耻的卖国条约,是蒋政府把中国作为美国附属国的重大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又一次新的大国耻。”“美蒋商约”是指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C.《中美关税关系之条约》 D.《中美贸易章程说明》‎ ‎10.读下表,1950—1980年间中国钢产量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是 ‎《1950~1980年中国钢产量表》(单位:万吨)‎ 年份 ‎1950‎ ‎1955‎ ‎1965‎ ‎1975‎ ‎1980‎ 产量 ‎61‎ ‎285‎ ‎1223‎ ‎2390‎ ‎3712‎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重视发展重工业 C.中国工业基础雄厚 D.得到苏联的援助 ‎1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 A.重建了中苏联盟 B.与中美关系恶化有关 C.有利于经济建设 D.使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12.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 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强化了计划经济 B.健全了市场经济 ‎ C.推动了农村改革 D.导致粮食的减产 ‎13.“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 A.公民有广泛参政权 B.民主政治的建设性 C.已经没有贵族阶层 D.公民承担国家公务 ‎14.美国学者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指出:“(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由此可见,哥伦布大交换 A.欧洲具有主导性 B.范围具有区域性 C.结果仅利于欧洲 D.内容仅限于物种 ‎15.“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A.君主立宪制仍未建立 B.地方权贵操纵地方选举 C.基层治理制度极混乱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16.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17.英国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约克·鲍埃尔在1901年写道:“英国人民从来不是由于瘟疫、饥馑或战争,而是由于建立了没有正当保护措施的工厂制度,才使自己的生命力遭到如此致命的打击。”这一论断 A.表达了对工厂制工人的同情 B.完全否定了工厂制的历史进步性 C.客观评价了产业革命的影响 D.表明人民成为产业革命的受害者 ‎18.1871年德国全国410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63.9%,城镇人口占36.1%。1910年,德国全国人口6492.6万,农村人口占40%,城镇人口占60%。这说明德国 A.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 B.已实现工业化 C.社会发展得益于统一 D.城乡差距缩小 ‎19.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是 A.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 B.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 ‎ C.工人武装控制了全国各大中心城市 D.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20.列宁在多次广泛调研之后,发现俄国“无产阶级不但是少数,而且是极少数,占大多数的是农民”,“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为此,他推动政府实行 A.农业集体化 B.先农业后工业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1.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苏联“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就可以迫使苏联退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A.美苏激烈争霸 B.美国拟对苏联冷战 C.苏联处于守势 D.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2.1971年8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元与黄金脱钩。这说明 A.经济滞胀加速美国衰落 B.美日欧三足鼎立已形成 C.美国着手实行“新经济” D.世界货币体系走向崩溃 ‎23.2018年,特朗普政府不顾中方劝阻,执意发动贸易战,掀起了又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面对美国挑起贸易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与此同时,美欧贸易战烽烟再起。这说明 A.美国霸权受多方挑战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意图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24.“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此论述强调 A.全球化重塑地区文化 B.全球化导致文化趋同 C.应反对全球化的侵蚀 D.应重视传统文化价值 第Ⅱ卷(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时期,由于人口剧增,且大量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部门流失等原因,粮食在局部地区经常出现危机。例如北宋仁宗时朝廷每年要从江南等地买米200万石。因此,封建统治者继续倡导重农思想和相应政策,认为“养民之政,务必务农”。“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从社会政治角度对粮食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因此,这就要求“复游散之流,抑工商之侈,去士卒之冗,劝稼穑之勤。”要求当时的“浮其业者”(主要是指脱离粮食生产的游闲之民,也就是依附在社会经济上的巨大负担),回归粮食生产第一线去,以确保粮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从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物质保障。‎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短缺是这一时期(1953-1978)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逻辑起点,由此出发形成了与我国经济社会特征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制度安排,并且这类安排带有明显的共生关系。尽管我国工业、城市优先发展的发展战略并非是城市利益集团压力的结果。但从实际来看,统购统销和压低粮价本质上是一个城市集团收益,而农民集团受损的制度设计。农民作为粮食的生产者很难从粮食中得利,种粮经常处于亏本状态,进而抑制了粮食的扩大再生产,粮食产量在国家的推动下缓慢增长。城市居民作为消费者,可以长期以低价获得粮食这种生活必需品,一方面造成粮食的浪费,另一方面形成了粮食不可上涨的固化思维。这种在事实上形成的利益格局提醒了路径依赖和制度锁定的特征,成为此后粮食安全政策的重要约束条件。‎ 材料三 ‎ ‎1978年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政策演变 时间段 主要特征 ‎1978—1984‎ 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1985—1990‎ 废除粮食统购制度,建立价格双轨制,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1991—1993‎ 通过购销同价和保量放价政策,废除粮食统销制度,力图发挥市场作用。‎ ‎1994—1997‎ 通过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稳定器作用,同时调节农民收入。‎ ‎1998—2003‎ 在供求改善的前提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2004年以来 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上均摘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 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宋、1978年以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路异同点。(8分)‎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个阶段粮食增长的不同态势并分析其原因。(17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世界近现代史时间轴。‎ 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轴中提取两条世界近现代史发展的线索,并进行简要说明。(要求:线索清晰,史实准确。)‎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1855年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为标志,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公务员制度诞生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到1927年,“吾国政治恶劣,强半由于官吏贪墨,贿赂公行”。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后,用考试录用和有效的管理方式澄清吏治,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必然成为其亟须进行的事务,正如胡汉民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周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至于我们今后实行总理所定的考试制度,当然是为的拔取党国的人才而考试,为的澄清全国的吏治而考试,为的实现总理的三民主义而考试”,由此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摘编自张玲《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槪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影响。(6分)‎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BADCD 6-10:BABAB 11-15:CCBAD 16-20: DACAC 21-24:BDCD ‎25.‎ ‎(1) ‎ 同:立足于国内粮食基本自给;区域(或城乡)统筹。(4分)‎ 异:北宋:重农抑商;1978年以来: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作用、城乡一体化。(4分)‎ ‎(2) 不同态势及原因:‎ ‎1953-1978年:缓慢增长。(2分)‎ 原因:优先工业、城市发展战略;统购统销、压低粮价政策;城乡发展不平衡;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左倾错误影响,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动乱;美国的长期封锁。(任答三点,得9分)‎ ‎1978年以来:快速增长。(2分)‎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价格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市场体制逐步建立;新科技成果的运用,如杂交稻的推广等;城乡统筹发展。(任答二点,得4分)‎ ‎26. ‎ 线索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3分)说明:萌芽→手工工场阶段→机器大生产阶段。(3分)‎ 线索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3分)说明:重商主义→自由放任→国家干预经济→混合经济。(3分)‎ 线索三:社会主义发展史。(3分)说明:空想→科学→实践→现实→苏联模式。(3分)‎ 线索四: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3分)说明: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时代)→第三科技革命(信息时代)。(3分)‎ 线索五:世界格局演变史。(3分)说明:西欧为中心→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3分)‎ 线索六:全球化历程。(3分)说明:雏形出现(新航路开辟)→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完全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陷入困境(经济大危机、二战)→加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3分)‎ ‎27.‎ ‎(1)背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成功的经验;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存在一定弊端;科举制度废除后官员选拔制度不成体系;南京国民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任答3点,得9分)‎ ‎(2)影响:稳定了国内政局;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选拔了大批知识分子参与国家建设;促进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任答2点,得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