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关系的是( )‎ A. 间期的复制行为 B. 间期蛋白质的合成 C. 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详解】A、基因和染色体在间期都进行复制,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关系,A错误;‎ B、基因只是DNA片段,间期蛋白质合成,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B正确;‎ C、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来,核中的基因和染色体均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关系,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关系,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萨顿将基因与染色体进行类比推理的过程,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进行判断,但要考生明确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还需要实验验证。‎ ‎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是红绿色盲,从根本上说。致病基因的来源应该是( )‎ A. 仅与母亲有关 B. 仅与父亲有关 C. 与父母亲都有关 D. 与母亲或父亲之一有关 ‎【答案】A ‎【解析】伴X染色体隐性病遗传:(1)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2)患者中男多女少;(3)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为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4)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5)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具体实例包括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等遗传病。‎ ‎【详解】人类红绿色盲症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病,假设致病基因为b,根据父母均正常,孩子患病可以判断父亲为XBY、母亲为XBXb,患病基因来源于母亲。故选A。‎ ‎【点睛】伴X隐性遗传病的切入点是可以根据男性个体的表现型判断对应的基因型,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子,患病男性的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子,再结合其他条件加以分析。‎ ‎3.萨顿推论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 假说——演绎法 B. 归纳法 C. 类比推理法 D. 同位素示踪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的过程。‎ ‎【详解】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发现两者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由此可见,萨顿采用了类比推理法,综上所述,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 与常染色体遗传相比,伴性遗传的特点是 ‎①正交与反交结果一般不同 ‎②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 ‎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或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④可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在伴性遗传中,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方,Y染色体只能来自父方,因此正交与反交结果一般不同;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女性具有两条X染色体,因此两性发病率不一致。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意在考查对伴性遗传特点的理解。‎ ‎5.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表现型正常的个体是 A. B. C. D. ‎ ‎【答案】C ‎【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此病的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男子患病,其女儿和母亲一定患病,女子正常,其儿子和父亲一定正常。‎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DY,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DXD和XDXd,男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dY,女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dXd。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尤其是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各种类型个体的基因型,做出准确的判断。‎ ‎6.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 1号 B. 2号 C. 3号 D. 4号 ‎【答案】B ‎【解析】该题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解答:一是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二是男女性染色体的组成及人类的性别遗传;三是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由于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而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女性只有在两个X染色体上都含有色盲基因时才会患病,而男性的X染色体上只要含有该基因就会患病;又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因此男性患者传女不传男,而女性的X染色体既能传给女儿,也能传给儿子。‎ ‎【详解】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7号X染色体只能来自5号,5号的X染色体一个来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父方1只能提供正常基因,所以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方2,B正确。故选B。‎ ‎7.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近似于1∶1,原因是( )‎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 含X的卵细胞∶含Y的精子=1∶1‎ ‎【答案】C ‎【解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 ‎【详解】A、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 B、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 C、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 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正确; D、卵细胞都含X,精子有的含X,有的含Y,故含X的卵细胞比含Y的精子多,D错误。 故选C。‎ ‎8.一对年轻夫妇已生育了一个女孩,想再生育一个男孩,则生育男孩的几率是( )‎ A. 1∕2 B. 1∕‎4 ‎C. 1∕6 D. 1∕8‎ ‎【答案】A ‎【解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即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一对年轻夫妇已生育了一个女孩,想再生育一个男孩,则生育男孩的几率是1/2,故选A。 ‎ ‎9.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A. 四分体时期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 有丝分裂时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未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④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故选B。‎ ‎10. 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是 A. XBXb B. XBXB C. XbXb D. XBY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考查对伴性遗传的理解。根据色盲遗传的遗传方式可判断不同表现型个体的基因型。‎ ‎【详解】色盲遗传属于伴X隐性遗传,色盲基因与其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同时含有正常基因和色盲基因,基因型是XBXb,选A。‎ ‎11.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 A. 有丝分裂后期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受精卵发育过程中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此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分离,而不是等位基因分离,A错误;‎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此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分离,而不是等位基因分离,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 D、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只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故选C。‎ ‎12.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杂交试验,所用材料是(  )‎ A. 肺炎双球菌 B. 豌豆 C. 果蝇 D. 噬菌体 ‎【答案】C ‎【解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摩尔根通过果蝇的红眼与白眼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A、B、D均错误。‎ ‎【点睛】识记和理解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的目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不能产生的配子是( )‎ A. YY B. YR C. Yr D. yR ‎【答案】A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Y和y、R和r是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因此,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能产生四种配子,即YR、Yr、yR、yr。而YY是不能产生的配子。B、C、D答案均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等位基因的对数,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14.四分体是指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A. 能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 B. 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C. 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 D. 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识记四分体的概念,掌握其中的数量关系。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有四条染色单体,D正确。故选D。‎ ‎15.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 B.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C.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 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这是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 B、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1∶1,这是验证实验的结果,而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即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正确;‎ D、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的内容,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6. 正常女性体细胞含有44条常染色体和两条X染色体,可表示为44+XX,则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A. 44+XX B. 22+X C. 22+Y D. 44+XY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正常女性产生卵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因此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由于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44+XX,因此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X。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7.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一个四分体具有( )‎ A. 4条染色体 B. 4条染色单体 ‎ C. 8个DNA分子 D. 4个着丝点 ‎【答案】B ‎【解析】四分体是指在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使得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个染色单体,这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又叫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含两条同源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四个DNA分子,两个着丝点。故选B。‎ ‎18.正常情况下,下列各项中,基因型不同但表现型相同的组合是( )‎ A. Aabb和aaBB B. Aabb和AaBb C. AABb和AaBB D. AaBb和aaBb ‎【答案】C ‎【解析】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能根据基因型判断表现型。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含有大写字母则表现出显性性状,不含大写字母则表现为隐性性状)。‎ ‎【详解】A、Aabb表现为一显一隐,而aaBb表现为一隐一显,A错误; B、Aabb表现为一显一隐,而AaBb表现为双显性性状,B错误; C、AABb表现为双显性性状,AaBB也表现为双显性性状,C正确; D、AaBb表现为双显性性状,而aaBb表现为一隐一显,D错误。故选C。‎ ‎19.受精作用的结果是 A. 同源染色体分离 B. 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C. 精子染色体加倍 D. 受精卵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同 ‎【答案】D ‎【解析】受精作用是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 ‎【详解】A项、B项,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同源染色体中非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A项、B项错误;‎ C项,与体细胞相比,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项错误;‎ D项,通过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水平,D项正确。故选D。‎ ‎20.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时期,该细胞的名称是( )‎ A. 初级卵母细胞 B. 初级精母细胞 C. 次级卵母细胞 D. 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图示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而且细胞质将要不均等分裂,故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C正确。故选C。‎ ‎2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未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假说—演绎法 B. 统计法 C. 观察法 D. 辐射诱变法 ‎【答案】D ‎【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A正确; B、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采用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统计,B正确; C、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了观察法,C正确; D、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未采用辐射诱变法,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2.在动物的体细胞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 )‎ A. 同一条染色体上 B. 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C.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DNA的两条链上 ‎【答案】C ‎【解析】等位基因是指在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详解】由分析可知,等位基因一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C正确。故选C。‎ ‎23. 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作用的是( )‎ A.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B. 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C. 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D. 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答案】A ‎【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据此答题。‎ ‎【详解】有性生殖是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性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导致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结合在一起,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A。‎ ‎24.下面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 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 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D. 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详解】所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受精卵及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称为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25.某生物的基因型如图所示。正常情况下,该生物最多能产生几种配子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观察可知此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正常情况下,该生物最多能产生配子数目为2(A、a)×2(B、b)=4。所以D正确。A、B、C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6.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共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D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详解】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 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共有4种,即D正确。故选D。‎ ‎27.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为( )‎ A. 细胞识别 B. 细胞融合 C. 受精作用 D. 细胞分化 ‎【答案】C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8.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80、40、40 B. 40、20、20‎ C. 80、20、20 D. 80、40、20‎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染色单体 ‎4n ‎4n ‎4n ‎2n ‎2n ‎2n ‎0‎ ‎0‎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详解】某种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条,说明有20对同源染色体,40个DNA分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已完成复制,所以在联会时期和四分体时期,DNA分子数都是80个。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中DNA 分子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即含有40个DNA分子;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中DNA分子减半,为20个,D正确。 故选D。‎ ‎29.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实验研究遗传规律,其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 始终坚持同时分析多对相对性状 B.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C. 选用了非常适合的实验材料 D.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答案】A ‎【解析】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 ‎(2)分析方法科学: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对两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详解】A、孟德尔在研究时,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后分析多对相对性状,A错误;‎ B、孟德尔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杂交,自交,测交),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B正确;‎ C、孟德尔选用了非常适合的实验材料(豌豆),C正确;‎ D、孟德尔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只需掌握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总结其成功的原因。‎ ‎30.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A. EeFfGg×EeFfGg B. EeFfGg×eeFfGg C. eeffGg×EeFfGg D. eeffgg×EeFfGg ‎【答案】D ‎【解析】为了确定F1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F1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A、三对基因都是杂合子的自交组合,没有一对基因是测交的;‎ B、中只有只有第一对基因是测交,其余都是杂合子的自交组合;‎ C、中前两对基因是测交,第三对不是;‎ D、亲本中有一方三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另一方都是杂合,所以三对基因都是测交。故选D。‎ ‎【点睛】结合测交的定义分析选项。‎ ‎3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是( )‎ A. 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 B. 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不分裂 C.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着丝点分裂 D.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着丝点不分裂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是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部位排列,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不分裂。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期分别是( )‎ A. 同时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 B. 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 C. 前者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后者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前者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后者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细胞名称(精原细胞为例)‎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子细胞名称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染色体数目(体细胞=2N)‎ ‎2N N→2N→N DNA数目 ‎2N N 后期变化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特殊变化 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类似于进入分裂期的有丝分裂 ‎【详解】A、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不是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D、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基因型为AaBb黄色圆粒豌豆(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比为( )‎ A. 1:1 B. 3:1 C. 1:3:1 D. 1:1:1:1‎ ‎【答案】D ‎【解析】题考查测交方法检测子一代的基因型,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明确与待测个体杂交的个体为隐性个体。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 ‎【详解】对基因型为AaBb(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进行测交,即AaBb×aabb,采用逐对进行测交分析法即 Aa×aa、Bb×bb,然后进行后代组合,其后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为AaBb黄色圆粒:Aabb黄色皱粒:aaBb绿色圆粒:aabb绿色皱粒=1:1:1:1。故选D。‎ ‎【点睛】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34.下列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出现不同基因型的现象 B.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不同性状的表现类型 C. 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一对基因 D.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答案】D ‎【解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 ‎3、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可能是由相同基因型控制的,也有可能是显性纯合与杂合之分,或者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详解】A、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表现型类型的现象,A错误;‎ B、相对性状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错误;‎ C、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错误;‎ D、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D正确。故选D。‎ ‎35.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联会 B.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C.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 B、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 D、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6.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白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 )‎ A. XbXb B. XBXB C. XbY D. XBY ‎【答案】C ‎【解析】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详解】题意显示,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可知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即C正确。故选C。‎ ‎37.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 YYRR )与纯合的绿色皱粒豌豆( yyrr )杂交, F2中出现绿色圆粒豌豆的几率是( )‎ A. 1/4 B. 3/ ‎16 ‎C. 1/16 D. 3/4‎ ‎【答案】B ‎【解析】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黄色圆粒(YyRr),F1再进行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F2中出现的绿色圆粒(yyR-)豌豆的几率是3/16,故选B。‎ ‎38.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 B. 猫的白毛和蓝眼 C. 兔的长毛和短毛 D. 棉花的细绒和长绒 ‎【答案】C ‎【解析】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A、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猫的白毛和蓝眼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39.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 )‎ A. 保持不变 B. 减少一条 C. 减少一半 D. 增加一条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C正确。故选C。‎ ‎【点睛】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理解不清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40.动物性染色体存在于 A. 卵细胞 B. 精子 C. 体细胞 D. 以上三种细胞 ‎【答案】D ‎【解析】性染色体为决定雌雄性别的染色体,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的性染色体以X和Y表示,一般X染色体较大,携带的遗传信息多于Y染色体。部分生物(如鸟类)的性染色体是以Z和W表示,Z染色体较大,携带的遗传信息多于W染色体。绝大多数动物的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性染色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单存在。据此答题。‎ ‎【详解】精子和卵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均含有一条性染色体,体细胞含有2条性染色体,因此卵细胞、精子、体细胞均含有性染色体。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性染色体的分布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明确性染色体存在于几乎所有动物的细胞中,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41.正常情况下,如图所示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不可能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和行为特征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生殖细胞中染色数减半且不存同源染色体。‎ ‎【详解】同源染色体为MⅠ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主要行为特征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即所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数减半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由题中精原细胞两对染色体的大小可判断,存在两对同源染色,而A、C、D项中图示染色体均为不同大小即非同源染色体,故均可能为该精原细胞所产生的精子,而B项中两染色体从大小及参照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判断为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精子不可能为该精原细胞产生的。‎ 故选B。‎ ‎4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 A. 10/16 B. 6/‎16 ‎C. 9/16 D. 3/16‎ ‎【答案】B ‎【解析】F1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F2中有16种结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双显:单显:单隐:双隐=9:3:3:1,亲本是双显和双隐,故不同于亲本的是(3+3)/16=6/16,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A. 开花后去雄→套袋→传粉 B. 开花前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C. 开花前去雄→套袋→传粉 D. 开花后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正确步骤是:要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即开花前去雄,然后套袋,待母本雌蕊成熟后,进行传粉,然后再套袋,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4.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 A. 显性性状 B. 性状分离 C. 相对性状 D. 隐性性状 ‎【答案】D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所以子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隐性性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生物的性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物性状判断的理解。‎ ‎45.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甲、乙小桶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 B. 从小桶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 C. 甲、乙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之比均为1∶1,且两箱子中小球总数一定要相等 D. 每次抓取的彩球一定要放回原桶中 ‎【答案】C ‎【解析】A 、甲、乙箱子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 B、从箱子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 C、甲、乙箱子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之比均为1:1,但是两箱子中小球总数不一定要相等,C错误; D、每次抓取的彩球一定要放回原桶中,以保证小球被再次抓取的概率均等,D正确。 故选B ‎46.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基因型的比例 A. ②④ B. ①③ C. ④⑤ D. ②⑤‎ ‎【答案】B ‎【解析】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子一代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而测交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 ‎【详解】①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其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是1:1:1:1,①正确; ‎ ‎②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2表现型比例9:3:3:1,②错误;‎ ‎③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1测交后代类型比例1:1:1:1,③正确; ‎ ‎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表现型全部为双显性个体,④错误; ‎ ‎⑤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是双杂合子,F2基因型比例(1:2:1)2=4:2:2:2:2:1:1:1:1,⑤错误。故选B。‎ ‎47.下列关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常表现为世代连续遗传 B. 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C. 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一定是患者 D. 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答案】C ‎【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一定会传给女儿,据此可分析该病的遗传特点。‎ ‎【详解】A、由于致病基因为显性,后代只要含有致病基因就会患病,所以通常表现为世代连续遗传,A正确;‎ B、女性含有两条X染色体,出现致病基因的机会更大,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A正确;‎ C、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一定不是患者,C 错误;‎ D、部分女性患者为致病基因的杂合子,病症较轻,D正确。故选C。‎ ‎48.某动物的精原细胞中有3对染色体,它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 A. 3条 B. 6条 C. 9条 D. 12条 ‎【答案】B ‎【解析】精原细胞是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精原细胞经过间期的复制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详解】具题干信息可知:该动物的精原细胞中有3对染色体(6条),则经过复制后它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仍为6条(此时有姐妹染色单体12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识记减数分裂的过程,并识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49. 显微镜下观察到果蝇(2n=8)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已分成两组,每组4条。那么,可以肯定每组染色体中 A. 有4个DNA分子 B. 有8条染色单体 C. 没有非同源染色体 D. 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已分成两组,且每组4条,则说明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此时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如果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每组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A错误; B、如果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已经分裂,则每组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 C、不论处于什么时期,每组染色体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错误; D、不论处于什么时期,每组染色体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50.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某人不能卷舌,其父母都能卷舌,其父母的基因型是(  )‎ A. RR、RR B. RR、Rr C. Rr、Rr D. Rr、rr ‎【答案】C ‎【解析】根据父母都能卷舌而后代不能卷舌,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可判断能卷舌对不能卷舌为显性.因此,不能卷舌的基因型为rr,其父母都能卷舌的基因型都为Rr。‎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51.下列有关人类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B. 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C. 精子中都含有一条Y染色体 D. 女儿的性染色体有一条来自父亲 ‎【答案】C ‎【解析】人类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XY为男性,XX为女性。在人的正常体细胞中,含1对性染色体和22对常染色体。‎ ‎【详解】AB、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在男性的体细胞中有一对异型性染色体XY,在女性的体细胞中有一对同型性染色体XX,AB正确;‎ C、男性产生精子有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两种类型,C错误;‎ D、女儿的两条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D正确。故选C。‎ ‎52. 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 B.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 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 D.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 ‎【答案】D ‎【解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女患者其父其子必患病,男患者其致病的基因可以来自于携带者母亲,因此父母双方都可以表现正常;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其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必有一方是患者。‎ ‎【详解】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A正确;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母亲可以使携带者而不患病,B正确;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其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C正确;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必有一方是患者,D错误。故选D。‎ ‎53.动物的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 ‎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⑥‎ ‎【答案】A ‎【解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 ‎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 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 ‎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的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据此答题。‎ ‎【详解】①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都不能再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①错误;     ②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②正确; ③一个精原细胞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也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③错误;     ‎ ‎④精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变形过程,而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④正确; ⑤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等大,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⑤正确;   ⑥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⑥错误。故选A。‎ ‎54.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 B. 图乙细胞不会出现在生殖器官中 C. 图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 D. 该生物减数分裂时可形成两个四分体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图甲细胞的细胞质分裂不均等,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A正确;‎ 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高等动物的生殖器官中的性原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又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图乙细胞可以出现在生殖器官中,B错误;‎ C、由图甲可以判断该动物为雌性,因此图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C正确;‎ D、据图丙判断该生物有2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两个四分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55.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 : 3 :3 :1‎ B. 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 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A、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是自由组合定律决定的外部表现,不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错误;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的原因是基因重组,但不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 C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D正确,C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56.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着,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请分析回答:‎ 实验组 ‎ 亲本表现型 ‎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红果 ‎ 黄果 ‎ ‎1 ‎ 红果×黄果 ‎ ‎492 ‎ ‎504 ‎ ‎2 ‎ 红果×黄果 ‎ ‎997 ‎ ‎0 ‎ ‎3 ‎ 红果×红果 ‎ ‎1511 ‎ ‎508 ‎ ‎(1)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这一结论是依据实验________得出。‎ ‎(2)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 实验一: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____________;实验三:______________‎ ‎【答案】红色果 第2组和第3组 Aa×aa AA×aa  Aa×A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着,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 3:1 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 ‎【详解】(1)根据实验二,亲本表现型为红果和黄果,但杂交后代只有红果,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根据实验三,亲本表现型都为红果,但杂交后代出现了黄果,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红果为显性性状。 (2)由于红果的基因型是AA或Aa,机时黄果的基因型只能是aa,所以根据各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可判断各组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实验一红果×黄果为Aa×aa;实验二红果×黄果为AA×aa;实验三红果×红果为Aa×Aa。‎ ‎57.下列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所示细胞正处于_______________分裂,此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条。‎ ‎(4)图A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生殖细胞是_____________‎ ‎【答案】A 减数第一次 4,8,8 4 卵细胞 ‎【解析】分析图A细胞内没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B图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细胞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图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图中A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 ‎(2)图B中所示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依次为4、8、8。‎ ‎(3)图C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为8,所以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 ‎(4)图A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为卵细胞。‎ ‎【点睛】本题以细胞分裂图为载体,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结合图形进行解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