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高一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7.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商业中心的概念和形成。 2、理解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和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3、结合实例,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分析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及商品流通效益。 【重点、难点】 1、重点: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和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2、难点:商业网点的区位选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商业活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人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商业就承担着把商品从生产者手中传递到消费者手中的任务。商业是社会发展的一大变化,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商业的形成,人口的增长,商业交往的增多,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商业中心。 (讲授新课) 一、商业中心 商业中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那些主要行使商业职能的城市,叫做商业中心(有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和地区性的商业中心之分)。从狭义来说,一座城市中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可以叫做商业中心。课本中取的是狭义的概念。 从事商业活动需要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某个地点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多了,商品交换的数量、品种多了,就逐渐发展成为市场,成为商业中心。我国历史上,无锡、芜湖、九江、长沙是著名的“四大米市”,甘肃天水最早是少数民族用马匹交换茶叶的地方。 1、特点:商品多,流通快,人口多。 2、功能:商品流通的枢纽,对商品流通具有组织和制约作用。 3、形成:集市→商业中心。 读图:P82图7.26“某商业中心的平面图” 商业中心的形成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4、区位选择 读图:P83图7.27“西安市的主要商业街”、图7.28“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服装市场”。 ① ②商业小区:居民住宅区内(就近便民) 城市内商业中心的新变化:在世界一些特大城市中,随着郊区化的发展,市区人口纷纷迁往郊区,郊区购买力提高,从而吸引了规模较大的商业服务活动,形成了城市外围的商业中心。 二、商业网点 1、商业网点与消费者 ①消费者离不开商业网点→满足生活需要; ②商业网点离不开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 2、制约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及组织形式的因素 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 3、商业网点 ①形成:自然环境不同→产品差异→(交换、流通)商业网。 理解商业网点的形成要从商业购、销、存、储活动入手,而不能只从大家比较熟悉的“销”一个方面理解,否则就不好解释商业网点的形成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商业活动是从“购”开始的,之所以有购的需求,很重要的原因是商品的地区差异,而这种差异的产生与不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②密度:经济发达、人口多、交通便利,则密度大。 读图:P84图7.29“山区的商业网点示意图”、图7.30“平原的商业网点示意图”。 商业网点的密度也不是越密越好,也要因地而异。例如,山区人口稀少,商业网点不宜过密。 ③效益:近商品生产地――运费省,效益好;远离生产地和市场――运费高,资金周转慢,效益差。 ④组织形式: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地区,以流动式为主;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地区,以固定式为主;电子计算机应用→电视和网上购物及自动售货机(P85图7.31“无人自动售货机”)等。 (总结扩展) 根据教学过程的板书提纲总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