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检测(五)‎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 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故B项正确。‎ ‎2.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已刊行的译书分类如下,这说明当时(  )‎ 项目 政史 商学 教育 理化 技术 军事 数量 ‎8种 ‎3种 ‎3种 ‎28种 ‎90种 ‎39种 A.学习西方制度为先 B.重商思想正式形成 C.尚武思潮开始萌发 D.科学技术备受关注 答案 D 解析 从译书数量上看,政史类数量较少,可知西方制度不是此时优先学习的内容,故A项错误;商学类数量最少,说明当时并未形成重商思想,故B项错误;军事类数量较多,但并不能说明这就是尚武,故C项错误;技术类数量最多,超过其他类别总和,表明当时重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D项正确。‎ ‎3.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世和认为,“中国初期的近代化,着手强健有力,在今日也令人感到印象深刻。和日本成为对比仅在以后发生,如果1860年间外人赌‘成败胜负’的话,他甚至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下注”。能让“外人”“在相反的方向下注”,主要是由于清政府开始了(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D.“详晰甄核,仿行宪政”‎ 答案 B 6‎ 解析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的,故A项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故B项正确;“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是指变革政治制度,是维新变法的主张,故C项错误;“详晰甄核,仿行宪政”指的是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故D项错误。‎ ‎4.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刊登后,张之洞批评他“忘亲”“忘圣”,翁同龢说他“居心叵测”,孙家鼐认为必然“导天下于乱”,湖南巡抚陈宝箴要求皇帝“饬下康有为……自行销毁”。《孔子改制考》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遭遇阻力 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 C.颠覆了士大夫传统认识 D.康有为曲解“托古改制”‎ 答案 C 解析 “维新变法运动遭遇阻力”,这仅是对材料题干的重复而非原因,故A项错误;动摇封建儒学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而非维新变法,故B项错误;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一个最根本的政治目的就是托古改制,他在该书中将孔子扮演为改制的先师,这就从根本上颠覆了士大夫对传统封建伦理的认识,故C项正确;“康有为曲解‘托古改制’”,这只是表象和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5.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  )‎ 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 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时间“19世纪末”,可知是民族危机加深时期,而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对进化论赞有加”和严复的主张可以看出想要借助西学来挽救民族危亡,所以说这些言行符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故C项正确。‎ ‎6.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写文章称:“实业在英文为Industry,而Industry训为勤,不过吾国‘民生在勤’之古义……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传之宝藏发挥而光大之,而诵习欧文眉飞色舞,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该文章(  )‎ A.说明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 B.作者目的在于减少新文化运动的阻力 C.批评了时人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态度 D.表明传统文化力求保持自身的优越性 答案 D 6‎ ‎7.孙中山认为,民族主义是对外国人争平等的,不许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民权主义是对本国人争平等的,不许有军阀官僚的特别阶级;民生主义是对于贫富争平等的,不许全国男女有大富人和大穷人的分别。据此判断新三民主义的“新”内涵不包括(  )‎ A.明确提出驱除鞑虏 B.明确反帝斗争要求 C.强调民权的平等性 D.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答案 A 解析 根据“民权主义是对本国人争平等的”可知孙中山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也包括满族,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民族主义是对外国人争平等的,不许外国人欺负中国人”可知明确提出了反帝斗争要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民生主义是对于贫富争平等的”可知强调民权的平等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不许有军阀官僚的特别阶级”可知明确反对封建剥削,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8.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毛泽东(  )‎ A.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 B.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 C.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 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得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革命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是在1927年井冈山道路开辟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此时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肯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在1927年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什么农民协会,砍脑壳会,莫害人!’富农中态度恶劣的这样说。……中农呢?他们锅里有米煮,没有人半夜里敲门来讨账。独自皱着眉头在那里想:‘农民协会果然立得起来吗?’……而他们(贫农)中间有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这段话意图是(  )‎ A.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 B.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农民革命态度不同 C.农民阶级不如工人阶级有坚定革命信念 D.争取贫农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障 答案 A 6‎ 解析 据材料“富农”“中农”“贫农”参加“农会”的态度不同可得,毛泽东主张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故A项正确;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农民革命态度不同与题目的要求“这段话意图是”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毛泽东认为贫农的革命信念是最坚定的,不涉及与工人阶级的对比,故C项错误;毛泽东认为贫农是最容易争取的,不涉及革命胜利的保障问题,故D项错误。‎ ‎10.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  )‎ 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性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大革命失败后”“从城市的退却”“向农村的进攻”可以得知,考查的是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工农武装革命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是苏俄的模式,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夺取政权之路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 ‎11.下图为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的《双猫图》。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 D.戒骄戒躁 答案 B 解析 “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12.邓小平他在南方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邓小平的这番讲话主要反映的是(  )‎ A.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6‎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尝试,故A项正确;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在沿海经济特区进行试验,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经济建设的防“左”和反“右”的问题,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两个大题,其中13、14题各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的“经世之学”是以托古改制为形式的,“是对儒家经典意义的延伸而非否定。西方的影响使他的经解绝对的‘非正统’,但绝不是‘非儒’”。这种既不抛弃传统又在器物层面上实行西化的要求决定了康有为不得不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来重新解释传统的儒家经典,以使传统的儒学适应现实的需要。……(康有为)在潜意识上无疑还是“蕴含着对西方近代文明深刻的疑忌,强烈的不满乃至发自内心的痛恶”。可以认为,康有为的思想反映了在“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试图挽救“中国思想之没落”,并努力“种下新思想的种子”这样一种挽救民族危亡的举动的必然产物。‎ ‎——摘编自郑军《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维新变法理论的构建》‎ 材料二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思想所体现的“时代矛盾”,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由此说明应如何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正确对待孔子与儒学。(4分)‎ 答案 (1)矛盾:托古改制,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而非否定;把中国传统儒学与西方资产阶级学术相结合;内心充满对西方文明的疑忌、不满、痛恨。‎ 原因:西学东渐;甲午中日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等。‎ ‎(2)态度:批判传统文化中为统治者服务、有碍于社会发展、作为统治者意识形态的成分。‎ 6‎ 评价:动摇了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进步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带有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 ‎(3)对待: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孔子与儒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85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1987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材料三对此又有何发展?这一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14分)‎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上述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6分)‎ 答案 (1)基本思想: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问题: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2)一致。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等概括基本思想,根据“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回答发展,说明问题结合材料回答。第(2)问,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的内在联系。‎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