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2019年4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8分) 1.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特种是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 3.这类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 A.石灰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岩浆岩 4.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 D.表现复杂性 下图为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 据图完成 5~6 题。 5.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A.温差逐渐变小 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6.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 11 - 7.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 沿X方向热量增加 C 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 沿Y方向纬度增加 8.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A 山东丘陵 B 江南丘陵 C 刚果盆地 D 西欧平原 9.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0~11题 10.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是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11.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气温T(T冬表示冬季气温,T夏表示夏季气温)应是 A.T冬<18℃ B.T夏<18℃ C.T冬<10℃ D.T夏<20℃ 12.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左边是南坡,右边是北坡,位于北半球亚热山地的是 - 11 - 地的是( 13.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多生长油松,这一现象反映了地域分异的哪种规律? A..垂直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分异分异规律 14.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 15.有关气候与土壤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 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 16.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 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 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 下面两图中,上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下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17~19题。 17.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 11 - 18.在下图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气候 19.在下图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D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之间属于地中海气候。 20.关于乡村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我国黄土高原区,聚落的形态以大型的团状聚落为主 B、乡村聚落最初形成时,虽然规模和范围比较小,但却比较稳定 C、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聚落就越集中 D、为了灌溉方便,村落多位于河流两岸相对低洼的地方 21. 下列物质和能量中,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铁矿 B、棉花 C、耕地 D、石油 22. 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铝土矿 B、耕地 C、森林 D、水能 23. 目前世界上利用最广泛的能源资源是 A、核能 B、地热 C、化石能 D、太阳能 24. 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资源条件有 ①炎热的气候 ②丰沛的水源 ③平坦的地形 ④广阔的草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图1,回答25~27题。 25.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 A.1880~1900年 B.1900~1940年 - 11 - C.1940~1980年 D.1980~2000年 26.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空洞”,使紫外线增加 C.毁林,以及矿物能源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量增多 D.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27.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加 D.高纬地区降水少更加干旱 28.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形态多呈 A.点状 B.团聚型 C.条带状 D.放射式 29.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的是 A.干旱与地震 B.台风与滑坡 C.洪涝与干旱 D.泥石流与寒潮 读中国雨带的季节推移图(图5),回答30~31题。 30.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图中①、②、③时, 分别是 A.4~5月,6~7月,7~8月前后 B.5~6月,7~8月,8~9月前后 - 11 - C.3~4月,5~6月,7~8月前后 D.9~10月,8~9月,7~8月前后 31.如果,雨带长期停留在②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读兰州市略图(图6),分析回答32~34题。 32.从地形上说,兰州位于我国地势的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一、二阶梯过渡地带 33.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34.从河流对城址选择的关系看,兰州属于 A.两条大河的交汇处 B.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 C.河流水运的起点 D.内河航线的终点 35.下列属于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自然因素的是 A.地形、气候 B.人口、资源 C.工农业发展水平 D.科学技术 36. 要在图7中甲、乙两县城之间修一条公路, 从自然、经济、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 11 - 下图反映了目前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字母分别表示欧洲、北美(不包括墨西哥)、亚洲和非洲。据图回答37-38题。 37.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 B.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C.亚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D.非洲、北美洲、亚洲、欧洲 38.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C.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D.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过渡人口增长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39.早期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是逐水草而居,决定其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矿产资源 C.淡水分布 D.地形 4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的文化水平 C.资源状况 D.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4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哪两个变化原因 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的出生率 ③人口的死亡率 ④人口迁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1 - 42.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4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而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 同之处是 A.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地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44.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第二部分 综合题(32分) 第二部分 选择题(共32分) 45. 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10分)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 11 -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 %。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 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 阶段。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 2010年 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 年到 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O~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 1982年: 4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10分)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图13) 图13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和 。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气候: ; ②地形: ; - 11 - ③水系: 。 (3)沟通我国南北方的内河运输干线A是 。这条 水运干线随着我国 工程东线的实施,将发挥新的 作用。 47.读下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____________ 规律,它是以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① ② ③ ④ B: ③ ⑤ 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 (4)把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温带大陆性气候 松鼠 ⑥ 棕壤、褐土 温带季风气候 骆驼 ③ 荒漠土 2019年4月地理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11 - 1~11. C C A A D A A B D B B 12~22.A D A B C A D C B C A 23~33.C C D C B B C C C B D 34~44.B A C D B C A D D D D 二.综合题 45.(10分)(1)1 (1分) (2)2010 (1分) (3)1986;(1分)1990 (1分) (4)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1分)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分)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1分)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2分) 46.(10分) (1)小麦(1分)水稻(1分) (2) ①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2分) ②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2分) ③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2分) (3)(京杭)大运河(1分)南水北调(1分) 47.(12分) (1)纬度地带性 (1分) 、热量 (1分)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的分布不均造成的(1分) (2)A (1分) 地势高,气温低,水热状况变化大(2分) (3)距海远近的不同导致水分的差异(2分) (4)温带大陆性气候 ---------骆驼--------⑥--------荒漠土 (2分) 温带季风气候-------松鼠------③-------棕壤、褐土(2分) -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