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8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黄鹂--病期琐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黄鹂 —— 病期琐事 【 助读博览 】 一、作者名片 荷花淀派创始人 —— 孙犁 简介:孙犁 (1913—2002) ,原名孙树 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著名小 说家、散文家。先后担任过 《 平原杂 志 》《 天津日报 》 文艺副刊、 《 文艺通讯 》 等报刊的编辑,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 1938 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 白洋淀纪事 》 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说 《 荷花淀 》 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开创了“荷花淀派”。 作品:短篇小说集 《 芦花荡 》《 采蒲台 》 ,短篇小说 《 荷花淀 》 ,中篇小说 《 村歌 》 ,长篇小说 《 风云初记 》 ,散文集 《 津门小集 》《 耕堂散文 》 ,论文集 《 文学短论 》 等。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 《 白洋淀纪事 》 最具代表性,其中 《 荷花淀 》《 嘱咐 》 等短篇小说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二、背景回放 孙犁关于艺术创作的感慨 本文写于 1962 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有“左”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 1962 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 1962 年,孙犁先生 49 岁。自从 1956 年写完小说 《 铁木前传 》 之后,他再也不写小说了。这固然与一场大病有关,但可能还有更深的时代社会政治原因。 他在后来的 《 说赵树理 》 一文中描述那个年代赵树理的处境与心境:“政治斗争的形势,也有变化。上层建筑领域,进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来。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业业,唯恐有什么过失,引来大的灾难。”这说的更多的恰恰也是孙犁自己。 三、大家风采 孙犁的慧眼 1981 年,贾平凹的散文 《 一棵小桃树 》 在 《 天 津日报 · 文艺周刊 》 上发表。时任文艺周刊编委的孙 犁编发了这篇文章,并且还特意写了一则读后感 ——《 读一篇散文 》 ,发表于 《 人民日报 》 ,文中说“关于这位作家,近些年常看到的是他写的高产而有创造的小说,一见这篇短小的散文,我就感到新鲜,马上读完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现在看来也是很新鲜的。但我不愿意说,他是探索什么,或突破了什么。我只是说,此调不弹久矣,过去很多名家,是这样弹奏过的。它是心之声,也是意之向往,是散文的一种非常好的音响。”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孙犁对贾平凹的赏识和赞美是由衷的,他认为贾平凹小说写得好,散文写下去也一样会不同凡响。 四、文学常识 荷 花 淀 派 “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 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 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 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 《 荷花淀 》 。 《 荷花 淀 》 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为背景,具有朴素、 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作品洋溢着诗情,带有浓 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 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 《 天津日报 · 文艺周刊 》 时, 通过这块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 的一批文学青年。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 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带有华北的乡土气息和 水乡的清新气息。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维熙就写出了不少慷慨悲壮的作品,与“荷花淀”派的风格不同。 【 语用视窗 】 一、读准字音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勾当 (ɡòu) 谛听 (dì) 红靛儿 (diàn) 徘徊 (pái huái) B. 宿露 (sù) 筑窠 (ɡuǒ) 肖像 (xiāo) 褒词 (bāo) ﹒ ﹒ ﹒ ﹒ ﹒ ﹒ ﹒ ﹒ ﹒ C. 孵雏 (fū) 余晖 (huī) 啼叫 (tí) 乍雨乍晴 (zhà) D. 捕捉 (bǔ) 不暇 (xiá) 业绩 (jì) 白杨萧萧 (xiāo ) 【 解析 】 选 B 。“窠”应读 kē ,“肖”应读 xiào 。 ﹒ ﹒ ﹒ ﹒ ﹒ ﹒ ﹒ ﹒ 二、用对词语 1. 玩弄 · 玩味 ①玩弄: a. 摆弄着玩耍,如:玩弄积木; b. 戏弄,如:玩弄女性; c. 搬弄,如:该文不过是玩弄辞藻之作; d. 施展 ( 手段、伎俩等 ) ,如:玩弄两面手法。 ②玩味: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味,如:他的那句话值得玩味。 2. 闲情逸致:闲散的心情,安逸的兴致。 3.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这里指观赏得透彻、尽兴。 4.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儿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 运用 ]( 选词 填空或判断正误。 ) 1. 他一边 _____ 着一个魔方,一边 _____ 着刚才她那句 意味深长的话。 ( 玩弄 · 玩味 ) 2. 大概是因为 接近高山,所以瑞士人比较懂得爱惜大 自然,也比较有闲情逸致享受生活。 ( ) 玩弄 玩味 √ ﹒ ﹒ ﹒ ﹒ 3. 整部电影让我们洞悉到一段家庭的沉痛往事,更将 母子之间难以割舍的爱与纠葛演绎 得淋漓尽致。 ( ) 4. 自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强调严厉打击“村霸”及其 保护伞后,很多原来横行乡里的村官成了惊弓之鸟。 ( ) √ √ ﹒ ﹒ ﹒ ﹒ ﹒ ﹒ ﹒ ﹒ 【 初读思考 】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孙犁在 《 黄鹂 》 中不露痕迹地引用对比、白描、渲染和烘托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丰富深刻的主题。 B. 作品语言的外在美与内在的情韵美和谐地统一在 《 黄鹂 》 一文之中,令人久读不厌,回味无尽。 C. 文章先描写了作者怎样迷恋黄鹂的几件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篇末一段才点明主题。 D. 作者单从黄鹂的身上所要的“极致”想到“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且这“极致”不受时空的限制。 【 解析 】 选 D 。 D 项,由课文“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看,“且这‘极致’不受时空的限制”说法不妥。 【 审美鉴赏 】 微课一:梳理内容,把握主题 1. 本文蕴含的哲理是什么?找出原文中的关键语句作答。 【 明确 】 “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2. 文中主要写了四次见到黄鹂的事,请逐次简要分析黄鹂出现时不同的环境和作者不同的感受。 【 明确 】 黄鹂四次出现的环境都不一样。 第一次,黄鹂出现在抗战时期,在空前伟大的斗争环境中,黄鹂的叫声也非平常所谓的莺声燕语,而是充满战斗的激情,展现出的是矫健迅疾的形象。虽然也曾展示出它的美丽,但很不充分,转眼即过。 第二次, “ 我 ” 虽有充足的时间观赏黄鹂的美丽,但那潜在的危险还是破坏了令黄鹂尽展风采的环境。 第三次,黄鹂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生存空间更为狭小。这样的环境不仅不利于黄鹂展现它的美丽,更是对它的生命的一种摧残。 第四次,在江南特定的环境里,听 “ 伴着春雨、宿露 ” 的黄鹂的啼叫,看 “ 伴着朝霞和彩虹 ” 的黄鹂的飞翔,才 “ 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 ” 。 微课二:品味形象,思考内涵 3. 从环境与黄鹂的关系着眼,文章描写了黄鹂的哪两种生存环境? 【 明确 】 从环境与黄鹂的关系着眼,描写了黄鹂的两种生存环境。一类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情况,一类是不好的情况。 黄鹂好的生存环境,文章出现过两回。第一回, 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作者听到 了 “ 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 , “ 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 ” 、 “ 一闪而过 ” , “ 美丽 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 。第二回,是在江南的 太湖边, “ 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 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 , “ 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 。作者终于彻悟到黄鹂需要的环境条件: “ 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 。 黄鹂不好的境遇,作者也写了两回。一回是在和平年代的树林中老史用猎枪打鸟,黄鹂如惊弓之鸟,一去不返;另一回是在鸟市囚笼中,黄鹂被羁绊着,被玩弄着,神气凄惨,美丽不再。 4. 作者在黄鹂身上寄予了怎样的感情?黄鹂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遭遇象征了什么?联系历史背景思考探究。 【 明确 】 ① 这只黄鹂色彩鲜艳,声音诱人,姿态矫 健,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和活力!战场上的那只黄鹂用 它那“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代表着 革命文艺,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着战斗宣传 作用。②和平年代的黄鹂的种种不幸,正是当时的文 艺和艺术家种种苦难和不幸的写照。革命战争胜利 了,人们无比欢欣地迎来了社会主义,像那两只黄鹂 找到了一片深密幽静的树林一样,作者本以为这是所 有事物发挥自己美的极致的广阔空间了。可是令人痛 惜感慨的是,好景不长,厄运接连不断。“左”的错 误,或像老史同志一样,或像那个穿皮大衣戴皮帽的 中年人一样,或像那个卖鸟笼的老头儿一样,破坏了 艺术发展的环境,使黄鹂一去不返,或倒毙枪口,或 焦黄凄惨。这个时候黄鹂的惨状就是当时文艺和艺术 家整体惨状的真实写照,作者的痛心、忧愤之情透过 黄鹂的不幸遭遇喷薄而出。③江南太湖边,黄鹂那达 到极致的美正是作者对文艺前途命运的乐观预示。历 史终于迎来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新时期,作 家的苦苦追寻终于有了结果: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 时候,作者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找到了黄鹂的真正的家乡。作者在追求中重新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自己的人生观与美学观,作者对文艺的前途充满乐观,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信心。 【 思维锤炼 】 1. 文章第一段,作者写黄鹂在自己家乡很少见,顺带却写到了好多种家乡常见的鸟儿。写黄鹂,为什么绕一个弯子,反过来写没见到黄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点拨 】 这样写首先意在突出作者童年时没见到黄鹂 的遗憾。另外还有两个作用:一是突出黄鹂的珍贵。 “物以稀为贵”,黄鹂既然少见,那就足见其珍贵。 二是突出环境的重要。古人云:“良禽择佳木而 栖。”红靛儿、虎不拉儿、黧鸡儿、苇咋儿只是些俗 鸟,很轻易就可以见到;麦苗地、油菜地、大苇塘 以及柳树、白杨树,或地势低矮,或阴冷潮湿,或孤不成林,都不是好的处所。而黄鹂这种珍贵的鸟儿,是不会随便找个地方安家落户的 —— 黄鹂非凡鸟,需要好环境。文章第一段既是全篇记叙的基点,也是篇末议论的基点。 2. 史同志和穿皮大衣的、卖鸟儿的,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象征什么? 【 点拨 】 共同点:不懂要让黄鹂或海鸥发挥极致,都不懂要为它们创造一定的环境。 不同点:他们伤害黄鹂或海鸥的动机不同。史同志为了休闲娱乐;穿皮大衣的是为博得女朋友的一笑;卖鸟儿的为了挣钱。 3. 作者二见黄鹂之后写了一件海鸥被杀事件,从记叙方法上看,属于哪一种?有什么作用? 【 点拨 】 作者运用了插叙的方法,插入的事件正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服务。这件事的插入,恰恰和作者所写的鸟儿生存的环境有关,正是有像中年男人这样残忍的人,才会使海鸥、黄鹂等鸟儿生活的环境变得恶劣,这正是作者生活环境的写照。 【 备选要点 】 本文副标题是“病期琐事”,仅仅是说明文章内容是自己养病期间的经历见闻吗?有何深意? 【 点拨 】 不是。这个副标题是有深意的。从第四段开 始直至在鸟市上作者目睹心爱的黄鹂被玩弄、被出卖 的惨状,作者花大量篇幅描述黄鹂及其他鸟儿 ( 如海鸥 ) 在现实生活中被人骚扰、残杀、捕捉、玩弄于股掌的 悲惨遭遇。作者对黄鹂的欣赏、关怀和怜爱,与老史 的无聊,中年人的残忍,卖鸟老头的冷漠,形成十分 鲜明的反差,这些人对待生灵的态度,不也正是另一种精神上的“病期”吗?如果说作者之病在于身体的话,那么,这些人的病则在人性的麻木和良知的泯灭。这是一种比身体上的病痛更需要疗救的民族心理的疾患,这里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美的本质在于善的深刻理解。 【 技法提炼 】 插叙的作用 【 课内 · 回扣 】 《 黄鹂 —— 病期琐事 》 一文由“童年时”写到 “抗日战争期间”,再写到“前几年”的“有一 天”“一天清晨”直到“第二年春季”,总体上采用 的是按时间叙述的顺叙方式。但文章在写完“前几 年”的“一天清晨”请病友老史不要射击黄鹂的事 后,却插入了一件中年人为女朋友射杀海鸥的事,这 是典型的插叙手法。作者由老史试枪引发联想,通过 写那位同样手持猎枪的中年人仅为讨取女朋友的一笑 就开枪射死一只海鸥的事,表现了作者对摧残鸟儿、扼杀美好事物这类丑恶行径的义愤。这段插叙丰富了文章内容,加深了文章内涵。 【 课外 · 拓展 】 1. 概念阐释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2. 赏析插叙的作用 插叙的作用一般如下: (1)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 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 使文章脉络清晰。 (4) 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 (5) 突出主题。 (6) 为下文做铺垫。 (7) 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 (8) 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9) 使结构紧凑。 (10) 交代细节,从而升华主题。 怎样去理解插叙的作用呢? 第一步:概括出插叙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把握这段插叙写出了内容主体的什么特征。 第三步:把握中心事件的性质意义,然后看这段插叙和中心事件及主题的关系和作用。 【 迁移 · 运用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世 袭 ①爬上高高的脚手架,薛有致把安全带扎身上,挂钩还没有挂在架子上,不留神一脚踩空,“啊 ——” 一声往下掉,乔师傅眼疾手快,俯身抓住,提了上来。薛有致脸色煞白,浑身打战,深情地喊了一声:“师 —— 傅 —— !” ②乔师傅听着,像喊爹! ③乔师傅的儿子和眼前的薛有致年龄一样大,却 比薛有致幸福得多!起码说,乔师傅不会让儿子趁暑 假打工挣钱交学费,更别说让儿子站在这高高的脚手 架上晒太阳、砌墙抹灰、玩性命。虽然自己和富贵人 家有天壤之别,两间住房还是租赁的,却要让儿子和 富贵人家的孩子看齐。富贵人家的孩子吹“黑管”, 儿子喜欢上了,他也花上千元给儿子买来那种乐器; 富贵人家学绘画,儿子说喜欢,他勒紧裤腰带花钱送 儿子也上了那种才艺班;富贵人家的孩子追歌星,他 也烧钱一样花高价买票去看那种歌星演唱会。国家都 说,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己再穷也不能不满足孩子 啊!只是,儿子又提出了一项最新要求,他实在无能为力了。在工地伙房做饭的老伴说:儿子这是要逼死咱俩啊! ④现在,薛有致差点从高空坠落,更坚定了乔师傅要满足儿子最新要求的心愿,他不能让儿子再像自己一样卖苦力,像薛有致一样受苦。薛有致这孩子看着精明,性格却孤僻,不爱和人说话,说话也不掏心窝子。 ⑤薛有致刚来工地时,乔师傅就很怜悯地问他家庭情况,他只是微笑、摇头。凭感觉乔师傅猜出来了,薛有致是爸妈离婚了,各自去找幸福不管孩子了。这种情况在城里可不少见。 ⑥乔师傅救了薛有致一命,薛有致明显地和乔师 傅亲近了。休息时,主动和乔师傅拉家常,问乔师傅 的家境,还问乔师傅有没有什么困难。乔师傅不像 他,说起话来可是竹筒倒豆子,说他的儿子和薛有致 一般大,可享福了。望子成龙,富家是这样,穷家更 要这样,要不然怎么拔掉穷根呢?薛有致却问,放 暑假了,您怎么不让他自立一下呢?乔师傅却哈哈大 笑:“像你一样?也来卖命?俺可不是你那狠心的爹 妈啊!”薛有致又问,师傅家有没有什么困难啊?乔 师傅感到话不投机了。我有什么困难你能帮得了吗? 你比我还穷!他讥讽说:“比你那个破家强多了。 不过,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那孩子,要出国 上学,三十万,我一万也没有啊!”“那你让他去吗?”“去,想什么法子也得去!”“真是,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 薛有致叹息。 ⑦乔师傅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他听不懂“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是啥意思,问薛有致,薛有致说:“我是说你为啥不让他自立呢?”这句话他刚才说过了,显然,那句很高深的话的后面,薛有致对他还藏着什么。 ⑧当薛有致得知乔师傅要去医院卖肾换取儿子出国留学的三十万费用时,他极力阻止了乔师傅。第二天当他拿出了一张三十万的卡交到乔师傅的手里时,乔师傅像撞见了天神,惊呆了。薛有致深情地说:“师傅,我怎么能让你去卖肾呢?我爸说了,别说三十万,就是三百万、三千万,咱家也拿得出啊,就是拿出再多的钱,也报答不了师傅的救命之恩!” ⑨乔师傅夜里睡不着,他现在知道了薛有致是个富家子弟,而且是个大富翁的孩子。慢慢地,他就想明白了,想明白了那句“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的意思。小树不折要疯长,养树人是有责任的。这样想来,倒不是他救了薛有致一命,而是薛有致也在救他。 ( 有删改 )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插叙的方法,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详细交代了乔师傅千方百计满足儿子的要求; (2) 为下文乔师傅辛苦打工,甚至“卖肾”让儿子出国设置铺垫 ( 埋下伏笔 ) ; (3) 与富家孩子薛有致打工、培养自立能力形成鲜明的对比。 【 类文阅读 】 小 麻 雀 老舍 雨后,院里来了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 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 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 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 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 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 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个 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 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 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想到这个,我忽然 的很难过。一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个小鸟 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 羽。它被人毁坏了,而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 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 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 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对它自己 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 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我想拿几个饭粒诱它前来,又不敢离开,我怕小猫来扑它。可是小猫并没在院里,我很快地跑进厨房,抓来了几个饭粒。及至我回来,小鸟已不见了。我向外院跑去,小猫在影壁前的花盆旁蹲着呢。我忙去驱逐它,它只一扑,把小鸟擒住!被人养惯的小麻雀,连挣扎都不会,尾与爪在猫嘴旁耷拉着,和死去差不多。 瞧着小鸟,猫一头跑进厨房,又一头跑到西屋。我不敢紧追,怕它更咬紧了可又不能不追。虽然看不见小鸟的头部,我还没忘了那个眼神。那个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神。那个眼神与我的好心中间隔着一只小白猫。来回跑了几次,我不追了。追上也没用了,我想,小鸟至少已半死了。猫又进了厨房,我愣了一会儿,赶紧地又追了去;那两个黑豆眼仿佛在我心内睁着呢。 进了厨房,猫在一条铁筒 —— 冬天升火通烟用 的,春天拆下来便放在厨房的墙角 —— 旁蹲着呢。小 鸟已不见了。铁筒的下端未完全扣在地上,开着一个 不小的缝儿小猫用脚往里探。我的希望回来了,小鸟 没死。小猫本来才四个来月大,还没捉住过老鼠,或 者还不会杀生,只是叼着小鸟玩一玩。正在这么想, 小鸟,忽然出来了,猫倒像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 小鸟的样子,我一眼便看清了,登时使我要闭上了 眼。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像人害肚痛蹲在 地上那样。它身上并没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 非常的短。头低着,小嘴指着地。那两个黑眼珠!非 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地愣 着。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都在眼里,像是等着猫再 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又像是等着猫赦免了 它,或是来个救星。生与死都在这俩眼里,而并不是 清醒的。它是糊涂了,昏迷了;不然为什么由铁筒中 出来呢?可是,虽然昏迷,到底有那么一点说不清 的,生命根源的,希望。这个希望使它注视着地上, 等着,等着生或死。它怕得非常的忠诚,完全把自己交给了一线的希望,一点也不动。像把生命要从两眼中流出,它不叫也不动。 小猫没再扑它,只试着用小脚碰它。它随着击碰倾侧,头不动,眼不动,还呆呆地注视着地上。但求它能活着,它就决不反抗。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它是在猫的面前不动!我轻轻地过去,把猫抓住。将猫放在门外,小鸟还没动。我双手把它捧起来。它确是没受了多大的伤,虽然胸上落了点毛。它看了我一眼! 我没主意:把它放了吧,它准是死?养着它吧, 家中没有笼子。我捧着它好像世上一切生命都在我的掌中似的,我不知怎样好。小鸟不动,蜷着身,两眼还那么黑,等着!愣了好久,我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又愣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了歪用它的黑眼睁了一下;又不动了,可是身子长出来一些,还低头看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 有删改 ) 三言两语话主题 ( 思维发展 ) (1)《 小麻雀 》 与 《 黄鹂 —— 病期琐事 》 主旨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 小麻雀 》 通过小麻雀的遭遇说明环境是冷酷的,要使自己生存下去,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抗争。 《 黄鹂 —— 病期琐事 》 表达了对美的事物的倾心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美的本质的深切理解。 一枝一叶总关情 ( 审美鉴赏 ) (2)《 小麻雀 》 与 《 黄鹂 —— 病期琐事 》 艺术手法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 小麻雀 》 通过对眼睛的刻画,形象逼真地表现心理活动。语言通俗准确,表现力强。 《 黄鹂 —— 病期琐事 》 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的描写,运用对比、白描和烘托等艺术手法,以或朴素含蓄,或凝练优美的语言,在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