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语文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用书 (1)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 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出现率较高的命题形式。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 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用 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 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进行 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诗歌语言特色、风格进行概括评析。 考向一 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 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 其生动的效果。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等。这种题型是高 考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聚焦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代诗歌时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 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动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 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动词具有极强的 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即时小练]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 答案:“怨”字用得最好。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这两句中分别是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答案:“溅”“惊”二字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物,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二)聚焦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我国古代诗歌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 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即时小练]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简要分析。 答: 答案:“直”“圆”用得好。“直”字点出沙漠无风,“圆”字写残照如轮,可以直视。两 字准确描绘了傍晚时分沙漠苍凉静穆的壮美景象,意境雄浑开阔。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孤寂的 情绪融合在景物描写中,感受真切自然。 (三)聚焦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运用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使诗句悠扬 婉转、情韵丰富,化呆板为活泼的表达效果。 [即时小练]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表意上有何作用? 答: 答案:“尽”字用得好。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四)掂掂“数量”之重 经优秀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据元 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 遗山认为既然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 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 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平添韵味。 [即时小练]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 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答案:“一”字用得好。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开已久,不能算是“早 梅”了。 (五)听听“叠词”效果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 词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 并序》 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刘兰 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即时小练]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联系词的内容,分析上阕中叠词的妙处。 答: 答案:“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 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六)追“彩”逐“色”:色彩词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 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 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 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 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 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怜惜的 情愫尽在“绿”中。 [即时小练]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 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 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 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 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 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七)赏虚词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代诗歌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 开合呼应、悠扬婉转、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 《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 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 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即时小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人说“忽见”的“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请作简要 赏析。 答: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形象的诗。女主人公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忽见”惹 起一腔幽怨。理解“忽”字的含义,不能只局限于此句,而应从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 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答案:从全诗来看,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 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相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的情 形。所以,“忽”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极富神韵,极其准确地表现了潜藏在女主人 公内心的某种情感,平时并不觉得,一旦为外物所触发,瞬间便不可自已地发生变化。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即时小练] 9.(2017·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 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 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 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 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先解释“斗”“攒”的意思,“斗”“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山崖、山峰人格化。阐释时注意突出“斗”“攒”这两个字的意思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最后指出运用这两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对立,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考向二 鉴赏诗眼型 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如范仲 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是“诗眼”;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 是“诗眼”。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1.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 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鉴赏的方法是由字及句,由景及情。具体来说就是从字意、表 现手法、景物的特点、诗人的情感等角度来体味。例: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 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分析:“惊”字用得好,用鸟儿的惊动反衬春涧的幽静。体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 2.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篇中眼 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 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是景和理的有机统一。例: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重 阳词,结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有的让先找出“诗眼”然后分析,有的是指出“诗眼”要求分析。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并简要分析其妙处。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如何确定“诗眼” 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 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 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 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二)多重意识鉴赏诗眼 1.要有多要素意识 (1)最生动,最具活力。(2)最能营造意境。(3)最易统摄全篇。(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 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 2.要有多层级意识 “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阕中、全篇中乃至作者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 点、意义或作用。固然,作者的情感与句子、上下阕、全篇密不可分,但是,不妨碍我们分 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3.要有多角度意识 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 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 上下文意、诗歌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 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 本诗作于诗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 为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解析: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诗眼,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结合诗歌注释可知,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 而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满腔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 闷和孤独。另外,诗歌中“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进一步渲染,后面三联也均承 此而来。 答案:诗眼是“闲”。“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做了进一步渲 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 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 考向三 鉴赏炼句型 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 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 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也不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 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 3.请对这首诗的某联进行赏析。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注意赏析四角度: 1.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 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 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 2.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 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 3.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 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就是要找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从 这个角度说,它就是一种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 4.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 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 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 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总之,要关 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 三、规范答题——四步骤 [即时小练] (2017·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 解析:这首诗中除了第三联直抒胸臆,其他三联都侧重于写景。但尾联写景,不同于前两联, “待”字表明尾联不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而是想象的虚景,以虚代实,呈现出一种清幽闲 逸的意境。“处处景语皆情语”,尾联亦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夜深同徙倚, 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闲适之情。此外,景语置于诗歌末尾,也起到了以 景结情的作用。 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 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 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 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即可) 考向四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词)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词) 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 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词)人、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 同的风格。在此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些诗(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 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诗(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诗(词)人的全部 作品都是这一种风格。我们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 4.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词)句作简要赏析。 5.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 术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词的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鉴赏诗词的语 言风格时,注意使用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这就需要掌握常见的八种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解 说 豪迈奔放 此种风格的作品,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 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 发于笔端 言近旨远 此风格的作品,语言浅近,意旨深远,常于平常的景、物、事中寄托深意。如, 朱熹《观书有感》 朴素自然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 着深意 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 细腻,细如抽丝。如: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含蓄蕴藉 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 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清新明快 这种风格常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 界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静景,有近景、远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 明快。 幽默讽刺 诗中多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陆龟蒙《新沙》) 语言风格巧记 江山代有才人出,星河灿烂出巨匠。豪放高唱须铁板,婉约妙龄来浅唱。屈原绚丽与沉 雄,三曹慷慨兼顺畅。渊明寄情山与水,恬淡自适心内旷。子昂愤激兼慷慨,李白飘逸又顺 畅。王维恬然又含蓄,诗中有画有暗香。浩然恬静又浑健,语淡情浓韵味长。杜甫沉郁又顿 挫,乐天流丽又顺畅。商隐典丽寓幽婉,杜牧明丽加俊爽。苏轼豪放又旷达,弃疾深沉又豪 放。柳永伤感又缠绵,陆游流畅又雄放。清照凄婉多清丽,姜夔奇拔注感伤。致远清俊又酣 畅,汉卿泼辣又清爽。景臣新奇出辛辣,养浩警僻又深广。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即时小练] 1.请将下列诗句对应的语言风格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豪迈奔放 沉郁顿挫 言近旨远 朴素自然 婉约细腻 含蓄蕴藉 清新明快 幽默讽刺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 ) (2)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酬朱庆 馀》)( )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 (4)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 寄卢侍御虚舟》)( )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 (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 高》)( ) (8)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 坑》)( ) 答案:(1)言近旨远 (2)含蓄蕴藉 (3)朴素自然 (4)豪迈奔放 (5)婉约细腻 (6)清新明 快 (7)沉郁顿挫 (8)幽默讽刺 2.(2013·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 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 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 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本题以品味关键句子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闻说”两字是词人的想象之语, 由眼前与朋友相聚的实景过渡到下阕与友人离别后的虚写,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这种手法 我们可以联系柳永的《雨霖铃》作答。 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 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 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 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题组一 炼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③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④拂云晴亦雨,江豚⑤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 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 饮作乐之地。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得风雨则飞翔, 风雨停则复还为石。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从陈后主专事游宴以致亡国的史事说起,以“玉树歌残”点染出陈后主的悲剧命运, 字里行间隐含惋惜之情。 B.首联第二句一“合”一“空”二字,前者写隋朝大军的攻势凌厉,兵临城下;后者写陈 的不堪一击,土崩瓦解。 C.颔联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六朝以来的英雄已成荒冢,昔日豪华的宫殿也已是禾黍遍野。 作者吊今怀古,触目伤情。 D.“拂云”写石燕掠雨穿云的状态,“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这些描写烘托出一 种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E.全诗寄慨言志,格调高昂,手法高妙,借对六朝覆灭的哀叹,表现出对唐朝江山风雨飘 摇、日益衰败的深沉忧思。 解析:选 AE。A 项,“隐含惋惜之情”不正确;E 项,“格调高昂”“深沉忧思”不正确。 (2)请对颈联中的“拂”“吹”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拂”字是“掠过”之意,写石燕掠过云朵带来晴雨变化;“吹”为“鼓动”之意, 写江豚在江面上兴风鼓浪。把江上自然的风云晴雨的变化写作由石燕、江豚带来,用石燕、 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 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 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 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 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 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 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 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 涵。 解析:选 BD。B 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留滞舒州”的景 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 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 指一整年。 (2)本诗第一联中“惊”字最为精练传神,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惊”表示惊讶之意,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 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题组二 诗眼] 3.(2018·河北武邑中学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长安夜雨 薛 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 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眼的能力。本诗以“忧”字贯穿全诗,抒发了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 顺,生命的衰老。首联通过描写和比喻表现了作者的百忧缠心。颈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 树上聚集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声。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 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答案:①“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②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 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 4.(2018·贵州兴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睡 燕 [元]谢宗可 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 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 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 “睡”作为全诗的诗眼,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解答本题,应抓住关键词逐句 概括内容,并答出从哪些方面来体现“睡”的。如首联可抓住“困顿”“倦翼低”,从燕子 入睡的原因及姿态等角度概括。以此类推,再结合其他诗句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首联写睡因和睡态:燕子因衔泥补巢疲累,因此低垂下翅膀入睡。颔联、颈联写睡梦: 燕子学庄周梦蝶,梦魂轻盈,来到汉宫探访与它同名的赵飞燕,又飞进了历经沧桑的乌衣巷, 却迷失了当年熟识的回来路。尾联写睡醒:燕子被惊醒后嗔怪于卷帘人,而此时夕阳西下、 小桥深巷的场景却还在似梦非梦中。 [题组三 炼句]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满江红 豫章滕王阁 吴 潜[注]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 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 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 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 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天正远,伤飘泊”与“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游子的心声。 E.“愁难着”的“着”意思是安放、放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悲慨。 解析:选 CE。C 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E 项,还有壮志难酬的愁绪、痛苦之 情。 (2)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 答: 解析:分析本句主要结合上下片,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向黄昏、断送客魂 消,城头角。”情感上,抒发的是作者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这样的愁情是由黄昏这样的环 境和城头号角的声音触发的。也可以从结构或语言上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①内容上:这三句写出了黄昏时分,城头又响起了号角,传入了作者的耳中,引起了 作者的羁旅之愁。作者的愁绪像号角声一样,萦绕于天空与心头,以景结情,回味无穷。② 结构上:“黄昏”二字与上片的“暮雨”相呼应,点出作词的时间,傍晚时分,伴着萧瑟的 西风和潇潇暮雨,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气氛,将词人的愁绪融入萧瑟的 秋景之中,言有尽而情不可终。(任选其一)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人之军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注]忧。 【注】 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边塞险要。“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绝脉”和“断 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 B.颔联写送别,以“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 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 C.颈联写景物节候。“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同时“晴半雨” 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晴却有晴”,表达了挽留之意。 D.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 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无不言愁。 E.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与“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 子规。(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从题材类别上看是一致的。 解析:选 CE。C 项,“‘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晴却有晴’,表达了挽留之意”错误。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是描写边塞的自然风貌,只是表示边关晴雨无常,气候寒冷, 并没有包含挽留之意。E 项,王维的《送杨长史赴果州》是送别诗,但不是边塞诗,表达的 是希望朋友早日归来的感情。 (2)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 答: 解析:赏析诗句就是要抓住诗句在内容情感上、表达技巧上、表达效果上的突出之处加以分 析。尾联“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在手法上使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戍边之人寄予深 切希望的情感。解答此题先要解释诗句的意思,再点明手法,然后指出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尾联是勉励之辞,诗人寄望戍边的男儿应像万里长城一样抵御外敌入侵,保家 卫国,让大唐不再有后顾之忧。“万里长城”除写眼前景外,又暗用了檀道济的典故,在这 里以长城比喻军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安全的关切和对至军戍边之人的期望。 [题组四 语言风格]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溪早春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清新颖秀。以颔联为赏析对象,请你就此特色加以鉴赏。 答: 解析: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赏析应该立足于整体,不能只从个别词入手,颔联主要意象为“柳” “桃”,应关注其修饰语,然后发挥想象,营造意境,分析其清新之处。 答案:颔联“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描写细腻入微:柳枝返绿首先从下垂的 枝条末梢开始,故说“垂处绿”;而桃花开放总是先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所以说“末梢 红”。语言新颖活泼,体现在:“下来”“上去”分别写柳枝、桃枝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 又具有拟人意味。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 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语言特色。 答: 解析: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真挚的 感情。这首《山中送别》就是这样的。 答案: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像是从平凡生活中信笔拈来,如“相送罢”“归 不归”。这种朴素、自然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那种朴素真挚的情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