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泗洪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各家 A.不同的社会发展规划之争 B.不同阶级争夺国家统治权 C.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以及智慧的创新 2.日本学者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总之,在这个文化发达的历史潮流中,有许多惊人的成就。”下列史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 A.词的兴盛 B.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C. 火药使用 D. 指南针的使用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主要是指 A.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突破了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主张废除封建专制的制度 D.极大地促进明清社会的转型 5.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B.《诗经》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C.《诗经》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D.《诗经》提供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重要资料 6.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C.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D.封建统治的专制性 7.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近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C.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D.民主科学,俄国道路 8.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 “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梁启超意在 A.说明当时国际社会强权即公理 B.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阐释权力与平等是道理的基础 9.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 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D.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 10.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以上材料说明 A.《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内容与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 B.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消除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 C.鲁迅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追求民主、平等和科学 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1.在抗战当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肆宣扬“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领袖(蒋介石)”。 宣扬“一次革命论”,“马克思主义不适宜于中国”等等。针对这种情况,一九四〇年一月九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 毛泽东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的环境提出要建立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结合的新中国的口号。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文化:在政治上,强调革命要分两步走……。这一讲话 A.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 B.使毛泽东思想成党的指导思想 C.成为抗战的指导思想 D.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 12.阅读下列材料,从中可得到正确的信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义务教育法》开始得到实施 C.妇女社会地位获得提升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13.(汤少生(湖南省宁乡县青山桥乡农民): 粮食短缺几千年,忧国忧民夜不眠。为求金色好种子,哪怕穿云入九天。茫茫宇宙何处寻,沧海一粟觅无踪。千辛万苦获成功, 百世流芳惠世人。斯瓦米纳森(国际水稻所所长):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上述材料不能说明袁隆平 A.第一个研究杂交水稻的人 B.关心粮食产量问题,与百姓心心相连 C.他在“文革”中取得的成绩 D.其贡献有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14.“放弃自己的私事,多年来蒙受抛弃家人的耻辱,自己忙于用所有时间为你们做事,像一个父亲或长兄那样来看望你们每个人。敦促你们对美德进行思考。”下列观点不属于材料所言的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是 A.善是人内在的灵魂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D.美德即知识 15.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现代的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即16世纪),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他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 A.“信仰自由”时代 B.“发现人”的时代 C.强调“理性”时代 D.“信息科学”时代 16.严复著《孟德斯鸠(1689~1755)传》说:“(孟氏)……渡海抵大不列颠,居伦敦且二稔。于英之法度尤加意,慨然曰:‘惟英之民可谓自由矣。’入其格致王会(皇家学会),被举为会员。”下列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A.当时英国国民较法国民自由 B.《论法的精神》可能受英国法律和制度的影响 C.英国对外来人才持欢迎态度 D.当时的英国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 17.列宁对一本著作的评价:“(它)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继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题干材料描述的著作 A.启发启蒙思想家描绘其理性王国 B.启发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角度 D.从根本上改变当时人类对神学态度 18.下图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的书籍出版情况,从中可以获悉法国启蒙运动 A.17世纪在法国达到了高潮 B.启蒙思想在法国受到较大关注 C.内容只涉及社会学科领域 D.宗教神学的地位基本未受冲击 19.有人说人类有史以来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问世增加了人类的臂力,第二次是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伸展了人类的脑力,使人类拥有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下列有关这两次科技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由彼此孤立到结合渐趋紧密 B.人才竞争成为国与国间主要竞争内容 C.都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D.第二次带来经济全球化但未带来污染 20.“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符合上述创作精神和时代背景的作品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 分,其中21、22各15分,23、24、25各10分) 21.(15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斗争与争论中解放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 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 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二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 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三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4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革新”与“守旧”问题的看法。(2分)结合所学指出陈独秀“采用西洋的新法子”的核心内容,并指出其含义(3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4分) 22.(10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阅读下列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邓小平的功绩是,他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采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邓小平理论”正是按他所希望的样子完成的:它们为支持继续扩大市场的实用主义政策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美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作者认为毛泽东“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1分) 毛泽东当时哪些著作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述?(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的含义。(1分)指出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2分) (3)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述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贡献。(8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50字左右) 2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在处理 “国与民”的关系上,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选择。 阅读下列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的各项原则较其细节更为重要。他把国家(注:指雅典城邦)置于党派或氏族之上,他要求一切公民都参与国家事务。……他的法律经宗教仪节而赋有神圣之意:每一个公民都宣誓遵从。……对城邦内每一个阶级他都适度地给予责任,他倡导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社会公正的理想。他诉之于……人道。雅典时常不能达到梭伦的标准,但它承认这些标准是其永恒的遗产。 ——英 哈蒙德《希腊史》 材料二 在梭伦的宪法中,最具民主特色的大概有以下三点: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 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便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便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辍。……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 ——《剑桥中国秦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中协调“国与民”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中保障普通公民权益的举措。(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对待民众的举措。(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当时的国家或城邦的主要影响(2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欧化主义”意即“全盘西化”,是东方国家学习西方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偏向和弊病。在学习西方的实践中,一部分日本人逐渐意识到,既不能不顾日本国情,生搬硬套西方的技术和文化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守寡藩时代的思想和传统,陷入“国粹主义”泥沼;既要努力实现与国际潮流接轨的现代化,又不能被“欧化主义”所同化。由此可见,如何创造日本的现代工业文明,明治政府面临三种选择“洋魂洋才”、“和魂和才”、“和魂洋才”。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3分) (2) 根据材料三,分析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日本面临的三条道路的特点。 (3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最终选择的道路及其影响。(4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康熙帝认为:“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相机徐图,则贼(指台湾的郑氏政权)何时可尽灭乎!夫师行既劳,民力亦重困。若能一举而贼速灭,地方速平,则大兵自无野处之苦,而民困亦可甦(同“苏”)矣。 ——《康熙起居注》 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材料三 强调君主对民的责任与义务是民本思想中最有意义的一点。康熙皇帝就经常告诫自己:“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他谨慎地履行政务,目的在于使万民无忧、皇权稳定。然而,这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君主的道德自觉上的。 ——张文英《康熙时期对“舆情”的使用及其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及其目的。(3分) (2)据材料二,评述清朝统一台湾后,对台措施的积极影响。(3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康熙帝的执政理念并作简要评价。(4分) 一、选择题: ABCAD CABCA ACABB DCBAC 二、主观题: 21(1)特点:一是“除旧”与“布新”相连;二是“变”与进化论相结合。(2分) 背景: 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渐加深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2分) (2)认为新与旧不相容 ;采用西方的学说革新社会。(2分) 核心内容:民主与科学(1分) 含义:民主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制度。科学是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2分) (3)主张对旧的学术思想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2分) 陈独秀的观点是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2分) 胡适的观点反对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主张用西方“科学”的方法解读与整理国故,对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2分) 22(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 论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3分) (2) 含义:邓小平理论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本质:解放发展生产力,(1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1分) (3)答案要点:两位领导人探索的主题结合当时的国情,革命或建设道路(理论),取得的成果及对两人取得的成果的认识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8分) 23.(1)原则:维护城邦利益;保障公民参与;实行法治; 责任适度,倡导公正;注重人道主义。(任意三点得3分) (2)举措:颁布“解负令”,保护公民人身自由; 保护公民相互保护和救济自由(或自愿维护被害人权利的自由); 创立公民陪审法庭并保障公民的申诉权和投票权。(任意两点得2分) (3)目的:控制民众,强化集权,富国强兵。(1分) 举措: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实行小家庭制;奖励耕战。(任意两点得2分) (4)影响:梭伦改革缓和了矛盾,促进雅典城邦的兴盛;为民主政治奠基(任一点1分) 商鞅变法废除旧制,增强秦国实力,为统一奠基。(1分) 24(1) 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 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 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人才; ( 3分) (2) “洋魂洋才”是全盘西化。 “和魂和才”拒绝西化 “和魂洋才”是东西结合,学习西方科技,沿用日本文化与传统( 3分) 选择道路:和魂洋才(1分) (3)影响:促进日本工业化;保留日本传统文化;导致日本民主化滞后,军国主义泛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3分) 25.(1)速战速决。避免军队劳顿;减轻民生(3) (2) 措施:输送文教人才 影响:有利于台湾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 (3)以民为本,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巩固统治;体现其政治自觉和道德自觉。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统治。(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