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二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2.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3.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是有机分子 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4.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 A.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有获得了抗体 B.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5.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 ) 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 6.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7.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 8.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 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 9.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③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②③④ C.④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 D.细胞生活需要③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 10.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细胞A→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E B.给皮肤细胞A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细胞b处,效应器不能产生反应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11.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12.如图是正常人体内糖代谢及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④分别是血糖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原因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①、②、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抑制④、⑤、⑥等过程 D.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脏、肌肉细胞进行②过程 13.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分泌信号物质的是小肠黏膜细胞,则此信号物质作用的靶细胞是胰腺细胞 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为信号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促使其增殖和分化 C.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肌肉细胞等 D.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一定产生兴奋 14.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15.某种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一种蛋白质类毒素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对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该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 C.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16.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抗体与抗原、细胞d与靶细胞的结合都具有特异性 C.过程Ⅰ和过程Ⅱ在人体免疫中独立地发挥作用 D.细胞c是效应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 17.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 )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18.如图表示某人在安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所处环境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所处环境温度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A时刻环境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19.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2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的IBA(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1分) 21.图是人体某些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激素.据图回答: (1)碘是合成激素③的原料,在缼碘时,激素①②的分泌量将 . (2)口渴时,激素⑤的释放量将 . (3)寒冷的冬天,由温暖室内到室外,血中激素③④含量上升速度更快的是 ,这两种激素分泌增加的意义是 . (4)人在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 ,其产生的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 (5)图中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激素主要是 (填序号). (6)通过如图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的内分泌腺有 . 2016-2017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二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解答】解: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故选:B. 2.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2、任何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要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解答】解:(1)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腰部的脊髓,所以因交通事故某人脊髓从胸部折断,膝跳反射的中枢没有被破坏,所以膝跳反射存在; (2)足部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在胸部段折断,兴奋不能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 故选:C. 3.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是有机分子 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微量高效,如: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 (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解答】解:A、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A错误; B、激素是信息分子,B正确; C、激素是有机分子,C正确; D、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错误. 故选:AD. 4.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 A.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有获得了抗体 B.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 D.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虽然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还不健全,但其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因此,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据此答题. 【解答】解:A、新生儿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因此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A正确; B、病原体也会感染新生儿,B错误; 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还不健全,C错误; D、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具有防卫功能,但没有极强的杀菌力,D错误. 故选:A. 5.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 ) 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A、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促进杂草死亡,A错误; B、高浓度时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从而达到麦田除草的目的,B正确; C、低浓度时抑制杂草衰老死亡,C错误; D、一定范围内对小麦的生长为促进作用作用,浓度过高也会抑制小麦生长,D错误; 故选:B. 6.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错误;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 故选:D. 7.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当病原体或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一种抵抗该异物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而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 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或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它包括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和第二道防线(由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白细胞等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则是机体内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是指后天生活中受到外来病原体等物质刺激时,产生抵抗该物质的抗体,从而获得防御功能. 【解答】解:题中已明确交代,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 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D. 8.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 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解答】解:A、在扦插的插条上,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素,但不能迅速生长,A错误; B、幼叶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与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无关,B错误; C、在扦插时,由于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C正确; D、扦插植物时,最主要的是插条生根成活,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而不是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9.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③ 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②③④ C.④的成分中包括血红蛋白、氧气和胰岛素 D.细胞生活需要③的pH、渗透压、温度等处于稳态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内液,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④血浆,②③④组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解答】解:A、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即图中是①,A错误; B、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即图中的③④,B错误; 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组成成分,C错误; D、③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D. 10.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细胞A→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E B.给皮肤细胞A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细胞b处,效应器不能产生反应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神经元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在突触上兴奋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突触上兴奋传导的方向和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图中A属于感受器,E属于效应器,因此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细胞A→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E(即反射弧),A正确; B、在细胞A处给予一个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a点时,a处的电位为负电位,b点的电位为正电位,电流由b点流向a,电流计的指针偏向于右;当兴奋传递出a点时,ab两点的电位都为负电位,电流计不发生偏转;当兴奋传递到b点时,a处的电位为正电位,b点的电位为负电位,电流由a点流向b,电流计的指针偏向于左;总之,兴奋的在反射弧上传导方向是向左,电流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 C、由图分析,可知皮肤细胞A为感受器,细胞E为效应器.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递方向具有双向性,所以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C错误;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需要经过突触结构.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11.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在突触小体内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解答】解:A、由图示可以看出,钙离子可以促进①过程,神经递质的释放,A正确; 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C错误; D、过程③表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从而避免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D正确. 故选:C. 12.如图是正常人体内糖代谢及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④分别是血糖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原因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①、②、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抑制④、⑤、⑥等过程 D.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脏、肌肉细胞进行②过程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血糖的来路主要有: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去路主要有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等.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解答】解:A、血糖上升的主要原因是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④葡萄糖的氧化分解,A正确;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抑制②、③过程,不能抑制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B错误; 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C错误; D、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脏细胞进行②肝糖原的分解过程,但肌肉细胞中的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 故选:A. 13.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分泌信号物质的是小肠黏膜细胞,则此信号物质作用的靶细胞是胰腺细胞 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为信号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促使其增殖和分化 C.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肌肉细胞等 D.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一定产生兴奋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题目,先分析题图可知,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是细胞产生的信号物质直接作用于靶细胞,然后分析选项,判断哪一选项符合该模式. 【解答】解:A、若分泌的信号物质是小肠黏膜细胞,信号物质就是促胰液素,促进胰腺细胞分泌胰液,则靶细胞是胰腺细胞,A正确; B、若分泌物质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为信号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促使其增殖和分化,B正确; C、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故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肌肉细胞等,C正确; D、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D. 14.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动物运输的过程中,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状态的刺激,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作用于细胞. 【解答】解:A、皮质醇的分泌过程属于构成一个反射弧,在这里没有传出神经,传出神经用激素代替了,所以反射结构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 B、图中M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不涉及神经调节,B错误; C、皮质醇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C正确;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D正确. 故选:B. 15.某种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一种蛋白质类毒素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对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该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 C.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1、外毒素是某些细菌代谢过程中向细胞外分泌的毒性蛋白,毒性较强;类毒素是外毒素经过甲醛减毒处理后的蛋白质,可用作疫苗使用;抗毒素是类毒素注入动物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 2、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治疗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患者,需注射抗毒素治疗,注射类毒素只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解答】解:A、鼠疫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释放一种蛋白质类毒素,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B错误; C、从题意可见,外毒素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所以属于一种抗原,C正确; D、类毒素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C. 16.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抗体与抗原、细胞d与靶细胞的结合都具有特异性 C.过程Ⅰ和过程Ⅱ在人体免疫中独立地发挥作用 D.细胞c是效应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Ⅰ是体液免疫过程,其中细胞a是B淋巴细胞,细胞c是浆细胞;Ⅱ是细胞免疫过程,b是T淋巴细胞,d是效应T细胞. 【解答】解:A、由题意知,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 B、抗体只能识别并与特定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效应T细胞只能识别并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具有特异性,B正确; C、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相互配合,共同在调节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C错误; D、由题图可知,细胞c是效应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D正确. 故选:C. 17.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 )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动物的激素调节,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调节.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由于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将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将促进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所以①、②、③对应的曲线分别是C、B、A. 故选:B. 18.如图表示某人在安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所处环境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所处环境温度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A时刻环境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据图分析,A点开始血流量增加,则室内温度升高,B点开始血流量减少,则室内温度降低. 【解答】解:A、A点时,室内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加快,立毛肌舒张;故A错误. B、AB段室内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故B错误. C、人为恒温动物,在整个段时间内,酶活性基本不变;故C错误. D、BC段,环境温度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此时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即人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汗液分泌减少;故D正确. 故选D. 19.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题图: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对照组尖端被不透光帽遮住,不能感光,因此直立生长;实验组给予单侧光,单侧光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性运向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多,长的快,而向光侧生长素少,长的慢.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对照组的胚芽鞘伸长长度应介于实验组向光侧与背光侧之间,即曲线②;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生长慢,对应曲线③;背光侧生长快,对应曲线①. 故选:B. 2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的IBA(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2、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 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 【解答】解:A、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侵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A正确; B、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可见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B正确; C、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因此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C正确; D、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因此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D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1分) 21.图是人体某些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激素.据图回答: (1)碘是合成激素③的原料,在缼碘时,激素①②的分泌量将 增加 . (2)口渴时,激素⑤的释放量将 增加 . (3)寒冷的冬天,由温暖室内到室外,血中激素③④含量上升速度更快的是 ④ ,这两种激素分泌增加的意义是 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 (4)人在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 增强 ,其产生的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 (5)图中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激素主要是 ③ (填序号). (6)通过如图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的内分泌腺有 肾上腺和胰岛 .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 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但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作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解答】解:(1)碘是合成激素③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在缼碘时,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故激素①②的分泌量将增加. (2)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口渴时,激素⑤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将增加. (3)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激素④为肾上腺激素.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故寒冷的冬天,由温暖室内到室外,血中激素③④含量上升速度更快的是④.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都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或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4)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作用.人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5)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中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激素主要是③甲状腺激素. (6)通过如图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神经调节的效应器的内分泌腺有肾上腺和胰岛. 故答案为: (1)增加 (2)增加 (3)④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或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4)增强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5)③ (6)肾上腺和胰岛 2016年10月30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