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2020年春期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如《论语》引《诗经》中所描绘的那位姑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如苏轼所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四是精诚观,《庄子》中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诚”为真,为信,以诚为尊,以信为美。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罗丹这里说的“自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朴素观的提出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他用“朴”“素”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提出了这一观念。‎ B.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的朴素观,在道德层面发展出一种崇尚天然、纯真、清廉、平淡、清雅、简洁和诚信的美学观点。‎ C. 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说,朴素美是最高的美,其他民族也大都崇尚这种美,如法国雕塑家罗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D.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追求享乐主义的价值导向所排挤,人们崇尚奢华,奢华生活会腐蚀人心,催生腐败,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朴”和“素”分别指原始状态的木和丝。老子提出朴素观,因为他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的精神所追求的极致。‎ B.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并以“见素抱朴”进行美学表达。这种观点逐渐被融入到儒墨等学派的学说中。‎ C.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自然是美的,这种美就该宣示一种真实的美。艺术家们所说的“自然”和“真实”就是道家所提出的“朴素”。‎ D.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应构建在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并促进这一使命的实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现实生活层面,道家学派首创的朴素观与儒墨学派创立的节约观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与审美观。‎ B. 朴素观作为一种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不仅崇真尚善臻美,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C. 朴素观中“不慕繁华,不贪名利”的思想,到工业社会受到了错误思潮的冲击,从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 D. 工业文明发展之“殇”逐渐催生了文明与生态共生,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共同起草制定《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本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与此前的规定相比,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厘清了相关部门、学校、卫生机构的职责,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孩子眼睛和体质的导向非常正确。”赣东北某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华告诉记者,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设立达标数据,还须考虑这个目标可行性,如果超出可实现的范围,很容易导致数据造假。‎ ‎“这种刚性的要求会起到一定作用,将体现国家层面对青少年近视率着手进行防控的决心,”眼科专家周行涛对此表示认同。但是,面对所设立的目标,他依然保留个人意见,“近视成因在学术层面还有可供探讨的空间,以此为基础设立的防控方案和目标,应该更加符合科学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23日)‎ 材料二:‎ 医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近距离读写时,人眼同时会出现调节紧张、集合现象(双眼内转看清字体)和瞳孔缩小现象,这三种现象同称为近反射,而且是同步产生。如近距离读写时,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变厚,同时左右眼球向中间集合转动注视到书本,长此以往,这种高强度的调节状态将造成人眼功能异常和新陈代谢紊乱,将迫使眼轴拉长,角膜曲率增加,睫状肌望远时出现痉挛,使影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就形成了近视。‎ 也就是说:调节紧张、集合转动使眼轴变长和角膜曲率增加这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多数学生往往是屈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混合的近视,所以多数近视患者摘掉眼镜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眼球是向外鼓的。解除调节紧张和集合现象是防治近视的关键。‎ ‎(摘自《中华康网》2015年9月3日)‎ 材料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岳丽菁表示,青少年如今在做的治疗,比如贴耳朵、针灸、OK镜、滴眼药水等方法,只能减缓近视加深,舒缓眼睛疲劳而已,并不能起到治愈的作用。也有些家长觉得:现在近视手术这么成熟,等孩子成年后做个近视手术就“治好”了,其实是个大误区!做了近视手术之后视力恢复正常了,但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近视眼了,也不能就此对眼睛“不管不顾”,如果继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一样有可能重新近视。‎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弱视专科主任医师康瑛建议:一、给孩子建立屈光档案。因为小孩和成年人不同,正常视力达不到1.0,因为在发育阶段会有生理性远视,如果能对孩子眼睛做屈光筛查,可根据屈光发展状态及早预防。二、减少近距离用眼。建议眼与书本(电子产品)能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减少呆在室内的时间,使得眼睛能够远近交替使用,以预防或延缓近视的发生。三、严格控制用眼时间,教会孩子合理用眼,避免过多地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因其容易造成屈光不正等问题。一般用眼30-40分钟后要有10分钟的休息,可通过远眺或闭眼等动作来放松眼睛,多看绿色植物或做眼保健操。四、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据最新研究发现,孩子每天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近视概率大大降低。‎ ‎(摘自《羊城晚报》2018年9月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B. 《方案》虽然厘清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但是设立达标数据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一旦超出可实现范围,就容易导致数据造假。‎ C. 多数近视患者摘掉眼镜时,他们的眼球是向外鼓的,因为其大多是屈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混合的近视。‎ D. 岳丽菁认为,像贴耳朵、针灸、OK镜、滴眼药水等治疗方法,只能减缓近视加深,舒缓眼睛疲劳,并不能真正“治好”近视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眼科专家周行涛认为,只要考虑近视成因的学术因素,并以此来设立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案和目标,就会更符合科学精神。‎ B. 学生在近距离读写时,人眼同时会出现调节紧张、集合现象和瞳孔缩小现象,这三种是同步产生的,但是只有前二者会造成近视。‎ C. 目前近视手术已经比较成熟,等孩子成年后做个近视手术就能治愈近视,但是依然要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以免复发。‎ D. 康瑛认为,小孩的正常视力一般在1.0以下,给孩子做屈光筛查及早预防,同时教会孩子合理用眼,能够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6.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防控青少年近视的方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⑴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却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⑵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吗?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⑶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⑷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他们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⑸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⑹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撒上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也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起柔柔的丝弦。‎ ‎⑺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⑻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唱破了黎明,一刹那乡村沐浴在七彩云霞下,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欣赏一幅画,像听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朵花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久久舍不得离去。它快乐地从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调皮地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又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⑼花墙,当我想起这个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春天,你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女儿。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面面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⑽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唯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⑾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青青的篱笆,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⑿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选自2018年12月《美文欣赏》,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的篱笆,既有实的意思,又有虚的含意。作者借助实的篱笆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借助虚的篱笆,向自己,也向读者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B.第12段,作品的结尾出乎意料,似乎不合情理。那个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说明乡村不能没有篱笆,而篱笆也宁愿守护乡村到老。‎ C.第10段,作者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高大冷漠衬托篱笆墙,突出了篱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等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D.泥土是有芳香的,亦如作者清新优美的文辞;村庄是有情韵的,又亦如作者多情的心灵。当所有情感与泥土与村庄结缘,这就不是一个“花墙”就可以概括的。‎ ‎8.本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运用了一系列的技巧,请以第8段为例从修辞手法、感觉器官、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字数150以内。(6分)‎ ‎9.有人说,这篇散文表面上写的是乡村优美的景色,实际上是一首乡民优秀品质的赞美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章进行探究。字数150以内。(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任昉,字彦升,乐安也。父遥,齐中散大夫。遥兄遐,字景远,少敦学业,家行甚谨,位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永明中,遐以罪将徙荒裔,遥怀名请诉,言泪交下,齐武帝闻而哀之,竟得免。‎ 昉年十二,从叔晷有知人之量,见而称其小名曰:“阿堆,吾家千里驹也。”昉孝友纯至,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汤药饮食必先经口。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引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于是令昉作一文,及见,曰:“正得吾腹中之欲。”乃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其见知如此。‎ 昉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而后起。齐武帝谓昉伯遐曰:“闻昉哀瘠过礼,使人忧之,非直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宜深相全譬。”遐使进饮食,当时勉励,回即呕出。昉父遥本性重槟榔,以为常饵,临终尝求之,剖百许口,不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为恨,遂终身不尝槟榔。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每一恸绝,良久乃苏。因庐于墓侧,以终丧礼。哭泣之地,草为不生。昉素强壮,腰带甚充,服阕后不复可识。‎ 奉世叔父母不异严亲,事兄嫂恭谨。外氏贫阙,恒营奉供养。禄奉所收,四方饷遗,皆班之亲戚,即日便尽。性通脱,不事仪形,喜愠未尝形于色,车服亦不鲜明。‎ 武帝践阼,历给事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太守。岁荒民散,以私奉米豆为粥,活三千余人。时产子者不举,昉严其制,罪同杀人。孕者供其资费,济者千室。在郡所得公田奉秩八百余石,昉五分督一,余者悉原,儿妾食麦而已。‎ 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为政清省,吏人便之。卒于官,唯有桃花米二十石,无以为敛。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杂木为棺,浣衣为敛。阖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岁时祠之。‎ 昉好交结,奖进士友,不附之者亦不称述,得其延誉者多见升擢,故衣冠贵游莫不多与交好,坐上客恒有数十。时人慕之,号曰任君,言如汉之三君也。在郡尤以清洁著名,百姓年八十以上者,遣户曹掾访其寒温。尝欲营佛斋,调枫香二石,始入三斗,便出教长断。郡有蜜岭及杨梅,旧为太守所采,昉以冒险多物故,即时停绝,吏人咸以百余年未之有也。昉曰:“与夺自己,不欲贻之后人。”‎ ‎ ——(《南史·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10.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幅 /率然曳杖 /徒行邑郭 /人通辞讼者 /就路决焉 B.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 /幅率然曳杖徒行 /邑郭人通辞讼者 /就路决焉 C.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幅 /率然曳杖徒行 /邑郭人通辞 /讼者就路决焉 D.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 /幅率然曳杖 /徒行邑郭 /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B. “毁瘠”,亦作“毁胔”。 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文中以此表现任昉性至孝。‎ C.‎ ‎ “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除服”亦称“除丧”、“脱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功”有大功(五个月)、小功(九个月)之别。‎ D. “践阼”,“阼”,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古代宾客相见时,主人走东面的台阶;祭祀时,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武帝践阼”,意即武帝即位,登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任昉秉性淳孝,敬事父母。文中通过三个事例予以描写:一是凡父亲生病,侍奉汤药饮食必先经口;二是任昉因其父去世前没能吃到可口的槟榔,深感遗憾,自己便终生不再食用。父死,泣血三年,杖而后起;三是为继母服丧期间,每一次恸哭,都会昏厥过去。‎ B. 任昉爱民勤政,为官清廉。任义兴太守,严明律法,助当地人口蕃息。提供钱财用度,受到接济的人家有好几千。在新安任上卒,身后唯有桃花米二十石,连入殓的费用都没有。‎ C.隋人王通在《中说·礼乐篇》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不与也。”任昉在交游、奖掖后进方面存在着势交的局限性。‎ D. 任昉率性任己,又深受齐梁时代佛学影响,但于礼法却又能恪守谨严,可见尽管任昉会通儒释道,但其思想体系中根深蒂固的仍是儒家思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其见知如此。‎ ‎(2)旧为太守所采,昉以冒险多物故,即时停绝,吏人咸以百余年未之有也。昉曰:“与夺自己,不欲贻之后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朝诗歌,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B.“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整个诗写船上所见所感。‎ C.“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运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烘托了作者的迷茫心情。‎ D.本诗是抒情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 ‎15.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从意象、主题、手法、章法等方面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中国古代文人自古就有的“人文情怀”体现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是“戎马关山北, ___________,体现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是“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最能体现“物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乌鸦为喻,表达奉养祖母的希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_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19.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0.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25个字。(5分)‎ 金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的小裂纹。在力的支持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环。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治疗”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些方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前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________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②_________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所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采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__________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父辈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而今天,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中国将会有更多的奇迹发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见证和参与其中……‎ 那么,活在当下的你,会见证和参与什么呢?请选个具体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年春期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B 2.C 3.D 4.A 5.D ‎6.(1)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2)依据医学研究,指导青少避免近距离用眼。(3)听取眼科医生的建议,做好屈光筛查,控制用眼时间,多参加户外活动。‎ ‎7.B ‎8.①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了乡村早晨的美好景色,语言生动形象。比喻、排比如:把篱笆比成“一首诗”“一幅画”“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生动形象描写出花墙篱笆的优雅之美。拟人,如“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生动有情趣。②语言清新典雅,描写富有图画美。一丛篱笆,一颗露珠,几只蚂蚁,都是一幅美妙的画。‎ ‎9.同意。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善用修辞,用诗样的语言,热情歌颂乡民的优秀品质。对陌生人送上井拔凉水,表现他们的善良;“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地大红枣”,体现他们的宽厚;“母亲在春天点上种子”“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体现他们的勤劳;“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体现他们的善解人意。‎ 不同意。文章语言和画面都优美,这不仅是对乡民品质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不为浊、假、恶所纷扰的人生的向往。文中说“拥有自己的篱笆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表达了作者对坚守美好的期冀,蔓延、青绿的篱笆墙,是生命的篱笆,也是作者希望拥有的评判标准,能划清真正的界限,而不失生命的青绿。‎ ‎10.A 11.C 12.A ‎13.(1)(王俭)于是拿出自己所作的文章,让任昉指点斧正,任昉于是修订了几个字。王俭拍着几案感叹说:“后代有谁知道你修订了我的文章呢!”他像这样受到知遇。‎ ‎(2)过去是替太守采摘的,任昉因为冒险多致人死亡,立即制止了此事,官吏们都认为百多年没有过这样的举动。任昉说:“与其为自己夺取,不如将它留给后人。”‎ 参考译文:‎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父亲名任遥,为南朝刘中散大夫。任遥的兄长任遐,字景远,自幼勤于学业,家教严谨,官至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永明年间,任遐因获罪将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任遥拿着名片去 求情申诉,边说边流泪,齐武帝听后很同情,最终任遐被赦免。‎ 在任昉十二岁时,任昉的堂叔任晷有识别人才的能力,他喊着任昉的小名说:“阿堆,你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任昉非常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每当父母生病,他总是侍候在他们的身边,衣服从不解带,说话时难过地流下眼泪,汤药、饭食必先亲自尝一尝。起初任昉为奉朝时,被推举为兖州秀才,授为太学博士。永明初年,卫将军王俭兼任丹阳县令,又引荐任昉为主簿。王俭每读到任昉的文章,必再三阅读,认为当时没有人能与之相媲美,说:“自傅季友以来,这样的好文章才又始见于任昉。如果孔门收录,则任昉已经过到了入室升堂的地步了。”于是,王俭让任昉写篇文章,看后,说:“正中我意。”王俭拿出自己写的文章,让任昉修改,任昉改定了几个字。王俭拍着桌子感叹说:“后又有谁知道我的文章是由你改定的呢!”任昉竟然被王俭如此赏识。‎ 任昉因居父丧离职,三年服丧期间,非常悲痛,以至于用杖拄地才能起立。齐武帝对任昉的伯父任遐说:“听说任昉因哀痛导致身体瘦弱,超过了丧礼所要求的,使人为他担心,照此下去,失去的并非只是你的好侄子,也是当今文坛的损失啊。你应该好好劝导他一番。”任遐劝任昉稍进饮食,任昉当时尽力咽下,等到叔父回去,又即刻呕出。任昉的父亲任遥平素喜欢兄槟榔,把它作为常吃的食物,临终的时候曾要求吃槟榔,剖开上百个,竟没有一个合口的,任昉感到非常难过,自己虽也喜欢吃,但终生不再食槟榔。后为继母服丧期间,由于先前身体已经很虚弱,任昉每一次恸哭,都会昏厥过去,过好长时间才会苏醒,因而在墓边搭了间简陋的茅屋以尽丧礼。凡任昉哭过的地方,草木不生。任昉本来很强壮,腰带充实,服丧三年丧期后,虚弱得好像变了一个人,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了。‎ 侍奉叔父母与自己的亲身父母没有区别,侍奉兄嫂态度恭谨。外祖父母家贫困缺衣少食,常常奉养供给食物。所收禄奉,各处的馈赠,都分给亲戚,当日便分完。性情通达脱俗,不拘易容形貌,喜怒不形于色,车舆礼服也不鲜艳明丽。‎ 武帝登基,历任给事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京任职义兴太守。荒年时节百姓离散,用自己的俸禄买来大米、小豆做成粥,救活三千余人。当时百姓生了子女却不能抚养,任昉严格制度,生子不养与杀人同罪。提供怀孕的妇女钱财,救济了千多户人家。在郡所得公田奉秩八百余石,任昉监督只拿出其中的五分之一,其余的都援助了百姓,妻子儿女吃的只是小麦罢了。‎ 出任新安太守,在郡不修边幅,潇洒地扶杖出行,遇到郡县有人诉讼,在路边就审判处理了。为政简练,属吏都认为他很有才干。在任上去世,只有二十石桃花米,连入殓都没有钱物办理。遗言不许把新安郡的一件东西带回京城,用杂木作棺材,穿着洗过的衣服入殓。整个新安郡为之痛惜不已,百姓一起在城南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堂,每年祭拜他。‎ 任昉喜欢结交朋友,奖掖举荐奖进朋友,不依附他的人也不称赞呈述,得到他传播好名声的人很多都被提拔,故名门世族没有不和他交 好的,座上客常常有几十人。时人称慕,称他为任君,言如汉之三君也。在郡尤其以清廉著名,百姓年满八十以上者,委托户曹掾对他嘘寒问暖。曾想营设佛斋,征调二石枫香,才入三斗,便出来叫人不再征集。郡有蜜岭及杨梅,过去是替太守采摘的,任昉因为冒险多致人死亡,立即制止了此事,官吏们都认为百多年没有过这样的举动。任昉说:“与其为自己夺取,不如将它留给后人。”‎ ‎14.C ‎15.①首联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等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秋景象。②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③首联采用了起兴(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了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做了铺垫,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一句相呼应。‎ ‎16.凭轩涕泗流 吞声踯躅不敢言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 ‎17. D 18. C 19. B ‎ ‎20.金属“疲劳”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利用。‎ ‎21. ①“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 ②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③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 ‎22.见证奋斗的中国,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 有位外国友人初次访问中国,印象最深的是大街上人们的步伐,“太快了,就像在跑”。这仿佛是一个比喻,奔跑,也正是我们国家的节奏。在时间的长河中一路向前,我们的脚步永不停滞。‎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领袖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让无数追梦人更添奔跑的豪情。饱含激情和信心的话语,激起亿万人民的共鸣:“不忘来时路,继续向远方。”“奔跑是追梦人的气质。”“前路还很长,让我们跑起来。”在这样的共鸣中,无数人满怀信心向着明天出发。‎ 在“汉语盘点2018”活动中,“奋”当选年度国内字。看看这个汉字,不正像是一个人在田野上迈开大步吗?同样是在最近,一段“你知道中国人有多拼吗”的短片走红网络。加班族凌晨4点才关灯,而早餐店老板已开始和面;办公室里的白领24小时待机,手术台前的医生整天无暇开机……千万种忙碌,同一种姿态,奔跑的中国充满能量。每一个追梦的身影,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也都将浇灌出未来。‎ 一家国际媒体曾说,中国奇迹的出现,源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当别人在坐等天上掉馅饼时,中国人心中满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一些发达国家的人们只想着休闲,中国人心中却在默念“只争朝夕”。几十年来,千千万万普通人实现了人生梦想,也让中国书写了发展奇迹。以梦为马、逐梦前行,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在奔跑中抵达远方,早已内化为中国人民的一种精神气质。‎ 正如领袖所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可以自豪,但不应自满,更不能自负。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必须咬紧牙关,继续向前奔跑,始终不懈追梦。‎ 国家发展脚步不停,每个人也都要跑出自己的加速度。这段时间,微电影《青春无悔》赢得很多点赞。大学毕业后去上海打工的张大奇,蹬过三轮、送过报纸,终于从飞机维修做起,最后考上飞行员,为国产大飞机C919领航。奔跑着追求梦想的那种状态、那份激情,正是一个时代奋斗者的写照。个人奋斗,社会奋发,国家奋进。不管你是身处象牙塔的年轻大学生,还是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外卖和快递小哥;不论你是在市场经济大潮逐浪前行的民营企业家,还是扎根基层挥洒汗水的基层干部,每个人向着美好生活的奔跑,都是在为国家的前行助力。或许你的努力只是点滴,但一旦乘以14亿这个基数,涓滴努力终将汇入时代洪流,形成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的洪荒伟力。‎ 生命不息,激情不灭。让我们与时代、与国家一起努力奔跑,做永远的追梦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