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镇巴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周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镇巴中学 2021 届高三第一周 语 文 周 练 试 题(5、6 班)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 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 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 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 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 “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 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 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 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 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 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 入”,就是要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 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 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 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 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 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 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 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 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 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 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 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 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 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 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 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选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 化来的。 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都是前人留给我们 的好的读书方法。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人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 造性学习。 D.孟子提倡士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读书须知出 入法”的读书方法是非常赞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 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 色彩。 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的作用。 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 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 的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 得倡导。 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 人。 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 的态度来对待。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活着的仪式 王溱 听说相亲对象是位诗人时,我脑子里快速涌现出很多关于诗人的负面形象:贫困潦倒,愤 世嫉俗…… 不过我还是答应见见——这人长得太帅了,你看那照片,勺称的倒三角体形,脸部线条像 用炭笔勾勒出来的,这简直就是中国版贝克汉姆嘛。 约定的那一天很快到来,诗人从照片里走了出来。他给我看他拍摄过的照片,或雄山峻 岭,或一江春水,或落叶飘忽,都是他去过的地方;他给我描述他与美景的对话,那些对话使 他诗情满溢;然后他把脸朝斜四十五度一仰,开始吟诗了。 我窃喜,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是穷光蛋嘛!你听,那些词从他嘴里迸出来,在我耳边绕一 圈,两圈,我轻飘飘地就把自己塞入那些诗和画的意境中了。 我开始憧憬跟着他游山玩水拍照作诗的生活。然而每次我在微信里跟他提出见面,他都会 以各种借口岔开话题,或者干脆打开语音功能吟起诗来。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都活在他的诗中 了。 熬过几十个不能自拔的夜晚后,我决定去找他。我没有他确切的地址,只能天天到他所在 的那个区去轧马路,一边走一边在脑中想象着:偶遇那一刻,他会吟出怎样一首令人惊喜的 诗? 我忘了,马路可不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一辆大货车在距离我不到半米的地方刹停,扬 起满脸灰。 货车司机噌噌下了车,张口就道:“不要命呀!” 我抬头一看,乱糟糟的胡须,发黄的 T 恤上沾着各种污渍,裤子被灰尘泼出奇怪的图案, 大皮鞋已辨不清颜色,以致我盯着他看了半天才认出来,是诗人! 他也认出我来了,有些发慌,用最快的速度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拉拉衣角,脸向斜四十五 度一仰,又摆出了诗人的姿态。 我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愤愤地问:“你到底是货车司机还是诗人?” 他一字一顿,说了一句诗一样的话:“开车,我活着的方式;诗,我活着的仪式。” “活着还有仪式?”我惊讶地问。 “当然有!”他指了指副驾驶位说,“上车,我带你去看看。” 车子开得很慢,他一路沉默,始终保持着那个半仰着头的姿态,腰绷得笔挺,双手优雅地 左右扭动着方向盘。若不是那身装扮,他还真像个优雅的指挥家。后面的车喇叭震天,有人伸 出头来骂:“你丫散步哪?!” 他置若罔闻,缓缓开了口说:“生活,不易。” 他叹了口气说:“以前,我也一样,急,做什么都急,急了就骂,前面车开慢了骂,有人 超车了骂,赶不上绿灯,也骂。” “然后我的生活就只剩下骂了。” “那又怎样?”我问。 “生活就不乐意了啊,人活一遭,怎么都是件值得好好对待的事吧?它不乐意也是正常 的。”他说。 我开始觉得他脑子不太正常了,我扒拉着车门把手,颤抖地说:“停,停车。” 他没有停,继续说着:“为了安抚生活,我决定给它举行个仪式。” “什么仪式?”我问。 “写诗呀!仪式的地点是很讲究的,你看,必须是最纯净的场所,不被浮躁的人类所污染 的。” 我想起了他相机里的照片,问:“所以你就到处去旅游?” “干吗要去旅游?”他奇怪地看着我说,“我开着车,每天都在旅游。” “快看快看,夕阳!”他兴奋地指着前方说。 没等我回过神来,他已经开始吟诗:“落日!红了脸,躲起来,它要躲起来……” 不躲才怪!我趁机跳下了车,头也不回地往人多的地方躲去。 “神经病!”这是我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几个月后,我如愿跟一个算是事业有成的相亲对象结了婚。婚后生了第二个孩子之后,我 辞去了工作,做起了全职家庭主妇。 这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了,大娃捣蛋,二娃哭闹,锅里的菜烧焦了,我蓬头垢面,呵斥着 大娃,哄着二娃。当我手忙脚乱地解开二娃的尿裤,被一泡温润的童子尿喷得满脸都是的时 候,忽然,我嘴里迸出了一句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拒绝和“我”再见面,是想维护自己的尊严;“我”骂他“神经病”,是因为 “我”无法接受“诗人”对“我”的欺骗。 B.文章多次写到“诗人”“脸朝斜四十五度一仰”这个细节,突出了一个卑微困窘的货车 司机内心深处隐藏着的自尊与倔强。 C.小说中的“我”在与“诗人”相亲前、相亲时、相亲后、马路相遇,直到“我”做了母 亲后,心理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 D.小说以“我”的视角,采用抑扬结合的艺术手法,使“诗人的形象”前后形成反差,从 而掀起波澜,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2.请从不同角度赏析小说结尾的画线句子。(6 分) 3.“诗”是本篇小说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数字图书馆,可以理解为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 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构建的数字应用和海量数字资源存储、管 理、服务的系统平台,是现代图书馆实现数字资源采集、管理和服务等业务功能的重要形式。 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功能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查找信息的层面,还需要为用户提 供更为精细化的服务,为教学、科研、在线教育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支持,并注重开展馆 际、行业、社会多元化合作,由此才能实现有效的转型。 数字图书馆转型的主要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服务应当有别于数字资源商、网络 信息服务实体所提供的基础信息服务,而将现有资源的知识化作为主要侧重点。如在继续关注 图书馆长期开展的资源收集、整理、组织与传递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知识的资源载 体、发展脉络、概念关系等相关问题,深入开展知识发现工作,为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发 现、揭示,甚至是决策支持;同时,结合数字化环境下人机交互的特点,以知识单元、学科单 元或是行业模式进行知识整合、学科知识重组与知识库构建,从而推动知识转化与知识创新, 建立读者需要的“知识型数字图书馆”。 (取材于李超《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多元转型策略研究》) 材料二 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积累了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古籍。这些古籍 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古籍原始载体都会因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 而逐渐老化、破损,这对古籍的长期保护与古文化知识的研究利用造成严峻的挑战。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新思路。古 籍数字化是指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换、存储与加工处理。古籍数字化不仅可以扩大文献受众范 围,保障文献信息的长期可获取性,同时可以减少对古籍原件的翻阅,从而实现对古籍的有效 保护。 中国古籍数字化工作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在 3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古籍数字化实践积 累了一定的经验,建成了相当规模的古籍索引数据库、古籍书目数据库、古籍全文数据库等古 籍数字化产品。但我们也要看到,迄今为止,数字化全文只是对纸质文献的替代,文献检索一 般只能达到基于字符匹配的全文检索层次,无法从概念或知识层次对文献进行挖掘利用,古籍 利用效率较低。 数字人文学科则为古籍数字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数字人文的理论逻辑与技术体系, 能够使古籍数字化资源平台集资料查询、计量分析、知识发现等功能于一身,辅助读者更好地 发现、阅读、利用古籍,以实现古籍文献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知识的传 播与传承。 当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数字人文方法与技术的不断创新,想必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 利于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方法与技术。同时,对数字人文技术与方法不可过度依赖和追捧,基 于古籍的学术研究还要以具体学科的知识背景以及各时代、各类型的古籍文献的自身特点,合 理选择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才可以实现数字化古籍文献的审读开发与利用,推动 学术研究与文化知识普及。 (取材于魏晓萍《数字人文背景下数字化古籍的深度开发利用》)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数据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 B.是应用多种技术构建的系统平台。 C.用于海量数字资源的存储与整理。 D.查找信息的功能将会被逐渐取代。 2.根据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填入横线处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加强搜索引擎功能 B.关注资源收集与管理 C.向知识型图书馆转变 D.发展人机交互功能 3.某市属图书馆正在积极创建“知识型数字图书馆”,该馆近期得到一批古籍,你认为他们应如 何有效保护并充分利用这批古籍?请简要概括作答。(4 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为沛公初 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 茶,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 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 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 为太尉。十岁,高后崩。於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 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 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余 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 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 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 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 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 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 使持节赦勃,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 一年卒,谥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食邑,又称采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后泛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就国"指回到京城。 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中指周勃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D.谥,是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 他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 别人家的丧事上吹箫来谋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 王等人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为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倚重, 高祖认为他可托大事。 D.周勃木讷老实,不善辞令。他被诬人狱,面对廷尉诘问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 几经周折,他才得释放。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5 分) (2)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5 分) 二、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 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 景。 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 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两首诗都借月抒发感情,但写作年代不同,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不 相同。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默写题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是: , 。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觐见鲁庄公原因的句子 是: , 。 (3)《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是: , 。 四、语言表达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引发________。在这部片子里,英国历史学家追 随杜甫当年的脚步,重走杜甫走过的路,请英国戏剧家用“莎士比亚腔”朗诵杜甫的诗作,与中外学 者对话,和中国老百姓交流,在_____________的中国寻找“杜甫”的影子。这位西方探访者将杜 甫与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并发出感慨:“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寻旅者 却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是啊,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总是____。“______,________”,三岁小孩就能吟诵;他的律诗浑 然天成,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他的笔下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沉郁顿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间疾苦,“_________,__________”的忧国忧民……尽管一生 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一已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 心知”。就像一棵扎根大地、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代代中国人从杜甫的诗心中汲取营养,从文学到 人生再到家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争议 日新月异 总是 心照不宣 B.热议 日新月异 仍然 心领神会 C.热议 日增月益 仍然 心照不宣 D.争议 日增月益 总是 心领神会 2.将下列杜甫的诗句填入文中的引号内,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3.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之一已之欢 B.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 C.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但他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 D.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己之欢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句话不超过 12 个字。(5 分) 网络中“青少年模式”的出现是家长、监管部门和平台达成共识的结果。既满足青少年① ___________,也能让家长放心——可使孩子不至于沉迷,还减少了职能部门的监管成本,可谓一举 多得。但青少年模式沦为摆设,则粉碎了这种共识,让人担忧。青少年模式失灵,提醒② ___________。去年有关部门曾对此前上线“青少年模式”的 20 家网络视频平台的防沉迷效果 进行评估,如今看来,有必要持续进行。此外,保护孩子不是平台的首要任务,指望它们像监护人那 样“盯”住孩子,不可能也不现实。为此,家长对孩子③___________,比一味炮轰平台更有意义。 9.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给“魔幻现实主义”下定义。(不超过 60 个字)(4 分)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 20 世纪 50 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表现在小 说领域。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 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 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 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 这种手法称为“魔幻现实主义” 10.下面是某校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专题任务图示,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 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50 个字。(4 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A;2.D;3.C 解析:1.B 项,孟子的“养浩然之气”阐释的是读书的意义。C 项,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 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非直接针对读书法。D 项,孟子是前人,陈善是后人, 所以“他对……是非常赞同的”错。 2.“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错误。如果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本文应先讲述《论 语》、孟子的观点。 3.“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错误,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 “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这一思想,并没阐释其必要性。 2.答案:1.A 2.(1)情节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引人深思。(2)结构上与前文“诗人” “生活不易”的感慨遥相呼应,突出当下人们普遍的生活状态。(3)情感上,含蓄地表达 (4)动作描写,突出我生活的忙碌混乱,而“我嘴里迸出了一句诗”含蓄地暗示主旨,面对纷 乱糟糕的生活,寻求精神层面的寄托才是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5)语言含蓄蕴借,读来令人 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长。 3.(1)“诗”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我”因为喜欢“诗人”的诗而急于去见他, 才发现他的真实身份;我因被他开车时吟诗的举动惊吓而逃之夭夭。(2)“诗”是理解人物形 象的重要渠道。它是人物活着的仪式,也是对抗生活的方式,是超脱现实困境的出路,爱诗吟 诗更是他们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象征。(3)“诗”是表现作品主题的关键所在。它象征着人 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作品借此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不易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美与诗意,以此安 抚生活,抚慰现实。(4)在小人物平凡、忙碌、糟糕的生活中融入“诗”这个反差性很强的要 素,在诗意的雅与生活的俗的交锋中,让人深思。 解析:1.“诗人”并没有“拒绝”再见面,而是逃避见面。“我”骂“诗人”是“神经病”的根 本原因是“我”理解不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体悟。 3.答案:1.D;2.C; 3.①尽快对这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换、存储与加工处理。②利用数字人文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从 概念或知识层次上对这批古籍文献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利用。③为古籍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知 识发现、揭示,甚至是决策支持。④以知识单元、学科单元或是行业模式进行古籍知识整合、 学科知识重组与知识库构建。 解析:1.“查找信息的功能将会被逐渐取代”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图书馆的功能已经不能仅 仅停留在查找信息的层面”。故答案选 D。 2.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 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根据后文“其服务应当有别 于数字资源商、网络信息服务实体所提供的基础信息服务,而将现有资源的知识化作为主要侧 重点”可知,应该是向知识型进行转变。故答案选 C。 3.解答本题,学生应在深刻理解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基础上,放开思路进行作答,如由材料二“古 籍数字化是指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换、存储与加工处理”“古籍数字化不仅可以扩大文献受众 范围……从而实现对古籍的有效保护”等可知,该图书馆得到古籍之后应尽快对其进行数字化 转换、存储与加工处理。由“数字人文的理论逻辑与技术体系……辅助读者更好地发现、阅 读、利用古籍”可知,该图书馆可利用数字人文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书进行深度挖掘与利用 等。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4.答案:1.B; 2.B; 3.D; 4.(1)周勃不喜爱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 们:"赶快对我说吧!" (2)原来降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 要叛乱吗?; 解析:1.根据语法规则断句:“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勃欲反”作“告”的宾语部分,之间不可断开, 排除 A 项、C 项;"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官",两个"下",意思是"交付",层层下达旨意,两个"廷尉"一 个作上一句的宾语,一个是下一句的主语,之间断开;"勃恐/不知置辞",两个谓语动词,两句话,需要断 开。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B 项“是指回到京城”错误。“就国”的“国”应该是指诸侯的封地。故选 B 项。 3.D 项,“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错。应该是先贿赂收买狱吏,然后狱吏才提 示周勃怎么救自己,那就是求助公主,选项曲解文意。故选 D 项。 4.(1)"好",喜爱;"文学",文辞学问(古今异义);"每",每次;"诸生",各位儒生;"说士",游说之士;"乡",通"向 ",东乡,面向东坐着;"责",责令、要求;"促",催促、赶紧;"为",对。 (2)"绾",身上带着;"于",介词,在;"将兵于北军"(状语后置句);"以",借;"顾",难道。 【参考译文】 绛侯周勃,沛县人。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到的沛县。周勃靠编蚕箔维持生活,还常在人 家办丧时事吹箫奏挽歌。高祖当初称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侍从官的身份随从高祖进攻 胡陵。周勃跟随汉王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回师平定三秦,到秦地后,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 邑。周勃以将军的身份随从高祖征讨反叛汉朝的燕王臧荼,在易县城下把他们打败。周勃被封赐 列侯的爵位,赐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做为食邑,号称绛侯。 周勃以将军身份随从高祖在代地征讨反叛汉朝的韩王信,周勃晋升为太尉。周勃为人质朴刚 强,老实忠厚,高祖认为可以嘱托大事。周勃不喜爱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 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他的质朴少文才就像这个样子。周勃平定燕地之后回朝,高祖已 经去世,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惠帝六年(前 189)设太尉官职,任命周勃为太尉。十年以后,吕 后去世。于是周勃与陈平谋划,终于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之后,任周勃为右丞 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家庭,拥立代王为 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这样受宠,时间长了将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 上。"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辞职,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他的请求。 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让周勃任丞相。过了十几个月,皇帝说:"前些天我下令让 列侯都到自己的封地去,有些人还没有走,丞相您是我很器重的人,希望您带头先去吧!"于是免去丞 相职位回到封地。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视各县的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自己 害怕被杀害,经常披挂铠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来会见郡守和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要反叛, 皇帝把此事交给负责刑狱的长官廷尉处理,廷尉又把此事交付长安负责,长安的刑狱官逮捕周勃进 行审问。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写在木 简背后提示他:"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 勃让她出来作证。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太后的之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 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 去,说:"原来降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 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 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绛侯出狱以后说:"我普经率领百万大军,可 是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绛侯重新回到封地。在文帝十一年(前 169)去世,谥号是武侯。 5.答案:1.B; 2.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 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 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 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 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 解析:1.B 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基本 意图以及诗歌的内涵,从不同角度对诗歌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第一首诗歌通过京城元宵之夜的热 闹与诗人在这个时候因内心的原因无法进行游玩,导致一种心灵的空虚,突出自己的孤苦郁闷情怀; 第二首诗歌实写中秋之月的自己,又想象自己思念的家乡亲友,表现出内心的郁闷沮丧,这是一种虚 实结合的手法,衬托内心的郁闷,更加显示出友谊的深厚。 6.答案: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解析: 7.答案:1.B; 2.D; 3.C 解析:2.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 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 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段文字③句适合儿童,②出自律诗之冠《登高》,突出其抑扬顿挫,④强 调贫富悬殊,百姓的疾苦,①体现忧国忧民。故选 D。 3.C 两种错误:1、语序不当,“甚至”表递进,所以“九死一生”放在后面;2、成分残缺,“但”后缺主语, 加上主语“他”,“拘”与“一己之欢”是被动关系,被“一己之欢”拘束,所以应增加表被动的“于”字。故 选 C。 8.答案:①对网络的需求;②有关部门不能放松监管(评估);③多一些关心/陪伴/引导; 解析: 9.答案: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将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具有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的小 说(艺术)创作手法。 解析:此题要求能够准确提炼信息给“魔幻现实主义”下定义。提取有效信息时应注意把握能 反映“魔幻现实主义”本质属性的语言,如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 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是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等;然后组织成“种是属”的句式,即“魔幻现实主 义是……创作手法”。 10.答案: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时选取了三类专题:“古代史事传记”选《郑伯克段于鄢》《优 孟》,从中可了解春秋笔法的特点;“古代诸子散文”选《齐人有一妻一妾》《说难》(节选),从中可 领悟圣贤的卓绝智慧;“古代诗词散曲”选《黄鹤楼》《青玉案•元夕》,从中可感受作者的心灵律 动。 解析:题目中已明示该题是某校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专题任务图示,箭头指示很明确, 按照一定顺序阐释明白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