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3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化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D 2 C 12 N 14 O 16 Al 27 S 32 Fe 56 Cu 64 Zn 65 Br 80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1~20每小题1分,21~30每小题2分,共40分。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华为麒麟980”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 豆腐有“植物肉”之美称,“卤水点豆腐”是胶体的聚沉过程 C. 港珠澳大桥为了防腐蚀可以在钢铁中增加含碳量 D.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碳酸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而不是二氧化硅, A错误; B.豆浆属于胶体,向豆浆中加入卤水(含有电解质溶液)会引发胶体的聚沉,形成豆腐,B正确; C. 钢铁中增加含碳量,更容易形成原电池,形成原电池造成铁的腐蚀速率加快,C错误; D.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可洗衣服,故D错误; 答案选B。 2.ClO2和NaClO2均具有漂白性,工业上用ClO2气体制NaClO2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a的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和干燥 B. 吸收器中生成NaClO2的离子方程式:2ClO2+H2O2=2C1O2-+O2↑+2H+ C. 工业上可将ClO2制成NaClO2固体,便于贮存和运输 D. 通入空气的目的是驱赶出ClO2,使其被吸收器充分吸收 【答案】B 【解析】 A. 步骤a中,由溶液得到NaClO2固体,进行的操作为:过滤、洗涤和干燥,A正确;B. 吸收器中发生反应:2ClO2+2NaOH+H2O2═2NaClO2+O2+2H2O,离子方程式为: 2ClO2+2OH−+H2O2=2ClO2-+O2+2H2O,B错误;C. 固体比气体便于贮存和运输,工业上可将ClO2制成NaClO2固体,C正确;D. 反应结束后,发生器中仍有少量ClO2,用空气可以将其排出,确保其在吸收器中被充分吸收,D正确。答案选B. 3.《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关于鉴别消石(KNO3)和朴消(Na2SO4)之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文字中两处渉及到“法”。分别是 A. 蒸馏 焰色反应 B. 萃取 升华 C. 蒸馏 丁达尔效应 D. 升华 焰色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中所给信息,“蒸令气上”表明该方法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此“法”是指蒸馏,烧酒利用的是蒸馏原理;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通过以上分析,A选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把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同时要注意古文的理解。 4.已知反应:2NO(g)+Br2(g)2NOBr(g) △H =-a kJ·mol-1 (a > 0),其反应机理如下:①NO(g)+Br2(g)NOBr2 (g)快②NO(g)+NOBr2(g)2NOBr(g)慢,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①的快慢 B. NOBr2是该反应催化剂 C. 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a kJ·mol-1 D. 增大Br2 (g)浓度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慢的一步,所以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②的快慢,故A错误; B.是中间产物,而不是催化剂,故B错误; C.正反应放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a,故C正确; D.增大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催化剂和中间产物的区别:如果一个物质在第一个式子反应了,最后又生成了,即为催化剂;如果是前面一个式子的生成物,在下个式子中反应了,即为中间产物。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减少64 g,则转移到阴极的电子数不一定等于2NA B. 18 g氨基(-ND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 用惰性电极电解100 mL 0.1 mol·L-1的CuSO4溶液,当阴、阳两极产生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 04NA D. 工业合成氨每断裂NA个N≡N键,同时断裂6NA个N-H键,则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为粗铜,除铜外还有其它金属失电子,故阳极质量减少64 g时转移电子数不一定等于2NA,A正确; B.18g氨基()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氨基()中含9个电子,故1mol氨基中含9NA个电子,B错误; C. 用惰性电极电解的溶液,阴极上先放电生成0.01mol,而后放电生成,阳极上一直是放电生成,设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两极上得失电子数守恒可知:,解得,故阳极上转移电子为0.04NA个,C正确; D. 工业合成氨,断裂NA个键说明消耗1mol,断裂6NA个键说明消耗2mol,,D正确; 答案选B。 6.叶蜡石化学式为X2 [Y4 Z10](ZW)2,短周期元素W、Z、X、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与Y为同一周期相邻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一半,X的离子与ZW-含有相同的电子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X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作耐火材料 B. 常温常压下,Z和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均为液体 C. 原子半径:X > Y > Z > W D. 可用NaOH溶液分离X单质和Y单质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W、Z、X、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的一半,Y的原子序数大于4,则Y含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4个电子,为元素;X与Y为同一周期相邻元素,则X为元素;X的离子与ZW-含有相同的电子数,铝离子含有10个电子,则ZW-为10电子微粒,应该为,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可知W为,Z为元素。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W为,Z为元素,X为,Y为, A. X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氧化铝,氧化铝熔点较高,可作耐火材料,故A正确; B.、形成的化合物为水和双氧水,常温下都是液态,故B正确; 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因此原子半径>>>,故C正确; D. Si和Al都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分离,故D错误; 答案选D。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0.1 mol·L-1 FeSO4溶液:Na+、K+、Cl-、 B. 滴入酚酞变红色的溶液:K+、Ca2+、、 C. 加入铁粉放出氢气的溶液:、Fe3+、ClO-、 D. 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K+、、S2-、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共存,A正确; B. 滴入酚酞变红色,溶液显碱性, 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能生成 沉淀, 不能共存,B错误; C. 加入铁粉放出氢气,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氢离子和次氯酸根能生成弱酸次氯酸,不共存,C错误; D. 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含有 氧化性离子, 硫离子的还原性比较强 ,故该离子也能被氧化 ,不共存,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判断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的问题。若在溶液中能够发生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判断能否发生反应,不仅是有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的物质产生,还涉及到溶液酸碱性、有色、无色,能否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等。 8.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操作 目的 A 称取5.0gCuSO4·5H2O加入27.0g水中,搅拌溶解 配制10%CuSO4溶液 B 先用稀盐酸洗涤,再用水清洗 洗涤分解KMnO4制O2的试管 C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片刻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并读数 测定0.05mol.L-1NaClO溶液的pH D 将粗碘放入烧杯中,烧杯口放一盛满冷水的烧瓶,隔石棉网对烧杯加热,然后收集烧瓶外壁的固体 提纯混有NH4Cl的粗碘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5.0gCuSO4·5H2O中含CuSO43.2g,加入27.0g水中,搅拌溶解得到32gCuSO4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故A正确;B.洗涤分解KMnO4制O2的试管,试管内壁附着MnO2需要用浓盐酸并加热洗涤,再用水洗涤,故B错误;C.测定0.05mol.L-1 NaClO溶液的pH,由于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试纸褪色,故不能用pH试纸测其pH,C错;D.提纯混有NH4Cl的粗碘,因NH4Cl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又结合成NH4Cl,故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分离,D错;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氢气的燃烧热为 △H =-285.5 kJ·mol-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1)2H2(g)+O2(g) △H =+285.5 kJ·mol-1 B. 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6 g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Fe(s)+S(s) ===FeS(s) △H =-95.6 kJ·mol-l C. 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 (g)+3H2 (g) 2NH3 (g)△H =-38.6 kJ·mol-l D. 相同条件下,在两个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与2 mol NH3分解吸收的热量一定一样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的燃烧热指的是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故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1)2H2(g)+O2(g) △H =+571kJ·mol-1,A项错误; B.11.2 g 铁粉即0.2mol,9.6 g硫粉即0.3mol,铁粉可完全反应,当0.2mol铁粉完全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1mol 铁粉完全反应放出95.6 kJ热量,B项正确; C.合成氨是可逆反应,0.5mol(g)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但ΔH描述的是完全反应的热效应,C项错误; D.相同条件下,在两个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1 mol(g)和3mol(g)反应与2mol分解的转化率不同,放出的热量不一样多,D项错误; 答案选B。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Si与NaOH溶液反应:Si+2OH-+H2O===+H2↑ B. 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Ca2+++OH-===CaCO3+H2O C. 电解MgCl2溶液:2H2O+2Cl-2OH-+H2↑+Cl2↑ D. 向含0.2 mol FeI2的溶液中滴加含0.25 mol Cl2的氯水:2Fe2++8I-+5Cl2===2Fe3++4I2+10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 中加入足量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 ,B错误; C.溶液中存在,会产生氢氧化镁沉淀,C错误; D. 还原性碘离子大于亚铁离子,氯气得到电子为0.25mol×2×1=0.5mol,由电子守恒可知,碘离子全部被氧化,亚铁离子一半被氧化,所以离子方程式为:2Fe2++8I-+5Cl2===2Fe3++4I2+10Cl-,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规律(三“看”),第一看:符不符(即是否符合反应事实);第二看:平不平(即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第三看:拆不拆(即离子、分子形式的书写是不是有问题)。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Y的次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总数的1/4,离子化合物ZX2是一种储氢材料,W与Y属于同一主族,NY2是医学上常用的水消毒剂、漂白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Y和W分别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2 Y > X2W B. 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2-< Z2+< N-< W2- C. ZX2和NY2中含有化学键一致,且微粒个数之比均为1 : 2 D. 含氧酸的酸性N > W,可证明非金属性:N > W 【答案】A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应为元素,Y的次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总数的14,则电子总数为8,应为 元素,W与Y属于同一主族,则W为元素,N应为元素,离子化合物ZX2是一种储氢材料,Z应为元素,X、Y、Z、W、N依次为、、、、。 【详解】A.非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A正确; B.Y为元素、Z为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B错误; C.和中化学键分别为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 D.比较非金属性,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判断,故D错误; 答案选A。 12.已知氨气可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装置(省略夹持装置及加热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实验时C中粉末逐渐变为红色,D中出现无色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试管A中加入的试剂为NH4Cl固体 B.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 3 C. 装置B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碱石灰或无水氯化钙 D. 装置D中液体可以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A中发生,B为干燥氨气,C中发生,D中冷却出现液体为水和氨气混合物,E中收集氮气。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氨气应该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而只加热氯化铵固体不能得到氨气,A错误; B.为氧化还原反应, 为氧化剂,氨气为还原剂,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B错误; C.装置B的作用为干燥氨气,加入的物质可以是碱石灰,不能用无水氯化钙,易与氨气结合生成络合物,故C错误; D. D中冷却出现液体为水和氨气混合物,溶液显碱性,则D中液体可以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正确; 答案选D。 13.K2 FeO4在水中不稳定,发生反应:+l0H2O4Fe(OH)3(胶体)+8OH-+3O2,其稳定性与温度(T)和溶液pH的关系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由图甲可知上述反应 △H < 0 B. 由图甲可知温度:T1 > T2 > T3 C. 由图甲可知K2 FeO4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D. 由图乙可知图中a < c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甲数据可知,温度越高,相同时间内浓度变化越快,所以温度:T1>T2>T3;由可知: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高铁酸钾溶液平衡时浓度越小,pH越小,根据图乙可知,a0,故A错误; B. 由图甲数据可知,温度越高,相同时间内浓度变化越快,所以温度:T1>T2>T3,故B正确; C. 由图甲数据可知,温度越高,相同时间内浓度变化越快,高铁酸钾溶液平衡时 浓度越小,温度越高浓度越小,所以的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C正确; D. pH越小,氢离子浓度越大,由可知: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高铁酸钾溶液平衡时浓度越小,pH越小,所以a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