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0*2=60分)‎ ‎1.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该时期是( )‎ A.隋唐时期 B.魏晋时期 C.两汉时期 D.明清时期 ‎2.表 记述 出处 ‎“太祖初晏驾,孝章宋后使召秦王德芳。(使)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后)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晋王)”‎ ‎《涑水记闻》‎ ‎“上(太祖)即夜召晋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戮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癸丑,上崩于万岁殿,甲寅,太宗即位。”‎ ‎《续资治通鉴长编》‎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赵光义)遂继皇帝位。”‎ ‎《宋史·本纪第四》‎ ‎“十一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赵光义后改名为赵炅)自立”‎ ‎《辽史·本纪第八》‎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开宝九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赵匡胤死后其弟继承皇帝位 B. 使者与晋王赵光义合谋政变 C. 赵匡胤主动传皇位给赵光义 D. 赵匡胤之子才德不济难继大统 ‎3.流传至今的彭氏家训说:“孝始于事亲,忠始于报国。……士农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循乎礼务勤俭而兴家庭,务谦厚而处乡里。”据此可知古代宗族管理的主要价值是( )‎ A. 保证宗族内部团结B. 规范血缘伦理关系 ‎ C. 维系家国社会稳定D. 传承家族礼仪文化 ‎4.北宋真宗时斯,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存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此材料可以说明( )‎ A.君主从此失去对财政权的控制 B.相权从此不再受到限制 C.李沆的做法利于北宋政权稳定 D.地方割据问题彻底解决 ‎5.宋神宗打算杀掉一个职位不算太高的转运使,宰相蔡确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宋神宗又准备把这个转运使刺配,门下侍郎章惊认为“如此,即不若杀之”,原因是“士可杀,不可辱。”宋神宗于是感叹:“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这一故事从本质上说明了当时( )‎ A. 皇帝成为虚位君主 B. 中央内部矛盾尖锐 C. 士人地位空前提高 D. 官僚政治较为成熟 ‎6.明清小说《拍案惊奇》中描写了一位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 A. 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 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 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D. 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被誉为四大商业名镇的景德镇 B.经商使他经济实力大增,一度成为徽商的主要成员 C.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D.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8.《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能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 A. 对平民没有一点好处 B. 维护平民利益 C. 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D. 维护贵族利益 ‎9.在雅典城邦政治中,它剥夺了仅为嫌疑犯的公民的辩护权,使其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感,甚至失去公民资格。纯粹的主观意识行为可能使真正拥有先进思想而不为人们所接受的先驱惨遭不幸。材料反映了( )‎ A. 陶片放逐法的弊端 B. 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C.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D. 以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 ‎10. 《十二铜表法》规定,物品之转让,必须有五个证人和一个司秤人在场才能缔结契约,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定的方式。这说明罗马法( )‎ A.保留习惯旧俗B.重视司法程序C.强调法官至上D.保护贵族利益 ‎11.下表摘引了美国学者所着《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根据所学,对下表章节核心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目录 第三章 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 第十章 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 第十三章 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 第十九章 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A. “着火的房子”,反映美国联邦体制面临危机 B. “小州的胜利”,说明美国中央集权制的衰弱 C. “总统制的迷局”,反映出总统丧失了行政权 D. “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存在着局限性 ‎12.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利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 A. 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B. 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C. 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 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13.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 A. 剥夺了皇帝行政大权 B. 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C. 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 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14.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谈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曾说“这个革命兼有宗教、政治及社会的性质”,并用如下图表来说明。下列图表中空缺部分应该是( )‎ 英国革命中的冲突势力 英国国教 ‎←→‎ ‎(①)‎ ‎(②)‎ ‎←→‎ 议会政治 ‎(③)‎ ‎←→‎ 富足(中等)社会 ‎←→表示两个势力的冲突 A. ①清教②新贵族政治③君主专制 ‎ B. ①马丁路德教②君主专制③贵族社会 C. ①加尔文教②贵族社会③君主专制 ‎ D. ①清教②君主专制③贵族社会 ‎15.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 A.旨在规范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宣告摒弃自由放任政策 C.体现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 D. 奠定了福利国家的基础 ‎16.“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它亦是不可争辩的“城市之母”这主要源于它改变了( )‎ ‎①产业结构 ②物流方式 ③通讯面貌 ④工业布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出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获取黑人地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地曙光”。这充分说明了( )‎ A. 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地的重要来源 B. 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C. 美洲殖民地的开发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D. 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18.历史学者在四川省苍溪县的一些砂石岩山上发现了以下红军石刻标语,这些标语最早可能形成于(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长征时期 C. 全面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9.‎ 近代史上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向列强建议:侵华的最好手段“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行我令,压制其民。民有起而抗者,则不能得义兵排外之名,而可以叛上之名诛之……我因得安坐以收其实利,此即无形瓜分之手段也。”以下阶段与列强这一手段不相符的是(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 八国联军侵华后的清朝 C.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20.“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江。”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 )‎ A. 开展百团大战B. 挺进大别山C. 组织淮海战役D. 发动渡江战役 ‎21.夏丹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列出了一些知识点,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助指出来(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D.《共同纲领》确立了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2.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经济方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银行国有化,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这表明( )‎ A. 俄国封建残余浓厚 B. 俄国沙皇统治已被推翻 C. 俄国工人阶级已掌权,为经济变革创造条件 D. 俄国革命当前任务是社会主义革命 ‎23.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行 业 ‎1912年 ‎1920年 平均年增长率(%)‎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509564‎ ‎1598074(1922年)‎ ‎12.1‎ 机器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1966(1913年)‎ ‎8316(1921年)‎ ‎19.8‎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38‎ ‎1680‎ ‎36.7‎ 电力业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12013‎ ‎29602‎ ‎11.9‎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416558‎ ‎3279757‎ ‎29.4‎ 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 ‎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4.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经比印度要高出26.3%。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稳固政局中的社会经济进步 B.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 C. 外患消弭中的良好发展机遇 D. 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 ‎25.晚清洋务派代表李鸿章提出:“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郭嵩焘则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皆能经营,不必官办督率……强夺民业,烦扰百端”。二者的主张客观上( )‎ A. 推动了近代工业体系形成 B.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产生 C. 阻止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D. 使清政府实现富国强兵 ‎26.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这表明当时( )‎ A. 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 B. 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 C. 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 D. 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27.1961-1963年我国大规模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据史料记载,1961-1962年两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1961年到1963年6月共减少2800万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最合适的是( )‎ A. 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B. 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城市粮食供应紧张 C. 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挫 D. 险恶的国际环境迫使我们转移城市人口 ‎28.1969~1974年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在外交方面推行“新东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等。其目的在于( )‎ A. 加强东西欧的政治经济联系B. 缓和紧张的东西方关系 C. 消除东西方意识形态的矛盾D. 摆脱美国的控制与束缚 ‎29.下图是一则招标公告,据所学知识判断 处应是( )‎ A. 世界银行 B. 亚太经合组织 ‎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0.1954年1月9日周恩来指出:“从朝鲜问题看到亚洲方面一些迫切的国际问题……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必须由各有关大国举行协商来加以审查和解决的阶段……中国认为,由即将在柏林召开的四国外长会议,导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会议,来促进迫切的国际问题的解决,将会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及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这说明中国( )‎ A. 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主张协商解决国际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 汉建都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西汉政府沿秦岭北麓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人工运河漕渠,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的路程和时间大大缩短。‎ 隋炀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联结河、淮、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 唐高宗时期,洛阳以东为水运,洛阳以西为陆运。中宗景龙三年,京师农业歉收,有人建议朝廷迁到洛阳“就食”。中宗不肯,说“岂有逐粮天子耶!”‎ 北宋建都汴京,漕运路线大大缩短。南宋建都临安,位于产量区内。‎ 元都大都,粮食“仰给于江南”。大运河中段改南北取直,东移山东;运河漕运,常因天旱水浅,河道淤塞不通,致使漕船不能如期到达。为了克服河运的困难和补助河运的不足,元朝统治者又开辟了一条海运航线。‎ 清道光六年后,又开始实行河、海并漕。咸丰三年(1853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改漕粮折银(指用银两或其他物品代替)。同治十三年(1874年),官办轮船招商局成立,漕粮运输逐渐由海轮代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 ‎ ‎——以上材料根据有关资料整理汇编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历史上的漕运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漕运衰落的主要原因。(8分)‎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历史上漕运发展的特点。(10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土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六十一条在本完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第六十八条如遇联邦领土内有威胁社会安全的情况,皇帝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状态。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 在西方民主政治下,政治妥协是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由于权力分立“把具体不同的、在合法的情况下合理确定为统治权力的‘职能’,交由不同的官员去行使,使得在涉及若干官员的事务上,只能通过他们之间的妥协,才能合法地形成法令”。如果各利益代表对他所代表的利益拖有过分强烈的感情而不容任何妥协的话,作为这些利益代表的集合的议会,不仅不能成为社会团结的中心,而且很可能成为社会分裂的发源地。‎ 宪政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植根于一个假定,即群众能通过理性协商达成足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共同协定自由民主宪政貝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即社会中占决定性多数的群体,认识到自由讨论和妥协的道德价值,而约束对多数原则的应用,使其不致危害少数的重要利益。 ‎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政治妥协现象出现的原因。(8分)‎ 历史答案 ‎1——5 CACCD 6——10 BDDAB 11——15 DADDA ‎ ‎16——20CABAB 21——25CDADB 26——30 DADAD ‎31【答案】(1)作用:保证京师粮食所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的发展。(6分)‎ ‎(2)原因:实行漕粮折银措施;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8分)‎ ‎(3)特点:漕运历史悠久;漕运艰难;漕运路线随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变化;开挖人工运河并充分利用江河、海洋;经济重心南移后,以南粮北调为主。(10分)‎ ‎32【答案】(1)特点:带有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2分 成因:带有军事侵略性的普鲁士统一了德国;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尚不充分;普鲁士具有专制主义传统。6分 ‎(2)原因:权力分立与制衡制度催生政治妥协;必要的妥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团结;资产阶级整体利益一致;妥协精神是民主的重要条件。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