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 2分,共计60 分)。 1.鸦片战争后,英国舍菲尔德一家著名的商行向中国运来大量的刀叉餐具,结果大量积压,几乎无人问津。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商品倾销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一些英国资本家不太熟悉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C.英国商品价格太高,超出中国人的购买能力D.中国人掀起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2.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不相同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局 3.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对这一谕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表明清政府放弃君主专制,走资本主义道路 B.其目的是扩大税源,缓解财政危机 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为缓解统治危机,被迫作出政策调整 4.下表是1894年和1910年国产纱和洋纱在我国部分地区销售统计表。对此表数据变化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国产纱的销售量逐渐占据优势 B.洋务运动刺激民族工业产生 C.辛亥革命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5.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受到本国势力的压迫与束缚 C.战争频繁导致的局势动荡 D.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6.观察下表,从中可获得的有效信息是( ) 1912--1921年民族工业企业中的名牌产品表 行业 企业名称 经营者 籍贯 面粉、棉纱 茂新、福新、中新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江苏无锡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振勤(本为华侨) 广东大城 火柴 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 浙江定海 卷烟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华侨) 广东南海 化工 水利化学工业公司 范旭东 湖南湘阴 机器制造 求新机器制造厂 朱志尧 上海 ①轻工业发展较快,工业结构比例失调 ②重工业和新兴的化工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地区分布不均衡,全都在沿海地区 ④商人群体以华侨为主且均为家族经营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一五”期间,苏联援建新中国156个重点项目工程,史称“156项工程”。该工程涉及钢铁、煤炭、冶炼、发电、造船等众多工业领域。它的实施( ) A.有利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B.造成了对苏联技术长期依赖 C.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8.下图为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作者的意图是( ) (农业合作化是让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A.倡导农民个体经营 B.鼓励农民努力耕作 C.引导农民合作生产 D.肯定农民包产到户 9.下图是一张1955年发行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据图文信息判断其印发的目的是( ) A.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 B.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11.某位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农村的新变化》等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从复关到入世》 C.《中国举办博鳌论坛》 D.《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12.钱颖一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市场调节与国家调控相结合 13.1519年,一位航海家率领五艘海船向西航行,最终只有一艘海船完成环球航行后返回到欧洲,他本人也在途中因与土著人发生冲突而丧生。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4.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 A.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B.世界各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暴跌 15.19世纪中期,浓烟滚滚的“轨道怪物”将欧洲各主要路程的距离都“缩短”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大加快了人类的旅行速度。这主要是由于( ) A.珍妮纺纱机的出现 B.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C.电动机的发明 D.发电机的推广 16.19世纪晚期,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 A.信息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17.“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一现象( ) A.不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 B.反映了美国经济的有序发展 C.凸显了生产相对人们的购买力过剩 D.直接导致了失业人数的激增 19.与下图相关联的罗斯福新政措施是( ) A.实施工业复兴法 B.实行社会救济 C.调节农业生 D.恢复银行信用 20.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 A.调整农业结构并稳定了产品价格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D.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21.1933年,美国政府说服农民耕掉1000万亩棉花,以换取津贴;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授权农业调整局规定棉花销售定额,并对超定额出售棉花征收寓禁税(寓意在于禁止的税收),结果使1934年棉花减产340多万包。美国政府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农产品价格 B.增加劳动者就业 C.防止农产品过剩 D.严禁农场主剥削 22.《美国经济概况》描述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美国经济时说:“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保罗·沃克尔及其下任格林斯潘的领导下,很好地发挥了经济交通警察的核心作用,指导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美国在经济领域( ) A.坚持自由放任 B.加强国家干预 C.出现滞涨现象 D.减少国家干预 23.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心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24. 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为了“发掘经济潜能”,苏俄( ) A. 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 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5.斯大林指出:“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由此可见,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 A.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扩大企业自主权 26.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27.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B.建立制度化的货币体系 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28.“多样性的联合,将会更好地解决彼此间的共同问题,也会使我们更有效率地为整个欧洲的安全和繁荣而努力工作。”下列集中体现了 “多样性的联合”的国际组织是( ) A B C D 29.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至今,几近“零关税”的贸易便利极大地推动了三国间贸易的发展。但进入2017年以来,美国不断声称该协议使得企业从美国向墨西哥迁移更加容易,导致美国工人失业而威胁退出。下面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 贸易自由化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B. 墨西哥是该贸易区的最大受益者 C. 美加墨三国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D. 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合作面临挑战 30.法新社华盛顿2019年2月25日电,美国总统表示,中美贸易谈判取得显著进展。同一天,法新社香港电,有关中美贸易谈判的乐观情绪已为全球股市提供帮助。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及其对全球股市的影响表明( ) A.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受挫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1.(10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2分)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些?(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2分) 32.(10分)2018年3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传达两会精神时强调: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新的伟大时代,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 改革开放取得的世人嘱目的伟大成就,是与30年来三次思想大解放密不可分的。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 第一次冲破个人的崇拜,第二次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第三次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 材料二 1985 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 材料三 小平同志说: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小平同志接着说: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人民日报》1992年3月31日报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三次思想解放对应的中共会议名称(①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②中共十五大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对应序号填至表格内。(3分) 第一次 冲破个人的崇拜 第二次 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 第三次 冲破所有制的崇拜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决定的目的是什么?(1分)该年前后,中国在开放领域如何一步步打开江苏大门?(2分)90年代,对外开放的什么举措进一步带动了江苏经济的发展?(1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2分)。该谈话对江苏的改革开放产生什么影响? (1分) 33.(10分)二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治理。阅读下列材料: 村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展开,推动反法西斯国家在货币领域向制度化合作阶段迈进,终于在1944年7月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标志着国际货币关系告别各自为政与自由放任的混乱局面,开始步入有规则竞争和制度化合作的新阶段。 ——王在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材料二 APEC在区域合作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 ——据刘晨阳《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与2014年后的APEC进程》整理 材料三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 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据国际在线网(2016年1月1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显著特点。(2分)维持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两大经济支柱是什么?(2分)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取得的成就。(2分)20世纪90年代,中国是如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 (1分) (3)材料三中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生了怎样的有益变化?(2分)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1分) 三、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4.(10分)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过多次调整,耐人深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俄曾试图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指出该“强攻”办法在农业方面具体举措及其消极影响。(2分) (2)1921年初列宁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曾以辞职为由争取大家对新经济政策的支持。列宁不惜以此“过激”举动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及实施成效。(2分) (3)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中所述“模式的僵化”在农业方面的做法及其对以后经济长效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3分) (4)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苏联试图调整、纠正日益僵化的模式,启动改革和导致苏联解体的改革分别是什么?(2分)综合上述问题,从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的开创与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分)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检测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D A A C C C B A D D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C A D C D D C B C B A D A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1.(1)原因:局限于小农经济;列强入侵;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任答两点得2分) (2)成效: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在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任答两点得2分)主要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 (3)因素:实业救国的思潮;技术设备先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任答三点得3分) (4)应对:维护民族独立是基本前提;其次应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近代企业。(2分) 32.(1)(3分) 第一次 冲破个人的崇拜 ③ 第二次 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 ① 第三次 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 ② (2) 目的: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1分) 沿海港口城市: 南通、连云港; 沿海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2分) 开放浦东。(1分) (3) 内容: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社”姓“资”的标准;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三个有利于”标准。(任答两点得2分) 影响:促进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1分) 33.(1)特点:有规则竞争和制度化合作。(2分) 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2分) (2)成就:资本流通高速增长;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2分) 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分) (3)变化: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有所提高。(2分) 中国: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推动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1分) 三、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4.(1)举措:实行余粮收集制。 影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分) (2)政策:实行粮食税。 成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2分) (3)做法:农业集体化。(1分) 影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长期落后;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2分) (4)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2分) 认识:制定经济政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等。(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