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19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19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江苏专用)

第19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试说明 命题角度 备考指导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康熙帝 ‎1.近年江苏高考基本均涉及一位历史人物,以后的命题中可能涉及两位或多位历史人物一起综合考查,其中将中外历史人物放到一块的可能性更大 ‎2.比较历史人物的异同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可能是同一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也有可能对同类历史人物进行比较 ‎2.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华盛顿;拿破仑 ‎(2017·江苏单科,24B)华盛顿 ‎4.“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甘地 ‎(2019·江苏单科,24B)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 ‎(2018·江苏单科,24B)列宁 ‎6.杰出的科学家:詹天佑;牛顿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秦始皇 ‎(1)完成统一大业。‎ ‎(1)役税繁重。‎ 秦朝——封建社会初期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 ‎(2)严刑峻法。‎ ‎(3)焚书坑儒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康熙帝 清朝——封建社会后期 ‎(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等宗教领袖)。‎ ‎(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1)大兴文字狱。‎ ‎(2)实行“海禁”政策 维护了国家主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 考点二 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德治;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 ‎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 ‎(2)政治思想 ‎①《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考点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华盛顿 ‎(1)主要活动:1774年,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成立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拒绝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共和国;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不迷恋权力,功成身退。‎ ‎(2)评价: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2.拿破仑 ‎(1)主要活动:军事起家,历经土伦之战、保卫巴黎、远征意大利、雾月政变,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巩固革命成果,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拿破仑法典》;长期进行对外战争。‎ ‎(2)评价: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法律平等思想、严格规定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一部资产阶级法典;对外战争,一方面将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将整个欧洲带入战争深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导致帝国的覆灭。‎ 考点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1)贡献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③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2.甘地 ‎(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②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绝英授奖章、改穿土布。‎ ‎(2)评价 ‎①‎ 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 ‎②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 ‎(3)地位 ‎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考点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 ‎(1)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3.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1)毛泽东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②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考点六 杰出的科学家 人物 活动 地位 精神 詹天佑 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 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 牛顿 ‎(1)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创立“归纳—演绎”研究方法。‎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 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原则 ‎1.标准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 ‎(2)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如罗斯福新政虽然有实行福利政策,改善了普通百姓生活,但其出发点还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这是由他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阶级属性决定的。‎ ‎(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如评价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就不能因为他的阶级属性而否定他的积极作用。‎ ‎(4)道德标准和实践动机不能代替实践效果,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如对斯大林的评价,近年来,对其掌权时的一些政治活动和进行大清洗、“肃反”扩大化等多有披露,但总体上看,斯大林领导苏联完成工业化,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主要的,其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2.原则 ‎(1)历史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2)辩证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要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坚持辩证的观点,应用两点论,做到一分为二。‎ ‎(3)阶级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其作为对哪个阶级有利。‎ ‎(4)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5)主流性原则。主要看历史人物的大节和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6)人民性原则。‎ ‎【考题1】 (2017·江苏单科,24B)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其召开的背景来分析,此时美国独立后实行松散的邦联制,导致中央政府软弱无能,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秩序动荡等现实,因此考生可从背景角度来思考;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总结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历史人物的品质,考生依据“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可得出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然后结合他人生经历中的“三进三退”,可知其不慕权位;第二小问,注意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思考,美国的实践成为后来各国效仿的榜样。‎ 答案 (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 ‎(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 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 二、不同属性的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阶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 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 ‎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 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 ‎【考题2】 (2019·江苏单科,24B)甘地的思想是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对于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而言,甘地的思想也无疑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 ‎——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 材料二 (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凯莉曾公开宣称:“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 ‎ ‎——[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 答案 (1)思想: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原因:社会背景: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农村经济衰败;个人经历:接受印度传统教育;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 ‎(2)启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三、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 ‎1.英雄与时势 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当然,我们坚持“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力。‎ ‎2.英雄与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 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的,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能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4.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实践的标准。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并不一致,“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后果。列宁指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当然,我们也不能“唯目的论”,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该谴责。‎ ‎5.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主要看其措施或行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更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 ‎【考题3】 康熙帝维护祖国统一的战略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 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答案 (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1.(2019·江苏扬州高三期末)秦始皇和拿破仑都是在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过去的策论先生们喜欢做“秦始皇拿破仑合论”,这常常被人当做谈笑的资料。但是我们如果要研究历史转变,这两人的确有可以供我们参证的地方。拿破仑法典代表了资本主义的特性,所以克劳斯维茨说,拿破仑的二十年的胜利是他的新政治制度的结果,这是一方面。然而另外又有一面,拿破仑的武力征服却是反动的。他的利剑一斫到各民族的本身,便折断了,他自己倒反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秦始皇的时代不是拿破仑的时代,这是不用多说的。然而我们可以这样讲,秦国“六世之威”(贾谊语)是由孝公所开始建树起来的,这代表了古代世界的转向。秦国变法,“不别亲疏”‎ 而一切按照法律处理,因而推翻了古旧的氏族贵族专政制度,这使秦国在耕战智术方面有了发展,以致富强起来。其所以如此,并不是秦始皇个人的能力,而是贾谊所说“势也”,这是一方面。然而另外又有一面,秦始皇销毁兵器以铸金人,武力奴役各国人民却是反动的。民族的民众的反秦战争和六国合纵的抗秦战争,在性质上完全是两件事,这是应当分辨的。‎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和秦始皇对各自所处时代“历史转变”的突出贡献。‎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的直接原因,并说明秦始皇发动战争的双重性。‎ ‎(3)据材料,说明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答案 (1)贡献:拿破仑:通过早期战争、《拿破仑法典》,改造法国社会,捍卫大革命成果,传播大革命思想。秦始皇:推翻氏族贵族专政;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原因:拿破仑的后期对外战争奴役了各国人民,是反动的。性质:统一六国的战争;奴役各国人民的战争。‎ ‎(3)原则: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评价;一分为二,辩证分析;不夸大伟大人物的历史作用,客观公正。‎ ‎2.(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孙中山在创立民国后,政体的理想经历了从“民主”政体到“党国”政体的思想变化,以实现其“民国再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治,“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项主义的意思,是要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这三项意思,便可用民有、民治、民享六个字包括起来”。因此,三民主义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殷啸虎《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探析》‎ 材料二 孙中山所心仪的政体制度显然已不再是当初创立民国时所效仿的英、美式宪政民主,取而代之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一党制”。本着“‎ 此后欲以党治国,应效仿俄人”之思想,孙中山为自己的“师俄”确立了重点。孙中山在选择了“师俄”和“党治”路径后,迅速兴起的国民革命也为迷失中的秩序重建提供了一个可能而又现实的解决之道。‎ ‎——摘编自申晓云《从“宪政”到“党治”:‎ 孙中山“再造民国”思想转换透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核心内容在三民主义中是如何体现的?并指出其民主宪政思想的基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从“宪政”到“党治”思想转变的原因,并指出孙中山为建立党治国家进行了哪些政治实践?‎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政体思想变化及其对政治道路的选择对我们有何启示?‎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体现,根据材料一“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得出民族主义体现夺取主权归人民所有,根据材料一“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得出民权主义体现建立人民政权,根据材料一“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得出民生主义体现人民共享国家利益;第二小问基础,根据材料一“民有、民治、民享”得出主权在民。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此后欲以党治国,应效仿俄人”得出效仿俄国以党治国;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军阀混战割据。第二小问实践,结合所学可知改组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等。第(3)问, 综合材料可知孙中山政体思想顺应时代有所转变,并且始终坚持民主,因此可从根据国情,坚持民主,与时俱进等方面来谈启示。‎ 答案 (1)体现:民族主义体现夺取主权归人民所有,民权主义体现建立人民政权,民生主义体现人民共享国家利益。基础:主权在民。‎ ‎(2)原因:效仿俄国以党治国,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军阀混战割据。实践:改组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 ‎(3)启示:根据国情,坚持民主,与时俱进。‎ 课时冲关练 ‎1.(2019·江苏苏锡常镇二模)拿破仑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史学界对于他的评价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使法国由共和国变为君主国,在政权形式上是倒退。拿破仑作为皇帝,确实是一个独裁者,他不仅镇压了王党的复辟活动,而且取缔了言论、集会、出版等自由,对雅各宾和工人组织进行了残酷迫害。但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帝国,拿破仑的集权措施是法国和欧洲的历史发展所必需的。‎ ‎——裴泽湘《拿破仑与欧洲》‎ 材料二 推翻封建制度,实现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振奋欧洲的思想。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许多国家的资产阶级虽然对法国爆发的革命欢呼雀跃,但是却无力效法法国的榜样而付诸实践。拿破仑战争则帮助了他们,弥补了他们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在众多的国度里都成为执政者。同时,“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在攻无不克的军队和大炮的陪伴下,对欧洲的影响更为深刻。‎ ‎——刘书林《拿破仑战争在欧洲的进步作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独裁统治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采取集权措施的主要社会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拿破仑时期的对内独裁和对外战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结合材料一“君主国,……取缔了言论、集会、出版等自由,对雅各宾和工人组织进行了残酷迫害”得出称帝,取缔言论等自由,迫害革命组织和工人运动。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可得,法国大革命后政局混乱不堪,需要强有力的统治者,稳定资产阶级政权。第(2)问,结合材料一“集权措施是法国和欧洲的历史发展所必需的”和材料二“拿破仑战争则帮助了他们,弥补了他们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在众多的国度里都成为执政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从两个方面),对内: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违背了民主潮流。对外: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激起了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反抗。‎ 答案 (1)表现:称帝,取缔言论等自由,迫害革命组织和工人运动。背景:法国大革命后政局混乱不堪,需要强有力的统治者稳定资产阶级政权。‎ ‎(2)对内: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违背了民主潮流。对外: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激起了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反抗。‎ ‎2.(2019·江苏镇江三模)孙中山和华盛顿被称为东西两“国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这种民权,只有民国的国民才能享受,而必不能把这种权利授于反对民国的人,也就是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欧美今日之不平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以趋于平均,可断言也,然则今日吾国言改革,何故不为贫富不均计,而留此一重罪业,以待他日更衍惨境乎?……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782年5月,华盛顿手下刘易斯尼古拉主张美国应成为以华盛顿为国王的君主国家。对此,华盛顿说:“我怀着极为诧异和震惊的心情认真拜读了阁下的意见书,实不相瞒,先生,我从未想到军旅中竟会产生出犹如阁下信中所陈的那种意念……对此我实在感到深恶痛绝,不能不严加申斥。”‎ ‎——[美]大卫·惠特尼《美国总统列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内涵的演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在建立战功、和平建设上的典型史实。‎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东西两“国父”相似的优秀品质。‎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这种民权,只有民国的国民才能享受”并结合所学得出从否定君主专制到普遍平等的民权,据材料一“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并结合所学得出从平均地权到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第(2)问,据材料二“1782年5月”“军旅中”得出领导独立战争赢得美国独立,结合所学得出,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开创总统不终身制的先例。第(3)问,据材料一“这种民权,只有民国的国民才能享受”、材料二“对此我实在感到深恶痛绝”得出追求民主、自由,据材料导语“东西两‘国父’”并结合所学得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答案 (1)演变:从否定君主专制到普遍平等的民权、从平均地权到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 ‎2)史实:领导独立战争赢得美国独立;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开创总统不终身制的先例。‎ ‎(3)品质:追求民主、自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3.(2019·江苏盐城高三期中)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段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的学说时,首先批判地吸收了以往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被他们自己称为“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借助这样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特别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继而以此为基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亲密战友明确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摘编自贾高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理论来源,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2)据材料,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理论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第二小问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经济条件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条件是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第(2)问,据材料“正是借助这样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特别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继而以此为基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得出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时代价值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答案 (1)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壮大。‎ ‎(2)关系:层层递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3)时代价值: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2019·江苏南京、盐城二模)牛顿说:“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阅读材料:‎ 材料一 牛顿的秘书谈到过牛顿“废寝忘食”的程度:他陷入极度的冥思苦想之中,连自己吃了饭没有都记不清楚。只要有一小时不看书学习,他就认为是浪费了光阴。他一天总共只睡四五个小时,特别在秋天和冬天,他的化学实验室里的炉子整日整夜地烧着。‎ ‎——摘编自[德]H.武辛《伊萨克·牛顿》‎ 材料二 牛顿和莱布尼兹就数学问题保持着通信。牛顿自己承认莱布尼兹对这个学科的精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过于自信的牛顿拒绝与他直接讨论微积分问题,他深信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绝不可能达到自己这种水平,而时间却必须为牛顿停留,毕竟他是一个受主偏爱的人。牛顿也许是最伟大的炼金术士。牛顿除了做了不计其数的试验,还读了几乎所有他能买到或借到的炼金术书。托马斯·佩莱博士是皇家学会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成员,牛顿死后留下的论文就由他来挑选发表,他被牛顿在炼金术方面的冒险吓坏了,因此大胆地在这些资料的封皮上写下了“不适合出版”。‎ ‎——摘编自[美]盖尔·E.克里斯汀森《牛顿与科学革命》‎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牛顿在开展科学研究时表现出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牛顿科学理论贡献。‎ ‎(2)牛顿对于莱布尼兹表现出的态度,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概括托马斯·佩莱博士写下了“不适合出版”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答案 (1)品质:深入思考;专注;珍惜时间,勤奋。‎ 贡献: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或形成经典力学理论;提出万有引力;光的本质是粒子或《关于光与色的新理论》。‎ ‎(2)特征:过于自信。‎ 体现:认可莱布尼兹数学研究水平;但拒绝与他交流。‎ 原因:维护牛顿的科学权威,避免炼金术士角色影响牛顿伟大的科学家的形象。‎ ‎(3)方法:要全面了解;要立足个人对社会发展贡献;要看主流;要客观、公正评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