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历史试卷(文科)‎ 时量 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 ‎ 班级 姓名 考 号 ‎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正确的答案)‎ ‎1、孟子评述《春秋》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这说明孔子著《春秋》坚持 A.以小见大      B.有闻必录    C.惩恶劝善     D.述而不作 ‎2、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 ‎ 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     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 ‎3、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 - 14 - / 14‎ 无等差”。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懦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造成懦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 D.对爱的理解不同 ‎4、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5、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6、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 14 - / 14‎ 之说。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说明程朱理学 A.重在经世致用 B.蔑视君主权威 C.追求普遍真理 D.实质虚伪教条 ‎7、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8、黄宗羲说:“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这表明 A.黄宗羲主张恢复三代的统治秩序     B.黄宗羲批判思想触及到制度层面 C.黄宗羲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黄宗羲尖锐批判清朝皇帝的专制 ‎9、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 批判宋明理学僵化 B. 批判重农抑商 C. 批判君主专制 D. 批判农工商皆本 ‎10、对宋代至清代书院性质状况表解读正确的是 ‎ ‎  ‎ 官办% ‎ 民办% ‎ 其他% ‎ 不明% ‎ - 14 - / 14‎ 宋代 ‎ ‎15.28 ‎ ‎70.69 ‎ ‎0 ‎ ‎14.03 ‎ 元代 ‎ ‎17.23 ‎ ‎61.15 ‎ ‎0.33 ‎ ‎21.28 ‎ 明代 ‎ ‎57.21 ‎ ‎29.84 ‎ ‎0.24 ‎ ‎12.71 ‎ 清代 ‎ ‎56.67 ‎ ‎24.11 ‎ ‎0.56 ‎ ‎18.59 ‎ A.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压制书院发展     B.对外开放程度与书院数量相一致 C.民办书院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D.官办书院数量与君主集权强化有关 ‎11、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豫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12、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  ‎ 概念 ‎ 解释 ‎ A ‎ 中外朝 ‎ 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势设置,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常握重大问题的执行权。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 ‎ B ‎ 三省六部制 ‎ 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 C ‎ ‎《齐民要术》 ‎ 杰出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林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 ‎ - 14 - / 14‎ D ‎ ‎《天下郡国利病书》 ‎ 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代表作,书中寄托了他的政治改革理想,对近代的政治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13、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14、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15、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书法应“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所欲,便以为姿”。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书法是一种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 B.书法者应该性情奔放、不拘一格 C.书法风格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D.书法者应该致力于身心的修养 - 14 - / 14‎ ‎16、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 A.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       B.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 C.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       D.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17、在明淸小说《红楼梦》和《镜花缘》中,女孩子们走到一起,时常开起“得贵婿”“有姐夫”之类的玩笑,表现了青年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文学具有强烈批判色彩 B.儒家统治地位的动摇 C.文学创作关注百姓生活 D.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 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19、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评价某历史人物:“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 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 14 - / 14‎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该历史人物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胡适 ‎20、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21、右边三幅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古希腊大理石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三幅画共同体现了 ‎ A.人性的光辉——人性之美        B.凝固的永恒——运动之美 C.神秘的微笑——艺术之美        D.缺憾的静美——爱情之美 ‎22、卢梭明确地表示,原始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人类社会从古至今,是一个日益堕落的历史。由此,要享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就必须打破一切历史、文化造成的禁锢。据此可知 A.卢梭强调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      ‎ - 14 - / 14‎ B.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 C.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          D.卢梭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23、本特利在《新全球史》评论道:近代某科学家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放到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开创性地提出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的一个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予以证明。该科学家 A.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发现热辐射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C.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D.系统说明了自然界的力学现象 ‎24、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 ‎ A.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C.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25、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一书中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14 - / 14‎ 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材料旨在说明 A.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失败尝试 B.科技革命是推动干预经济机制建立的真正动力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D.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二、非选择题(26题15 分,27题25 分 ,28题10分,共50分)‎ ‎26、(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李毓秀(1647~1729年)《弟子规》总叙 材料二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 ‎ 西方国家有这么长的发展时间乃是他们的幸事。对此作出贡献的肯定还有诸如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亚当·斯密和康德等哲学家,他们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没有哲学和政治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 ‎——[德]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 - 14 - / 14‎ 材料三 现代德国学者罗茨认为:“假如孔子能够继续被视为‘伟人’之一,可能对世界是一种福祗。”‎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圣人”的主要思想主张?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5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苏格拉底的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观点有何不同?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看法。(6分)‎ ‎27、阅读下面图10和图11及相应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25分) ‎ ‎ 材料一 《罗汉图》(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又名《猿猴献果图》,为《十六罗汉图》(现仅存三幅)之一。作品虽取自佛教题材,实际上已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画中的罗汉双手相交,伏在一横斜树枝上作沉思状。此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罗汉注视着眼前两只温顺的小鹿。树上有两只活泼的猿猴在摘果子,树下一清秀文稚的小和尚正双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这种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画中罗汉与小和尚的僧袍僧衣的用色在多样变化中求得协调和谐。 ‎ ‎ 材料二 ‎ - 14 - / 14‎ 西斯廷《圣母像》,圣母,在基督教里是耶稣的生母,名为玛利亚。在中世纪,欧洲封建教会占统治地位,圣母像中的圣母全部都是冰冷的,僵硬的,阴沉,不可亲近的。16世纪,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的圣母像则是温柔的,慈爱的,美丽的。在拉斐尔的画中,耶稣在圣母的怀里,圣母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无论是孩子还是圣母都洋溢着幸福。年轻的圣母就像带着孩子的民间母亲,充满了母爱。美丽温柔的圣母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因为她怀抱的孩子将拯救世间,同时她的脸上也流露住一种不舍之情,因为她将把心爱的儿子奉献人间,拯救人类。它不仅画出了女性的温柔与秀美,更歌颂了圣母的崇高行动。其对圣母的赞美,在生活美的价值观上战胜了基督教的厌世哲学。 ‎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罗汉图》与西斯廷《圣母像》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产生历史背景。(1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幅图所刻画神像在内涵上的不同点,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本因素,与中国比较这种内涵对欧洲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11分)‎ ‎28、(10分)追求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 ‎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戈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 ‎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 材料二 ‎ - 14 - / 14‎ 孟德斯鸠的目的是,不让人民占上风,出现一个平民政治的国家,不让君主独揽大权,出现一个专制国家。 ‎ ‎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 ‎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盂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 ‎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 请回答: ‎ (1) 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在限制君权方面的主张。(4分) ‎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主张实行的政体名称,为了避免“出现一个专制国家”,盂德斯鸠提出了什么政治学说?(2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4分)‎ - 14 - / 14‎ ‎2017年下学期醴陵一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 历史试卷(文科)‎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正确的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B C A A D B D D D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B D A B B A B D C B 二、非选择题(26题15 分,27题25 分 ,28题10分,共50分)‎ ‎26、15分 ‎(1)5分思想主张:“仁”,爱人是其核心思想;以德治民;克己复礼;孝顺父母,友爱手足(孝悌);谨慎、诚信;好学;有教无类等。目的: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 ‎(2)4分影响: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为近代人文主义奠定了基础。他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3)6分不同:材料二肯定孔子是古代伟人,阻碍现代化进程;材料三则认为孔子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能发挥积极作用。 ‎ 看法: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要辩证看待,既要看到它曾经所起的积极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足;我们应该在继承中取其精华,在创新中去其糟粕。 ‎ ‎27、25分(1)共同:都是宗教题材绘画;都体现了世俗化倾向;都对宗教中的神赋予了新内容;都淡化了宗教气氛(6分,任答3点得6分) ‎ - 14 - / 14‎ 背景:《罗汉图》:佛教的中国化;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对人民的思想观念有一定冲击;宋代思想文化发展,理学利用佛教助推佛教文化的变化;天人合一,文人社会的形成,增加生活情理。(任答2点得4分) ‎ 西斯廷《圣母像》:罗马天主教廷的黑暗统治压制人民思想;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欧洲城市兴起,人民思想观念变化;继承发展人文精神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成为主流(任答2点得4分) ‎ ‎(2)不同:《罗汉图》突出生活情趣的描绘;西斯廷《圣母像》突出人性和拯救世间的祟高行动的描绘(4分) ‎ 因素:前者封建经济条件下受“天人合一”影响,后者受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4分) ‎ 影响:欧洲逐渐向资本主义转化进入近代社会。(3分)‎ ‎28题(10分)‎ ‎(1)主张:君臣平等;君臣共治;设置宰相;设立学校议政。(4分) ‎ ‎(2)政体:君主立宪制;(1分) ‎ 学说:三权分立。(1分) ‎ ‎(3)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2分) ‎ 思想:未跳出儒学的范畴;规划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2分)‎ - 14 - / 1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