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张家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10月学生自主学习检测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近些年中医养生风生水起。《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养生遵循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②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③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原则意思是“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之诱惑,内不存情虑之激扰,物我两忘的境界”。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事物的发展不是周而复始的循环的;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实物的发展是自身的否定,而不是外力的否定,故排除;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联系的观点的知识。 2. 当今社会,很多人感慨:小时候我们憧憬城市,长大后我们怀念乡村。殊不知,城市并不是我们憧憬的城市,乡村已经不是记忆中的乡村。这表明( ) A.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B.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答案】D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到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A项不合题意;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无法转化,B项观点错误;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项观点错误;城市并不是我们憧憬的城市,乡村已经不是我们记忆的乡村表明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需发展地看问题,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 3.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从联系观看,“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的依据在于 A. 港珠澳大桥联系粤港澳大湾经济区,主导全国经济发展大局 B. 人们可以根据主观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新的增长点 C. 该桥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各方优化组合,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D. 该桥是搞好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关键,抓住事物发展的重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粤港澳大湾经济区属于关键的部分,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但是不能主导全国经济发展大局,A说法错误。 B:人们不能根据主观的需要打造新的增长点,还要依赖客观的实际,B错误。 C:“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体现了各方优化组合,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C正确。 D:抓住重点与关键是矛盾的内容,不属于联系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在我国的优秀文化中,有不少言简意赅的成语富含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下列成语中否认了联系客观性的是 A. 东施效颦 B. 刻舟求剑 C. 竭泽而渔 D. 固步自封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东施效颦体现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A不符合题意。 B:刻舟求剑者虽然承认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否认了运动,因而他的求剑之举只能落空。这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 C:竭泽而渔指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将主观意志凌驾于客观的联系之上,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犯了主观随意性错误,C符合题意。 D:固步自封是嘱咐大家不要墨守成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 我国科技人员利用微藻生态透析技术使水中99%以上的藻类和悬浮物结粒富集上浮,然后通过放养食藻鱼或人工方法进行转化清除。实践证明:以鱼养水是一个治水的良策。以鱼养水的哲学启示是 ①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客观属性 ②创新需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起来 ③人们能够建立事物间的新联系方式 ④人们能够建立事物间固有的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事物的属性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①错误;“以鱼养水”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建新的联系方式的表现,说明②③符合题意;人们午饭改变事物的固有属性,也不能够创建事物之间的固有属性,只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属性,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可见④观点错误。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的观点。 【名师点晴】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实现人们预期的目的。如不顾规律,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如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其次,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规律不会自动反映到人脑中来,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才能实现,更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我们要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6.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最大化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优化要素组合,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夸大了部分的作用,另外,题目中强调的各部分的流动不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本题强调的是“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优化哲理,未涉及封闭观念的克服,②错误。 ③: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效率低下,因此要破除信息孤岛现象,必须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促进系统优化。③正确。 ④:要破除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要素组合,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④正确。 故本题选D。 7.“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与本句话反映的哲理相同的诗句是 A.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生如同爬山,会遇到重重困难,不能松懈,气馁,应有不断前进克服困难的勇气。指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不符合题意。 B: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指联系是普遍的。B不符合题意。 C:新叶、陈叶,后波、前波,分别指代新旧事物。题干旨在说明发展是普遍的。与题干的“别看今年的春天马上就要过去了,但是明年的春色一定会比今年的更迷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寓意一致。C正确。 D:说明的是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分析,就容易被局部现象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有统计显示,在人类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通过蜜蜂来传授花粉。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质量和作物产量,又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还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材料表明 A.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把握联系多样性对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C.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建立新的联系 D. 必须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综合认识事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系统优化的方法。材料中的统计表明了联系的普遍性,未体现规律的客观性,A不符合题意;“在人类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通过蜜蜂来传授花粉。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质量和作物产量,又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还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表明联系有直接与间接、本质与现象之分,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B符合题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系统和要素的联系,没有反映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认识事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9.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 A. 前进性与曲折性 B. 量变和质变 C. 联系和发展 D. 运动和静止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不符合题意。 B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B正确。 C: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不符合题意。 D:运动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相对状态.是相对的,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趋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 (1)量变是事物的增减和场所得变迁,是一种渐进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10.“防微杜渐”这个成语的哲学启示为 A. 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B. 重视量变防止不利结果的出现 C.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D. 通过量变积极促成质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方法论是一定要重视量的积累,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哲学启示即告诉我们要如何做,是方法论,而非原理,A不符合题意。 B:防微杜渐是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向坏的方向发展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以防止它不断增长的量最终导致事物性质由好向坏的方向变化。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使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B正确。 C:题干强调的是量变,而非质变,C不符合题意。 D:题目强调的意思是防止发生质变,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1.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是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高下相倾,难易相成 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④诗到淡中才有味,人须短处去求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事物不是静止的,是运动变化的,我们要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①不符合题意。 ②:有无、难易、长短等相对应而存在,相比较而存在,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②正确。 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③不符合题意。 ④:诗到淡中才有味,人须短处去求长,好的诗看起来淡淡的,却别有一番意味,需细细的品味。人虽然有短处,但是短处的反面就是长处,所以与人相处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诗句说明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2.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下面图中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A. 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B.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D. 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要重视量变,但没有强调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排除B;题中强调量变的重要性,而没有强调质变的重要性,没有体现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故排除C;D项强调的是要坚持适度原则,这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 13.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钉钉子的事例表明量变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事例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是从量变到质变,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是从新的量变再到新的质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存在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的结论,排除。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质变,且量变既包括数量的增减,还包括场所的变化,并不是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量变与质变状态 ①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 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14.生命体是一个复杂系统,有很多逻辑关系,但并不是线性的,也无法机械地进行排列组合。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要遵循生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但是中西医学问的差别客观存在。简言之,西医是看人生的“病”,中医是看生病的“人”。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①要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③要善于优化生命系统的运动规律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要遵循生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启示我们要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①正确。 ②: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要遵循生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但是中西医学问的差别客观存在,指出了中西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②正确。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不能优化,③错误。 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不可以相互转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联系: 1、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特别说明,相互转化的有两个: 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5.“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个性和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先试点后推广”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个性和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①③项符合题意;“先试点后推广”不涉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②项与题意不符;④项不属于唯物辩证法依据;正确选项为B。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1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④矛盾特殊性原理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了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事物的本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因此对应关系应该是②①④③。 故本题选D。 17.面对危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有 ①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任何事物都有两点即优点和缺点 ④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同一包含斗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面对危机迎接挑战,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①正确。 ②:趋利避害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正确。 ③:危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与挑战是一对矛盾,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点即优点和缺点,说法过于绝对。③不符合题意。 ④:面对危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趋利避害,机遇与挑战,利与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同一包含斗争。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8.下列对谚语或诗句包含哲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体现了坚持两点论,防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A错误。 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因为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我们要上山,必须问樵夫;要下水,必须问渔民.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B错误。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体现了.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正确。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体现了要抓主要矛盾。D错误。 故本题选C。 19.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那么理论就是“地图”。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是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方法论依据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物质决定意识不属于方法论范畴,①不选;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属于方法论范畴,②不选;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方法论依据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20.“察势者智,驭势者贏”,如果我们把“势”理解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那么就意味着认识和把握事物 ①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要脚踏实地的重视量的积累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察势者,能看清大势的人,这种人是聪明的;驭势者,看清时势而且能驾驭时势,让时势为自己服务,这种人能独步天下。察势者智意味着认识和把握事物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①正确。 ②:驭势者贏意味着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②正确。 ③:材料的核心是“势”与重视量的积累无关。 ④:没有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材料没有得到体现。 故本题选A。 21.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A. 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特殊性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2.《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包含的哲理是 A.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 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D.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就是在实践中,要从实际出发,不受约束地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性。A与材料无关。 B:在防御作战中,任何地方都想防守好,不想有疏忽,就会造成任何地方都不会成为重点,都容易被攻破。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抓住重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B正确。 C: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告诉我们判断事物的性质要抓住主流,C与材料无关。 D: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与“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无关,D与材料无关。 故本题选B。 23.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为此,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样做的哲学原理依据是 A.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 B.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起主导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存在诸多矛盾,抓住其中的关键矛盾,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是因为复杂事物存在诸多矛盾,而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要求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项不合题意;材料的做法没有体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项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没有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点睛】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含义 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 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次要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方面 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 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次要方面 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24.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是指通过逐层增加材料的方式将数字模型制造成三维实体物件的过程。该技术对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和消费电子产品等核心产业的革新有巨大推动作用。然而,3D打印是材质一层层堆积成形,每一层都有厚度,这决定了它的精度难以企及传统的减材制造方法。上述认识体现的哲理是(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B.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接的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依存的 D.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B正确且符合题意,3D打印技术是打印技术的一场革命,对一些产业的革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3D打印技术的主要方面,但是,3D打印的精度难以企及传统的减材制造方法,存在一些缺点,这是次要方面,材料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BC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故选:D。 【点睛】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区别 含义 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被支配地位 作用 起主导作用 不起主导作用 联系 ①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矛盾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矛盾的主次方面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25.《荀子·劝学》中有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 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 事物的发展是从质变开始的 D. 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包含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A项符合题意;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扬弃”,是既保留又克服,B项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C项说法错误;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辩证的否定: 原理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业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方法论:①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②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6.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A. 敢于怀疑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B. 没有疑问的读书就不能取得进步 C. 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 D. 既肯定又否定是认识事物的源泉 【答案】C 【解析】 27.漫画《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一种负担》蕴含的哲理有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主体需要是检验他人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对他人的经验要坚持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说法绝对,①不选;“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这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正确;实践是检验他人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③错误;“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一种负担”这说明对他人的经验要坚持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28.“花朵开放时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当结果的时候,人们又认为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了花朵。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互相排斥。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构成整体的生命。”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②否定是联系环节与发展的中断 ③我们要学会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④辩证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花蕾是被花朵否定,花朵是被果实否定,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①正确。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与发展的环节,②错误。 ③: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而不是绝对不相容,③错误。 ④: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构成整体的生命,体现了作为发展的重要环节,辩证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政治选择题做题方法的“一抓一分” 抓:审题干,要抓住问题的要点。聚焦问题的落脚点,把握答题重点。 分:审材料,划分材料层次关系。将材料通过缩句或者分层的方式进行拆解,厘清材料内部的关系。 29.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这推动了“草根发明家”的创新,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①正确切题。“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是其创新成功的重要原因,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②正确切题。③夸大了认识的作用,观念创新不能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正确指导实践,而不是能否应用于实践,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30.“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在今天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也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经济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辩证否定的含义、创新的社会作用。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经济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说明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①符合题意;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一方面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一方面又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扩大自己的影响,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改变,③不符合题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错误。故选A。 【点睛】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31.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此题目说法错误。 3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答案】错误 【解析】 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一种发展,因为运动、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因此题中观点错误。 【点睛】比较运动、变化和发展: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 (3)发展:是一种上升的、向前的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3.“人都是由过去的经历所塑造的”,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人都是由过去的经历所塑造的”,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每个人都处于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孤立的事物不存在,故本题判断正确。 【点睛】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34.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再从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而非波浪式前进,因此说法错误。 35.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题目中的说法对应错误。 36.矛盾普遍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方法解决矛盾,因此前半句的说法错误。 37.“实现伟大的梦想,必须进行伟大的斗争。强调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实现伟大的梦想,必须进行伟大的斗争。强调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故本题说法错误。 【点睛】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8.下图漫画与广告语“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体现相同的哲理。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强调的是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看起来像财富,其实是个包袱”强调的是矛盾是对立统一,要全面的看问题。因此说法错误。 【点睛】哲学漫画题的做题步骤 一观察:(1)观察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2)观察画面形成的特定背景。(3)观察画中的标题。其中,观察画中的标题最为重要。 二考点:联系考点。 三排除:排误法:即排除内容本身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题肢。一般出现过于肯定的词语的选项本身是错误的,如:总是;只要…..就…..;绝对;决不等。 四定项:选项正确的原因。 39.坚持两点论,既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又要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两点论是指以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题目中的说法错误。 【点睛】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40.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运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题目中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41.库布奇是我国第七大沙漠。40年间,曾经的黄沙滚滚、遮天蔽日,化作今天的绿草如茵、树影婆娑。库布奇人用坚守、用智慧和不服输的劲头,抵抗住风沙的侵袭,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绿色已经成为一种信仰,浸润到库布奇人的血脉中。与库布奇的有效治沙相比,4年前,腾格里沙漠污染成为舆论焦点。在2018年6月的复查中发现,沙漠工业园区某公司不落实环保部门整改要求,继续长期违法生产。环保部门责令其立即关停,该企业部分员工认为企业关停会造成自己下岗,希望不要关停企业。 (1)根据材料,选择辩证法中最恰当的一个原理,对不要关停污染企业的员工进行劝说。 (2)有人说治理沙漠的目标前途渺茫,任重道远。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企业员工希望不要关停只是看到了局部利益,应该从治理沙漠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 ②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全面治沙离不开各个地区的努力,通过关停部分污染企业,改变腾格里沙漠污染的现状,推动全国各地全面有效治沙的落实。 (2)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治理沙漠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支持治沙行动的有效落实。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腾格里沙漠治理遇到的困难表明治沙任重道远,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治沙充满信心。不能因为治沙过程中出现些困难,就对治理沙漠失去信心。 ③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治理沙漠任重道远,更需要人人出力、久久为功。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我们要抓住库布齐治沙成功的有利时机,推广治沙经验,加快各地治沙工作的发展。(①和②任选其一)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库布齐人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和腾格里沙漠污染的舆论焦点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题目,考查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详解】(1)审设问,明确问题要求:选择辩证法中最恰当的一个原理,对不要关停污染企业的员工进行劝说。要求是用哲学原理对员工进行劝说。 审知识,明确知识范围:要求是用辩证法的原理,即用联系、发展、矛盾和创新的知识,选用其中的一个原理进行解答。 理答案,明确答题逻辑:我们选用其中的一个原理答题,例如用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选用整体和部分的观点,可以分别从整体和部分两个角度作答,员工不希望关停是考虑到了自己的眼前和个人利益,我们应该以环保的大局为重,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当然,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环保事业的践行者,要发挥个人的作用,促成环保事业的进步。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审设问,明确问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对“治理沙漠的目标前途渺茫,任重道远”的看法。 审知识,明确知识范围: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要先理清其中包括的内容有,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的状态。 理答案,明确答题逻辑:第一,从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的角度,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应该支持治沙行动的有效落实。第二,从发展的趋势的角度,尽管任务艰巨,但是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第三,从发展的状态的角度,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治沙不仅要人人出力、久久为功,还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点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不是运动变化,不是质变;判断事物先后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是否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不是以力量的先后表面的形式作为判断标准)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趋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 (1)量变是事物的增减和场所得变迁,是一种渐进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42.资料显示,2010年开始,我国就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中国制造业始终存在资源消耗高、污染物排量大,核心技术薄弱等问题。近年来,又受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急需升级。然而,工业强基并非一日之功。我国一些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装备仍存瓶颈制约,有待自主研发;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之间联合创新上,仍需形成合力。因此,我国政府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十三五”是中国工业制造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两大战略首度联袂亮相,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产业转型定调。“中国制造+互联网”的发展,将孕育更多高质量增长点,但如何克服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跨界融合隐藏的风险也是一大考验。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谈谈如何认识我国目前制造业的现状。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让工业强基。 【答案】(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对制造业我们既要肯定取得的成绩,又不能否认问题的存在,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的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抓住主流。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成绩是主流,坚定地走好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道路。 (2)①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性作用,要重视部分的作用。部分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装备仍存瓶颈制约,需要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抓住核心技术、关键产品研发这个重点,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的制造业强基固本。 ③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制造业的发展必须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创新技术产品,创新发展战略,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互联网+”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相结合。 【解析】 【分析】 本题坚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以中国制造为情境,根据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 【详解】(1)审设问,明确问题要求: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谈谈如何认识我国目前制造业的现状。定位于要如何认识我国的制造业。 审知识,明确知识范围: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应该是矛盾的观点。具体内容包括: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着重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看问题,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角度回答。 理答案,明确答题逻辑:第一,制造业的现状,成绩与问题并存,可以用一分为二全面的看问题。第二,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成绩是主流,坚定地走好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道路。事物的性质主要的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抓住主流。 (2)审设问,明确问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让工业强基。属于用哲学的知识为工业强基提供方法论指导。 审知识,明确知识范围: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内容聚焦与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理答案,明确答题逻辑:我们要根据材料的问题,选出针对性的辩证法措施,例如,“我国一些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装备仍存瓶颈制约,有待自主研发”可以用关键的部分和主要矛盾;“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之间联合创新上,仍需形成合力。”可以用联系的观点和辩证的否定,创新的角度展开。一一照应即可。 【点睛】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