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6)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6)_鲁教版

议论文回顾: 1、把握中心论点2、 辨析论据类型,分析其作用辨析论证方法 及作用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2、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3、联系实际,开放拓展谈看法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3、对比论证 4、比喻论证 作用:通过举出……的事例,论证了……观点,使论证 更具体更有可信度。 作用:通过……的名言、格言、道理等,论证…… 观点,是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作用:通过……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论证了…… 观点,是论证更全面,更充分。 作用:将……比作……,论证了……观点,使论证生动 形象,浅显易懂。 论证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 丁肇中 学习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自主学习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 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 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第1、2、13自然段) 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 神? 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 意义是什么?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 样了解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 过实验得到知识。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 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 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 神?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 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 的。 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 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 二,探索应该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不能消 极的袖手旁观。 合作探究 1、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2、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3、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4、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5、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 么样的? 6、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 么论证? (阅读第3~12自然段) 1、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3、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 是积极的探测。 4、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实验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 的目标。 5、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 样的?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 于抽象的 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 研究。 6、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 么论证? 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 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一、论点: 三、论证方法: 二、论证结构: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3---12) (13) 提出论题 首先,指出传统中国教育的弊端。 然后,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1---2) 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论证思路 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 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 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 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 到的。 语言品味 不能删掉。“可能”表示推测,并不十分肯定, 去掉后就变得十分绝对了,与事实不符。 不能删掉,“只能”强调得到新的知识的惟一 途径是“通过实地实验”。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 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 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 为最正确的事. --------丁肇中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 ——伽利略 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狄德罗 拓展延伸 1、积累有关实验的名言。 2、以《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为 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3、阅读下面短文,请从文中丁肇中教授所谈四个体 会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在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中外著名学者学术报告会上,丁肇中 《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的报告尤为引人注目。他讲了 4个故事,谈了4个体会。 第一个故事是测量电子半径。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电子的半径 为零。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著名科学家进行了哈佛一 康奈尔实验,其实验结果与这种理论不相符。丁肇中认为这个实验 很重要,他们于1966年在德国用不同的方法重复了实验,得到的结 果则是电子确实小到不可以测量。他由此得出的体会是:不要盲信 专家的结论。 第二个故事是发现新粒子家族。1970年,人们认为基本粒子都 可以归纳为3种夸克。丁肇中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他想进行实验的 想法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大型实验室的反对。最终,他们在美国 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宣开展了实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夸克。由此得 到的体会是: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 第三个故事是发现胶子。光子传播原子之间的力 ,胶予传播夸克之间的力。丁肇中与中科院唐孝威等 科学家合作,在1979年发现了胶子,而这一结果是他 们事先没有料到的。由此得出的体会是:要对意料之 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 第四个故事是寻找反物质。在地面上不可能找到 反物质,国际大空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担当起了研究 太空反物质、物质和暗物质的任务。去年,发现号将 实验仪器送上了太空。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天上测量带 电粒子。丁肇中得出的体会是:要实现你的目标,最 重要的是好奇心,对所做的工作要有兴趣,要勤奋地 工作。 《科学时报》2001年11月4日 谢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