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高2019级高一上期11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涂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卷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卷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 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 - 25 - 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 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 B. 史传往往追加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 C. 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D. 史传作者“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属于古代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 B. 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 C. 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 D. 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 B. 《春秋》融入了孔子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 - 25 - C. 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 D. 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史书”扩大范围,“都”表述绝对化,第一段“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 C项,“不是……而是”错,原文第四段为“不仅是……也是”; D项,“有意避开情感”错,原文最后一段为“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错,应是论述司马迁史蕴诗心,在史书中体现价值观的观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错,孔子在《春秋》中表达的价值观念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第二段“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故选B。 - 25 -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 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 G 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人民网2019年3月3日) 材料二 未来5G应用有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海量物联网,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增强型移动宽带是为了发挥5G传输速率快与网络连接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人们对多媒体产品与服务等的接入需求与消费。通过这样的提升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佳的消费享受和体验。当前因传输速率和低时延性达不到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移动设备会借助5G提高性能。 - 25 - 与增强型移动宽带不同,后两者所带来的应用场景才是未来创新产业业态、创造就业岗位和贡献大量经济价值的支点。5G通过支持高密度的终端接入,促使海量物联网应用。据IHSMarkit对农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等16个产业的评估测算,到2035年,5G在全球创造的潜在销售值将达到12.3 万亿美元,占全球实际产出的4.6%。5G可实现精准分析、匹配海量数据,同时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低延时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这使得很多智能型应用场景得以顺利实现。以车联网为例,如果道路交通中所有设备之间能实现低时延的通信,那么汽车的安全距离就能缩短,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摘编自金雪涛《5G:引领社会新发展,打造经济新动能》,《人民论坛》2019年5月) 材料三 伴随着5G技术的逐渐落地应用,未来将会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马源。他认为,从2G到4G技术更迭历程看,都增强了网络能力,带动了速率提升。对比之下,5G拥有全新的移动通信系统架构,能力上可提供至少十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与此同时,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也在倍增,人工智能技术更是可以从海量数据中萃取洞见。这些技术的叠加融合为传统产业在研发、生产等环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一方面,可以为各行业提供高清视频、无人机、机器人等通用能力;一方面,与各行业具体场景结合起来,可产生海量新兴融合应用,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可以预期,5G将促进人类交互方式再次升级,为用户提供3D超高清视频、浸入式游戏等更加极致的业务体验;与医疗、汽车等行业融合渗透,很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管理、抄表、应急处置等行业结合起来,也将进一步改善社会治理方式。 (摘编自李晓红《5G商用时代来临》,《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3月11日) 材料四 目前5G商用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但仍有一些发展难题。从网络基础设施上看,关键网络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和网络支撑是5G技术商用的前提之一。因此,要继续深入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提升网络的整体质量。此外,在高频、中频、低频等频段上配置足够的频谱资源,对频谱重耕等问题做全方位的考量,才能合理化解用户担忧。其次,5G技术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其万物互联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终端的不同需求,个性化、定制化的应用要求企业转变传统思路,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加主动、及时、智能地满足不同行业的多样化需求。另外,政府要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监管大量的新兴业态。 (摘编自张鹏禹《5G时代,将让你的生活更美好》,《人民日报》2019年4月10日) - 25 - 4. 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应用于三大场景,其中海量物联网与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所带来的应用场景对未来产业业态、经济价值的影响大。 B. 5G运用于交通中,会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因为5G能实现精准分析与匹配海量数据,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低时延要求。 C. 5G与4G等前几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表现出超高速、低时延、海量连接的特点,这些特点是4G根本无法企及的。 D. 5G能够促使万物互联应用,也能提高那些因传输速度慢、低时延性达不到而不能发挥作用的移动设备的性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有力地说明了5G在未来生活中的影响,5G会成为经济新动能的增长引擎。 B. 加强网络的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分配频谱资源、解决频谱重耕,能推动5G技术的发展和加快商用步伐。 C. 企业要想更好地利用5G技术创造财富,就需要具有创新理念,转变传统思路,主动及时地满足用户的智能化需求。 D. 几则材料均围绕5G技术展开,后三则分别从运用场景、应用影响以及发展难题等方面展开阐述,内容上各有侧重点。 6. 2019年是“5G元年”。5G技术将对未来经济社会产生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6. ①将促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将促成更多创新产业的出现。②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③将促进人类交互方式再次升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善社会治理方式。(如果答到“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使很多智能型应用场景得以顺利实现”也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D项,“不能发挥作用”错误,原文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故选D。 - 25 -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智能化需求”错误,应是“个性化需求”。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5G技术将对未来经济社会产生影响”的相关内容:“这些技术的叠加融合为传统产业在研发、生产等环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也将进一步改善社会治理方式”“后两者所带来的应用场景才是未来创新产业业态、创造就业岗位和贡献大量经济价值的支点”“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绣朵花当补丁 张金凤 “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 25 - 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 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生活中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越珍惜它。因为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 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弥补了残缺。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你的困窘。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活的漏洞。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 25 - 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 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 (2018年7月7日《人民日报》第12版,略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中的“小小的针线笸箩”在行文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自然巧妙地将文章的有关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 B. “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C. 文章中“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是我在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才慢慢懂得的,更是揭示了我越来越珍惜它的原因。 D. 文章叙述真实,说明清楚,感悟自然,取材富有生活气息,运用的语言朴实无华,虽然没有什么文采,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8. 文章中说“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哪些人生智慧。 9. 文章中有实写和虚写,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的好处。 【答案】7. D 8. ①人生的内里有时是朴素的,但会带来丰富多彩的人生。(或:生活的本质是朴实无华的,但可以给它增添多彩的色调。)②人生(生活)不轻言放弃。要用心,用情来对待人生(生活)的困境。(或:生活中有坎坷、有曲折,要用心、用情来对待,不轻言放弃。)③人生(并)不完美(有残缺)、生活(总)有残缺,需要守住内心,需要缝缝补补的精神。④生活中有坚硬尖锐的关口,需要强大的内心,不懈的奋斗到达目的地。(如果回答:人生中有难关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需要强大的内心、不懈的奋斗,从容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生活的苦难、繁琐、裂痕,需要乐观来对待,活出精彩等意思,也视为同一点。) 9. - 25 - ①围绕“小小针线笸箩”来实写(考生概述实写的一些内容也可以),使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富有感染力。②在实写基础上虚写,阐述生活哲理(如缝缝补补的精神等,考生列举虚写的句子也可以),引人深思,富有教益,丰富了作品的内容。③虚实的巧妙结合,既能表现“小小针线笸箩”是作者生活的陪伴、作者对它的珍惜之情,又能表现出“小小针线笸箩"蕴含的生活真谛,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主旨内蕴更深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手法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和分析。 D项,“没有什么文采”错误,比如描写细腻,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按照题干要求,到原文中去理解文本的内容,一般在理解和分析的时候,要扣住文本内容的深层内含去作答,在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的时候,要扣住人物和事件对主人公的人生的启迪。 “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生活中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从以上文本中可以看出针线笸箩承载的是我不轻言放弃的人生启示。“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从以上内容中可以看出,我读懂了针线笸箩的朴实和母亲勤劳果断的性格给我的启示,生活的本质是朴实无华的,需要守住内心,有一种缝缝补补的精神。考生根据以上文本内容去理解和分析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手法赏析的能力。手法赏析题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弄清手法,然后到文本中重点解释和明确手法,最后结合对手法的赏析要注意明确手法的表达效果。 - 25 - 题干中明确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从文本内容看写母亲给我的嫁妆针线笸箩是实写,从给人带来的哲思和启发上看,我从针线笸箩中读懂了母亲的人生是有虚指的写法,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以上原文内容都是虚写的内容,但是虚实结合使得文章给人以很深刻的启发意义。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皇后 - 25 - 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自中华书局1959年整理标点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文帝”是谥号,谥号是帝后、高官或其他有名望的人死后,官方或门生故旧根据其生平与品德给予的称号,用来对其加以评价。 B. “社”是谷神;“稷”是土神,即民间信仰中的土地神。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五谷和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所在,所以古人以“社稷”代称国家。 C. 参乘,指陪乘或陪乘的人,《鸿门宴》中,樊哙为沛公担任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为参乘或车右。 D. 皇后,皇帝的正妻,是后宫众妃之主。古代皇后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后来他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被调至外地任职。 B. 袁盎曾劝文帝坚守君臣礼节,不要对绛侯礼遇过厚,致使绛侯很恨他。但在绛侯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绛侯辩白,使绛侯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 袁盎有些行为可谓公私兼顾。受宠的宦官赵同常常加害袁盎,于是袁盎找机会当面羞辱了他,但因袁盎所言符合礼制,文帝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 - 25 - 孝文帝与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举行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文帝也很恼怒。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不久绛侯责备袁盎说:“我和你兄长交好,现在你这小子却在朝廷上诋毁我!” 袁盎最终也没有道歉。 (2)陛下用来帮助慎夫人的方式,正好是让她受祸的。陛下难道没见过“人彘”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划线句的翻译是: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使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绛侯所谓”表意不完整,“功臣”应断在前句,排除AB;“主在与在”与“主亡与亡”是对称结构,中间应断开,排除C;“相王”译为“争相为王”联系紧密,不宜断开,排除A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社’是谷神;‘稷’是土神”错误,“社”字形从示从土,本义为土神。“稷”字形从禾畟(jì)声,本义为谷神。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 - 25 - 项,“袁盎拉慎夫人入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引,拉;却,后退,这样慎夫人就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了。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妾主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望,责备,埋怨;谢,道歉。(2)所以,用来……的;适,正好;独,难道。 【点睛】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 25 -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他的父亲从前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目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使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因为不只一次地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侍从骑士,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汉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道: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笑着让赵同下去,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皇上也发怒,站起身来,回到内室。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区别,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厚厚地赏赐她。陛下以为是为了慎夫人,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看见过人彘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苏轼 岐阳①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②。 (选自《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注释】①岐阳:西北军事重镇,是抗击西夏的前沿阵地。②乘传(zhuàn):乘坐传车,指奉命出使。西琛(chēn):语出《诗·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意指夷狄臣服。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选取岐阳这个特殊地点,描写九月微雪富含深意,这与作者秉持的抗战主张相契合。 B. 作者注重炼字,“冷”字一方面是指气候之冷,一方面是说作者嫌弃“官”小而厌倦仕途。 - 25 - C. 诗的颈联一个“别”字,巧妙照应了题目中的“怀”字,并指出与弟弟子由分别的事实。 D. “白发”句用词巧妙,“上”字形象生动地将作者鬓增白发的情况呈现出来,极富动态感。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孤独思亲的愁苦。官闲昼永,独处深屋,思亲之情只能借酒排遣。②年华易逝的感伤。因与亲人离别日久,竟使诗人鬓增白发,感叹岁月无情。③仕途失意的落寞。诗人身任闲官,对闲居无事心有不甘。④以身许国的壮志。作者因买貂裘而思出塞,表达了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愿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嫌弃‘官’小而厌倦仕途”的说法不妥,“冷官”在诗中只是闲官的意思,并未有嫌弃之意。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题目“怀子由弟”表明这是一首怀人诗,作者写了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九月微雪,萧条寒冷,诗人独自一人,孤独寂寞。“白发秋来”表明岁月无情,早生白发,令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作者因买貂裘而思出塞,表达了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愿望,既是自己的抱负,也是对弟弟的激励。 【点睛】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 25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再别康桥》中,用璀璨星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中有“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的诗句,这里是暗用《荆轲刺秦王》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语意。 (3)《论语》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称许的“真的猛士”堪称这样的勇者,他们的“勇”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满载一船星辉 (2).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 (2)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6).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满载、斑斓、萧萧、惨淡、淋漓。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到纪录片,可能有些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单一节目形式中。其实,国内很多纪录片,早已 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与表现手段。“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 6000 年;长信宫灯:照着你……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独树一帜的文物纪录片。(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是这部纪录片的追求。事实上,除了技艺、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活态传承,那些一动不动的器皿、雕塑、家具、建筑,随着主人的逝去已成 。从电视片到艺术展,从复原远古城市到复制古代用品,现代人利用很“燃”的方式接触古人赖以生活的物质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仅是文物,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我们看到,一些学者从 的典籍中考证名物制度,一些从业人员试图用 3D - 25 - 特效还原古代礼仪的全貌,佶屈聱牙的经典因此得以“翻译”,古代的生活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令我们不必回到商周,也不用沉溺于器物收藏,便能从文明之源中体会因时变迁的制度和一以贯之的礼乐精神。借助研究者的 ,普通人虽然不可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却可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体现 遗迹 卷帙浩繁 皓首穷经 B. 呈现 遗迹 洋洋大观 皓首穷经 C. 体现 陈迹 洋洋大观 孜孜不倦 D. 呈现 陈迹 卷帙浩繁 孜孜不倦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科技加持的全方位,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B. 想象力的天马行空、全方位的科技加持,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C.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方位的科技加持,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D. 想象力的天马行空、科技加持的全方位,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只是文物,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B. 在这一过程中,不只是文物活起来了,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C.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文物活起来了,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活起来了。 D. 在这一过程中,文物不仅活起来了,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答案】17. D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呈现:显露;表现。语境侧重“显露出”,选“呈现”; 陈迹:过去的事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遗迹:指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语境中是过去的事物,选“陈迹”。 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洋洋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美好繁多。句中“典籍”,选“卷帙浩繁”。 - 25 - 皓首穷经: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句中“研究者”,不一定是老人,用“孜孜不倦”。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想象力的天马行空、科技加持的全方位,历史可听可感可看”是并列关系,“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的因素;而文意应该是“想象力的天马行空、科技加持的全方位”是“历史可听可感可看”的凭借,由此排除BD;根据结构一致的原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方位的科技加持”结构对称,由此排除A。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B项,结构混乱,应为“不只是文物活起来了,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活起来了”; C项,结构混乱,滥用介词,去掉“关于”; D项,结构混乱,去掉“关于”,应为“不只是文物活起来了,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活起来了”。 故选A。 20.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建设法治中国,不仅需要法治手段的保障,①____________。法治观念侧重于人们对法治的理性认知,而法治精神则浓缩了法治思想和感情的精华。因此,②_____________,必须大力加强法治精神培育。我们弘扬法治精神,其目的不仅在于发挥法“禁于已然之后”的功效,③____________,帮助人们从思想上树立法治思维,自觉依照法治精神处理问题,真正使法治精神得到弘扬。 【答案】 (1). 更需要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的支撑。 (2). 弘扬法治精神。 (3). - 25 - 更要"防于未然之前"。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法治精神”,第②空注意后面的“弘扬法治精神”,第③空注意前文“禁于已然之后”。 2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对偶的形式为其拟写不超过20字的新闻标题。 据《成都日报》11 月 4 日报道,2019 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季后赛 3 日晚在珠海开赛,决出了本赛季冠军,成都队以 5:3 力克杭州队,勇夺联赛冠军!这是成都象棋历史上首次在代表全国象棋团体最高水平的甲级联赛中夺得冠军。今年的联赛,从常规赛到季后赛,一共 28 轮比赛,成都队以 22 胜 8 平的不败战绩笑傲群雄。在代表全国象棋团体赛最高水平的象甲联赛中历史性夺冠,这样惊人的成绩表明成都象棋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更为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答案】成都不败夺冠,象甲首度称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具体考查为新闻拟写标题和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思考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新闻“标题”要生动,能吸引读者;要简洁,标题是对主体的高度概括。在组织答案时,可结合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导语部分进行删减。注意运用对偶修辞,形成对照结构。 本段材料共四句话,其中,第1句为新闻的主要事件,第2句为事件的意义,第3、4句为具体的内容。概括时主要从前两句筛选信息要点:“成都队以 5:3 力克杭州队,勇夺联赛冠军”“成都象棋历史上首次在代表全国象棋团体最高水平的甲级联赛中夺得冠军”。据此按照对偶形式的要求,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会有邻居,大家比邻而居,邻里间和睦相处,邻居也许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彼此结下深厚的情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邻居”一词也不局限于“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这个定义,细心观察,你也许会发现自己居然有着许多“邻居”。中国文化中也有不少词语描述邻居间的关系,如“德不孤,必有邻”“远亲不如近邻”“以邻为伴”“以邻为壑”等。 请以“邻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 25 - 要求:(1)文体特征鲜明;(2)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泄露作者身份的信息。 【答案】例文: 邻 居 也许是从电视电影中得到的印象,让我不喜欢上海女人。可我的邻居黄姨偏偏就是位上海女人! 还记得搬到这个楼上第一次上学,便不幸地撞见了她。那时空气中氤氲着一种浓重的香水味,她有些臃肿的身体裹上了一条墨绿色的花边裙,戴着一副硕大的耳环,轻轻摇动身体,那两只耳环便左摇右晃,十分惹人注目,妈妈告诉我:“这是黄姨。”我说了声:“黄姨好!”她朝我妈点了点了点头,而对我,像没看见一般,昂首挺胸,迈着优雅的步子踱进了电梯。 春日的午后,微风和熙,我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大门,却看见电梯门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定时检修。我惊愣地张大了嘴,心想:“没搞错吧,我家在11楼啊。” 没办法,我耸了耸肩,深吸一口气,向楼梯走去。“没了电梯,我第一次才发现和家的距离这么远。”我有些无奈。 突然,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黄姨!她一只手把住楼梯扶手,另一只手捂住膝盖,迈着颤巍巍的步子,一步步地挪动着。脸上溢出了丝丝白汗,几道皱纹痛苦地扭在一起,简直是步履维艰。 也许是听到脚步声,黄姨突然立起身,整了整压得略有些折皱的淡黄色的裙子,看到我,她尴尬地笑了笑。故作轻松的迈开双腿,“嗒嗒”地踏在寂静的楼梯上。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仿佛委屈的小女孩又破涕为笑了一般。 我仿佛明白了什么,她却催促我道:“侬快走呀,阿拉走得慢,不要等阿拉呦。”我赶忙快走了几步,隔了几个楼层,我伫下脚步,看见了独自坐在楼梯间揉着酸痛膝盖的黄姨。 我的心有些颤动。 再见黄姨,已是深秋傍晚。我和妈妈因琐事又大吵了一架。我有些失控地摔门而出,却偶然碰见了在门口清理鞋柜的黄姨。她依然戴着那副大耳环。 突然,她抬起头,破天荒地主动问起我话来:“侬又跟妈咪吵架了?”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满脸狐疑地看着她。 她微笑着,眼眯成了一条线,有些温柔地对我说:“侬这样做不对哦,妈咪其实是爱你呀…… - 25 - 那天,我们聊了许多,我也明白了其实在上海人高调的外表下,也藏着一颗自尊善良的心。 正如她教给我的一句话:“阿拉还是挺欢喜侬的呦。” 这就是我的邻居,一个自尊、好面子、善良的上海女人。 想起那吴侬软语,有丝丝的温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具体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审题是关键。首先确定文章体裁,划定取材范围,掌握写作重点,考虑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争使语言活起来。 审题: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题目之前加入了一段提示语,这为学生在选材立意方面提供了思路。本作文中的“邻居”,可以有两个思路:一个是真实的“邻居”,也就是题目的原义,即住在我们隔壁的人,人与人、人与动物、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可能成为邻居;另一个可以是“邻居”的比喻义或者引申义,写一个像“邻居”的事物,提示语“德不孤,必有邻”“远亲不如近邻”“以邻为伴”“以邻为壑”等告诉我们,可以写邻里之间的“德”“亲”“伴”“壑”等。这两种思路都可以。 文体要求是记叙文。写记叙文时,文章可以有大段的心理刻画,当然其他的细节描写方式也可以酌情使用。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最好是夹叙夹议,或者先叙后议。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唯有真情才能打动人。 参考立意: 1、“远亲不如近邻”,表现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 2、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3、书籍是人心灵、精神上的邻居 参考素材: 1、“唉,这雪下的,车都上不去!”隔壁的徐叔叔抱怨着,奋力将电瓶车向上抬。下了整整一天的雪,单元门这儿特别的滑,徐叔的车被卡在了一级台阶上,车轮因为打滑怎么也上不去。我因此被堵在了门外,已等了将近十分钟。 2、“老徐,怎么了?车上不来?来,我来搭把手!”是李叔从楼梯上下来,见此情况,忙小跑到门前,一手托住电瓶车的后座,一手紧握车把手。我这才反应过来,也托住了车的后部。“好!咱们一起用力!一——二——三!”车终于上去了,徐叔松了口气,停下车拍拍李叔的肩:“真谢谢你!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3 - 25 - 、待我放下书包,拿着工具冲到楼下,李叔还是不忍我累着,说:“我拿铲子在前面铲,你就跟在我后面,用硬扫帚再把雪往旁边扫扫。累了就告诉我啊。”于是,我跟着李叔扫起了雪,不知不觉已过了一个小时,天色渐暗,雪整个小区的大通道清理得差不多了,也到了晚饭时间。“回家吃饭吧!”李叔有些喘,看着扫好的长路,笑了。 4、放好铲子和扫帚,我和李叔一起上楼,楼道有些暗,李叔的脚步慢下来,轻叹了口气:“声控灯都坏了有些日子了,我昨天还催物业来修的,说好今天来修的,还是没来。唉算了,大冷天的,我吃完饭自己去买个灯泡修修看吧!”李叔刚走到家门前,正要开门。一楼的王奶奶喘着气边上楼边走边喊着:“小李啊,我那个电视好像坏了。屏幕黑了,调不出来!你能帮我看看吗?”“好好好,您别着急。我这就去看看!”说着,李叔又转身下楼去了。 5、傍晚乘车归来,天色渐晚,刚刚摆脱拥挤的车厢,呼吸上一口新鲜的空气,又得马不停蹄地朝家里赶去,行至边门,翻找钥匙,却找寻无果。正想着只好绕道正门,多走上一段路程,我抬头一看,正好有人也要走边门,急忙加快脚步赶去,眼看门即将合上,我失望的又放缓了脚步,“唉,赶不上了,还是绕道走正门吧”喘着粗气,最后瞥了一眼那即将关闭的铁门,却惊讶地发现门在即将关闭的时刻停住了,我连忙惊喜地又赶了过去,只见那扶住门的,正是刚刚开门的青年,见我跑来,他笑了笑,说道:“不急,我帮你留着门了。”赶忙道谢,穿过边门,一天的疲惫之感顿时消散不少。 结构示例:《邻居》,记叙文文体。本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对邻居黄姨,一个上海女人由生疏、讨厌到了解、喜欢的过程,作者透过两件平常小事,发现了其中让人感动的温情,运用细节描写,用真切的话语娓娓道来,好似让人喝着一碗温热的茶,淡淡的却让人回味无穷。 - 25 - 【点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要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 25 -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