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Word版

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 ‎2018-2019年第二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 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人:王吉刚 审核人:胡海燕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24个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礼记·大学》记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简而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由此可知 A.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 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产生的制度根源 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国人追求社会的稳定和家族的和睦 ‎2.历史学家钱穆说:“在春秋时代,……知识分子无不是流动的……但他们却忘不了封建制度所从开始的天下,只有一个共主,一个最高中心的历史观念。”这种观念 A.反映了知识分子仍旧留恋西周的分封制 B.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 C.不利于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形成的根源 ‎3.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这里评述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4.(加试题)有学者认为,宋代是一个集监察制度之大成的朝代:路(类似今天的省)不设最高行政长官,实行诸司并立,其中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司均有监察职能,因此合称为“监司”。同时,为防止监司长期在地方形成自己的关系网,另外又设置了廉访司、察访司等派出机构,形成了监司互察制度。这表明宋代 A.有效地把权力关进了笼子从而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B.吸取了历代监察智慧从而建立了严密的惩防体系 C.监察机构叠床架屋却无法防范官员贪污腐化 D.制约皇权的力量被严重削弱从而使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5.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A.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6.每个人都有烦恼,作为学生,我们可能苦恼于考试成绩或每天繁重的作业。贵为一国之君的天子也有着其无尽的烦恼。宋太祖说“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这也说出了历代皇帝们的心声。下列措施属于皇帝为了防范“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而采取的是 ‎①“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②“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③“故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④(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诉讼中,不明知而出售劣质木材之人,仅仅是依据买卖之诉承担对瑕疵差价的补偿责任。但如果是明知而隐瞒真相、欺骗买方,用劣质木材建造的房屋倒塌了,卖方就要承担全部房屋的赔偿责任。这反映出罗马法 A.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B.司法原则和程序不统一 C.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D.蕴涵着诚信的行为要求 ‎8.“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C.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 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 ‎9.唐代元植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 A.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B.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 C.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 D.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 ‎10.长江三角洲地区到宋代逐渐发展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广泛流传。但到明代中叶,该地区出现“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价值取向,农户的经营重点转向种植经济作物的“地”。这一现象说明该地区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B.农业生产的发展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 C.农业雇佣生产加速了农业商品化进程D.重农抑商思想受到主流价值取向挑战 ‎11.下表为18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简表。这些变化说明 A.清政府海禁政策的松弛 B.中国传统经济优势犹存 C.清朝丧失海关自主权力 D.中国外贸逐步转为入超 ‎12.“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13.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雍正五年(1727年),清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主佃之间的依附关系松弛 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明清两朝的统治政策逐步开明 ‎14.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雅典人 A.民主政治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 B.不能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 C.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D.理性与原始蒙昧并存 ‎15.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6.“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17.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徽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 B.立法和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 C.“首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 D.“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 ‎18.据《新唐书》记载,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反映了 A.拒绝攀附皇权导致士族的衰落 B.门第意识影响着时人的婚姻观 C.经济发展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 D.抵制联姻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19.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A.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 B.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 C.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20.‎ 罗马共和国时期产生的公民法在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人与外邦人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形成了万民法体系。这主要表明,古代罗马 A.旧贵族的特权不断受到冲击 B.以扩大法律适用范围为宗旨 C.强化了对外邦人财产的保护 D.长期的实践促进了私法完善 ‎21.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 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B.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C.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22.某种制度使民主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找到了其适合生存的空间,既成功解决了大国如何实现民主的问题,又有效保证了人民主权原则的实现,同时避免了多数人暴政式专制弊端的出现。这种制度 A.是一种非程序化民主 B.主要特征是选举和议会立法 C.起源于18世纪的美国 D.缺陷是无法建立责任政治 ‎23.1941年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本文是以丰富的史料揭露了明末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由起义到进京推翻明朝专制统治,而后又败走出京而消亡的历史事实。此文于1944年3月在《新华日报》全文连载和在《解放日报》全文转载。此连载和转载旨在 A.鼓舞全民族抗日的士气 B.促进国民的思想解放 C.加强革命党的思想建设 D.为解放战争做思想动员 ‎24.“时装”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概念,其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和随意性。“时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可以不受某种人为的限制,随意选择。“时装”概念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了 A.近代社会的变迁 B.思想观念的变化 C.西方文化的影响 D.制衣技术的进步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律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及其共同历史价值。(17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4分)‎ ‎26、(12分)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门,观点迥异。比如,在伏尔泰的眼里:古代中国“没有专制,没有宗教,讲道德,行法治。”……你如何看待伏尔泰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15分)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 材料一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变法的视角及理由。(5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分) ‎ ‎2018-2019年第二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 高二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A 2.B 3.A 4.B 5.C 6.A 7.D 8.B 9.A 10.B ‎11.B 12.A 13.B 14.D 15.D 16.D 17.A 18.B19.D 20.D ‎ ‎21.B 22.B 23.C 24.A ‎25.‎ ‎(1)中古法律: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罚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 罗马法: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按社会地位确定刑罚;重私法轻公法。‎ (2) 背景的不同:‎ 政治环境不同:中国长期为君主专制的大—统帝国,法律为专制统治服务;古罗马较长时期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大。‎ 经济基础不同: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 思想文化力量不同: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 共同历史价值:对东西方法制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是人类法制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3) 现实意义: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 ‎26、‎ 示例一:‎ 观点: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文化,但有失偏颇,美化的成分很大。‎ 说明:中国古代制度文化长期领先世界,并有鲜明的特色,如科举制度、世俗政治、重视教化等。但实行君主专制,皇权凌驾法律,是人治而非法治;儒家宣扬纲常伦理的等级秩序和重理轻欲的人性禁锢;伏尔泰美化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其目的在于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来宣传启蒙思想。 ‎ 示例二:‎ 观点: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看法,我不赞同。‎ 说明: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皇权凌驾法律,是人治而非法治;儒家宣扬纲常伦理的等级秩序和重理轻欲的人性禁锢;伏尔泰美化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其目的在于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来宣传启蒙思想。 ‎ ‎27、‎ ‎(1)方面:制度建设。措施:废分封,行县制;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制订秦律。‎ ‎(2)视角:人性发展(道德)。理由:变法使秦民轻义重利,价值观扭曲,民众生活艰难。‎ ‎(3)问题:坚持唯物史观,多角度评价,防止片面化;论从史出,杜绝虚无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