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2019届普通高校招生选考仿真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 选考历史仿真模拟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商朝以前,人们尊奉至上神为帝,直到商朝晚期才称呼过世先王为帝,如“帝甲”“帝辛”等。在商王的名字前加“帝”字,成为庙号,使商王与上帝最终合一。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 A. 血缘政治出现混乱 B. 商王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宗族关系的深刻影响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在商王的名字前加‘帝’字,成为庙号,使商王与上帝最终合一”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商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故C项正确。A项“混乱”无从体现。B、D项材料未体现。 2.汉武帝设置的刺史“秩六百石”,却要监察二千石的郡国守相,正如顾炎武所说:“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这一做法 A. 使地方的贪腐现象得以根除 B. 使得地方监察最终流于形式 C. 大大削弱了地方的行政权力 D. 起到了相互平衡制约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刺史是中央监察地方制度,从材料内容可知刺史和地方行政长官平衡制约,加强中央统治,答案为D;A错在“根除”;B错在“流于形式”;C错在“削弱行政权力”。 3.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科学”指三省 A. 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 B. 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 C. 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 D. 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故A项正确;B、C两项体现不出“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应排除;三省六部制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不具备近代三权分立的特点,故D项错误。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本题容易错选B、C,B、C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4.《国家宝藏》播出以来受到国人热捧。其中,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国宝——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见下图),反映了长沙千年的文化历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体现了唐代陶瓷工艺的创新 ②诗文用于装饰是长沙窑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③成为研究当时酒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④诗人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进行称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为唐朝的文物,反映出唐代陶瓷工艺的创新,故①正确;图片反映出此壶题写诗歌一首,说明此文物以诗歌为饰,这是长沙窑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故②正确;诗歌中“春人饮春酒”反映出这是酒壶,体现了当时的酒文化,故③正确;“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的是越窑青瓷,不是长沙窑陶瓷,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C。 5.宋代是中国的大变革时期,下列现象出现在宋代的是 ①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 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③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 ④沈括在《武经总要》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是在唐代而非宋代,北宋学者沈括是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宋代时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苏轼也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所以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6.易白沙“早岁读梨洲、船山、亭林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民国初年著《帝国春秋》,揭露历代帝王荒淫腐朽、残暴害民的罪恶。孙中山为这部书题写书名,章太炎称誉此书“神采有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明清之际反专制思想成为革命党的理论旗帜 B. “梨洲、船山、亭林”等人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C. 推翻君主专制在19世纪末己成为大众共识 D. 明清之际思想成为近代社会进步思想的先声 【答案】D 【解析】 【详解】革命党的理论旗帜是三民主义,而非明清之际反专制思想,故A项错误;“梨洲、船山、亭林”等人思想突出满汉民族矛盾,具有民族意识,而非近代民权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只介绍孙中山、章太炎要求推翻君主专制,不能代表大众共识,故C项错误;材料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例,体现出明清之际反专制思想成为革命党的影响,由此可见它是近代社会进步思想的先声,故D项正确。 7.下图是《神州日报》发表的漫画《江宁城缔约》,南京旧称江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缔约导致中国“国门洞开” B. 漫画中的外国人为日本人 C. 本次缔约是中外平等协商的结果 D. 缔约源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漫画信息可知是《南京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即缔约导致中国“国门洞开”,A项正确。漫画中的外国人应为英国人,而非日本人,排除B。《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排除C。《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信息“漫画《江宁城缔约》,南京旧称江宁”,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8.下表是大生纱厂出资额中“私人及团体投资”各部分的比例(合计100%),据此可知大生纱厂 ①营活动被清政府控制 ②实行股份制经营 ③是官商合办的手工工场 ④投资主体多元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厂由不同的股份构成,故其实行股份制投资主休多元化,②④正确。官僚所占比例最高,但产能说明其经营活动被政府控制,政府只是参股,并不一定参与经营,故①错误。大生纱厂是机器工厂,而不是手工工场,故③错误。因此答案选择D项。 9.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不包括 A. 开启了民智具有启蒙意义 B. 为民主革命爆发做好舆论准备 C. 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 D. 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是指戊戌变法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开启了民智;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爆发做好舆论准备。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三项。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是指新文化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为C项。 10.有学者评价孙中山的某纲领内容时认为: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据此判断这一纲领内容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据此可知这是对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评价,所以选D。AB是民族主义的内容,C是民权主义的内容。 11.“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国民革命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土匪军阀”“帝国主义”“本军兴师,救国救民”可以看出该历史事件的目的是打倒军阀、列强。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打倒列强、军阀的任务目标不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中的北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发动国民大革命的过程,以及北伐战争的特征等。 12.近代中国交通艰难起步,步履蹒跚,而如今的交通事业成就斐然。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正确的是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航运的开端 ②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③19世纪末收回利权运动使铁路事业较快发展 ④20世纪早期一些沿海城市开始出现公共汽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20世纪初中国民航事业已经起步,本题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①、③、④又均是正确的描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利用排除法,首先知道中国民航事业已经起步时间是20世纪初。 13.学者梅贻琦在纪念某事变一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近来满洲伪国已与日本签订密约,互相勾结利用,为我国根本大患。无论现时吾人对此事具有如何的态度,但东北地图已变颜色,已成不可讳言之事实。”该讲话发表于 A. 1931年 B. 1932年 C. 1933年 D. 1934年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涉及到“东北地图已变颜色”,代表东北已经沦陷,结合材料中“某事变一周年大会”可知,这一事变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一周年后是1932年,故B项正确,其它几项都排除。 14.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时间 外交活动 上午10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16: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 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B. 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 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D. 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 【答案】B 【解析】 根据周恩来同志会见和访晤的对象“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英国外交大臣”“苏联外长”“越南代外长”“法国总理”判断,应该是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故B正确;周恩来没有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A错误;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C不符合材料“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访晤法国总理”,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印、中缅会谈”,排除D。 【名师点睛】 根据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看出,会见和访晤的对象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和英、法、苏,判断是为了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15.1984年1月22日到2月16日,邓小平同志先后视察了广州、深圳、珠海、厦门和上海,回来后他找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他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不是收,而是放。”这一谈话直接推动了 A. 海南岛经济特区的设立 B. 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邓小平这一谈话发生于1984年,1984年开放的是14个沿海港口城市,答案为B;海南岛经济特区于1988年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于1985年开辟,开发开放浦东是在1990年,因此排除A、C、D。 1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下列属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尖端科技成就的是 ①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③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④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是在1958年,②是在1984年,③是在1980年,④是在20世纪90年代,属于80年代的是②③,故选择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7.伯里克利以后,雅典民主政治盛极而衰,有学者对此指出:“少数人的压迫是邪恶的,多数的压迫更邪恶。”雅典城邦出现“多数的压迫”主要是因为 ①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表决权 ②解负令使奴隶重新获得自由身份 ③排除妇女和外邦人的国家决策方式 ④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多数的压迫”这一局面主要是因为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表决权,采用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①④正确;解负令是梭伦改革的内容,②错误;③是雅典民主的局限性,错误。故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18.人口的聚集是近代欧洲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比较图一和图二,导致里斯本、塞维利亚、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新航路开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大规模流动 C. 强大的垄断公司进行频繁的资本输出 D. 欧洲联合推动人员和劳务自由交流 【答案】A 【解析】 图一显示当时世界贸易中心是在地中海沿岸,图二显示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主要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引起商业革命,导致贸易中心的转移,故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限于英国,故B项错误;垄断公司主要是商品输出,故C项错误;欧洲此时属于争霸时期,并不是联合时期,故D项错误。 19.18世纪是法国的启蒙时代,涌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天才思想家。下列各项,属于他们的共同观点的是 ①否定君主专制 ②主张“主权在民” ③道出启蒙的真谛 ④提倡自然权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们都注重人的价值,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传播天赋权力等一系列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故 ①④正确,所以选D。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的是卢梭,道出启蒙的真谛的康德的人非工具,他的人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故②③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ABC,所以选D。 20.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见证了英国13位首相的更迭,她几乎不会对任何政治事务进行表态,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都保持沉默,以表示她的不干涉和“绝对的公平”。据此可以看出,英国君主 A. 为了显示公正,拒绝行使手中的权力 B. 是世袭的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力象征 C. 无权任命首相,也不能干涉国家政治生活 D. 是没有实权的虚君,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D 【解析】 “不干涉”等是由于英国君主无权干涉,即没有实权、统而不治,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君主手中没有权力而非拒绝行使手中的权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君主并非国家最高权力象征,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君主可以任命首相,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21.1848年2月,“共产主义同盟者”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 ③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④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阶级从此有了思想的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故①③④正确,选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②错误,排除A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2.下图所示的四个地点在二战期间都进行了著名的登陆作战。下列选项中按作战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③②④① B. ③④②①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和所学可知①是攻占硫黄岛和冲绳岛,时间是1945年4月,②是诺曼底登陆战,时间是1944年6月,③是西北非登陆,时间是1942年11月,④是西西里岛登陆战,时间是1943年7月,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为③④②①,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3.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了电影《开罗宣言》。下列关于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的表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罗斯福、斯大林、蒋介石签署了《开罗宣言》 B. 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怀抱 C. 会议就战后处理日本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进行了商讨 D. 中华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签署了《开罗宣言》,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建立的,故B项错误;C项是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故C项错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故D项正确。 24.被誉为“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成员国虽然在经济方面差距很大,却承诺在15年内逐渐取消各种关税和贸易壁垒,实行零关税。该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世界贸易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D 【解析】 欧洲联盟不是南北经济合作的组织,故A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性贸易组织,也不是南北经济合作的组织,故B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没有承诺在15年内逐渐取消各种关税和贸易壁垒,实行零关税,故C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南北经济合作典范,且符合材料信息,故D正确。故选D。 25.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 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关于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战后初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取代 B.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趋势 C. 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中国振兴,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加强,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答案】C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战后初期,由于美国实力最强,西欧走向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取代,排除A;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由于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级向多极化发展趋势,排除B;结合所学,日本还没有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故选C;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加强,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排除D。 26.“黄(宗羲)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6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在这里,作者认为( ) A. 对待历史应该客观且不能逾越时代背景 B. 认识历史应以“现代”事物为衡量尺度 C. 黄氏之说仍属于儒家思想范畴且无新见 D. 黄氏学说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黄(宗羲)氏之说……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里,作者认为评价黄宗羲的思想应该从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和背景入手,而不是以现代的角度考查,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作者反对以“现代”事物为衡量尺度,故B项错误;作者认为黄氏之说有新见,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黄氏学说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其含义,结合历史评价的有关原则和知识,即可得出结论“对待历史应该客观且不能逾越时代背景”。 27.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田令》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授田)……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这一规定 A. 禁止一切土地买卖维护了均田制 B. 以减轻农民赋役负担为主要目的 C. 表明均田制遭到破坏而主动废弃 D.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规定限制买地者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其卖者不能授田,买卖土地还需要政府颁发的文牒,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限制土地买卖,不是禁止一切土地买卖;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封建统治者实行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并非是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仍有授田的存在,均田制并未被主动废弃,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制废止于公元780年两税法的实行。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8.近代以来,科学的进步与艺术、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有着紧密的关系。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牛顿经典力学影响了启蒙运动的进程 ②光学促进了印象派绘画的产生 ③相对论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进化论影响了殖民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文学艺术与科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出现在 20 世纪初, 国家干预经济行为出现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③错误,排除;①②④正确。所以答案选B。 29.学者罗素说:“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的原因则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 A.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B. 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发酵引发了战争 C. 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 D. 德俄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叙述了罗素关于一战持续发展的看法,从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国家对各自势力范围的不满造成了战争的爆发,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爆发的根本原因,而是强调持续发展的原因;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这一内容;D选项错误,民族主义的内容不是材料叙述的主要关键,除此之外还有波兰自身的问题。 30.某同学为研究中国明清时期的文明遗产,确定了主题并收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不正确的是 主题 材料 A 民族融合 布达拉宫 B 徽商文化 皖南古村落 C 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故宫 D 明清时期的汉民居 平遥古城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是颐和园,故C错误,符合题意;布达拉宫体现汉藏文化的融合,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皖南古村落体现的是徽商文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的汉民居,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31.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中国更是一个有空前统一规模的多民族国家。这时,汉族作为主体民族还没形成,在其境内及其周围,存在着许多民族和部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37年5月 陕甘宁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成立。 1938年10月 毛泽东发表《论新阶段》,对民族自治问题作了探索思考。 1945年 党中央派出以乌兰夫为首的大批共产党员到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1946年4月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东蒙自治政府在承德举行了统一内蒙古自治运动的会议。 1947年3月 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等文件。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召开。有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朝鲜等各民族代表,包括工人、农民、牧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军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绅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 ——根据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对“境内及其周围”“许多民族和部落”有效政治控制的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主要条件和意义。 【答案】(1)措施:北击匈奴,夺河套,筑长城,修直道;南征越族,修灵渠,置郡县;西南地区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地方行政机构; 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版图;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条件:中共领导下对民族自治的尝试;毛泽东等的理论探索;内蒙古各族各界人民的努力; 意义: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为新中国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样板。(从内蒙古内部、国家制度建设两个层面答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始皇对“境内及其周围”“许多民族和部落”有效政治控制的措施在材料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要根据所学教材知识进行解答即可,例如,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修筑长城等具体的措施均可。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则要从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角度进行解答。 (2)从材料二表格的具体内容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主要条件应该从党的尝试、毛泽东的理论探索、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各界人民的个人努力多方面综合论述。意义要从对内蒙古自身的意义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意义两个方面分层次论述即可。 32.不同时期的美国政府都将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以后,联邦政府将外贸关税大幅度提高,并长期保持高关税壁垒,排斥欧洲工业品的竞争,扶持民族工业占领国内市场。同时,联邦政府还对工业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国外引进倾注了不懈努力,完备而又高效的专利制度保障了美国工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尤其是以电力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崛起。到90年代末美国已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促使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小型分散的独立企业开始向集约化的联合生产体制转变。 ——整编自杨会军《美国(第二版)》等 材料二 1993年执政的民主党人克林顿,是个继承“新政”传统而又吸收某些共和党主张的新民主党人、新自由主义者,他以新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并以振兴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的政策,取得巨大成就。直到2000年末任期结束,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而且这次增长还被人们称之为“新经济”。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半期美国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简要评价“集约化的联合生产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释材料二中“新经济”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出现“新经济”的主要原因。 【答案】(1)大幅度提高外贸关税并长期保持关税壁垒;对工业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国外引进倾注不懈努力(或建立完备而高效的专利制度)。评价:“集约化的联合生产体制”是伴随着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产物。它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推动了大工业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表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了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原因: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通过缩减政府开支、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赤字问题;通过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科技等的投资,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解析】 【详解】(1)措施:根据“1860年以后,联邦政府将外贸关税大幅度提高……扶持民族工业占领国内市场”,可知是政策保护国内市场。根据“同时,联邦政府还对工业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国外引进倾注了不懈努力……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崛起”可知是注重技术研发,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施高效的专利制度等。评价:材料“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促使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小型分散的独立企业开始向集约化的联合生产体制转变”,说明集约化生产是工业发展的产物。结合所学可知,集约化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促进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2)具体表现:根据材料“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可知,具体表现之一是经济的持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些突出特征,即低通胀率、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原因:根据所学回答克林顿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即可。 33.【加试题】源于黄河流域的儒家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始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具体来说,黄河流域粟作农业成为春秋时期齐鲁文化的物质基础。齐鲁文化厚重、扎实,提高了人的道德价值。 ——摘编自张岂之《文明起源与炎黄时代》 材料二春秋时期的齐鲁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唐贞观十八年,太宗曾告诫太子李治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因为有此认识,所以唐太宗能说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和“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简宽”之类话语。值得注意的还有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他对边疆少数民族并非一味征伐,而是注重和平交往。太宗晚年总结自己的民族政策时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据《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编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时期“齐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核心,并扼要概括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2)综合本题信息并结合所学,简述唐太宗的为政之道是如何体现“齐鲁文化”的思想核心的。 【答案】(1)代表:孔子。核心:仁。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的核心思想内涵已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巨大影响。 (2)表现:心存百姓,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允许东突厥部众内迁,设置羁縻府州加以管理;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使唐蕃关系变成“翁婿”关系,推动了儒家文化的传播。 【解析】 第(1)问, 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齐鲁文化”及所学可得出其的代表人物也就是春秋时期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孔子,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第三小问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源头,孔子思想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的秩序和个人的行为规范,对亚洲和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据所学及史料信息可知唐太宗的为政之道是如何体现“仁”的思想的,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尊重儒家思想,完善科举制度,对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设置羁縻府州加以管理。 34.【加试题】博物馆是人类与艺术之间展开对话的地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61年,美第奇家族决定为共和国的市政司法机构盖楼。二十年后,该家族将楼的最高层设为精湛艺术画廊的场所,即乌菲齐博物馆。之后不断扩充。据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时看了博物馆,赞叹不已。1737年,美第奇家族势力衰微,共和国政权易手。家族在转交博物馆艺术遗产时约定:艺术作品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这一约定流传至今。 ——引自【意大利】艾莱娜·吉纳耐斯奇《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 材料二法国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初。历史上为卢浮宫大大加上艺术砝码的是拿破仑。他统治期间曾发生过几千吨艺术品运到巴黎的盛况,其中506件艺术品是从意大利掳掠来的。今天的卢浮宫里共有四十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宝。最大的展馆绘画馆,收藏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等名画。朱自清曾说:巴黎人的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还有人说在卢浮宫“不管你看多少,都可以肯定它们是无与伦比的,它们会唤起你身上蕴藏的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激发你对创造的认识和对幸福的理解。”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美第奇家族能打造乌菲齐博物馆的主要条件,并用一句话概括乌菲齐博物馆的历史地位。 (2)有人认为,博物馆的历史曾交织着人类的文明与野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拿破仑是如何为卢浮宫“大大加上艺术砝码”的。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博物馆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答案】(1)条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盛;美第奇家族把持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实权;家族非常富有;家族热衷于资助文化艺术。地位:是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 (2)如何:对外扩张雄霸欧洲;掳掠各国艺术珍品。 意义:保护与宣传文化艺术;见证人类文明;陶冶人文精神。 【解析】 (1)条件:根据“1561年”,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盛;根据“美第奇家族决定为共和国的市政司法机构盖楼”得出美第奇家族把持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实权,家族非常富有;根据“该家族将楼的最高层设为精湛艺术画廊的场所”得出家族热衷于资助文化艺术。地位:根据“拿破仑远征意大利时看了博物馆,赞叹不已”说明乌菲齐博物馆是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 (2)如何:根据“几千吨艺术品运到巴黎的盛况,其中506件艺术品是从意大利掳掠来的”得出对外扩张雄霸欧洲;掳掠各国艺术珍品。 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博物馆具有保护、宣传文化艺术,见证人类文明的作用;根据“它们会唤起你身上蕴藏的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激发你对创造的认识和对幸福的理解”概括得出陶冶人文精神的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