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东山二中2017-2018学年(下)高二年期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史书记载“夫汤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强大的诸侯国 (  )‎ A.起了拱卫王室的作用 B.扩展了天子的统治范围 C.有效抵御了外族入侵 D.冲击了当时的分封制度 ‎2、《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曾引用谚语“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  )‎ A.战国时期世袭制逐步被破坏 B.“家国一体”的局面开始形成 C.君臣关系实质是一种买卖关系 D.分封制下贵族政治关系稳固 ‎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皇权意识的增强 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5、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  )‎ A.废除宗法制 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 ‎6、费正清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7、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 )‎ A.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B.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C.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D.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9、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 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10、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其所指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1、《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B.六部职能的衰退 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宰相权力的反弹 ‎12、某学者从多方面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影响,认为此政体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以下关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分析,不能支撑此论点的是(  )‎ A.修建大规模水利工程发展农业 B.在民族战争中组织力量自卫 C.对商品生产流通有效干预 D.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经济 ‎13、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据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 ( )‎ A.政府的咨询机构 D、政府的执行机构 C、皇帝的随从顾问 D.国家的权力中心 ‎14、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 )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15、1935年12月l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的信中说:“富农可与贫农中农分得同等土地,过去分坏田的原则是不对的;但富农土地完全不动的原则,在苏区尤其是 南方苏区也是不对的。对富农策略同对中农应该有一点区别。”中共对富农政策作出调整 的目的是 ( )‎ A .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纠正苏区土地改革中的“左”倾错误 ‎ C .扩大全民族抗日的社会基础 D .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根据地的经济 ‎ ‎16、近代著名川籍企业家卢作孚曾经深情回忆“每晨宜昌…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抬着沉重的机器,不断地歌唱;往来的汽笛,不断地鸣叫;轮船上起重机的牙齿不断地呼号,配合成了一支极其悲壮的交响曲,写出了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上述情形发生的背景是 ( )‎ A.反法西斯盟国援华抗战 B.中国军队即将开赴滇缅战场 C.南京、武汉相继沦陷 D. 重庆、沙市开放为通商口岸 ‎ ‎17、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18、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A.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19、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内容 ( )‎ 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0、“(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 A.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B.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C.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D.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 班级: ‎ 座号: ‎ 姓名:‎ 分数: ‎ ‎21、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然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  )‎ 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 B.多山地的地理特点 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2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23、根据罗马法,物品交易成功的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  )‎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24、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西塞罗意在表明 ( ) ‎ A.法律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 B.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 C.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 D.法律必须与民主政治相适应 ‎2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  )‎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答题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答案须填在机读卡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1)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 (4分)‎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 (2分)‎ ‎(3)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违反正义。这样一来,人们之间必然形成彼此妨害以致达到危险的局面,这是同人们追求享乐目的背道而驰的。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成立政府,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据材料一,以史实说明古代雅典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4分)‎ ‎(3)材料三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6分)‎ ‎28、阅读下图:‎ 总统内阁(行政)‎ ‎ ‎ 最高法院 ‎(司法)‎ ‎ ‎ 国 会 ‎(立法)‎ 请回答:‎ ‎(1)该图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1分)‎ ‎(2)该图反映出这种政治制度的一个什么原则?(2分) ‎ ‎(3)指出图中的权力中心在哪里?请简要分析图中三者的相互关系。(9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字数不超200字)‎ 东山二中2017-2018学年(下)高二年期中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D  2.A  3.D  4.B  5.B  6.C 7.B 8.D  9.C 10.D  11.A 12.C 13.C  14.C  15.C  16.C 17.D 18.C 19.C 20.A 21.A 22.D 23.D 24.C 25.A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创办近代工业,引进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为新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创造了条件。 (4分,每点2分,其它表达,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辛丑条约》的签订、《二十一条》的签订、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 ‎ 等。 (2分,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 ‎ 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 ‎ 量,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新文化运 ‎ 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 (6分,每点2分,‎ ‎ 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7、(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梭伦、克利斯提尼);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4分,古希腊与古罗马各2分,每个角度只要写出一点即给2分,如果列举具体史实,给1分,如写希腊民主的具体内容。)‎ ‎(2)妥协: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妥协;《权利法案》,既限制了王权又保留了君主;确立了议会主权,使国王“统而不治”,但国王还是国家的象征,有特定的作用。(4分,举两例即可)‎ ‎(3)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理由:妥协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君主复辟埋下伏笔。‎ 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一种策略。理由:妥协加快清王朝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民族团结。‎ ‎(只有观点,没有理由说明不给分;观点和理由匹配的给满分,6分)‎ ‎28、(1) 美国。(1分)‎ ‎(2) 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2分)‎ ‎(3)权力中心在总统。(1分)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2分)总统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但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2分)总统任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必须经参议院批准,但最高法院可宣布参议院的立法不合宪法。(2分)总之,三者相互制约,维持相对平衡。(2分)‎ ‎29、答题要点:(1)基本表现:“一”指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多”指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4分)‎ ‎(2)原因:中国——政治:秦统一全国后,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历史教训;经济: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4分)‎ 希腊——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为希腊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