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高考模拟检测10 Word版
高考模拟检测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公元前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的社会变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青铜技术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一件铜器的产生就需要更复杂的程序,这无疑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其次是小麦,小麦是一种高产农作物,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的小麦,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小麦是需要灌溉的农作物,因此它的大面积种植需要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国际学术界曾站在水利资源分配的角度,探究过西亚两河流域以及埃及文明出现的动因。可以推测相应的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必然存在内在关系。牛羊类动物牲畜传入中原内地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牛羊人工畜养传入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传统的以猪肉为主的肉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类体质。 (摘编自刘学堂、李文瑛《史前“青铜之路”与中原文明》) 1.下列关于“文明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但是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 B.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是支持文明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因素。 C.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是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 D.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看,文明体的表层结构常常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的特质,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各不相同逐渐趋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原文明在几百年间孕育了深层的变革,公元前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B.西方文化因素从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中原地区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 C.源于中国境外的很多文化因素在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 D.可以用“青铜革命”来概括的,以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为主要表现之一的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区社会革命性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工序更为复杂,这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 B.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高产农作物小麦,这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使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 C.从水利资源的分配与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出现的关系,可以推测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有关系。 D.牛羊人工畜养传入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的肉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类体质,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瑜之,魏鸿胪卿。季舒少孤,性明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 文襄辅政,转大将军中兵参军,甚见亲宠。以魏帝左右,须置腹心,擢拜中书侍郎。文襄为中书监,移门下机事总归中书,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内伎属中书,自季舒始也。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静帝报答霸朝,恒与季舒论之,云:“崔中书是我你母。”转黄门侍郎,领主衣都统。虽迹在魏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于是宾客辐凑,倾心接礼,甚得名誉,势倾崔暹。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曰:“暹若得仆射,皆叔父之恩。”其权重如此。 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及文襄遇难,文宣将赴晋阳,黄门郎阳休之劝季舒从行,曰:“一日不朝,其闲容刀。”季舒性爱声色,心在闲放,遂不请行,欲恣其行乐。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 天保初,文宣知其无罪,追为将作大匠,再迁侍中。俄兼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大被恩遇。乾明初,杨愔以文宣遗旨,停其仆射。遭母丧解任,起复,除光禄勋,兼中兵尚书。出为齐州刺史,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为御史所劾,会赦不问。武成居藩,曾病,文宣令季舒疗病,备尽心力。大宁初,追还,引入慰勉,累拜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营昭阳殿,敕令监造。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进典签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及武成崩,不得预于哭泣。久之,除胶州刺史,迁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阴二郡干。加左光禄大夫,待诏文林馆,监撰《御览》。加特进、监国史。季舒素好图籍,暮年转更精勤,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 (选自《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进典签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 B.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进典签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 C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进典/签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 D.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进典/签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尺牍”是古人书写的工具,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 B.“主簿”为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史。 C.“三司”又称三公。三公有两类定义:一是司空、司徒、司马,二是太傅、太师、太保。 D.“互市”指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族间,以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崔季舒生性喜爱音乐和美色,内心悠闲放荡,有时放纵作乐,但生平喜爱读书,晚年更加勤奋,被时人称赞。 B.崔季舒才思敏捷,多次为文襄写奏折,使得文章“得申劝戒”,为后文其屡次受到重用埋下了伏笔。 C.崔季舒最终收获了大职,也做了很多“明白事”,“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可见崔季舒这个人的才能是值得称道的。 D.大将军赵郡公琛因看重崔季舒的才能,便向神武推荐,神武亲自检查是否有空缺的官位后,就让季舒担任了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襄为中书监,移门下机事总归中书,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内伎属中书,自季舒始也。 译文: (2)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九日登梓州城(诗二) 杜 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8.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颈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5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的诗《次北固山下》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名句。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剃头张 邵孤城 小鬼子还没从野猫口登陆虞城的时候,剃头张担着剃头挑子天天十里八乡地赶场,生意十分红火。别人请他剃头图的就是他招牌上挂的六个字:“干净、好看、舒服。”“干净”说的是他剃过的头不会在身上沾一根头发,“好看”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他剃的头有型有款,这真工夫还在“舒服”上,刮脸修面掏耳朵,老一辈剃头匠人传下的本事剃头张一样也不丢,还外加了拿捏的功夫,经他的手在你肩膀上一搭,能酥到骨头里去。 剃头张还有一手“八音刀”的绝活,轻易不肯出手,就连得了他真传的小剃头张也没能学到皮毛。小剃头张是剃头张的儿子,子承父业,先是跟着剃头张,手艺到家后就自立门户,自己担着挑子揽生意去了。小剃头张人活络,常常往城里去,朋友面广,剃头张也不去管他,妻子过世后,剃头张很宠溺这个独苗苗。手艺压身,剃头张不愁儿子将来没饭吃。 这天,剃头张刚把王铁匠的头清理干净,中村就带着他的部队从野猫口开进了小王庄。中村看着剃头张给一脸肥皂沫的王铁匠修面,摸摸自己几天没刮的胡子,直剌剌跑过去,一把把王铁匠从椅子上拉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 剃头张也不说话,“啪”一甩围裙给中村围好,剃头剪子利索地在中村头上活动开来,一簇簇头发纷纷落到地上,也就片刻工夫,中村前后就像换了个人。剃头张取来一面镜子,中村满意地点点头,正要站起来,剃头张的一双手就搭到肩膀上,乍一使劲,疼得中村“哎哟”一声,刚想发怒,又忽觉从脚底下冒上来一股酸酸的麻麻的感觉,只觉得浑身说不出的爽。这一路的舟车劳顿顿时烟消云散,中村情不自禁闭上了眼睛,正享受着的时候,只听“啪”一声,剃头张什么时候已经解下围裙,正看着一脸不舍的中村,示意他已经好了。中村这才意犹未尽站起身准备开路,剃头张一把把他拉住,伸出手来。 “八格!”一名荷枪实弹的鬼子兵把枪瞄准了剃头张。 “你的,哟西!”中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洋放到剃头张手里。 剃头张从鬼子身上讨到一块大洋的新闻转眼就从村头传到了村尾,都传他好胆量的时候,他却把招牌挂到家门口,再也不出门揽生意了。这样过了一个月,地保找上了门,趁剃头张给拿捏的时候,地保悄悄说,“老张,人家中村长官看上你的手艺了啊!他托我给你传个话,问你愿不愿意到他那里当差?这可是份美差啊!” 剃头张顿时停了下来:“你代我谢过中村长官的美意,我给乡野粗人剃惯了头,怕是服侍不了中村长官啊!”说完,自顾自收拾起剃具来。小剃头张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热络地一把勾住了正不知怎么下台的地保,一边就拉着他往外走。 剃头张惴惴不安地过了几天,鬼子那边却没一点动静。奇了怪了,剃头张正暗暗思量,一个熟客进门就嚷嚷起来:“老张,你儿子现在可不得了,成小鬼子身边的红人了啊!”剃头张一头雾水地问:“怎么回事?”一边就给客人围好围裙。“你还不知道?鬼子这两天清乡,你儿子立下大功了,游击队那几个据点全给抄了。好在游击队机敏,好像预先也得到了消息,提前就撤离了。小鬼子扑了个空啊!”剃头张这才恍然大悟。送走客人,剃头张匆匆下了门板提前打了烊。 清乡越来越猖獗,风声越来越紧,外面都在传,游击队已经被包围进了芦苇荡里了,鬼子兵即将要展开对芦苇荡的大搜捕。剃头张托地保给小剃头张捎个话,让他务必回家一趟。 穿着日本军装的小剃头张回家了,剃头张怎么看怎么也不像是自己的儿子。他冷冷打量着小剃头张:“你这一向可好?” “好啊,挺好啊!”小剃头张打着哈哈。 剃头张叹了口气:“你不是一直想学八音刀吗?我今天就传了你吧!” 剃头张找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剃刀,在荡刀片上细细打磨着。“这就是八音刀?”小剃头张好奇地问。 “八音刀不是一把刀,是一种刀功!你坐下,我演示给你看!”话说着,剃刀已经在小剃头张耳廓上着落,化作“沙”一声响,“这是雨声!”刀尖到了耳坠,稍停片刻——“唰”一声,“这是风声!”刀刃循循向上,带出一轮“悉”声,“这是穿衣声!”突然飞刀至耳丁,左右连刮发出“吱、呀”声,“这是开门声!”刀尖猛翻入内耳轮,旋、旋、又旋——“哐、碰、嗡”三声盘旋而过,“这是鸡飞狗跳声!”……小剃头张听着耳边八音响过,抑扬顿挫,一气呵成,人不由一震,顿时通体舒泰。 “你知道吗,八音刀又叫送别刀,那是专门给临终的人用的刀功,让那些即将离世的人再次回味人生那些最平凡的况味。这些年,为了给其他的剃头匠人留口饭吃,我立下规矩不再剃送终头,三十年了啊,这还是第一次!”还没等小剃头张会过意来,剃头张手中的剃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抹向小剃头张的喉间…… 小剃头张三魂已散,六魄未去,他死死握紧了剃头张的手:“父亲,快去告诉开茶馆的阿庆嫂,就说鬼子今晚要扫荡……!”(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家邵孤城善于吸纳传统营养,锻造人文精神。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结局出人意料,目的是让人咀嚼隐晦岁月的苦涩。 B.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剃头张高超的技艺,既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又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做了铺垫。 C.剃头张为中村剃头并从他那讨到一块大洋,说明他对敌人的侵略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与后文形成对比。 D.剃头张为了祖国的利益而误杀了自己的儿子,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爱国不屈的精神和保卫祖国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E.小说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剃头张误杀了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儿子,这一悲剧的情节,深深震撼了人们。 (2)简要分析剃头张这一人物形象。(6分) 答: (3)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但由于伏笔的运用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用了哪些伏笔。(6分) 答: (4)这篇小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八音刀”,你更喜欢哪个篇名?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爱妻做伴,搏击天穹路 在中国航天界,他有着“常胜将军”的美誉,在40多年的航天生涯中,他领导指挥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成功。正是他和老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用10年时间跨越了国外40年的航天发展路程。他就是中国航天领域知名的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鲜为人知的是,王永志背后有一位“高级情报员”妻子王丹阳,是她几十年来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和生活。 1952年,王永志如愿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因为表现优秀,他被选送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俄语。在此,王永志认识了同班同学王丹阳。他俩是新中国第一代留学生。1955 年到莫斯科后,王永志在航空学院,王丹阳在石油地质学院,同学的友情逐步发展成爱情,他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这对倾心相许的恋人相约回到祖国就结婚。 1957年秋,中苏正式签订协议,苏联答应为中国培养原子弹、导弹专业的留学生。于是,王永志从飞机设计专业转为导弹专业,而且仅他一人。1960年,王丹阳毕业回国,9月,王永志和王丹阳在北京结为伉俪。新婚第四天,王永志就返回苏联继续还剩一年的学业。 重返莫斯科,让他感到最幸运的是,在这里遇到了一位令他受益终身的老师——米申,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火箭总设计师。当米申得知有一位品学兼优的中国留学生要来学习时,他主动向校方提出要求:“我要亲自带,亲自指导他作毕业设计。”王永志毕业回国之际,米申教授特意前来挽留他,希望他做自己的导弹专业的研究生,米申说:“这个专业保密,是不收外国留学生的,但我可以争取给你破例。”然而,王永志谢绝了米申教授的好意,他说:“谢谢老师多年对我的培养,可我们中国急需这个专业的技术干部啊!”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受弟弟牵连,王永志被隔离审查。关押期间,他的有关火箭的所有资料通通都被没收。为了不荒废专业,他坚持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回忆各种程序、公式和数据,把脑子当稿子,反复推敲各种导弹设计方案和技术难题。 1975年的一天,担任“331工程”(我国首颗同步通信卫星工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的谢光选来了,他说:“国家决定上‘331工程’,这是个新课题,我们都没有搞过,如果你能参与研究就太好了。”王永志喜出望外,欣然应命。 从此,他在爱人王丹阳的协助下,天天钻图书馆、资料室,搜集、翻译、整理、研究。1976年唐山地震,整个宿舍楼的人都跑到地震棚里来了,只有他们夫妻俩沉浸在工作中。终于,长达47万字的《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一书,在夫妻俩通力合作下,赶在“331工程”第一次方案论证会前夕出版了。 我国航天科技老前辈钱学森赏识王永志的大胆逆向思维和厚实基本功,经钱老力荐,1992年11月15日王永志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面对“常胜将军”的美誉,王永志总是谦虚地说:“荣誉属于整个集体。”这个集体中其实也包括他的妻子王丹阳。王丹阳1960年回国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夫妻两地分居12年。为了支持丈夫,调回北京后,她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凭着一股钻劲,掌握了俄、英、法、日等语言,改行成为我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批研究员。有人问王丹阳为什么轻易就改行了呢?她说:“他比我行,为了他,我甘心牺牲自己。” 从此,王永志的身边真的多了一个情报员。难怪王永志说:“丹阳可是我的第一大助手,她可查阅英、俄等数个语种的资料。我让她帮我查国外飞船上天前都做了哪些工作,发射成功多少艘无人飞船才上宇航员的,她很快就查出……”“她研究外国的航天信息,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我是最大的受益者。别人说我科技前沿信息知道得多,其实得益于身边有个‘高级情报员’。”王永志这话不假,不管他搞什么新型号,妻子都能及时提供有关资料。丈夫事业有成,贤内助也是成就不断,先后完成科技信息研究课题3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6项,20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王丹阳不仅在工作上支持王永志,在家庭生活上,更是“不用说”,承担了几乎全部家务和两个女儿的抚养。由于压力大工作累,王永志有一次住进了医院。王永志平常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养花,他生病期间最不放心的,除了飞船,就是他的花了,于是他把照料花的重任交给了老伴王丹阳。老伴不负使命,每天伺候他的花,就像伺候他们的孩子。王丹阳对丈夫事业与生活的关爱和支持,也感动着家里的晚辈。女儿曾这样说:“我妈像保护大熊猫一样地在保护着我爸爸!”(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传记提到王永志的妻子是“高级情报员”,指的是她的职业身份,她熟悉俄、英、法、日等语言,因而她掌握的国际航天信息丰富、迅捷,能够为王永志及时搜集研究相关资料。 B.王永志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班,认识了王丹阳。1955年二人来到苏联,王永志在航空学院学习导弹专业,王丹阳在石油地质学院,他俩相约回到祖国就结婚。 C.王永志婚后重返苏联继续还剩一年的学业,在这里他幸运地遇到了苏联著名的火箭总设计师米申,米申主动提出亲自教他,还宁愿为他打破不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惯例。 D.“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弟弟牵连,王永志被隔离审查。关押期间,有关火箭的所有资料通通被没收,但他仍研究不辍,这为他后来参与“311工程”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E.王丹阳在帮助丈夫的同时并没有停止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她先后完成科技信息研究课题3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6项,20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文章题目叫“爱妻做伴,搏击天穹路”,请概述“妻子”的“作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3)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航天人,王永志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4)这篇传记的传主是王永志还是王丹阳?说说你的看法,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爱因斯坦说过,“不做新鲜事的人是不会犯错误的”,反过来理解,就是创新有风险。因此,推进创新需要领导干部有敢于试错的勇气、________的态度和决心。 ②百姓的阅读习惯,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甚至________地影响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单冲这一条,就不该强制拆除报刊亭。 ③民资的进入,彻底打破了“铁老大”________的局面,这样既能给铁路建设减负,又能加快铁路迈向市场的步伐,激励铁路公司以更好的服务回报社会。 A.非我莫属 耳濡目染 一枝独秀 B.当仁不让 潜移默化 一枝独秀 C.非我莫属 潜移默化 名列前茅 D.当仁不让 耳濡目染 名列前茅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习近平和奥巴马致力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多个层面开展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在反恐领域,习奥已经联手开启国际反恐新模式。“9·11”之后实施全球反恐新战略,在反恐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指挥击毙深度隐藏的恐怖头目本·拉登。 B.其实从我心里看来,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大学里面有不少社团活动,我们都可以试一试,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 C.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以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D.一直有消息称,小米5会在年底前释放,并且要首发骁龙820处理器,看来还真是挺靠谱的。相比小米4,小米5有什么值得我们期待的呢?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________。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濒危语言图谱可知,全世界大约有7 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21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内灭绝。 A.语言濒危是一种必然趋势 B.任何语言都难逃消亡命运 C.世界大多数语言已经消亡 D.语言消亡正在威胁着人类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舌尖”即舌之尖端,味觉细胞多集中在舌尖。《舌尖上的中国》用味觉来体验一个国家,新颖而独特。这里的“舌尖上”指美食或品味美食。例如:“舌尖上的快乐”,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舌尖上的未来”,描述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舌尖上的浪费”,是指责浪费食物的现象。随着使用频率的提升,“舌尖上”指代的意义范围扩大,有时会由食物转向语言、言论,如“别让调节收入分配成为‘舌尖上的方案’”,说的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两幅图(广州亚运会期间的公益广告),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注 第一幅图中被踢物为废弃的易拉罐。 这两幅图形象地反映了我们身边的某些不文明现象。请抓住图中人物的动作特征,展开想象,运用对比手法分别描述画面的内容,并各写一句具有劝告作用的话。(每处不超过60个字)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想象中,事情是一种样子,但当亲身实践时,却会有另一种感受。本来觉得拥有了会是快乐的,得到后却可能会感到烦恼;本来觉得会让人失望的,却会给人带来惊喜。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自拟标题;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⑥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解析 1.D [“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各不相同逐渐趋同”错,原文是“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2.C [“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错,原文是“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3.B [“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使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逻辑关系颠倒,应当是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才能使小麦大面积种植。] 4.B 5.C [“三司”一词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定义,只说有两种定义则是错误的,如清朝时也设有三司,不过并不属于选项中的定义。] 6.D [神武并不是亲自检查有没有空缺的官位,而是精简官员,让季舒补官。] 7.(1)文襄担任中书监一职时,将门下的机要事务移交中书省处理,由于季舒精通音乐,因此朝廷内部的歌舞艺人统属该部管理,朝廷内部歌舞艺人隶属中书省,是从季舒才开始的。 (2)司马子如与季舒一直有私怨,于是他便和尚食典御陈山提等人一同条列季舒的过失,因此季舒与崔暹各受鞭笞二百,流放北方。 参考译文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亲崔瑜之,魏朝鸿胪卿。季舒幼年丧父,聪明机敏,广泛地阅读经书史书,擅长写文章,有惊世之才。十七岁时,担任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并向神武帝举荐他。神武帝亲自精简六部侍郎闲职,让季舒补职,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 文襄辅佐政事时,(季舒)调任大将军中兵参军一职,(文襄)很宠爱亲近他。(文襄)认为在魏帝身边,应该安插(自己)亲信之人,所以提拔季舒为中书侍郎。文襄担任中书监一职时,将门下的机要事务移交中书省处理,由于季舒精通音乐,朝廷内部的歌舞艺人统属该部管理,朝廷内部歌舞艺人隶属中书省,是从季舒才开始的。文襄每次向魏帝上书,有进谏奏请时,有的因文辞繁冗,季舒都为他润笔并疏通文意,直至使文章能够表达劝谏意味才停止。孝静帝到盟主国进贡时,经常与季舒讨论,说:“崔中书是你我生养父母(恩人)。”季舒调任黄门侍郎,兼管主衣都统。虽身在魏朝,但心却归属于盟主国,(有人)进谏机密事时,都能参与其中并了解信息。正因为这个缘故,宾客都聚集在一起,季舒诚挚地礼待他们,因此收获了很多声誉,地位超过了崔暹。崔暹曾在朝堂上让别人退避下跪说:“我如果获得仆射一职,都是叔父您的恩德啊。”他是如此权重一时。 当时功臣权贵之人多不守法,文襄没有放纵赦免,朝臣们认为这是季舒和崔暹等人所指使(教唆)的,于是他们都被众人怨恨。等到文襄遇难后,文宣即将到晋阳赴职,黄门侍郎阳休之劝季舒陪从一起前去迎接,季舒说:“一天不举办聚会,其空闲时心如同刀割。”季舒生性喜爱音乐和美色,内心悠闲放荡,于是没有请求同行,想要放纵作乐。司马子如与季舒一直有私怨,于是他便和尚食典御陈山提等人一同条列季舒的过失,因此季舒与崔暹各受鞭笞二百,被流放北方。 天保初年,文宣帝了解到季舒无罪,便追封他将作大匠一职,又升迁侍中。不久便兼任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很受恩待。乾明初年,杨愔按文宣帝的遗令,罢免了季舒仆射一职。正逢母丧便解除所有职位,复用后,授职光禄勋,兼任中兵尚书。出任为齐州刺史,因犯派人南渡与他国进行通商贸易的罪,加之贿赂官员一事,(受到这两件事的牵连)被御史揭发罪状,恰逢被赦免而未加追究。武成在藩镇任上时,曾患病,文宣下令季舒帮助治病,季舒竭尽了心力。大宁初年,追还季舒回朝,招之于宫中慰勉,多次升迁担任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营建昭阳殿时,皇上下令季舒监造。因办事方式不符合标准被胡长仁私下检举,于是季舒外调西兖州刺史。因为进奉典签到吏部之事,遭到责罚并罢免了职位,加上到广宁王家里(贿赂),决定鞭打数十下。等到武成帝死后,朝廷不准季舒参与吊唁哭丧官员的行列中。很长时间,才拜封他为胶州刺史,升迁至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阴二郡。外加左光禄大夫一职,等待文林馆(同意担任职位)的诏命,监撰《御览》。特加准进入文林馆监修国史。季舒生平喜爱图书文籍,晚年更是精细勤奋,他推举人才,奖赏勉励青年人写文章,当时人都一致称赞他,远近的人都赞美他。 8.颈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以及思乡之情。首联“客心”“宾雁”言游子远行,颔联“共赏重阳节”则写与家人(朋友) 登高望远,表达诗人游子思乡之情。尾联则直抒胸臆、借典表达诗人“聊祛南国忧”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10.(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 11.(1)DE [A项对小说目的的概括不全面,塑造人物以及表现战争的复杂残酷也是小说创作的目的。B项开篇没有细节描写。C项说明他在日本人面前表现出了中国人的尊严,有民族尊严和民族气节。] (2)①剃头张是一个技艺精湛且具有爱国思想的剃头匠,勤劳能干,手艺高超;②为了不抢别的剃头匠的生意,不随便展示八音刀,说明他善良,为别人着想;③地保请他去给中村剃头,优厚的待遇没有让剃头张动心,说明他坚贞爱国,有气节,有不为利益所动的浩然正气;④知道自己儿子“背叛”国家之后想要了结儿子说明他热爱国家,崇尚正义,敢于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利益,爱憎分明。 (3)①小说介绍小剃头张人活络,朋友广,这是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条件。②在父亲拒绝为中村剃头时,主动承担这个工作,为获得情报提供可能性。③敌人扫荡游击队据点,游击队提前得到消息的情节,暗示了小剃头张为游击队提供了情报。 (4)(示例一)“剃头张” ①“剃头张”点出小说主人公及主人公身份。②小说情节全都围绕“剃头张”展开。③“剃头张”身上表现出的朴素的爱国情怀是小说的主旨。④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普通百姓的视角来揭示主题。 (示例二)八音刀 ①八音刀是剃头张的绝技,代表着剃头张精湛的剃头技艺。②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以“八音刀”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末八音刀的传授将情节推向高潮,也蕴含文章主题。④巧妙呼应了开头他不肯轻易把八音刀传人的内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12.(1)DE [A项错误,文中“王永志的身边真的多了一个情报员”,是说王丹阳改行后帮助王永志搜集各种航天信息资料,并不是她的职业就是情报员。B项错误,1955年王永志在航空学院学习的是飞机设计专业,后来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协议,苏联答应为中国培养原子弹、导弹专业的留学生,王永志才从飞机设计专业转为导弹专业。C项不严谨,原文的意思是,苏联是不招收具有保密性质的导弹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的。] (2)①工作上全力支持:协助王永志,天天钻图书馆、资料室,搜集、翻译、整理、研究,在“331工程”第一次方案论证会前夕,出版了长达47万字的《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一书。②生活上体贴关爱:承担了几乎全部家务和两个女儿的抚养,而且在王永志生病住院时,不负使命,每天像伺候他们的孩子一样伺候他放心不下的花,连他们的女儿都曾说:“我妈像保护大熊猫一样地在保护着我爸爸”。③事业上甘愿牺牲:王丹阳为更好的支持丈夫,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凭着一股钻劲,掌握了俄、英、法、日等语言,改行成为我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批研究员,成为王永志研究工作的“高级情报员”, 帮他搜集国外航天科技的前沿信息。 (3)①学业优异,能力突出。他是国家选派的留学人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留学苏联的中国学生中唯一一位研修导弹专业的人才,也是苏联专家极力挽留的人才,更是钱学森力荐的人才。②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文化大革命期间,相关资料被没收,为了不荒废专业,他坚持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回忆各种程序、公式和数据,把脑子当稿子,反复推敲各种导弹设计方案和技术难题。③热爱事业,忠于祖国。国家有需要,他从学习飞机设计专业转为导弹专业,结婚第四天就返回苏联继续求学,学成之后毅然回国,“331工程”有需要他就欣然受命,连地震时都还在屋里写书。④为人谦虚,处事低调。面对“常胜将军”的美誉,他总是把功劳归于集体,特别感谢他的妻子对他事业的帮助。 (4)(示例一)是王永志。①从题目来看,“爱妻做伴,搏击天穹路”,叙事主体是王永志。②从叙事详备来看,文章重心是在王永志的身上,详细记录了他的诸多事迹。③从表现方法来看,写妻子是为了衬托王永志。 (示例二)是王丹阳。①从题目来看,“爱妻做伴,搏击天穹路”,材料内容重在表现妻子对丈夫事业的帮助。②从首尾段的照应来看,文章的重心是在王永志身后鲜为人知的“高级情报员”的身上。③从表现手法来看,文中不仅从王永志的角度侧面表现了王丹阳的贤惠和无私,更有多处正面描写,立体展现了王丹阳的勤奋、聪慧和成功。(两种观点皆可,如果能够发现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3.B [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非我莫属:除我以外不能属于任何人。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一枝独秀:形容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名列前茅:名次列在前面。] 14.D [A项第二句话缺少主语从而表意不明,应该在“9·11之后”加上主语“美国”。B项“从我心里看来”句式杂糅,可以改为“在我看来”。C项语序不当,应为“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15.A [B项过于绝对。C项“大多数语言已经消亡”错,原文是“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21世纪消亡”。D项“正在威胁着人类”于文无据。] 16.①品味美食的乐趣 ②未来人们的美食 ③不要让调节收入成为言论上的空话 17.(示例)(1)你高高抬起的脚步,踢的可不是足球,是废弃的易拉罐。朋友,请你不要将身边的废弃物当球踢,把它捡到垃圾箱里去吧! (2)你高高跃起的身体,跃过的可不是跑步的跨栏,是马路的栅栏。朋友,请你不要把栅栏当跨栏,那样不文明也不安全! 18.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活是复杂的,人心更是,生活中有些事是我们可以预料的,有些事却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这样的事时常发生,总会带给我们哲理的思考。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写议论文,讨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注意对事例的运用,做到有理有据,更要层次清晰。也可以写记叙文,或记叙自己愿望实现后的真实感受,或记叙出乎自己意料的一件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怎样写,都要写出现实和想象的不同,这样才符合所给材料的内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