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江西省吉水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我国境内可观测到的2018年前最后一次“月全食”于北京时间2015年4月4日18时15分开始,至21时45分结束,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境内开始观测到本次月全食时,伦敦正值 A. 早晨 B. 上午 C. 中午 D. 傍晚 2. 平时我们肉眼看到最多天体是 A. 行星 B. 卫星 C. 恒星 D. 流星 3. 图①②③④四处中,与今日最接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伦敦位于0时区,比我国晚8个小时, “早加晚减”,所以开始月全食时,伦敦时间为10时15分,正值上午,故B正确,A、C、D错误。 【2题详解】 恒星自行发光,亮度较大,恒星数量大,夜晚可以看到很多,故C正确,由于行星不发光,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是肉眼可见的4颗行星,太阳系的其他行星肉眼看不到,很远的其它星系的行星都不能看到,A错误,肉眼能看到地球的卫星的月球,其它行星的卫星肉眼不可见,B错误;流星只有特定条件下才出现,是不常见的,D错误。所以为平时我们肉眼看到的最多的天体是恒星,选C。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今日为北京时间2015年4月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期接近夏至,在夏至日之前,即最接近①,故A正确。 4.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 春分至夏至 B. 夏至到秋分 C. 秋分至冬至 D. 冬至到春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太阳直射点应从赤道移至北回归线,日期应是从春分至夏至,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变长,极昼范围由北极点附近向北极圈扩展。 5.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等压线图(单位:hPa),图中a、b、c、d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确定某点的风向,应首先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作出风向。结合指向标,可判定a地为偏西风,b地为偏北风,c地为偏北风,d地为偏南风。故D正确,A、B、C错误。 下图为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该月①②两区域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A. ①风力较大 B. 风力相当 C. ②风力较大 D. 无法比较 7. 该季节③地的气候特征为( ) A. 低温少雨 B. 炎热干燥 C. 高温多雨 D. 温和多雨 【答案】6. A 7. A 【解析】 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和风的影响。 【6题详解】 该月①、②两地相比②地平均风力较大,因为②区域气压梯度较①区域大,且①位于内陆,②位于海洋,摩擦力小风速大。 【7题详解】 该季节海洋上气压较低,陆地上气压较高,说明同纬度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正处于冬季。③地大致位于110°E30°N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特征为低温少雨。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北纬42°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8. 图示②地气候( ) A.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 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9. 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 洋流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纬度位置 【答案】8. A 9. C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8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②地位夏季(6-8月)降水较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12-2月)降水较多,温和多雨,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故答案选A。 【9题详解】 在42°N带来降水的是西风,从剖面图可以看出,①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②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答案选C。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Ⅰ 、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11. 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0. D 11. C 【解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及其类型。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Ⅰ 表示由海洋转化为大气水说明其代表蒸发,Ⅱ表示由地表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表径流,Ⅲ表示水转换为地下水说明其代表下渗,Ⅳ表示地下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下径流。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循环环节影响。Ⅱ代表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着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综上分析,C图正确。 12.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受水流域水循环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B. 径流季节变化减弱 C. 减少对地表水的引用 D. 水汽输送强度增加 【答案】A 【解析】 【详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地表水引到受水流域,增加受水流域的地表径流,因此有利于增加对地表水的引用,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故A正确、C错误。径流季节变化主要受当地气候影响,南水北调调水量有限,因此不会径流季节变化,故B错误。水汽输送强度主要受风力大小和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影响,因此南水北调不会影响水汽输送强度,故D错误。 在秘鲁南部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A. 积雪融水 B. 冰川融水 C. 雾气 D. 雨水 14. 此地该类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最小的是 A. 山地冰雪 B. 海风 C. 下垫面状况 D. 洋流 15. 下列地区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的是 A. 我国西北地区 B. 非洲撒哈拉中部地区 C. 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 D. 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 【答案】13. C 14. A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秘鲁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沿岸有寒流经过,多大雾天气,雾气遇到网后,凝结成水滴。因此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雾气,故C正确。网不能收集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故A、B、D错误。 【14题详解】 此地该类水资源来自于雾气的凝结。智利的大雾是辐射雾(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辐射雾形成需要一定条件:冷却降温、水汽充足、层结稳定、无风或风力微弱。受海风影响,智利大气较湿润;智利沿岸北部地区有寒流经过,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水汽难以向上输送,造成近地面附近水汽含量多;智利沿岸为沙漠,夜晚降温明显,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较低,利于水汽凝结。因此海风、下垫面状况、洋流利于智利大雾的形成。雾的形式与山地冰雪关系不大。 本题要求选择影响因素中关系最小的一项,故选A 。 【15题详解】 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条件是有寒流经过,位于西部沿海。 A、我国西北地区不临海,没有寒流影响,A错误; B、非洲撒哈拉地区只是沿海地区可能,不是整个地区,B错误; C、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符合条件,C正确; D、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大陆东岸,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秘鲁南部沿海地区的气候、洋流等自然特征,判定当地多大雾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2014年年末,随着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距今近400年的“千眼”古石桥露出水面。该桥身全部由花岗岩制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此季节,鄱阳湖出现严重低枯水位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A. 流域内年降水量异常偏少 B. 湖区内部地壳发生明显抬升 C. 入湖河流中上游过度取水 D. 气候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 17. 花岗岩岩石类型为右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鄱阳湖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流域内年降水量异常偏少,不利于湖水补给,湖水水位下降,水位偏低,A正确;“湖区内部地壳发生明显抬升、气候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不应只是一年、也不应只出现在某季节,B、D错误;上游过度取水不是自然原因,故C错误。 故选A 【17题详解】 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岩浆冷却凝结形成岩浆岩;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因此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和岩浆。花岗岩属岩浆岩。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第一小题解答时应注意题干要求“自然原因”;第二小题应牢记花岗岩的类型为岩浆岩。 某科研小组对我国某海岛(左图)进行了考察,并观测绘制了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 该地可能位于( ) A. 舟山群岛 B. 台湾岛北部 C. 钓鱼岛 D. 南沙群岛 19. 在一年的观测中,该小组在该地观察到的现象,可信的是( ) A. 太阳可从东南、正东、东北方升起 B. 正午太阳多位于所在地以北 C. 每年农历春节,正午太阳高度最低 D. 夏至日,正午日影最短 20. 太阳从a到b的时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沙群岛白昼逐渐变长 B. 南海地区盛行偏北风 C. 台湾各地正午日影由长变短 D.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日渐变小 【答案】18. D 19. A 20. D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读右图分析,该岛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南面朝阳,少数时间北面朝阳,并有阳光直射现象,所以该地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钓鱼岛、舟山群岛、台湾岛北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南面朝阳。根据图中的等份距离分析,直射纬度约是11.5°,只有南沙群岛符合,故选D。 【19题详解】 该地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太阳从东北升起;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太阳从东南升起。该地正午太阳多位于所在地以南。太阳直射该地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影最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故选A。 【20题详解】 读图,太阳从a到b的时段内,即夏至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往向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日渐变小,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台湾岛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日影逐渐变长,台湾岛回归线以南地区日影先变短,后变长。南海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此段时间盛行东南季风。故选D。 考点:判断日出方向、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日影长短变化、东亚季风的风向、确定极昼范围 【知识拓展】确定日出日落方向,分四种情况: (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正东日出,正西日落。(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东北日出,西北日落。(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东南日出,西南日落。(4)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21.下面能正确反映下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迎风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冷却凝结,形成地形雨;过山顶后,气流沿山坡下沉,气温升高,不易成云致雨,形成焚风效应。因此气温先降低,过山顶后,气温上升;降水量先是增大,然后过山顶,降水减少,与B图一致,故B正确,A、C、D错误。 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A. 纬度相当 B. 距海远近相同 C. 海拔相当 D. 大气透明度相近 23. 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 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 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④③大小有关 D. 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 【答案】22. A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⑤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大小及方向与所在纬度位置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A项正确。 【23题详解】 甲地位于盆地,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与④有关,故A项错误;乙地位于高原,大气稀薄,年平均气温较低,主要与⑧有关,故B项错误;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主要与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有关,与③④有关,故C项正确;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⑥有关,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24.每年进入6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阴雨连绵,7月份,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逐渐增多。7月份,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增多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 副热带高压北移增强 B. 热带气旋多发 C. 东南季风影响范围缩小 D. 亚洲低压南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7月,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主要受锋面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大约四、五月夏季风在我国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故A正确。 【点睛】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相一致,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每年2-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20°N间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6月副高脊线北跳越过20°N,稳定在20°一25°N间,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是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到7月份,副高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得炎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干旱现象。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30°N,雨带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南移。 25.读“沙丘剖面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 B. 该地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C. 缓坡砂粒小于陡坡 D. 缓坡一侧为迎风坡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风力越大,沙丘对风的阻碍能力越弱,在强劲的风力作用下,沙丘坡度越缓,因此A错误; B、图中未标明具体方向,因此无法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B错误; 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风力作用下,幼小的砂粒越过沙丘顶部堆积在陡坡一侧,而较大砂粒不易被风吹走,所以缓坡砂粒应大于陡坡,因此C错误; D、风向一般与沙丘的延伸方向一致,即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陡坡一侧为背风坡,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的C市,夏季降水稀少。为应对干旱气候,C市2015年夏季采取了一项非常措施来保护城市水源:将9600万个黑色聚乙烯塑料球陆续投放到一主要水库内,这些黑色塑料球状如苹果大小,被有意设计成黑色来抵御紫外线的侵袭。这些黑球覆盖了水库75公顷的水面,每年可以防止3亿加仑(约113万立方米)的水蒸发掉,此外,还可以抑制藻类生长,有利保护水质。甲图为美国局部区域图,乙图为C市气候统计资料,丙图为黑色塑料球漂浮的库区景观。 (1)说出C城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别说出C城投放黑色塑料球对于水库减少水分蒸发、抑制藻类生长的原理。 (3)除修建水库外,解决C城水资源不足还可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1)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冬季。原因: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2)减少水分蒸发:塑料球遮挡了太阳辐射,降低了水面温度;塑料球覆盖水面,减少了水面与大气直接接触面积。 抑制藻类繁殖:塑料球占据水面,破坏了藻类生长环境;塑料球阻挡阳光,减弱了藻类的光合作用。 (3)跨流域调水;适度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提高节水技术(节约用水)。(两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货物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容易。 【详解】(1)由C市气候统计资料可知: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冬季。读图可知,C市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来自海洋的西风带来大量暖湿气流,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2)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有温度、蒸发面积、大气湿度、风力大小等。9600万个、如苹果大小这样的数量和长度的塑料球漂浮在水面,势必会覆盖水面,遮挡了太阳辐射,降低了水面温度,减少蒸发面积,进而抑制蒸发。藻类生长需要空间、光照条件、营养元素等。大量塑料球覆盖,吸收光照,会降低水中的浮游植物获得光照量;会占据水面,破坏了藻类生长环境。因此大量投放黑色塑料球会抑制藻类繁殖。 (3)解决水资源不足主要的措施有: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海水淡化、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是我国现今河口沙洲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典型河口沙岛。岛内林木葱翠,湿地广阔。 (1)分析崇明岛的形成原因。 (2)分析崇明岛南北两岸沉积作用的差异。 (3)分析崇明岛夏季气温较上海市区低的原因。 【答案】(1)长江携带泥沙到入海口,因地势变缓,水流速度变慢,同时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发生沉积;长年累月,泥沙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冲积岛。 (2)长江由西向东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水流向南偏转,崇明岛南侧水流速度较快,沉积作用较弱,北侧水流速度较慢,沉积作用较强。 (3)岛内人口及其工业、车辆较市区少,产生的热量少;岛内建筑物较市区少,绿地较市区多,地形开阔,利于散热;长江环岛及岛内有湖泊、湿地,受水汽调节较市内强。 【解析】 【分析】 本题侧重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涉及知识点为:河流地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城市的热岛效应等,难度一般。 【详解】(1)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为冲积岛,因流水沉积而成。形成原因应从河流含沙量大、水流速度变缓等方面考虑。 长江携带泥沙到入海口,因地势变缓,同时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发生沉积。长年累月,泥沙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冲积岛。 (2)河岸两侧沉积作用的差异主要受河道形状或地转偏向力影响。河道弯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平直则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处,该处河岸平直,南北两岸沉积作用的差异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长江向东流,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水流向南偏转。因此崇明岛南侧水流速度较快,沉积作用较弱;北侧水流速度较慢,沉积作用较强。 (3)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地形、洋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等。由图中信息可排除纬度位置、洋流、地形等因素。因此崇明岛夏季气温较上海市区低的原因主要考虑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上海市区为我国特大城市, 由于人口稠密、工业集中、建筑密度大、绿(湿)地缺乏、地面高度硬化等原因,造成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显著。而崇明岛岛内人口及其工业、车辆较市区少,产生的热量少;岛内建筑物较市区少,绿地较市区多,地形开阔,利于散热。崇明岛被长江环抱,岛内有湖泊、湿地,因此受水体及水汽调节作用,崇明岛比市内强;水的比热容小于陆地砂石,升温慢。因此崇明岛气温较上海市区低。 2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例如,在河流上游段,其河谷一般深而窄,谷壁陡峭;在山麓地带,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出现冲积扇。 (1)分析河流上游段河谷深而窄的原因。 (2)说明图B中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答案】(1)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以向下侵蚀为主,河谷不断加深。 (2)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积扇。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属容易题目。 【详解】(1)河谷深而窄是由于河流下切侵蚀而成。河流的上游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且以下切侵蚀为主,使得河谷不断加深 从而形成深而窄的地貌. (2)B处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处,是由流水沉积作用而成。因此形成冲积扇应从流水携带充足泥沙,水流减慢,泥沙沉积等方面考虑。 河流在峡谷中穿行,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积扇。 29.下图为“非洲气候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A、B两种气候类型气候特点的异同。 (2)简述C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3)说明大气环流对D气候类型形成的影响。 【答案】(1)相同点:终年高温;不同点:A气候终年少雨,B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多。 (2)特点:终年高温多雨;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以上升气流为主。 (3)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非洲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属容易题目。 【详解】(1)读图可知,A位于非洲北部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燃热干燥;B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分干湿两季。 因此A、B两种气候类型气候特点的相同点为:终年高温;不同点为:A气候终年少雨,B气候降水多,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C位于刚果盆地,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C位于赤道附近,赤道附近热带雨林的成因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以上升气流为主。 (3)D位于非洲南端,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位于30°-40°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冬雨夏干”;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