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外表的天体是( )‎ A. 星云 B. 恒星 C. 行星 D. 彗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的特征 ‎【详解】根据定义可知,星云是由宇宙中的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外表呈云雾状的天体,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星系之间从属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星系是由银河系和太阳系组成的,它是目前所了解到的“已知宇宙”‎ B. 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等级的星系是太阳系 C. 太阳系是河外星系的极微小部分 D. 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 ‎【详解】由天体系统层次划分可知,总星系是由银河系和河外系组成的,故A选项错误;与银河系同级的天体系统是河外系,故B选项错误;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故C选项错误;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的一部分,故D选项正确。‎ 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它不是光源,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是一颗,即金星。读“太阳系部分行星轨道示意图”。‎ 回答问题。‎ ‎3. 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4. 土星的“黄赤交角”为26.73°,土星周围有光环。土星( )‎ A. 与地球和木星相邻 B. 光环为无数小卫星发射光线所致 C. 表面温度较地球高 D. 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较地球低 ‎【答案】3. C 4.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的基本情况,及黄赤交角。‎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启明星是指金星,按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位置特点由内向外依次简称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所以应为a、c所在轨道位置上的行星;而启明星根据定义应位于在地球上清晨可见的位置,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c位置处于地球东侧,恰好清晨可见,故C选项符合题意。‎ ‎【4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中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可知,位于地球与木星之间的行星是火星,故A选项错误;据观测土星光环是由无数个陨石碎块和碎冰块所组成的环,并不会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线,故B选项错误;土星距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较远,所以能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其表面温度应低于地球温度,故C选项错误;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范围=90o-黄赤交角,而据题意土星的黄赤交角大于地球,所以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应较地球低,故D选项正确。‎ ‎5.下图中,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 A. 丁——甲段 B. 甲——乙段 C. 乙——丙段 D. 丙——丁段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球公转。‎ ‎【详解】日地距离越近,地球公转越快,相同距离用时越少;图示四段中,丁—甲段日地距离最近,所以用时最少。故选A。‎ 读“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太阳辐射其能量来源是 A. 太阳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B. 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C.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粒子流 D. 太阳内部物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7.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 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二十二分之一 B.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C.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D. 水体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答案】6. B 7. D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太阳是个炽热的气体球,它的巨大能量来源是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即4个氢原子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聚变为1个氦原子核而发生质量亏损产生的巨大能量。‎ ‎【7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读下图“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完成下列各题。‎ ‎8. 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 ‎①使“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 ‎ ‎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 ‎③使地球仪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 ‎ ‎④使“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该同学将地球仪沿图示轨道移动一周,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A. 23°26′S〜23°26′N B. 90°S〜90°N C. 66°34′S〜66°34′N D. 始终直射赤道 ‎10. 图中地球所在位置的日期是 A. 6月22日前后 B. 12月22日前后 C. 3月21日前后 D. 9月23日前后 ‎【答案】8. B 9. A 10. B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公转的平面为黄道平面,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公转地理意义,这些是这部分的最为基础知识。‎ ‎【8题详解】‎ 球心在公转轨道面内,所以“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地球的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所以方向不变,B正确。‎ ‎【9题详解】‎ 地球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一个周期,太阳直射点最北点为北回归线(23°26′N),最南点为(23°26′S),所以该同学将地球仪沿图示轨道移动一周,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23°26′S〜23°26′N,A正确。 ‎ ‎【10题详解】‎ 从图中看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B正确。‎ ‎11.家住摩尔曼斯克市(69°N,33°E)的X先生在当地时间6月22日0点驾车外出。此时,全球新一天所占比例约为( )‎ A. 1/2 B. 5/12 C. 7/12 D. 1/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日界线及区时的相关计算。‎ ‎【详解】本题解题应分两步:首选应确定摩尔曼斯克市所在的时区,已知当地经度为33°E,根据时区划分规则即可推知当地位于东二区;其次据此再计算全球新一天所占的比例,该类计算最简单的原理是:全球新一天所占比例=东十二区区时(180o地方时)/24。由题可知当地时间(东二区区时)为6月22日0点,则东十二区区时=6月22日0点+10小时,则全球新一天的比例为10/24=5/12。故B选项正确。‎ 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是以观测地球运动为基础的时间系统。科学家发现由于地球运动的变化,世界时的1秒正在变长。为保证钟表的时间与地球运动相协调,国际计量大会决定为全球时钟增加1秒,即“闰秒”,届时北京时间将迎来第27次闰秒调整。下图示意此次世界时“闰秒”调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此次“闰秒”调整时正值北京时间(    )‎ A. 2016年12月31日15时59分60秒 B. 2016年12月31日15时43分60秒 C. 2016年1月1日15时43分60秒 D. 2017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 ‎13. “闰秒”是由于地球(    )‎ A. 自转速度减慢 B. 公转速度减慢 C. 自转速度加快 D. 公转速度加快 ‎14. “闰秒”调整后三日内,思南县(    )‎ A. 日出的时间逐渐变晚 B. 昼长时间在不断的缩短 C 正午太阳高度日渐增大 D. 昼夜长短时间差距变大 ‎【答案】12. D 13. A 14.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及昼夜长短变化。‎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区时的计算,图中显示的时间是格林尼治时间即为0时区区时,而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8个小时,据此则可以计算出“闰秒”调整时的北京时间=2016年12月31日23时59分60秒+8小时=2017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故D选项正确。‎ ‎【13题详解】‎ 地球上一天的长度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根据题意“闰秒”调整是增加一秒,即意味着地球自转周期变长,相应的自转速度应变慢,故A选项正确。‎ ‎【14题详解】‎ 本小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特点。根据题意,此时为2017年1月1日~3日,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地处北半球,据此可以得出此时处于冬至-春分段,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故A、B选项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故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故C选项正确;此时段北半球昼短夜长,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不断北移,当地昼长在变长而夜长在缩短,所以昼夜时长的差距在变小,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某国际航班从罗马经18小时的飞行,于北京时间星期一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15. 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 ‎16. 飞机从罗马(东1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A. 星期一18:10 B. 星期一的12:10‎ C. 星期日的18:10 D. 星期日的16:10‎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航班在北京机场降落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也就是日落时分,此时北京时间为17时10分(1200E),北京地方时(1160E)应为16时54分,即该日北京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能反应太阳直射南半球且1160E附近有昏线(日落时分)的是D.‎ ‎【16题详解】‎ 罗马在东1区,北京属东8区,两地相差8-1=7个时区,北京比罗马时间早。航班降落时,罗马区时=北京时间星期一17:10-7=星期一10:10;航班飞行了18小时,飞机从罗马(东1区)起飞的时间应往前退18小时,所以飞机从罗马(东1区)起飞的当地时间是:星期一10:10-18=星期日(24+10:10)-18=星期日16:10。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7.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在北半球偏向右,南半球偏向左。由经纬度的增加可知道 A、B表示地区位于北半球,C、D表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图中实际流向是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的。A项、B项,位于北半球,实际运动方向偏向初始运动方向右边,故A正确,B项错误。C项、D项,位于南半球,实际运动方向偏向初始运动方向左边,故C项、D项均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17年世界各地众多大城市在当地时间3月25日20:30-21:30陆续熄灯1小时,进行“地球一小时”活动。2017年3月25日晚8:30,中央电视塔为2017“地球一小时”活动熄灭了外景灯光,这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落地的第9年。2017年我国“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蓝色WE来”,即为了我们共同的蓝色未来,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8. 当中央电视塔开始熄灯时,世界时(世界时为0时区的区时)为(  )‎ A. 24日20:30 B. 24日12:30‎ C. 25日20:30 D. 25日12:30‎ ‎19. 当图中“今天”为3月25日时(  )‎ A. 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B. 大多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C. 仅少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 所有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答案】18. D 19. A ‎【解析】‎ 本题考查时差计算。‎ ‎【1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25日北京时间(东8区)20:30开始活动时,世界时是中时区的区时,两地相差 ‎8个小时,且北京时间早于世界时8个小时,故世界时为25日12:30。故选D。‎ ‎【19题详解】‎ 当图中“今天”为3月25日时,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今天”的时间范围为0时到6时,“地球一小时”活动是指当地时间3月25日20:30-21:30陆续熄灯1小时,即该日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故选A。‎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20.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1.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此时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相反;由此可知12月22日,南半球昼长夜短,即昼长大于12小时,根据题表,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白昼时间大于12小时的,就只有丁地,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就只有丁地,其他甲乙丙地属于北半球,因此ABC错误,D正确。‎ ‎【21题详解】‎ 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越靠近赤道昼长就越接近12小时,越远离赤道,即纬度越高,昼长就与12小时相差越大;用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与12小时比较,甲地白昼长与12时相差6小时30分,乙地白昼长与12小时相差2小时51分,丙地白昼长与12小时相差35分,丁地白昼长与12时相差1小时56分;由此可判断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是甲、乙、丁、丙。B项正确,ACD错误。‎ ‎22. 对某地(30°E、20°N)的正确描述是( )‎ A. 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且有两次直射机会 B. 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时间不长 C. 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 D. 属于温带地区,得到热量较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 ‎【详解】‎ ‎(30°E、20°N)这个地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A正确。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极圈与极点之间,低纬度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B错误;20°N属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CD错误。故选A。‎ ‎23. 当我国长江南北正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季节时 A. 澳大利亚正值春季 B. 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 C. 地球正运行在黄道上的春分点前后 D.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到处都发生极昼现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当我国长江南北正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季节时,地球正运行在黄道上的春分点前后,此时澳大利亚正值秋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是最快,公转速度最快在1月初。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到处都发生极昼现象,这种说法不对,应该说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在扩大。‎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当我国长江南北正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季节为春季,时间确定了,其它的就好判断了。‎ ‎24. 有关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②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最大;‎ ‎③极光、流星多出现在这一层;‎ ‎④其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 ‎⑤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旺盛。‎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④‎ D. ①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只有对流层中含有水汽,所以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主要是吸收地面辐射获得热量,所以其热源是地面辐射;但是低纬度地区温度高,对流旺盛,对流层的厚度最大;极光和流星多出现在高层大气中;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旺盛。故选C。‎ 考点:对流层 点评:本题考查对流层的天气、厚度、热源及气温变化,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对流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热源。‎ ‎25.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呈熔融状态的是( )‎ A. 下地幔 B. 地壳 C. 上地幔 D. 软流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详解】根据软流圈的定义即可知,软流圈内的物质形态呈熔融状态,故D选项符合题意。‎ 读“黄果树瀑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26. 图示景观所呈现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7.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是 A. 树木花草 B. 岩石 C. 瀑布 D. 大气 ‎28.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 图中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的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26. C 27. A 28.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地球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圈层的个数。‎ ‎2.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根据选项判断正确答案。‎ ‎3.地球外部各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26题详解】‎ 图中显示了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四个圈层,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7题详解】‎ 地球外部四大圈层中,生物圈渗透于其他几个圈层之中,不断地影响着其他几个圈层,也是沟通几大圈层的纽带,所以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而树木花草属于生物圈,A正确;岩石属于岩石圈,B错误;瀑布属于水圈,C错误;大气属于大气圈,D错误。‎ 故选A ‎【28题详解】‎ 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因为瀑布的形成过程,要先有地壳运动形成的地势落差,而后才可能有瀑布景观,故B正确,C错误;图中水圈不是连续的,A错误;图中各圈层的物质运动的能量有的来自太阳辐射能,有的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比如地壳运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并理解其内涵和联系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读下图,完成问题。‎ ‎29. 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A. 东南方 B. 西南方 C. 东北方 D. 西北方 ‎30. 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B. 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 甲乙两线速度相同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29. B 30. A ‎【解析】‎ 试题分析:‎ ‎【29题详解】‎ 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的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甲地更靠近南极点,故甲位于乙的南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故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故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故选B。‎ ‎【30题详解】‎ 甲地的纬度高,故自转线速度甲小于乙;自转角速度全球各地都相等,故甲乙两地角速度相等。故选A。‎ 考点:该题考查方向判断和地球自转速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__波。‎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__界面。C代表__________,它的平均厚度为__________千米,主要由__________组成。‎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速度__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态,F面是__________界面。‎ ‎(4)E层的上部存在一个__________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G层叫__________。岩石圈的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1). 横波 (2). 纵波 (3). 莫霍面 (4). 地壳 (5). 17 (6). 岩石 (7). 减慢 (8). 固 (9). 古登堡面 (10). 软流层 (11). 外地核 (12).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部分(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详解】(1)根据地震波的特性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要快于横波,由图可知A波波速小于B波,故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 ‎(2)根据图中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可知在D处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且D层接近地表故可判断D应为地壳与地幔交界处的莫霍面,而C位于莫霍面以上则为地壳,由地壳定义可知其平均厚度为17km,主要由岩石组成。‎ ‎(3)比较F处两侧地震波速度可知向深处波速减慢;而由小题(1)可知A为横波,根据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而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的特点即可判断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固态;由图可知在F面的横波不能穿过且纵波速变慢,由古登堡面定义即可判断F为古登堡面。‎ ‎(4)由前面的判断可知E 层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故可判断E为地幔层。其上部存在的是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G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H层以上故应为外地核;根据定义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即上地幔顶部和地壳部分。‎ ‎3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点在B点的__________方向。‎ ‎(2)如图所示的日期为__________左右,表示北半球的__________节气。‎ ‎(3)A、B、D、E四点的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连接)。‎ ‎(4)A地昼长为__________小时。此日后A地的昼长将逐渐变__________(长或短)。‎ ‎(5)图示日期_______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6)a点的日出时刻为__________。D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 ‎(7)图示时刻的太阳直射点坐标为__________。‎ ‎【答案】 (1). 东北 (2). 6月22日 (3). 夏至日 (4). E>B=D>A (5). 18小时 (6). 短 (7).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8). 6:00 (9). 21:00 (10). 23°26′N,45°W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地球运动部分的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即可判断此图为北半球俯视图,故可判断相对于B点,A点位于其北方;由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可判断相对于B点向东至A点的经度距离小于180o,故可判断A点在B点的东方;结合以上两点即可知A点位于B点的东北方向。‎ ‎(2)根据图中晨昏线特点可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晨昏线顶点位于北极圈上,据此即可判断此时应是北半球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左右。‎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与纬度的关: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观察图中四点的纬度位置可知A点纬度最大,D、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圈,故纬度相同但小于A;E点位于赤道,故纬度最低;据此即可得出四点线速度的大小顺序为E>B=D>A。‎ ‎(4)观察A地所处的纬线圈被晨昏线分割情况可知A点昼长所占经度为270o,按经度相差15‎ 度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可计算出其昼长为18小时;此时为夏至日(小题(2)可知),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各地昼长将变短,故A点昼长将变短。‎ ‎(5)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6)a点位于赤道上故全年昼夜平分,所以当地日出时刻全年均为6:00;D点与a 点经度差为45 o,则时间差为3小时。观察晨昏线可知,a点此时位于昏线上,故此时时刻为18时(由前一问可知),且D位于a点以东故时间应为:18时+3小时=21时。‎ ‎(7)由前面判断可知此时为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纬度为23°26′N;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可知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正午(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故读图可知其经度为45o;而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当地位于0o经线以西,故应为45oW;所以太阳直射点坐标即为23°26′N,45°W。‎ ‎33.下图中A的经度为130°E,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EF表示__________(晨或昏)线。‎ ‎(2)C点的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 ‎(3)D处于__________时区,此时为北京时间__________。‎ ‎(4)此日后思南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逐渐__________。‎ ‎(5)若从D点向正北发射一颗炮弹,则落弹点位于__________(东或西)半球。‎ ‎(6)若黄赤交角的度数为变为20°时,B点所处的温度带范围将会__________(扩大或缩小)。‎ ‎(7)图示时刻B点的太阳高度角较为__________度。A点的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__度。‎ ‎(8)图示日期属于北半球的__________(季节)。‎ ‎【答案】 (1). 晨线 (2). 8:00 (3). 西一区 (4). 11:20 (5). 增大 (6). 东 (7). 扩大 (8). 0 (9). 90 (10). 冬季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光影图的判读。‎ ‎【详解】(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根据光影图可判断出图中地表各点随地球自转经过EF线时是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由晨昏线的定义即可判断EF为晨线。‎ ‎(2)观察图中经线分布情况可知,此图为地球侧视图故图示半球的经度跨度为180o,图中经线共6等分,故相邻经线经度差为30度,时间相差2小时(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C点距正午相差为4小时(A点地处昼半球正中,故所在经线为正午12时),所以C点时刻为12-4=8时。‎ ‎(3)根据题意A点经度为130°E,由上题分析可知D位于A点以西150o,故可知D点经度为20oW,根据时区划分规则即可推出其所属时区即为西一区;由小题(1)分析可知A点经度为130oE且时间为12时,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中央经线为120oE),两地经度相差10度,根据地方时计算规则可以推出此时的北京时间=12时-(10o/15o)(时间计算规则为向东加向西减);故应为11:20。‎ ‎(4)观察图中晨昏线特点可知:图中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晨昏线顶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据此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思南县位于北半球,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将逐渐变大。‎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oW和160oE,由小题(3)可知D点经度为20oW,故其恰好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和赤道的交叉点上;根据地转偏向规律可知由D点向北发射的炮弹会发生向东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转),而根据东西半球划分规则:20oW以东为东半球,即可得出落点位于东半球。‎ ‎(6)由五带划分规则可知温带位于回归线和极圈之间;而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纬度,极圈纬度=90o-黄赤交角,由题可知黄赤交角的度数为变为20°意味着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纬度变小,极圈纬度变大;故温带范围应扩大。‎ ‎(7)图中B点位于晨线上,而晨线上太阳高度均为0度;由前面的分析可知A点位于正午且位于南回归线上,此日为冬至日故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A点此时太阳高度角为90o。‎ ‎(8)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此日为北半球冬至日,故此时北半球的季节应为冬季。‎ ‎34.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测站60°-70°N的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是___________(正相关或负相关)。‎ ‎(2)图中各纬度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基本一致,大约为_______年。‎ ‎(3)此图表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_______有影响。除此之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主要表现在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其中,出现在太阳大气最内层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 负相关 (2). 11 (3). 气候 (4). 电离层 (5). 磁场 (6). 黑子 (7). 耀斑 (8). 黑子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1)观察B图中太阳黑子数与降水量的曲线值的变化趋势二者呈反向变化且变化周期大致相同,所以其相关性为负相关。‎ ‎(2)观察图中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每两相邻极值间的时间间隔约为11年,故可判断黑子的变化周期为11年。‎ ‎(3)降水量的变化反映的是气候的变化(温度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基本特征);太阳活动所产生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的中断;同时其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大气层由内而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而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而耀班出现在色球层,所以出现在太阳大气内层的是黑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