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的优秀文化中,有不少言简意赅的成语富含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下列成语中否认了联系客观性的是 A.东施效颦 B.刻舟求剑 C.竭泽而渔 D.固步自封 【答案】C 【解析】A:东施效颦体现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A不符合题意。B:刻舟求剑者虽然承认船、水、剑的客观存在,却否认了运动,因而他的求剑之举只能落空。这种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C:竭泽而渔指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将主观意志凌驾于客观的联系之上,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犯了主观随意性错误,C符合题意。D:固步自封是嘱咐大家不要墨守成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上“政务微信”异军突起,国家各部委办局、各省市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门纷纷涉足,“政务微信”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这表明 A.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答案】D 【解析】A:材料强调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涉及自在事物的联系,A不符合题意。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错误。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错误。D:“政务微信”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下列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A.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各环节是互相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的 C.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答案】D 【解析】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A选项理解正确;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B理解正确;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C理解正确。联系的普遍性是说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事物之间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发生联系,D理解错误。根据题意,本题选择D项。 4.为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慢的问题,某地推出了“就医宝”APP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系统。患者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诊前预约挂号,诊中支付、获取报告,诊后跟踪服务等,这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排队等待时间,优化了就医流程。材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因人的参与而具有主观性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③人们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建立新的联系 ④人们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联系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某地推出“就医宝”APP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系统,这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排队等待时间,优化了就医流程,这体现了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人们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②④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排除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错误。故选C。 5.在现实的人与人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但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这一定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①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②办事情要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 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 ④整体高于局部、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但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说明了只有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注意系统内部结构合理性,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时,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否则,则小于部分功能之和,由此判断,②和③正确,也可以判断出④的说法不准确。本题侧重的是从整体出发,实现最优目标,而非重视部分,①排除。本题选D。 6.下列现象或诗句中包含事物的发展这一哲理的有 ①近期我校发生水痘役情 ②漳平市进行道路白改黑改革 ③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了 ④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肆虐广东造成巨大的损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发展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漳平市进行道路白改黑改革”“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了”均是前进、上升的变化,属于发展,②③符合题意;“近期我校发生水痘役情”“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肆虐广东造成巨大的损失”均不是前进、上升的变化,不属于发展,排除①④。故选C。 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与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相同的是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案】B 【解析】题目中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A不合题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体现了哲学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B符合题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属于发展的观点;C不合题意,“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的哲学原理;D不合题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没有涉及发展的观点。故选:B。 8.下列成语符合唯物辩证法中发展实质的是 A.水滴石穿 B.沧海桑田 C.吐故纳新 D.物是人非 【答案】C 【解析】C:唯物辩证法中发展实质的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吐故纳新”符合唯物辩证法中发展实质,C符合题意。A:“水滴石穿”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A不符合题意。BD:“沧海桑田”和“物是人非”都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B 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9.“高考的成功绝不是考场上的灵光乍现,而是源于平时艰难困厄练就的坚初顽强,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坚守不舍之气,方能赢得始终。----摘自某同学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的发言。高三学子从中的收获应有 ①抓住机遇,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 ②坚定信心,发展的道路一片光明 ③百折不挠,勇敢地面对各种考验 ④注重积累,成功总是从量变开始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高考的成功绝不是考场上的灵光乍现,而是源于平时艰难困厄练就的坚初顽强”说明高三学子应百折不挠,勇敢地面对各种考验,③符合题意。④:“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坚守不舍之气,方能赢得始终。”说明高三学子应注重积累,因为成功总是从量变开始,④符合题意。①:高三学子应抓住机遇,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是量变,①与题意不符。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②观点错误。故本题选D。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习近平指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强调的是 ①量的积累比质的飞跃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的飞跃 ③量变过程的长短决定质态转变的层次高低 ④量变阶段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这集中说明了 A.矛盾的斗争性 B.矛盾的同一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10.C 11.B 【解析】本题以表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发展和矛盾的相关知识。 【10题详解】 ②④:“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说明了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的飞跃,也在提醒我们,量变阶段需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②④正确。①:质变是一种根本性的,显著的变化,质的飞跃比量的积累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①错误。③: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的阶段才能够促成质变的飞跃,量变过程的长短,无法决定质态转变的层次高低,只能决定是否可以促成质变的问题,③错误。本题选C项。 【11题详解】 A:材料说明了“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说明了一个人可以实现平凡与不平凡的统一,更多的是强调了矛盾的同一性,而非斗争性,A错误。B:通过上述解析可知,B正确。C: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此与材料无关,C错误。D: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此与材料无关,D错误。本题选B项。 12.“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与“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体现的哲理 A.共性包含个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D.矛盾具有特殊性 【答案】B 【解析】A:矛盾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普遍性不包含特殊性,A表述错误。B:“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B符合题意。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表述错误。D:材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仅仅是矛盾的特殊性,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3.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害怕它、回避它,它就永远是你的硬伤;只有正视它、克服它,它才会成为你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当把全部力量用于改善自我而不是掩盖不足时,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由材料我们可以悟出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 ②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③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了每个人都有缺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矛盾,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矛盾双方的转化,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平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择B选项。 14.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虽然面临电池续航力不足、充电难等问题,但在国家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相关政策鼓励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仍将是未来汽车产业重点发展的方向。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认识启示我们 ①要坚持矛盾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抓住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 ③要把握好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②①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 :我国新能源汽车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新能源汽车仍然是未来汽车产业重点发展的方向,说明了要把握好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说明了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③④正确。①:材料强调的是矛盾是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没有强调矛盾的共性与个性,①错误。②:本题强调的是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非主要矛盾,②错误。本题选D项。 15.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各方愿意携手同行,构建伙伴关系网络。目前已经有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个别项目遇到暂时的困难和问题,但并不能改变“一带一路”受到广泛欢迎的客观事实。“一带一路”的发展现状印证了 ①认识事物的时候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④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一带一路的发展现状,既要看到个别项目遇到暂时的困难和问题,又要看到一带一路受到广泛欢迎,其中受到广泛欢迎是重点,印证了认识事物的时候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一带一路的发展现状是由一带一路受到广泛欢迎决定其性质的,印证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①②符合题意。③: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而不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③说法错误。④:题中事例个别困难和问题不能改变一带一路受到广泛欢迎的客观事实,强调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而不是强调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6.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包括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方法,下列成语按照顺序能体现以上这些方法的是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③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④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A.②-③-④ B.④-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不能片面地看问题,要全面分析矛盾的双方,属于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思是复杂事物由多种矛盾构成、不同的矛盾可能成为不同的认识对象,认识对象不同,人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真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意思是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意思是对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统筹兼顾、在抓重点的同时还要对次要矛盾恰当处理、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综上所述,D为正确答案,其他各项均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17.瑞典古生物学家雅尔维克认为,总鳍鱼类是四足动物的祖先。这个观点曾作为权威结论写进教科书。他的学生、中国科学家张弥曼(中国科学院院士)用化石连续磨片方法还原“杨氏鱼”(原始肉鳍鱼类)后发现:老师错了。张弥曼的较真推动了人类对生物进化史的认知。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不迷信权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②要有怀疑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推翻已有真理 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坚持辩证否定观,抛弃前人的经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题中张弥曼的较真推动了人类对生物进化史的认知的事例,表明不迷信权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同时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①③符合题意。②:要有怀疑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并不是推翻已有真理,②说法错误。④:坚持辩证否定观,是既肯定又否定,而不是抛弃前人的经验,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8.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打破常规,创新思维 ②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③挑战传统,标新立异 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图中之人想创新,但是只是在前人的脚步里散步,转圈,无法实现创新,所以想创新,就需要打破常规,不能原地踏步,思维要有创新,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题肢①和④说法正确。实现创新需要对传统思维批判继承,但是对自我需要辩证否定,也非一味的挑战传统,标新立异,题肢②和③说法错误。本题选择C选项。 19.2018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78万亿元,支撑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这表明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发展影响社会各个方面 ④理论创新推动思维方式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题中,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支撑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这表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并未体现科技发展影响社会各个方面,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体现的是科技创新,未涉及理论创新推动思维方式变革,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0.机器人行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目前,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地取代人类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和简单重复劳动。随着研发技术的突破,水下机器人、极地科考机器人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使人类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认识世界成为可能。可见,创新有利于 ①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更新人们的生产工具 ②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发展 ③改变劳动者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制度变革 ④拓展人类认识范围,提高人类思维能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创新有利于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更新人们的生产工具,拓展人类认识范围,提高人类思维能力;②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发展;③错误,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创新不能改变劳动者社会地位。故选:C。 21.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改革之举,也对扩大就业、壮大新动能、经济稳中向好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这一改革 ①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是推动社会关系变革的根本途径 ③符合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要求 ④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题目中表述的是上层建筑的调整,没有阐述生产关系的变革,①排除。②:该选项表述过于夸大了这一改革的作用,②错误。③④: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改革之举,这一改革有利于扩大就业,壮大新动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符合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要求,能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③④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22.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取代原来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即“外资三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反映了我国 ①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②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②③:依据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取代原来的“外资三法”,这一法律的出台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②③符合题意。①:题干不涉及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①不符合题意。④: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④错误。故本题选C。 2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用好这一传家宝,不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而要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和群众,弄清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正如习近平同志要求的那样,调查研究要“身入”,还应当“心至”。对这个要求的合理解释是 ①“身入”更要“心至”,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身入”更要“心至”,就是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③“身入”解决的是“在场”问题,目的是拉近心理和情感距离 ④“心至”解决的是“在状态”问题,目的是拉近彼此空间距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习近平同志要求调查研究要“身入”,还应当“心至”。做到“身入”更要“心至”,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①②项解释正确;调查研究要“身入”,还应当“心至”,就是要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和群众,弄清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身入”的目的是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而不仅仅是拉近心理和情感距离。“心至”就是用心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拉近彼此空间距离,③④项理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24.如图漫画告诉我们 ①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 ②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④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漫画体现的是事物的价值所在,没有体现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②说法错误,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之间的特定关系,而非人的价值判断;③④符合题意,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功能和属性,漫画中的钉子如果屈服于阻力,就会失去原本的价值,说明钉子本身的价值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故选D。 25.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中国的第55处世界遗产。但在长达200年至600年时间中当地人只习惯于把它看成一个落后的遗址,甚至2012年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将其列入中国遗产的名单后当地人看法没有发生改变。直到2019年7月6日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人们才发现了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可见,良渚古城的价值 ①实现要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 ②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 ④以其历史文化价值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从人们对良渚古城遗址文化价值的认识可以看出,良渚古城的价值受到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制约,其价值的实现要以对其价值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事物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是否有价值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也不是以其历史文化价值内涵的不断发展为条件,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 26.法治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更加重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各项基本方略的协同配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要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建立规范的司法程序来保证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尊严。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如何进一步推进宪法实施,树立宪法权威。 【答案】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推进宪法的实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制定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聚集各方力量,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既要从整体上谋划,又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以推进宪法实施,树立宪法权威。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如何进一步推进宪法实施,树立宪法权威,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进一步推进宪法实施,树立宪法权威,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等方面来回答。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9年3月5日下午参加了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习近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内蒙古“一湖两海”(即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的生态综合治理,要对症下药,切实抓好落实。 习近平把讲话主题聚焦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我们草原人民是从草原出来的,绿色对我们来说是‘命根子’,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草原。习近平的讲话不仅对内蒙古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向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出了新的“动员令”。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请你谈谈习近平对内蒙古发展的有关要求的认识。 【答案】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要坚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迈过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内蒙古“一湖两海”即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的生态综合治理,要对症下药,切实抓好落实。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解决主要矛盾。习近平把讲话主题聚焦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子。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要坚持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秩序。习近平要求内蒙古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仅对内蒙古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向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出了新的“动员令”。 【解析】本题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矛盾分析法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谈谈习近平对内蒙古发展的有关要求的认识。矛盾的观点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然后选取适合的观点,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内蒙古发展的有关要求细化分析。 28.材料: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于2018年10月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需要克服土质、天气等各种难题,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为了保证航道畅通,港珠澳大桥要建几个超过170米高度的桥塔,但香港、澳门、珠海、深圳等几个机场的航空限高又不能超过120米,因此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最终采取了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经过我国交通建设者不懈努力,港珠澳大桥于10月24日正式通车! 结合材料,分析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 【答案】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是在尊重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②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最终采取了联合方案。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克服了多个方面的难题,经过不懈努力,实现通车。 【解析】本题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以港珠澳大桥建造的艰辛及建造过程取得的技术成果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设问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但还需要结合材料和试题设问进一步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角度分析说明材料,形成答案要点。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角度: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材料信息分析: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是在尊重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2)系统优化的方法角度: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要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材料信息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最终采取了联合方案。 (3)发展的实质角度: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材料信息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 (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角度: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材料信息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克服了多个方面的难题,经过不懈努力,实现通车。 考生将上述四个要点加工处理,有层次、条理化地组织答案。 29.材料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开文化的一把钥匙。 2018年12月20日,“汉语盘点2018”揭晓,从2018年的年度字词来看,无论是国家大事和民生类词汇,依然占据主体地位,无论是“奋”还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无论“进博会”还是“命运共同体”,无论是“限竞房”“满费降级”,还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无论是“宪法修正案”还是“一箭双星”等都是民众切身关心的话题。这些热词新语是社会的反光镜,是时代的透视机高度浓缩了一年时间里的中国和世界风貌。既勾勒热点、反映社会发展,又贴近民生描摹世俗人情,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些热词新语是社会的反光镜,是时代的透视机”的理解。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年度热词新语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发展。②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这些热词新语高度浓缩了中国和世界风貌,勾勒热点,贴近民生,描摹世俗人情。③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这些年度热词新语在人民实践中生成,是社会的反光镜,是时代的透视机。 【解析】本题以年度热词新语为背景材料,考查寻觅社会真谛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等方面,谈谈对“这些热词新语是社会的反光镜,是时代的透视机”的理解。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些热词新语是社会的反光镜,是时代的透视机”的理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年度热词新语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发展。这些热词新语高度浓缩了中国和世界风貌,勾勒热点,贴近民生,描摹世俗人情,在人民实践中生成,因此说是社会的反光镜,是时代的透视机。 可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等方面,谈谈对“这些热词新语是社会的反光镜,是时代的透视机”的理解。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他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没有留过洋,却也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他并不接受。“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他曾经直言,“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他是于敏。他用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坚定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于敏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于敏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答案】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于敏立志报国,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实现了人生价值。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于敏隐姓埋名。默默从事理论物理研究,为民族自立和国家强盛作出了贡献。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于敏正确处理了个人追求和国家需要的关系,在献身国防、报效国家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解析】本题以于敏的事迹为素材,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于敏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限定为实现人生价值。可涉及答题要素有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