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5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酷:五大人类活动之(一) 城市建设 教案(通用版)
补上一课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统筹分析人类活动 [编者按] 通过对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研究发现,高考题常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展开问题,从“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人与地如何协调”的角度考查考生对各种人地关系现象的评价,通过考生解答问题中自然流露的价值取向,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看得见、触得着、可评价的真实行为。考生在分析问题时,要综合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一学科思维来看待问题。站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角度分析问题,才能分析得更全,更有深度;站在个案的差异性角度分析问题,才能分析得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分析人类活动时,疏漏整体性和差异性任何一方面,分析就会有所偏颇。 [图解“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在分析人地关系问题的指导作用] 视角一 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着眼于自然地理环境,看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各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充分体现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而不同区域环境的发展演化特点又不尽相同,也反映了地理环境发展的差异性特征。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形成基础: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通过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三大表现: 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②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一个区域的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对点训练] 1.(2017·泰安二模)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 000年左右,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湖泊,此后随着气候的变迁和海平面的变化,使得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如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向北推进 B.向南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变化过程中( ) A.古湖泊面积增大 B.古湖泊距海渐近 C.河流流程加长 D.河流流速减缓 (3)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为垦殖 B.河流改道 C.泥沙淤积 D.气候变化 解析:(1)A (2)C (3)D 第(1)题,从题干文字信息可知,古湖泊原先所在位置是古老河口海湾,但图中信息显示,现在古湖泊的位置在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南部,说明此地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向北推进了。第(2)题,因海岸线向北推进,说明向北流入海洋的河流流程加长了。第(3)题,此地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 000年左右,其演化过程与气候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变化密切相关。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差异性成因: ―→―→ (2)表现: ①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主要影响因素 分布特点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②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环境表现出特殊的分布形态及发展状态,呈现出非地带性现象。 [对点训练] 2.(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如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 m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1)A (2)C 第(1)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2)题,该山坡2 000~3 000 m处低于高山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2 000~3 000 m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2 000~3 000 m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量大。 3.(2017·河北定州中学模拟)如图中A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就地带性和气候类型而论,该地适宜树木生长,但实地考察后人们发现除沿河两岸有“走廊式”林木外,基本为无林草原,被称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A地成为无林草原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强 B.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夏季风较弱 C.地处内陆,且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西部高山阻挡太平洋水汽到达,降水较少 (2)下列有关A地沿河两岸“走廊式”林木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河流沿岸地下水丰富 B.河流沿岸土壤肥沃 C.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林木主要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A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水分条件差,A对。南美大陆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夏季风较弱,降水少,B对。A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弱,且并非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C错。西部高山阻挡太平洋水汽到达A地,降水较少,D对。第(2)题,河流沿岸空气湿润,水汽多,河水下渗,河流沿岸地下水丰富,水源充足,A对。河流汛期泛滥,带来肥沃泥土,有利于林木生长,B对。周围地区为无林草原,沿岸为走廊式林木,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C对。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林木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 视角二 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着眼于人类活动,看环境问题 人类是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纽带,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要素,其数量的发展及其活动深刻地影响了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人类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 (2)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深刻地影响了环境的发展。 (3)环境对人类具有反馈作用,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2.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直接原因 典型事例 资源短缺 淡水、土地、矿产与能源的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缺水严重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人类过度捕猎 藏羚羊等数量减少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滥用化肥、农药 伦敦的光化学烟雾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 城市垃圾 噪声污染 交通、工厂等产生噪声 汽车鸣笛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污染物排入海洋 海上石油泄漏 [对点训练] 4.据统计,河北张北县20世纪70年代种植的近160万亩防护林,90%已到达过熟期,近几年,每年衰死和濒临衰死的约占20%。监测数据显示,该地区从2000年到2010年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至3 m,这也大大加快了防护林的衰死速度。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近年来张北县地下水位逐渐下降,推断其原因主要是当地( )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B.水污染导致水源短缺 C.生产用水急剧增加 D.水资源调出大于调入 (2)张北县防护林大量死亡,给当地带来的主要危害是( ) A.加重酸雨危害 B.加快土地退化 C.加速地面沉降 D.产生大量垃圾 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题意,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主要原因为人为原因。该县地处的华北平原,城市密集,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需水量大,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第(2)题,植被的作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消烟除尘等。植被死亡,水土流失加剧,肥力下降,土壤退化;一定程度上使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但不是主要危害;植被死亡与酸雨关系不大。 5.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如图为天津市某年四季PM2.5浓度平均日变化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代表冬季PM2.5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四季PM2.5浓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早晨峰值大致出现在7至9时,与人类活动相关 ②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 ③PM2.5浓度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同 ④各个季节的曲线大致呈双峰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1)B (2)B 第(1)题,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寒冷,取暖用煤量较大,所以PM2.5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季节,对应曲线乙。选B。第(2)题,7~9时是人们出行的高峰期,此时段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较多,且气温较低,对流较弱,PM2.5浓度出现一个峰值,同理,下午下班时段出现另一个峰值,①④正确;每天14时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大气对流较强,PM2.5浓度出现一个低值,③错误,②正确。选B。 视角三 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思维,着眼于人地关系,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日渐深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规范人类的各种活动,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基本内涵 (2)基本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 中的国际合作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控制人口规模 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适度消费 生态环境及资源是有限的,提倡满足基本需求条件下的适度、适量消费,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对点训练] 6.图1为曹妃甸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业流程图,图2为曹妃甸位置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经济区工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市场 (2)该经济区的主导工业是( ) A.钢铁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力工业 D.海洋化学工业 (3)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该经济区的示范意义表现在( ) A.产业结构多样 B.劳动力需求少 C.污染物零排放 D.资源利用率高 解析:(1)B (2)A (3)D 第(1)题,抓住图中“海水淡化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即可确定答案。选B。第(2)题,比较四个选项中的工业部门可以发现,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各道工序之间衔接密切,需要相互接近的工厂多,因而生产规模大,占地广,往往成为工业地域的主导工业。选A。第(3)题,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是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因而其示范意义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率高。选D。 7.(2017·滨州模拟)《人民日报》2017年3月3日报道,湖北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取得良好效益。如图为蕲春县清水河村秸秆不同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省(区)中,适宜推广该秸秆利用方式的是( ) A.藏 B.新 C.青 D.皖 (2)推广新型秸秆利用方式的意义主要有( ) ①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②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③提高农田土壤肥力 ④增加农村就业岗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D (2)C 第(1)题,适宜推广图示秸秆利用方式的地区要有丰富的生物秸秆,即种植业发达,故选D。第(2)题,推广新型秸秆利用方式,修建了生物质电厂,增加了第二产业比重,优化了产业结构,① 对;减少了大气及水体污染,但不能彻底解决污染,②错;新的利用方式主要为农业提供电力,而没有提高农田肥力,③错;电厂的修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增加了岗位,④对,故选C。 [课下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图是亚洲内陆某典型植被示 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与该植被生长地区气候特征最相近的是( ) 2.有关该植被所在地土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B.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C.地形因素是该地土壤形成的最活跃因素 D.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 3.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解析:1.C 2.B 3.D 第1题,由图示信息“亚洲内陆”及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矮小可判断,该类植被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判读选项中的气候统计图可知,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C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为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据图可知,该植被地上部分退化而根系发达,说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水分条件缺乏,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形成了荒漠景观,故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第3题,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但因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 (2017·肇庆教学评估)湖水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变化,青海湖是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如图为青海湖距今1.2万年来含盐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4~5题。 4.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3 700年 B.3 900年 C.6 900年 D.8 300年 5.距今2 000年以来,青海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 A.变暖变干为主 B.变冷变干为主 C.变暖变湿为主 D.变冷变湿为主 解析:4.D 5.A 第4题,水位最低时湖水的含盐量最高,读图后即可确定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第5题,距今2 000年以来,青海湖含盐量上升,说明湖泊水位下降,雨水补给逐渐减少,气候有变暖变干趋势。 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近20年间湖面面积已“缩水”了25.5 km2,自2000年以来,红碱淖水体面积下降趋势明显。2011年后,每年减少水体面积在1 km2左右。专家分析,如果红碱淖水位继续下降,将使该区域生物链内的动植物受到威胁,同时,红碱淖也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消失的罗布泊”。据此回答6~8题。 6.红碱淖“缩水”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荒漠化 B.全球气候变暖 C.降水量减少 D.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7.红碱淖“缩水”会产生的影响是( ) A.沿岸地区气候变暖速度加快 B.沿岸地区气温日较差将增大 C.沿岸地区生物多样性将增加 D.退化的湖床能开发更多的耕地 8.当地政府在对红碱淖进行发展规划时,找到一条适合该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能是( ) A.全面恢复湖泊周边的生态,发展草原、湖泊旅游 B.利用接近干涸红碱淖的咸水,发展化工业等 C.周边草原开垦出耕地,发展先进的滴灌农业 D.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发展水电、养殖、航运等 解析:6.D 7.B 8.A 第6题,读图可知,红碱淖上游在2004年和2009年先后建设了两座水库,拦河蓄水,导致注入红碱淖的水量减少,从而使红碱淖面积减小。选D。第7题,气候变暖是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的,红碱淖面积缩小,不会导致气候变暖速度加快,A错。湿地萎缩,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下降,会导致沿岸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B对。湿地面积变小,会导致沿岸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湖床退化,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同时由于水源缺乏,不会增加耕地面积,D错。第8题,面对红碱淖日益缩小的现象,当地应当全面恢复湖泊生态,发展特色旅游,既保护环境又发展经济,A对。发展化工业,会导致水源进一步减少,环境更加恶化,湖泊萎缩速度加快,B错。为了保护环境,遏制土地荒漠化,不能在干旱地区盲目发展种植业,C错。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会导致湿地萎缩速度加快,D错。 2015年秋季东北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专家指出,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导致雾霾加重的原因之一。据调查,秸秆还田需要收储、粉碎、运输、填埋等环节,提高了农民的种田成本。如图为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据此回答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 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 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 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 10.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 ) A.原料不足 B.冬季寒冷漫长 C.日照不足 D.科技水平较低 11.以下解决秸秆问题的措施最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政府定期进行收购,将其作为造纸工业原料 B.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 C.将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D.强制农民将秸秆直接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解析:9.B 10.B 11.C 第9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①是秸秆转化的产品,为饲料,②为燃料,③为肥料,④为废弃物。选B。第10题,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热量不足,不利于发展沼气。选B。第11题,将秸秆作为造纸工业原料或燃料,容易造成污染;将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选C。 二、非选择题 12.(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如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解析:第(1)题,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应从其分布面积的变化、是否集中连片及缩小或扩展的方向等方面分析。第(2)题,森林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区内森林的采伐与保护及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应从道路选址、在建设中注意预留野生动物过路通道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分析。 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13.(2017·安徽江淮十校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如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 (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 (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解析:第(1)题,可从盐分增加、水分减少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回答。第(2)题,湖泊面积大小取决于水量多少,可从湖泊补给水源角度分析。注意材料中提及位于天山北坡,有多条河流注入,则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量取决于气温,故夏季水量最大、湖泊面积最大。第(3)题,可从对气候、水质、生物、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第(4)题,该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短缺,故可从节水角度采取措施。 答案:(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 (2)夏季。艾比湖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 (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大人类活动之(一)城市建设 第1课时 城市空间结构 知识点一 城市区位因素 (2015·江苏高考,节选)如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下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解析:选D 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故选D。 (2014·全国卷Ⅰ,节选)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 2.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解析:选B 兰新铁路主要经过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所以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和水源关系密切,而绿洲地区有丰富的水源,所以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绿洲的分布。 城市的区位分布规律是什么? (1)从气候上看:城市多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2)从地形上看:城市多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平原地带。 (3)从河流上看:城市多选址于河流交汇处、河口位置、河运的起点或陆上交通干线的过河点位置。 (4)从交通条件上看: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线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城市密集。 知识点二 城市空间结构 1.(2017·昆明检测)如图为我国内地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甲、乙两个公交站台分布图,经统计,不同时刻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差异。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所示区域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公交枢纽 (2)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 A.MN方向皆为郊外 B.MN方向皆近商业区 C.M方向近市中心 D.N方向近旅游区 解析:(1)B (2)C 第(1)题,图中两站台皆7:00上车人数多下车人数少,19:00上车人数少下车人数多,且站台人数多时为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说明该区域人员需要早出晚归,符合住宅区的特点。第(2)题,我国内地为交通右行制。7:00前后上车人数远大于下车人数的甲站台指向的M方向近商业区或市中心,19:00前后下车人数远大于上车人数的乙站台指向的N方向近住宅区。 2.(2017·深圳调研)如图为我国广西某地经济开发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一类工业区适宜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优势条件分别是( ) A.高科技产业 环境优美和交通便利 B.制糖工业 靠近甘蔗产地 C.纺织、服装制造 员工通勤便利 D.钢铁、石油化工 海运便利 (2)图中A、B两地分别适宜建设( ) A.商业中心 高级住宅区 B.高级住宅区 商业中心 C.高级住宅区 物流仓储区 D.物流仓储区 商业中心 解析:(1)D (2)C 第(1)题,一类工业区邻近港区,海运便利,适宜发展需大量运进原料的钢铁、石油化工等工业。选D。第(2)题,A地离工业区较远,四周为绿地,又离海较近,景色优美,空气清新,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B地邻近工业区和港区,适宜建设物流仓储区。选C。 如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住宅区 中高级住宅区 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 低级住宅区 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等 工业区 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以减少污染;基本无污染工业可布局在市区内,否则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带,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区;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等 商业区 有市场最优原则(靠近城市几何中心)和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环城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处) 知识点三 城市体系 (2017·衡水中学模拟)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很多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某地区逢一、三、五在甲地,逢二、四在乙地,逢六、七在丙地,逢八在丁地,逢九在戊地,如图所示(以农历计,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区( ) A.集镇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甲地的服务范围比乙地小 D.丙地的服务功能比戊地齐全 (2)图中丁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A.可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其他几地居民有购买需求 C.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D. 已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解析:(1)D (2)C 4 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地区集镇分为三个等级;集市的周期为10天;甲地逢一、三、五,乙地逢二、四,故甲地服务范围大于乙地;丙地逢六、七,戊地逢九,丙地的服务功能比戊地齐全,D正确。第(2)题,一般来说,购买力越大,集市天数越多,比如城市的购买力比农村大,所以每天成集,故C正确。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是什么? 知识点四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017·豫南九校联考)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如图示意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1965~197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国( ) A.经济快速发展 B.自然灾害频发 C.城市化问题突出 D.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 (2)由图示信息可推测,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 ) A.停滞增长 B.缓慢增长 C.快速增长 D.持续下降 解析:(1)D (2)C 第(1)题,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市化发展,故A项错误;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化问题突出一般不会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快速下降,故B、C项错误;国家通过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可能导致城市化水平快速下降,故D项正确。选D。第(2)题,从图中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知,近1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上升,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故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选C。 2.(2018届高三·临汾四校联考)下表示意某年四座城市主要功能区不透水地表与植被结构比例。读表回答(1)~(2)题。 城市功能区 覆盖类型 上海 北京 纽约 洛杉矶 商业区 不透水地表 0.83 0.83 0.78 0.78 植被 0.08 0.08 0.18 0.09 居住区 不透水地表 0.68 0.65 0.45 0.52 植被 0.16 0.11 0.36 0.28 工业区 不透水地表 0.60 0.63 0.76 0.74 植被 0.07 0.06 0.03 0.02 (1)表中四座城市商业区不透水地表比例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通达度 B.政策 C.气候 D.地租 (2)结合表格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城市工业区的不透水地表比例最高 B.纽约商业区的占地面积大于工业区的占地面积 C.北京和上海工业区配套的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不透水地表比例相对较低 D.洛杉矶工业区占地面积最大 解析:(1)D (2)C 第(1)题,表中四座城市商业区的不透水地表比例高,植被覆盖比例低,说明土地利用程度高,主要原因是地租高。第(2)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四城市商业区不透水地表比例最高,A项错误;表格数据是关于比例而不是关于数量的,B、D两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判断C项正确。 1.城市化的三大标志是什么?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是最主要标志,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有何差异? (1)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出现城市化不合理现象。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不利影响 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不合理城市化表现 环境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风向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重难点(一) 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断分析 [典题示例] [例1] (2017·德州二模)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夜间人口密度分布图,下表为甲区昼夜人口密度变化趋势表。读图表回答(1)~(3)题。 就业人口密度 白天人口密度 夜间人口密度 1960年 100 100 100 1998年 137 129 60 注:将1960年数据视为100。 (1)该市夜间人口分布重心向外迁移是因为( ) ①甲区地租水平上升 ②乙区基础设施改善 ③丙区环境压力增大 ④全市交通设施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据表推断甲区( ) A.白天进入的人口小于离开人口 B.周末人口昼夜差异大于工作日 C.白天的交通出行高峰持续全天 D.未来昼夜人口差异将逐步加大 (3)甲区最突出的功能有( ) A.商务办公、工业生产 B.生活居住、工业生产 C.商务办公、生活居住 D.文化教育、工业生产 [解析] 第(1)题,城市是人口聚居的聚落形态,因此夜间人口的分布状况可以反映住宅区的分布状况,图中显示该特大城市夜间人口分布重心外移,逐渐远离市中心,说明随经济发展,市中心地租水平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区外围基础设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不断完善。第(2)、(3)题,从表中数据看,甲区夜间人口密度减少,白天人口密度增加,且该区的就业人口密度大大增加,从距离市中心距离看,甲区靠近市中心,说明该区是商务区,未来昼夜人口差异将逐步加大。 [答案] (1)B (2)D (3)C [考点师说] 1.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断方法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读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观形态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观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2.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五个方面: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第三,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住宅用地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污染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第五,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对点训练] 1.(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如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解析:(1)C (2)A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市北部地区地租等值线密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故北部地区地租梯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故A错误。图中地租相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故B错误。西北方向上地租递减较慢,可能是因为西北方向上交通设施较好,距离市中心较远地段地租仍很高,故C正确。空气质量越好的地区,地租越高,地租等值线间距会越大,故D错误。第(2)题,甲地与距离市中心相等距离的其他区域相比较,地租水平较高,说明交通通达度较好,环境质量较好,最适合布局对交通通达度、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电子信息产业,B、C、D三项因有噪音、水、固体废弃物污染,且占地面积大,应远离市区。 2.读我国南方某城市不同时期不同功能区分布图,完成(1)~(3)题。 (1)从1998年到2016年,该城市住宅区( ) ①向西部和北部扩展 ②面积扩大,分布更加集中 ③功能上出现分化 ④面积扩大,分布上趋于分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关于该城市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区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污染较轻 ②工业区在空间上趋于分散,避免了污染源的集中 ③城市水域面积扩大,增加了城市内涝发生的概率 ④城市水域面积扩大,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城市自来水厂由a地迁往b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价、水质 B.水质、风向 C.风向、地价 D.水质、市场 解析:(1)B (2)C (3)A 第(1)题,读图可知,从1998年到2016年,该城市住宅区主要向南部扩展;住宅区面积扩大,分布上趋于分散;城市部分住宅区成为传统居民保护区,功能上出现分化。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主要盛行东北风和东南风,2016年该城市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西北侧和西南侧,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污染较轻。1998年工业区分布较分散,2016年工业区分布较集中。城市水域面积扩大,提升了调蓄地表径流的能力,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第(3)题,随着城市的扩大,a地由城区外变为城区内,地价上涨;b地位于远离城区的河流上游,将自来水厂迁往b地,可保证水质,且地价较低。 重难点(二) 城市化及其影响分析 [考点师说] 1.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和中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乡村和中小城镇环境优美;现代交通网络的建立等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转变带来的影响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镇用地,将增加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带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化。 3.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社会问题等方面,不同城市化问题的应对措施也有所不同。 (1)城市内涝:整治河道,完善排水系统,扩大绿地和湿地面积,建设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等。 (2)环境恶化:建设城市绿心、绿色屋顶、植物墙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扩大城市湿地面积,使用清洁能源,垃圾分类处理,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3)交通拥挤: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完善城市交通网,发展立体交通,发展城市公交等。 [典题示例] [例2] (2018届高三·新乡重点中学调研)科学家通常将城区温度与周围郊区或乡村温度差值定义为热岛强度,城市热岛强度在人口聚集、建筑物密集的地区往往表现更为明显。如图为我国某大城市多年春节周和前后四周(+表示春节周后,-表示春节周前)的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城市春节周城市热岛强度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气候变化 B.寒潮影响 C.产业转移 D.人口流动 (2)春节前后该城市( ) A.春节周降水最多 B.春节后第二周日平均气温最高 C.夜晚热岛效应强于白天 D.春节前第三周日平均气温最低 (3)据图观测,我国北方城市热岛强度冬季要强于夏季,其原因可能是( ) A.冬季交通车辆比夏季多 B.冬季取暖,释放热量比夏季多 C.冬季城市地面吸热更快 D.冬季风力较小,城市散热较慢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城市热岛强度在人口聚集、建筑物密集的地区往往表现更为明显,该城市春节周城市热岛强度比节前、节后较低,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人口流动,春节周回乡人口多。第(2)题,从图中看,春节前后该城市夜晚热岛效应强于白天;春节周热岛强度最低,上升气流弱,降水量少;平均热岛强度高低,不代表日平均气温的高低。第(3)题,据观测我国北方城市热岛强度冬季要强于夏季,其原因可能是冬季取暖,释放热量比夏季多,B对;不能表明冬季交通车辆比夏季多,A错。城市地面硬化,吸热速度没有季节差异,C错。冬季风力较强,城市散热较快,D错。 [答案] (1)D (2)C (3)B [对点训练] 3.如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依然很快 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2)由图可知( ) A.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呈下降趋势 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 (1)D (2)B 第(1)题,据图可知,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A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错;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的水平,D对。选D。第(2)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居住在欠发达地区的比例越来越大,居住在发达地区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B对。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下降,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依然上升,A、C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数量仍多于发达地区,D错。选B。 4.(2017·泰安二模)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规划示意图。图中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据图完成(1)~(2)题。 (1)在该城市规划中,限制了城市各组团的( ) A.服务种类 B.服务范围 C.服务人口 D.服务等级 (2)城市“绿心”的设置,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 ) A.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B.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C.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市化 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解析:(1)A (2)B 第(1)题,从图中看,该城市规划中的各城市组团的主要职能都非常明确,因此该规划限制了城市各组团的服务种类。第(2)题,城市“绿心”的设置,可以有效地调节城市气候,美化环境,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反映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课堂迁移应用] 2016年1月,作为江苏省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在江苏省两会得到热议。江北新区已初步形成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读江北新区位置图,回答1~3题。 1.江北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 A.空间大,土地价格较低 B.邻近南京主城区,联系便利 C.位于主导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 D.邻近安徽省,扩大南京辐射范围 2.江北新区的建成可以( ) A.降低南京市城区的房价 B.缓解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 C.作为南京的高级住宅区 D.方便南京各区之间的联系 3.江北新区产业布局合理的是( ) A.西部地区—重点发展重化工业 B.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滨江地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 D.丘陵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粮食生产 解析:1.A 2.B 3.C 第1题,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的北边,面积大,且原来经济欠发达,土地价格较低,与上海浦东新区相似。由于长江阻隔,与南京主城区联系不便。选A。第2题,江北新区的建设主要是为了缓解市区人口和工业的压力,将市区人口和工业向该区迁移。选B。第3题,滨江地区水运交通便利,适合发展航运物流和港口贸易;西部地区位于河流的上游,不适合发展重化工业;东部地区位于河流的下游,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丘陵地区适合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生态农业。选C。 如图示意长江下游某城市地铁运营线路及2017年新规划的地铁换乘中心和停车场(位于市郊)分布。读图完成4~6题。 4.该市中心商务区最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5.该市新规划一部分地铁换乘中心及停车场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新建换乘中心人流量,促进城市化发展 B.加强地上地下交通衔接,缓解市区交通拥堵 C.节约城市建设用地,引导城市功能区分化 D.提高市郊交通通达度,引导市郊房价下降 6.美国某电子产业准备在该市建设分公司,其中意的地点最可能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解析:4.B 5.B 6.D 第4题,乙处地铁线路最集中,说明人流量最大,最可能为城市中心商务区。第5题,新规划的地铁换乘中心及停车场位于市郊,方便居住在市郊的人员停车和换乘地铁,有利于减少地面车流量,缓解市区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化、节约城市建设用地不是新建地铁换乘中心及停车场的主要目的;新建换乘中心及停车场附近交通通达度提高,房价可能会提高。第6题,d地位于郊外的机场附近,且有地铁经过,交通非常便捷,方便与总部联系和电子产品的运输,且该地地价便宜,故适合布局电子产业。故选D。 [课下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绿洲城镇是中国西北地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核心。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完成1~3题。 1.绿洲城镇与珠三角城镇相比( ) A.环境承载力大 B.社会文化差异小 C.经济基础薄弱 D.交通通达度较高 2.制约绿洲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风沙 C.矿产 D.水源 3.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 A.荒漠化的治理 B.水利设施的建设 C.人工植被的培养 D.光照资源的开发 解析:1.C 2.D 3.D 第1题,绿洲城镇规模较小,区位条件较差,经济基础明显较珠三角城镇薄弱。选C。第2题,由图文信息可知,绿洲城镇位于干旱地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选D。第3题,推动绿洲城镇化的主导作用是人与地理环境相协调,荒漠化的治理、水利设施的建设、人工植被的培养对推动绿洲城镇化起主要作用。选D。 如图为我国某集中团块式城市现状及规划范围图,读图完成4~6题。 4.该城市的布局模式不利于( ) A.节约用地 B.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C.缓解交通拥堵 D.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5.该城市拟建设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合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Ⅰ购物中心(销售高档商品)与Ⅱ购物中心(销售普通商品)相比( ) A.Ⅰ服务范围为甲区域及其邻近地区 B.Ⅱ服务范围为城市郊区 C.Ⅱ服务范围大于Ⅰ D.Ⅰ与Ⅱ服务范围不重叠 解析:4.C 5.D 6.A 第4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商业区位于市中心,环线较少,过境车辆影响市内交通,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少,只有两个,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城市功能区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选C。第5题,读图可知,甲处位于河流上游、居住区的东北方,在此布局工业园区可能会使城市产生水污染、大气污染。乙处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在此布局工业园区对城区污染严重。丙处位于火车站附近,在此布局工业园区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丁处面积广大,地价低,位于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适合建设工业园区。选D。第6题,Ⅰ购物中心销售高档商品,商品等级高,服务范围大;Ⅱ购物中心销售普通商品,商品等级低,服务范围小。不同等级服务范围具有相互重叠性。选A。 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2016年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据此回答7~8题。 7.杭州作为G20峰会主办城市的优势有( ) ①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②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③传统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部门齐全 ④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杭州为中国十大低碳城市之一,下列举措符合其发展方向的是( ) A.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打造沿海石化基地 B.扩大城市规模,打造长三角核心城市 C.优化经济结构,打造互联网经济 D.鼓励企业外迁,全面发展第三产业 解析:7.B 8.C 第7题,杭州地处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优美,接待能力较强。第8题,发展石化工业、扩大城市规模均不利于打造低碳城市;打造低碳城市也不意味着鼓励企业外迁。 (2018届高三·安徽四校联考)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读图完成9~11题。 9.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 A.阻挡雨水杂物 B.美化城市环境 C.防止人为践踏 D.减少建设成本 10.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 11.图乙中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 A.高雄市 B.重庆市 C.北京市 D.乌鲁木齐市 解析:9.C 10.B 11.A 第9题,从图甲来看,如果种植池与路面高度一致,行人或车辆易进入种植池,破坏绿化,而种植池比路面高就可以防止人为践踏。选C。第10题,图乙所示设计的种植池比路面低,有利于城市地面径流下渗,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选B。第11题,降水丰富的城市,路缘石越高越有利于种植池蓄水和排水,在所给的四个城市中,高雄市降水量最大。选A。 二、非选择题 12.就地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逐步向城镇人口转化,这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新趋势。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是如何实现就地城镇化的?试简述该地实施就地城镇化的好处。 (2)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来推进? (3)简述工业园区在县城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居住区向县城、集镇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居民集中,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居民就地城镇化。第(2)题,推进城镇化要加大城镇的吸引力,我国目前大量农民工在城市里有很多后顾之忧,如户口问题、子女入学问题、住房问题、与当地城市人口同工不同酬等,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大大提高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加快城市化进程,但大城市人口容量有限,应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就地转化。第(3)题,工业区占地面积大、付租能力低、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交通运输有较高的要求,主要分布在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的地方。 答案:(1)居民区向集镇、县城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就地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量较小,距离较短。迁入大城市人口数量减少,从而有利于缓解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也减少了乡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数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2)集约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业;调整户籍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市民化;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等。 (3)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土地租金(价格)低,交通比较便利,对城区环境的污染较小。 13.(2017·合肥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地中海北部沿岸城市巴塞罗那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质量下降,城区通风、采光和卫生条件都难以保障,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为解决这些难题,巴塞罗那新城进行了全新规划:一个个方块状的街区整齐排列,方块之间是密集的城市道路网…… (1)描述图中道路的走向特点。 (2)分析巴塞罗那道路的走向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好处。 (3)方块状街区并不是规则的正方形,而是有四个切角的方块(见街区建筑平面图)。请你说说这种设计的可能用途。 (4)巴塞罗那新城严格控制街区的规模(街区长度一般为113 m)和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不超过22.4 m),这种街区的规模和建筑的密度远小于中国大城市的多数普通小区。有人建议在中国的大城市新城规划中模仿巴塞罗那的“街区规模小,建筑密度低”的城市规划模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线可以判断道路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或西北—东南走向。第(2)题,道路走向带来的益处主要体现在采光和通风两方面,图示道路走向可以保证方块状街区四面房屋都有较为充足的光照条件;街道是东北—西南走向利于将西风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第(3)题,不规则方块状街区的建设有利于交通运输、通风换气、休闲娱乐等。具体如下:加快车辆过弯速度,防止路口处交通拥堵;便于城市内部空气的流通;供车辆停靠;供居民休憩。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赞同或不赞同均可。所阐述理由要与观点一致。赞同的观点主要考虑我国的交通拥堵状况、采光和通风、环境污染等方面;不赞同的观点主要考虑我国的土地紧张状况、交通压力、社会治安等方面。 答案:(1)道路呈东北—西南走向或西北—东南走向。(与经纬线呈一定的夹角) (2)保证方块状街区四面房屋都有较为充足的光照条件;街道是东北—西南走向利于将西风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加快车辆过弯速度,防止路口处交通拥堵;便于城市内部空气的流通;供车辆停靠;供居民休憩。 (4)赞同。街区规模小,建筑密度低,使城市内部道路网更为密集,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利于减少高大建筑对光照的阻挡,保障居民有较充足的阳光;防止高大建筑对风的阻挡,有利于城市污染气体的扩散;有利于缓解城市因人口密度过高、人类活动频繁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或不赞同。中国人口多,城市化进程快,建筑密度低会导致城市占用土地面积过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侵占耕地,不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城市用地规模过于庞大会导致城市内部交通距离拉大,造成交通不便;街区规模小,密集的路网可能导致街区居民生活受到更多的噪音污染;开放街区可能会带来暂时的治安隐患。] 第2课时 区域城市化发展 考查点(一)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条件及特点分析 [典题示例] [例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②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③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说明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是什么? (3)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质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要准 设问解读 思考定向 第(1)问 说明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差异 结合图例分析图1即可判定 说明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成因 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2)问 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特点(比较限定:与苏中、苏北相比) 城镇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图2中体现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 第(3)问 设问要求“体现”,知识限定“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信息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措施 第二步:析题要全 (1)定位区域在哪里 由题干中的“江苏省”以及图中的信息,可确定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山东省、安徽省和浙江省为邻。 (2)析材料,对接知识 材料信息 对接知识 由材料中的①信息可联想到的知识是“ 城市化的含义与标志”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的过程。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小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由材料中的②信息可联想到的知识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城市化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由材料中的③信息可联想到的知识是“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城市化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往往起步早、水平高,但目前的发展速度较慢 第三步:答题要精 (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3)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 [方法归纳]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分析方法 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2.区域城市化过程分析方法 (1)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判断城市化速度。 (2)根据城市面积、范围变化判断城市化速度。 3.区域城市化特点分析方法 (1)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2)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3)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对点训练] 1.(2012·山东高考)如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第(1)题,注意仔细读图,从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两方面回答。第(2)题,可从江苏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交通、经济基础、受上海经济辐射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经济辐射影响;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2.(2013·浙江高考)2013 年 1 月 17 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如图为舟山市 2007 年和 2010 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 2007~2010 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城市化是从第一产业逐步转化为第二、三产业的过程,是第二、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能够加速城市化进程;反之,则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答案: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考查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和措施 [典题示例] [例2] (2012·上海高考)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③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④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⑤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要准 (1)定位区域在哪里 由材料一中的文字信息可知,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 (2)审设问,析材料,获取信息 设问解读 对接材料 信息获取 第(1)问 劳动人口结构变化 ② 农村劳动人口下降 产业结构变化 ①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第(2)问 设问要求“分析”,知识限定“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② 优化产业结构 ③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④ 加强环境建设 ⑤ 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步:答题要精 (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2010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明显上升。 (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与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 [方法归纳] 1.区域城市化的影响分析 要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具体答题模板如下: (1)有利影响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人口转化 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 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科技 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思想观念 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不利影响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资源问题 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 生态问题 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 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 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环境问题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烟尘、废气污染大气环境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导致水污染 建设规模的扩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产生严重的固体垃圾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产生噪声污染 社会问题 汽车数量大量增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导致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乡村人口大量无序迁入,城市劳动人口急剧增长,造成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2.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措施分析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尤其要淘汰高耗能、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对点训练] 3.(2011·天津高考,节选)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解析:由图可知,S市为上海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会转移到周边地区,周边地区工业发展会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进而促进城镇化发展。 答案: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4.(2013·广东高考)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 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1996~2008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西宁市耕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上升的原因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等。第(2)题,读图可知,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这种工业结构可能带来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答案:(1)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2)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课下达标检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云南、四川、湖南、江西、安徽的7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重庆、武汉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中上海为龙头,武汉为龙腰,重庆为龙尾。 (1)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促进上海乃至全国的发展,国家首先在上海设立了自由贸易区。简述我国首先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原因。 (2)加强长江流域的合作,对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简述西电东送、川气东输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 (3)目前,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化发展迅速,形成了明显的城市群和城市带,请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原有的经济基础、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来说明。第(2)题,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转入区的影响知识的迁移即可得到答案,包括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第(3)题,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不利影响主要结合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来回答。 答案:(1)上海位于我国沿海的中间位置,海陆空交通便利;区域经济发达,工业、商业贸易发达;经济腹地广;政策支持;对外开放程度高。 (2)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3)利: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利:可能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2.(2017·石家庄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斯塔德地区是荷兰经济发展的重心,因其多中心环状城镇格局与大面积的“绿心”农业区并存而闻名于世,被国际社会誉为开放空间保护的典范。兰斯塔德“绿心”战略于1960年提出,正值荷兰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保护”作为“绿心”战略的唯一原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绿心”战略并未完全实现“保护”的目标。为此,1995年荷兰政府组织征集和讨论了有关“绿心”地区发展的意见,达成“绿心”共识,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下图示意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 (1)简述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的优点。 (2)说明兰斯塔德“绿心”战略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的原因。 (3)请为实现“绿心”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第(1)题,主要从农田做城市“绿心”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等方面分析。第(2)题,大面积的“绿心”位于城镇中心,使城市各功能区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各区之间的联系,也导致城市用地紧张、限制土地开发。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从实现“绿心”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合理回答即可。 答案:(1)大面积农田、绿地有利于改善市区的生态环境;多中心环状城镇格局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疏散城市职能,减轻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 (2)“绿心”地区到达周边各大城市距离较短,但“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提高了城市间的交通成本;在快速城镇化时期,“绿心”战略的实施限制了廉价土地的供应量,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成本上升;“绿心”内人口增加,且单纯发展农业,经济价值较低,“绿心”政策限制土地开发,无法满足“绿心”内居民发展的需求;“绿心”与外围城市长期割裂,影响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绿心”地区结构单一,游憩功能不足,保护价值小。(答案合理即可) (3)限制城镇化对“绿心”的侵占,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农业质量,促进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提升地区经济价值;加强财政支持,改善乡村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建设,促进乡村地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游憩和自然空间,提升“绿心”的生态服务功能。(答案合理即可) 3.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二者能否协调发展也是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国际上一般采用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否协调发展,国际公认的较合理水平为1.4~1.5,小于比值为滞后城市化,反之为过度城市化。下图为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分析示意图。 (1)概述图示时期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的特点。 (2)说明2001~2005年成都出现的城市化问题及其原因。 (3)成都市为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可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文字材料和图上的数值可知,成都市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1978~1995年小于1.4,1996~2000年为1.4~1.5,2001~2012年大于1.5。第(2)题,2001~2005年成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超过1.5,属于过度城市化,城市人口激增而工业化水平偏低,这样容易导致就业难、住房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等城市化问题。第(3)题,目前,成都城市化过快发展而工业化发展滞后,因此要提高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增加就业机会,防治城市化问题。 答案:(1)1978~1995年,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比值小于1.4,属于滞后城市化;1996~2000年,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为1.4~1.5,属于协调发展期;2001~2012年,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超过1.5,属于过度城市化。 (2)问题:就业压力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原因:工业化水平低,缺乏产业支撑,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激增。 (3)稳步推进城市化,防治“城市病”,优化就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主导产业。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广西拟联合广东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推进双核发展战略,打造区域城镇化合作发展示范区。下图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下表为2014年两省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表。 省区 人均GDP/元 城镇人口比重/% 三大产业产值比 桂 33 090 46.01 15.4∶46.8∶37.8 粤 63 452 68.00 4.7∶46.2∶49.1 材料二 钦州港是北部湾沿岸著名的深水良港。钦州港工业区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该工业区石化产业发展迅速,石化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 (1)与甲城市群相比,乙城市群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双核”是指______、______,该经济带建设对广西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3)简述在加强城镇化合作方面,粤桂两省区应该采取的措施。 (4)简述钦州市发展石化产业的区位优势。 解析:第(1)题,比较甲、乙两城市群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分布即可得知乙城市群的特点。第(2)题,规模大、等级高的城市一般会成为经济带的核心。珠江—西江经济带由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两部分构成,前者的核心是广州,后者的核心是南宁。经济带发展带来的影响一般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较多,社会经济影响多为有利的,主要体现在就业、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转移以及城市化等方面。第(3)题,注意从“合作”两字上分析。首先要加强联系,如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联系;其次要减少盲目的竞争,进行产业分工与协作;再次要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第(4)题,读图可知,钦州市及周边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邻近港口,海运便利;根据其位置特点可判定石化产品市场广阔;由材料中“钦州港工业区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判定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答案:(1)城市数量多、密度大,区域城市化水平较高 (2)广州 南宁 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 (3)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区域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强中心城市对区域的经济辐射与带动作用。 (4)靠近油田,原料丰富;靠近水电站,能源充足;邻近港口,水运便利;地处中南地区,面向东南亚,石化产品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扶持。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海迪士尼乐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于2016年6月16日开园迎客。 材料二 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城市病”,如图所示。 材料三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 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上海迪士尼乐园选址在浦东新区川沙新镇,试分析其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及“病因”。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成生态城市。 解析:第(1)题,上海迪士尼乐园选址在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其区位优势是该地区是城市新区,在基础设施、交通、环境质量、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第(2)题,由材料可知“城市病”表现在人口、环境、交通、住房和资源等方面。其病因主要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过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第(3)题,本题要求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为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提一些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质量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便于乐园场馆建设。 (2)表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 病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环境: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 第3课时 聚焦城市协同发展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显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协调发展,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结合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域城市的协同发展将会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之一,同时也会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关注点。 热点(一) 京津冀一体化 中国社科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于2017年6月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着力推进的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已取得明显效果。报告将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进行评价,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分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方面。根据报告,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近年来呈明显上升态势,特别是2013年之后上升幅度更大。 报告认为,共享和绿色发展指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上升的主要力量。随着北京的产业开始集中向天津和河北转移,特别是后者城乡居民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京津冀三地居民收入差距正在缩小。同时,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节能减排、大气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均取得进展。 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仍有不少问题待解。报告建议,要推动京津冀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应积极采取调控治理、差别化治理、精准治理等手段应对大气污染;探索产业转移协作新模式,推进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完善产业转移协作利益共享机制;加深区域公共服务合作,引导北京、天津优质服务资源向河北辐射;引导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等。 [热点解读] 1.实施背景 多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京津冀的区域合作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却发展滞后,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伴随人口激增、土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等“城市病” 日益突出,城市发展已经碰到天花板,其根本出路在京津冀协同。京津与周边的关系正从集聚、吸收转向疏导、互动,给自己寻找出路,也给周边提供机会。 2.战略意义 (1)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会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力。目前,中国正在把北京建设成世界城市。要扩大北京在东北亚这一区域的影响力,必须强调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2)京津冀一体化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具有带头作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绝不是单纯解决北京的城市病,也是在为其他城市、区域的发展进行重要的制度性探索。 [热点押题] 1.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疏解首都面临的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京津冀地形图与京津冀城镇体系与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规划图。 材料二 2013年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统计数据。 项目 区域 人口密度/(人/km2) 城镇化水平/% 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元 三次产业结构/% 交通时间距离 北京 1 261 86.2 3 360 0.8∶22.3∶76.9 京津:33分钟 天津 1 183 81.6 2 726 1.3∶50.6∶48.1 津冀(石家庄):5小时 河北 386 48.2 1 882 12.3∶52.2∶35.5 冀(石家庄)京:1小时19分钟 材料三 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 (1)说出京津冀地区的地势特点以及地带性植被类型。 (2)从地理区位看,应当首选保定市和________市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从该区域产业分工定位看,北京应当大力发展________产业。 (3)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简述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 (4)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推进,河北省将成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简述该省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5)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图判断,结合图中海拔高度颜色深浅变化,京津冀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结合图中经纬度判断,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第(2)题,从地理区位看,保定、廊坊距京津近,所以应当首选保定市、廊坊市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从该区域产业分工定位看,北京作为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应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3)题,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过渡带,植被类型由森林向草原过渡,物种丰富。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水热条件差异大,可以为多种物种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有滦河湿地,生物多样性好,所以在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形成了“野生动植物基因库”。第(4)题,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上,降水少,人口众多,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用水量大。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土地盐碱化和风沙灾害严重等。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治理。第(5)题,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及分工的不同、区域经济联系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答案:(1)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地带性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2)廊坊 第三 (3)①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过渡带,植被类型由森林向草原过渡;②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水热条件差异大;有滦河湿地,生物多样性好。 (4)问题: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土地盐碱化和风沙灾害等;(答对2点即可) 措施:南水北调,增加灌溉水源;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缓解春旱和夏涝;排灌结合,防治土地盐碱化,改造盐碱地,培育耐盐耐旱作物;营建农田防护林体系,防治风沙灾害;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答对任意2点即可) (5)①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城市化进程,作为京津人口疏散地;②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互补;③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④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快一体化进程;⑤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答对任意4点即可) 热点(二) 雄安新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先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 km2,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 km2,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 km2。 [热点解读] 1.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 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2.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 (1)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2)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3)协调发展示范区。 (4)开放发展先行区。 [热点押题]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1)从地图上来看,雄安新区可以说是位于整个京津冀地区腹地,围绕着河北最大的湖泊——白洋淀,真正可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请结合该地气候类型判断白洋淀水位季节变化特征,并给新区今后水资源利用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南水北调除外)。 (2)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 km2,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 km2,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 km2。雄安新区定位二类大城市。请分析如此规划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对京津冀地区城市和经济发展的地理意义。 (3)借鉴学过的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地区或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请你为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出谋划策。 解析:第(1)题,雄安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冬春少雨,尤其是春季降水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缺乏。因此,雄安新区今后水资源利用除了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之外还应该注意节约用水,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水资源利用量;保护好现有水资源,适度开采地下水,做好污水处理,开发废水回收利用等。该地区河湖水源补给类型主要为雨水补给,因此白洋淀水位季节变化特征为季节变化大,夏秋季丰水期水位高,冬春季枯水期水位低。第(2)题,雄安新区建设,可以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探索研究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将形成京津冀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带动和促进北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首都与周围地区的经济差距。第(3)题,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道路拥堵;产业结构单一引起经济衰落;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等。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其发展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或少出现以上问题,因而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首先应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规划建设适应未来的道路交通系统;合理配置产业结构,适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留足够的绿地、湿地等生态功能用地;建设完善的防治污染的系统和设施。 答案:(1)白洋淀水位季节变化特征:季节变化大,夏秋季丰水期水位高,冬春季枯水期水位低。建议:注意节约用水,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水资源利用量;保护好现有水资源;适度开采地下水;做好污水处理,开发废水回收利用。 (2)有利于集中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利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将形成京津冀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带动和促进北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缩小首都与周围地区的经济差距。 (3)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规划建设适应未来的道路交通系统;合理配置产业结构,适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留足够的绿地、湿地等生态功能用地;建设完善的防治污染的系统和设施。(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热点(三) 城市群 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国家发改委今年要加快编制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关中平原、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发展规划,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布局建设,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英地理学者戈德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截至2015年,中国现有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国家级城市群。2014年5月13日,青年时报报道我国按照目标,下一步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2015年1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带。 [热点解读] 1.城市群的地理条件 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城市数量和发展形成主要受到地理条件、区位交通、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地势地貌条件越平坦、区位交通状况越优良、经济发展水平越发达,则城市群的空间范围越大、城市数量越多、城市群越容易发展形成。 2.城市群的发展特点 城市群不是若干城市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自然布局和简单组合,城市群能够成“群”的关键在于城市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互动,促进城市间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关联配套、公共服务均等,充分发挥城市群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 [热点押题] 3.有关专家预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可能连为一体,并在2020年左右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超级城市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城市群的竞争力包括先天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先天竞争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发展空间、劳动力数量和移民规模等;现实竞争力包括城市群GDP总量、对外贸易、分工程度、中心城市的主体地位等;成长竞争力是指城市群GDP增长速度、教育质量、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等。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全国排名第一,简要分析其原因。 (2)处于两大城市群之间的皖江城市带已被国家规划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分析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 (3)图中所示区域规划建设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什么有了长江这一条航运价值很高的“黄金水道”,还要修建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呢? 解析:第(1)题,主要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开阔、腹地广、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高等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从皖江城市带临近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铁路与高速公路的运输特点以及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求增加两方面回答。 答案:(1)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地势平坦开阔,腹地宽广;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大,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 (2)位于两大城市群之间,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东面近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三角洲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佳区域。该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都比较丰富。劳动力丰富,且成本较低廉;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优惠;受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辐射作用,该区域的产业基础较好、产业设施逐步完善。(任答两点即可) (3)① 随着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对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大,需要建设水-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②该区域虽有长江作为水上通道,但是水运的速度较慢,且受河道及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了。③相对来说,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速快的特点;而高速公路具有速度更快、灵活性强的优势,更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现代交通运输的作用。 [课下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将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300万以内。读图回答1~3题。 1.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原因是( ) ①基础设施好 ②人口密度大 ③生态环境好 ④开发程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 A.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 B.国务院各职能部门 C.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 D.各国在中国大使馆 3.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北京生态环境压力减轻 B.北京经济中心地位下降 C.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 D.白洋淀的湿地面积减少 解析:1.D 2.C 3.D 第1题,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位于京津冀腹地,土地、水利、环境、地质支撑条件优良,生态环境好,发展空间充裕,开发程度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人口密度小,拆迁成本低,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第2题,根据材料提示,雄安新区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国务院各职能部门和各国在中国大使馆是属于首都的行政和外交功能,属于首都功能,所以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的部门。第3题,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将逐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生态环境压力减轻,北京经济中心地位下降,雄安新区迁入人口增多,材料提到建设成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所以白洋淀的湿地面积将得到有效保护,不会减小。 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依据流域型城市定义划分“上中下游城市”。读图,完成4~6题。 4.位于流域型城市中上游的城市( ) A.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城市规模一般较小 B.城市间相互联系差,交通通达度一般较低 C.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D.水质比较清洁,较适宜发展食品加工工业 5.在同一流域型城市中,上游城市往往为中下游城市提供( ) A.高素质劳动力 B.服务产品 C.初级农矿产品 D.广阔市场 6.如图为华北地区海河流域中北京、天津、衡水、石家庄四城市相对位置示意图,四城市分别处于流域型城市中的( ) A.下游、下游、上游、中游 B.中游、下游、上游、中游 C.下游、下游、中游、中游 D.中游、下游、上游、上游 解析:4.B 5.C 6.A 第4题,在“流域型城市”概念中,上游城市并不等同于河流上游的城市,因此其海拔不一定高,水质不一定清洁;上游城市一般规模较小,经济水平也落后于下游城市,城市交通通达度低,往往大量开发初级农矿产品,可能存在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第5题,上游城市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为中游城市和下游城市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而非高素质劳动力;中游城市和下游城市处在产业链的前端,生产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产品,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产品主要通过下游城市汇入市场。第6题,流域型城市与河流流域无关。从流域型城市定义可知,北京、天津属于一线城市,为流域型城市中的下游城市;石家庄属于京津冀城市群,为河北省的省会,地位低于京、津,为流域型城市中的中游城市;而衡水是河北省的地级市,为流域型城市中的上游城市。 如图示意我国“中原城市群”(城市名只标注了郑州)各城市不同年份城市竞争力的等级分布演变状况(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第一至第四等级),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等级分布演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二等级梯队由北部与东部逐步收缩稳定在北部地区 B.第三等级梯队从南部扩至南部与东部,后又缩回南部 C.位于郑州正东部的城市,其城市竞争力等级明显下降 D.位于郑州正西部的城市,其城市竞争力表现较不稳定 8.1988年,“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等级分布差异最大的发展轴是( ) A.京广线沿线 B.陇海线沿线 C.京九线沿线 D.焦枝线沿线 解析:7.D 8.A 第7题,对照图例,A、B、C三项描述是正确的。位于郑州正西部的城市自1988~2006年,同一区域其城市竞争力一直是第一级,没有变化,表现很稳定。第8题,从图中沿京广线可以看出,1988年自北到南“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等级依次第二、第一、第三、第四,各等级都有,其他铁路沿线都没有那么多等级。所以1988年,“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等级分布差异最大的发展轴是京广线沿线。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从综合指数排名看,珠三角位于第一,长三角紧随其后,而京津冀城市群虽拥有众多独特优势,综合排名垫底。可实际上京津的人均GDP直逼10万元,河北人均GDP只有3万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一截。阅读材料,回答9~11题。 9.下列不属于京津冀城市群拥有的独特优势的是( ) A.全国政治中心、两大直辖市 B.智力资源密集 C.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高度国际化 10.目前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拥有众多优势,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后两者,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京津与冀,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 B.京津冀城市群各城之间交通不够“高效便捷” C.京津冀主要城市产业联系强度远低于长三角地区 D.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城市间恶性竞争 11.读下图,关于京津冀地区雾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张家口霾平均日数少,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地势高 B.山麓地区霾平均日数低于两侧的平原和山地 C.张家口、承德地区限制有污染企业的发展,所以空气质量好 D.河北能源密集型工业突出是雾霾严重的重要原因 解析:9.C 10.A 11.B 第9题,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北京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A、D项正确;北京、天津高校林立,教育科技力量强,B项正确;长三角地区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所以综合性工业基地不是京津冀城市群拥有的独特优势,C项错误。第10题,从材料可以看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城市体系不完善,A项正确。B、C、D三个选项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第11题,张家口位于河北北部,横亘在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突兀隆起的地形使得大陆性季风在这里提升加速,雾霾不可能会长期停留。张家口和承德处于北京的上风上水方向,为了给北京做生态屏障,两城市长期处于限制发展的状态,尤其是有污染的企业,所以这两个城市空气质量好,因此A、C两个选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麓地区霾平均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其两侧的平原和山地,原因是河北地势西部、北部高,东部、南部低,影响河北的盛行风大多来自偏西或偏北方向,而燕山、太行山对东南方向的平原地区形成了弧状半包围,对盛行风起阻挡和削弱作用,使山麓地区大气稳定程度高于山区和平原,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B项错误;河北钢铁、电力、石油加工、炼焦、化学原料工业等行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50%,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的90%,远高于全国近70%的水平,产生大量的煤烟、粉尘,是形成霾的重要原因,因此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西咸新区列入西部地区重点建设城市新区。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是促进“西(西安)咸(咸阳)一体化”,把西安市建设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 材料二 陕西省年降水量线分布图、西咸新区示意图。 (1)说出陕西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 (2)古人认为“泾河浊、渭河清”,简述泾河“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陕西省汉江谷地、渭河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自然区位优势有哪些?与汉江谷地相比,渭河平原略显不足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4)简述西咸新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于中国季风区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主要来自于夏季的东南季风,使得降水从南向北逐渐递减,再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加剧了南北降水的差距,因此该区域是南多北少。第(2)题,根据中国地形的分布,泾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因此河流的含沙量大,故浊。第(3)题,汉江谷地和渭河平原因为受到河流的影响,因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该区域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流经过还有丰富的灌溉水源。渭河平原由于纬度较高,因此气温低,热量少,受到山脉的阻挡和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较少。第(4)题,该区域有机场和高等院校,因此本地区的区位优势是科技教育发达,交通便利。建立新区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加大吸引外资;增加就业机会;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 答案:(1)南多北少。降水主要来自于夏季的东南季风,南部有高大山地阻挡,导致夏季风自南向北逐渐减弱,降水逐渐减少。 (2)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水源丰富等。降水量较少;热量较少。 (4)科技教育发达;交通便利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增加就业机会;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等(任答3点即可)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并涵盖周边城市形成的城市群。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汽车和装备制造基地。如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相邻区域略图及2015年5月某日天气形势。 (1)分析此时长沙的风向及未来几天天气变化。 (2)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的区位条件。 (3)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集中布局的优缺点。 (4)目前,武汉有3万多家工厂,其中光电子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已成为武汉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板块。说明武汉大力发展光电子等新兴产业的原因。 解析:第(1)题,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在长沙形成偏东风。此时,长沙处于低压槽附近,受暖锋影响,形成阴雨天气。未来几天,暖锋过境后,该地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第(2)题,城市的形成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势、河流、水源、交通(水路运输、陆路运输)。第(3)题,分别从优点与缺点两个方面来分析。若分析优点,主要从降低生产成本、交流与协作方面分析;若分析缺点,主要从环保、能源供给、企业竞争等方面分析。第(4)题,武汉大力发展光电子等新产业的原因主要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产业升级、促进就业、污染小等方面分析。 答案:(1)此时长沙盛行偏东风,未来几天暖锋过境后,该地天气转晴,气温升高。 (2)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适宜的温度和降水。 地形地势:位于长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河流:位于长江沿岸,有充足的水源。 交通:陆上有稠密的公路、铁路网,交通四通八达;位于长江干流或支流的沿岸,水运交通便利;长江沿岸城市通过上海港与海洋相通,可以河海联运,对外交通便利。 (3)优点: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缺点: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4)光电子产业附加值高,利润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就业;光电子产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