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土本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 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乡下人不愿搬动土地,也不愿搬动土里的庄稼,靠种地谋生,明白泥土的可贵。‎ B.乡土社会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村和村之间的关系具有绝对独立性。‎ C.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终老于故土是常态的。‎ D.乡土社会讲规矩,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有随心所欲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例举“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说明乡土社会在人和空间关系上的不流动性。‎ B.为了证明社会学里常见的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分类,作者引用了一位外国学者的话和“我们自己的话”,增强说服力。‎ C.作者博古通今,对《论语》里的“习”和“学”的阐释颇有见地,从而进一步引导读者理解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D.作者用“用得着多说么”“这不是见外了么”等充满信任的话证明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法律在乡土社会无从发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人们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在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习俗落后,“土气”一词含有贬义,“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之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6题。‎ 走出以后 孙犁 南都村虽然说不上什么山光湖色,有出奇的风景可看,却是大平原田园本色。围村一条堤,堤外接连不断已经收割起庄稼的田亩,杨柳树也很多。村西有一条大河绕过,隔河望去,又是一围村庄,一片田亩围坑麻地,倘在夏秋两季也一定有些风光景致。‎ 正是冬天,快要过旧历年了,我在这村子住下。房东老伴两个,待我很好。‎ 房东只有个女儿,今年十八岁。从小娇惯,抗战以来,更当男孩子看待,说一不二。我们不久就熟起来。她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同时,她的好处也很多。为人慷慨,对抗日工作热心,敢出头,所以也着实令人赞佩。‎ 不久,她一定要去升学。我写了一封信,介绍她到抗属中学附设的卫生训练班去试试,却录取了。回来,和她母亲说了没三句话,就跑到街上去,找她的伙伴们去了。到夜晚回来,带来一个同她年岁差不多,比起她那细长个子,算个中等身材,比起她那尖长脸,算是圆脸,细眉大眼的女孩子来。说是她一个干妹妹,也要去升学,叫我写介绍信。‎ 那个新来的叫王振中,自己说十七岁,家里愿意叫她出去。这个女孩子说话声音低,但听来很清楚响亮,老是微笑着,还有些害羞。说话和房东姑娘不同,很少流行的新名词,但是道理说的也很明白,叫人相信;只是在说话中间,有时神气一萎,那由勇气和热情激起的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来,透出一股阴暗;两个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眼睛对人有无限的信赖。她把要说的说完,就要走;我也随便答应,明天再说,可以写个信会考考。‎ 女房东是没事,也要一天找我谈上一个甚至两个钟头的。这回,王振中走了,她就过来,和我讲说了王振中的家:王振中是这村北头赶大车王六儿的女孩子,也是独生女,家里虽然穷,但也因为这孩子从小就仁义懂事,爹娘也娇养惯了的。前几年王六儿死在保定城了,她是从小许给本村在北平开店发家的黄清晨的儿子了,但那婆家并不叫这女孩子应心满意,公公在村里名声最不好,没人愿意招惹,有名的顽固分子。‎ 她说起话来就要离开这个家。‎ 果然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王振中就来了。换了一身黑棉袄棉裤,袄很长大可体,裤脚很瘦,头发修剪的更短了,脖里围一条新毛巾,按着冀中区流行的青年妇女打扮起来,挟了一个包裹。我说:‎ ‎“信可以写,上学是好事,可是你和你婆家说好了没有?”‎ 她红着脸说:‎ ‎“这是我情甘乐意,谁也管不了我。我和他们讲好了。你看我才从婆家出来,这鞋还是在那里拿的呢。”‎ 我终于写了封简单的信,叫她去试试。临走,我说用不着带包裹,这是去考啊,不一定能录取。但她没答话,便催着房东的女儿走了,从门前堤上跳过去,走的非常快。‎ 这样,我在南郝村过了旧年。正月间,冀中各地非常热闹,抗属中学驻的村子里,有五千个中学生参加大检阅。早晨,在会场上,我看见王振中穿了黑色棉军装,外罩一件长大的棉背心,背包、挂包、小碗、防毒口罩,一色齐全,和那些小同学一样站在队里。她的脸更红、更圆,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的跳动,两片嘴唇却微微张开,露着雪白的牙齿,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的脸,那信赖更深了。‎ 那个村庄,正在滹沱河和沙河之间。村边便是一片沙滩,上面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一天早晨我正在杨树林里和一个老乡谈这一带的白菜和红薯的产量,王振中穿了护士的白布罩单和翻卷的白布单帽走过,手里还托了一个药瓶。看见我,大远跑来,敬了礼,问过我怎样到这里来,我的女房东身体好不好,小羊羔长大了没有,才微笑着听我对她的问话:‎ ‎“听说你婆家从北平把你……叫回来,像有什么打算,来找过你吗?”‎ ‎“找过。”她又红了脸,但随着就平静流利地谈下去,“他们一家人全来了,男兵女将,直找到队长跟前去,要我回去。起先队长还要我回去看看,等我把事情说明白,说回去了就不会再有王振中了,队长才说你自己解决吧。可不是我自己解决,我已经向县政府告了状,解除婚约。这就一干二净,再说我也还不到结婚年龄……”‎ 临走时,她说今天是看护实习,刚给一个伤员上了药。我问她那是什么药,她用德文告诉我那药的名字。‎ ‎ (选自《中国现代名家名著珍藏本·诗意小说》,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对田园风光的描写,交代故事环境,烘托美好的风土人情,体现孙犁小说富有诗情画意的一贯特点。‎ B.前文从房东女儿写起,引出小说主人公,通过比较映衬使主人公形象更为丰满,引导读者加深了对主人公的了解。‎ C. “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的神情, 暗示王振中因包办婚姻带来的不快, “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体现了对他人的信赖。‎ D. “我”‎ 既是王振中离开家庭参加抗日工作的促成者,又是她成长过程的见证人,这样安排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5. 请简要分析王振中的形象特点。(6分)‎ ‎6. 小说以“走出以后”为题,反映了抗战期间什么样的社会现实?(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基础知识(3分)‎ ‎7. 下列对已学文言文中相关语句加点字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责备)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竟然,却)‎ ‎ 是足为良人矣(品性良善之人)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一般人)‎ ‎ B. 卒然临之而不惊(同“猝”,突然)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少)‎ ‎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疲困) 非子房其谁全之(保全)‎ ‎ C. 名一艺者无不庸(被任用)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舍弃)‎ ‎ 独旁搜而远绍(继承) 名一艺者无不庸(平庸)‎ ‎ D. 著其荒政可师者(效法,学习) 僧道士食之羡粟(多余)‎ ‎ 自十月朔(旧历每月月末) 民不幸罹旱役(遭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6分)‎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 B.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 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 D.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因为他们襟怀宽广,志向高远。‎ B.圯上老人可能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他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是考验张良,教他能忍,使他成就大事。‎ C.楚庄王攻打郑国时,郑伯肉袒牵羊迎接楚军。楚庄王认为郑伯能够谦卑对待楚军,他的百姓也值得信任,所以放弃攻郑。‎ D.项羽不能忍,轻易地使用锋芒,因而最终落败。刘邦能忍,保持自己完整、锋锐的战斗力,故刘邦的成功,张良功不可没。‎ ‎10.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3分)‎ ‎(2)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3分)(韩愈《进学解》)‎ ‎(3)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4分)(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1.下列对已学文言文中相关语句加点字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弃) 有怠而欲出者(懒惰无力)‎ ‎ 不出,火且尽(将) 则或咎其欲出者(责备)‎ ‎ B.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助)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 ‎ 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顾安所得酒乎(哪里)‎ ‎ C. 履巉岩,披蒙茸(乱草) 予亦悄然而悲(悄悄地)‎ ‎ 凛乎其不可留也(恐惧) 开门纳巡(使进入)‎ ‎ D. 外无待而犹死守(等待)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哪有)‎ ‎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怪罪) 此矢所以志也(同“识”,作标记)‎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而予亦悔其随之 距其院东五里 ‎ B.褒之庐冢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夫夷以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余于仆碑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褒禅山原来也叫华山,唐代的僧人慧褒在此山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此,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B.华山洞在华山的南面,下面平坦开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来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是所说的前洞。‎ C.王安石一行五人打着火把走进后洞,所见景象奇妙。大家后来跟着懈怠的人退出,大概还未游玩此洞的十分之一。‎ D.那座倒地的石碑,文字模糊不清,后人以讹传讹没有人说得清真相,为此作者发出感叹,建议学者务必深思慎取。‎ ‎14.简要概括第三段中作者之“所得”。(3分)‎ ‎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②树青帘③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②亚:同“压”。③青帘:酒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明季节、天气特征,春天的白昼阴沉沉的,云层由薄渐渐转厚,给全诗笼罩了迷茫凄清的氛围。‎ B.颔联借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来描摹天气之寒。运思精巧细腻,体现出诗人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 C.颈联从不同角度形容春寒,“亚树青帘动”写有人挑起压挂在树枝的酒旗,“依山片雨临”写寒雨将临。‎ D.尾联写作者的情感态度:我从来不曾辜负春光的良辰美景,可是这回却因多病体弱,不能外出寻春了。‎ ‎16.清代纪昀在《纪晓岚批点宋诗》中评价此诗:托意深微,妙无痕迹。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达到“妙无痕迹”的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运》中“ ▲ , ▲ ”两句旨在说明理想社会要能够推举贤能之才,讲求诚信和睦风尚。‎ ‎(2)姚鼐的《登泰山记》中“ ▲ , ▲ ”两句写出了作者登上泰山看到银装素裹,雪光照亮天空的壮美图景。‎ ‎(3)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诗的结尾“ ▲ ? ▲ ”两句吐出真情:面对社会黑暗、人间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却又敢怒而不敢言。‎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 有关科学的作用,是一个 ▲ 的问题。科学当然有用,而且有重大的作用。( )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例,一项又一项似乎无用的科学发现,垒建成现代航空航天大厦的基石。乔治·凯利对空气的阻力与升力进行研究,得出了关于升力和速度间的关系。他的论断,使长期以来陷入仿鸟飞行迷阵的人们 ▲ 。一个真正的航空时代到来了,乔治·凯利成为公认的航空科学之父。航空航天的本源是一致的,都以满足人类离开地面的愿望而生,故有共同的科学基础,最重要的基础是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过程的一门自然科学。力学来源物理学,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建立起来,逐渐从物理学中脱离而成独立学科,反成为物理学以及天文学等诸多工程学的基础。‎ 面对当前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乏力的状况,我们要从深入思考科学的本性、科学的特质出发,营造宽容而富有活力的创新氛围。随着全民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科学精神与民主自由精神融为一体,全社会尊重科学和科学家 ▲ ,充分认识科学的作用,这样,正确识别科学成果的价值,也就 ▲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千篇一律 茅塞顿开 蔚为大观 水到渠成 ‎ B.千篇一律 醍醐灌顶 蔚然成风 水滴石穿 ‎ C.老生常谈 茅塞顿开 蔚然成风 水到渠成 ‎ D.老生常谈 醍醐灌顶 蔚为大观 水滴石穿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过分强调实用性,就无法发现许多科学的原理。但有时候,人们察觉不到它的作用。‎ B.但有时候,人们察觉不到它的作用。如果过分强调实用性,许多科学的原理就无法被发现。‎ C.但有时候,人们察觉不到它的作用。如果过分强调实用性,就无法发现许多科学的原理。‎ D.如果过分强调实用性,许多科学的原理就无法被发现。但人们察觉不到它有时候的作用。‎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物理学源自力学,随着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逐渐从物理学中脱离而成独立学科,反成为物理学以及天文学和诸多工程学的基础。‎ B.力学源于物理学,随着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逐渐从物理学中脱离而成独立学科,反成为物理学以及天文学等诸多工程学的基础。‎ C.力学源自物理学,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建立起来,逐渐从物理学中脱离而成独立学科,反成为物理学以及天文学和诸多工程学的基础。‎ D.力学源于物理学,随着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逐渐从物理学中脱离而成独立学科,反成为物理学以及天文学和诸多工程学的基础。‎ ‎21.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 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③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22.下面的学校广播站的一份广播稿初稿,其中有3处不合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3分)‎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聆听校园广播。今天的主题是“礼行天下”‎ ‎。中华文明已逾五千年,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学礼、知礼、守礼,切忌做违背礼仪的事情。‎ ‎ ① ▲ ② ▲ ③ ▲ 。‎ ‎23.请从《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位人物,将下面的话补写完整,表达该人物对“义薄云天”的理解。要求:写出人物姓名;运用排比手法,对“义薄云天”的理解150字左右。(5分)‎ ‎ 《三国演义》中的________(填写人物姓名)说:我觉得“义薄云天”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绝症,虽然他的妻子被感染隔离,他仍率领600多名白衣卫士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2020年1月27日晚,武汉不少小区里突然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我和我的祖国》等音乐,市民们纷纷打开窗户,齐唱国歌,并高呼“加油”。‎ ‎2020年2月16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一名大三的学生在病床上复习考研的资料,还有两名高三学生在认真地完成作业。他们一边接受治疗,一边静心读书学习。‎ 面对艰难的处境,我们应该怎么做?请你选择恰当的角度,对以上一则或几则材料发表评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3分)C(A“不愿搬动土地,也不愿搬动土里的庄稼”错,原文第一段表述是“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B“具有绝对独立性”错,原文第二段表述是“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D“随心所欲的自由”错,原文第五段表述是“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C来源于原文第三段。正确)‎ ‎2.(3分)A(从第二段看,例举“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是为了说明“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 ‎3.(3分)B(A项主要是对五六段的概括,C项是对第七段的概括,D项是后三段的概括。B项中从“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中可以看出,乡土社会没有“根本原则”,也不讲究“普遍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 C(从后文描写看(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的跳动),“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体现的不是对他人的信赖,而是内心的不快)‎ ‎5.从房东介绍,可见出身贫苦,仁义懂事;从踊跃报名考学,可见积极上进;从坚决离家,主动告状,可见做事果断,有主见、有新思想;从照料伤员,读懂德文,可见成长迅速。‎ 评分建议: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4分,4点给6分。意对即可。‎ ‎6.(1)根据地普通群众对抗日工作热心,抗日热情高涨;‎ ‎(2)青年人接受新思想,冲破阻碍,投身抗日,并迅速成长;‎ ‎(3)军民关系融洽,亲如一家;‎ ‎(4)民众还有一定封建意识和落后思想残余。‎ 评分建议: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4分,4点给6分。意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 ‎7.(3分)B(A责:要求;C庸:用,被任用;D朔:旧历每月初一。)‎ ‎8.(3分)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此处主语为两个“韩”和“秦”,因此“亡秦”‎ 之间必须断开,排除AB;“无罪夷灭者”不可断开,排除D。)‎ ‎9.(3分)C(楚庄王是认为郑襄公能够对人谦让,必定能得到国民的信任。郑国这样的团结齐心打消了楚国的进攻想法。)‎ ‎10.(10分)(1)(3分)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 评分建议: “故”“折”“忿”各1分,句意通顺即可。‎ ‎(2)(3分)可是在公的方面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的方面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动一动便惹祸获罪。‎ 评分建议:被动句、“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各1分,句意通顺即可。‎ ‎(3)(4分)当时旱灾瘟疫覆盖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染上疫病,死去的人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 评分建议:“被”“疾疠”“殆”、“巨”各1分,句意通顺即可。‎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11.(3分)B(A舍:筑舍居住C悄然:忧伤D待:依靠,援军)‎ ‎12.(3分)B(结构助词,的。A代词,自己/代词,慧空禅院;C并列/因为;D在/对于)‎ ‎13.(3分)C(两处错误:王安石一行五人;不及好游者十分之一。)‎ ‎14.(3分)①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②有志、力足、外物相助方能至;③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对即可。‎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3分)C(“亚树青帘动”是风吹动压在树枝的酒旗。)‎ ‎16.(6分)①借景抒情。借春寒料峭的景物抒发内心凄苦、悲凉之情;②一语双关。“花冷不开心”既写因天气寒冷花不开放,又表明自己的心情压抑沉重;③缘事抒情。明写多病不能寻春的失落,暗指丧妻丧子之悲以及处于政治低谷的失意。‎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6分)(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3)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四、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20分)‎ ‎18.(3分)C(①老生常谈:原指老书生的平凡议论,今指很平常的老话。②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③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④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⑤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⑥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⑦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即功到自然成。⑧水滴石穿:比喻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19.(3分)B(括号前面“科学当然有用,而且有重大的作用”,紧承此句应该是“‎ 但有时候,人们察觉不到它的作用”,排除AD。C项后句“无法发现”缺少主语,应该用被动句。故选B。)‎ ‎20.(3分)D(A主客体颠倒,本句讲述对象为“力学”;B项最后一个分句,“物理学以及天文学”不属于工程学,所以不可以用“等”。C项“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建立起来”属于“另起炉灶”的错误,应该作为一个成分,而非独立成句。故选D。)‎ ‎21.(3分)B(①为春,③为夏,②为秋,④为冬。)‎ ‎22.(3分)①“聆听”改为“收听”;②“逾”改为“超过”;③“切忌”改为“不要”或“请勿”。‎ 评分建议:每处1分。‎ ‎23.(5分)赤壁硝烟尚未消,曹操一行狼狈逃。华容道口,一声炮响。关羽横刀立马,心中暗喜:军师果然神机妙算,今日首功非我莫属。转念一想:关某熟读《春秋》,颇晓恩义。昔日孟德公待我不薄,如今落难到此,我胜之不武,加害于他更是不义,恐为天下人耻笑。如若放了他,大哥及军师面前立下的军令状非同儿戏。罢罢罢,我且放了他,其他之事再做商量……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千古名扬,万世景仰!‎ 评分建议:人物1分,事件2分,心理描写2分。‎ 五、作文(60分)‎ ‎24.(60分)‎ 审题指导:材料共三段文字,讲述了三个故事。故事有着相同的背景:新冠疫情笼罩下的武汉。第一则材料讲述的是以张定宇为首的医护工作者,在面对疫情时,勇于担当,敢于抗争,舍己为人,不惧牺牲;第二则材料讲述武汉人民面对全城封锁的处境,用歌声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第三则材料讲述莘莘学子身处方舱医院这样一个非常时期的非常处境,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坚持学习,充实自己,心怀理想,不甘消沉。三段材料背景相同,对象不同,角度也不同,但都是面临着艰难的处境,他们不忘初心,用于担当,弘扬正气,书写着普通人非凡的人生,昭示着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着社会主义的正能量。‎ 材料的提示语很明确:面对艰难的处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写作中,我们要能够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评价。评价的观点其实就是中心论点,评价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论证的过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