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Word版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 高 二 历 史 试 题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同构 C. 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齐国大夫韩晳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由此可见当时 A. 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 B. 齐国积极维护周大子权威 C. 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 D. 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 3.“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材料意在说明 A. 郡县制度有利于克服分封制的弊端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主辅结合 C. 官僚政治代替血缘政治是历史进步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5.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B.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C.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D.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6.下表是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地方州那县的数量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州数 郡数 县/侯国数 西汉末 13 103 1585 东汉中叶 13 105 1150 西晋 19 173 1232 南北朝初期 38 313(加镇20) 1376 南北朝末期 275 663 约1500 A. 藩镇割据现象严重 B. 郡国制盛行 C. 中央集权加强 D. 地方制度更替频繁 7.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 地方武将统兵导致割据 B. 中央政府有效制约地方 C. 西北边境威胁得到解除 D. 事权分割导致冗官严重 8.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 A. 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 B. 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 C. 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 D. 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 9.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10.“太子年幼继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外戚、宦官权力过大 B. 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 C. 君权至上的结果 D. 中央集权所致 11.《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 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 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 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12.《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临时掌管枢密院的官员),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以上材料可看出宋代 A. 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和财政 B. 设立枢密院使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 严密的官僚体制保证了决策高效 D. 职官分工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13.《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日友于兄弟,四日沽身劳谦,五日信义可复,六日学以为己。”由此可见 A. 中正官以门第财产为标准选拔人才 B. 州郡中正官全面严格举荐人才 C. 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 D. 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14.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15.明朝中后期,内阁大臣夏言、严嵩擅权用事,但“大学士委寄虽隆,而终明世秩止正五品,故其官仍以尚书为重,其署衔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这是因为 A. 内阁主要体现皇帝意志 B. 尚书掌握实际的行政权 C. 内阁非法定的权力机构 D. 内阁成功地控制了六部 16.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中指出:“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 A. 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 权力增强,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 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 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17.右图是雅典基里克斯陶杯(公元前470年左右)上的图案。据考证图正中右边那个有胡子的男人,一手握着铁笔,一手拿着书写板,正在记录票数。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陶片放逐法实施的确证 B. 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 C. 投票已经成为参政方式 D. 公民已经享有广泛权利 18.“他使每一个居住区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们……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雅典人私下里以区名相称即源于此。”引文中的“他”对雅典最大的贡献是 A. 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B. 正式确立雅典的民主政治 C. 使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 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19.伯利克里的亲密朋友、雕刻家菲底亚斯受到别人的检举,虽经伯利克里多次出庭为之辩护还是无济于事,最后仍被判刑。这说明当时的雅典 A. 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B. 法律实践中具有公平性 C. 直接民主制具有稳定性 D. 司法审判的不容干预性 20.希腊哲学家波里比阿把雅典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在这样一条船上,当对风浪的恐惧使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瞭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当他们的思想不一致时……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一些人强迫瞭望者停靠码头,一些人撒了网,还有—些人阻止撒网并要求收帆……结果常常在靠近海岸时造成船难”。据此可知,波里比阿认为 A. 海洋对雅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 人文主义思想导致雅典内部分裂 C. 外部的危机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团结 D. 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危机 21.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都 A. 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B. 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C. 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22.英国史学家梅英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的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A. 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 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D. 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3.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定为1/12,10年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A. 依据习惯法来调整财产关系 B. 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C. 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 D. 通过万民法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24.《十二铜表法》第六表,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播葡萄架的,本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这反映出罗马法的典型特征是 A. 商品经济影响下的私法发达 B. 注重调节公民之间债务纠纷 C. 严格限制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确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5.罗马法学家盖尤斯指出:“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成为万民法,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此处,盖尤斯想表达的是 A. 万民法、自然法都不是法律条文 B. 万民法是罗马法高度成熟的标志 C. 自然法具体条文体现在万民法中 D. 自然法精神指导了万民法的制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权力制约原则,但是对行政权力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这种控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规范行政权力的法律、法令。中国古代很早就已经对国家机构的设置、职能、官吏的职责权限以及公务运行等做出了具体明晰的规定。从根本上说,行政法律规范的确立就意味着对行政权力的约束。有些规范看起来是确认了官吏的等级特权,但是换一个角度分析,它们也是限制官吏特权的规范……另一方面是其他机构(尤其是监察机构)的监督……在唐代,皇帝的出令都有明确的规制。制敕由中书省负责,皇帝不能径自制敕。中书省若认为“词头”(皇帝的诏书要点)不妥,可以封还,要求另发“词头”。中书省草拟制敕以后,交门下省复核。门下省如果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没有中书出书、门下复核,皇帝是不能发布合法诏敕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有无行政法之我见》 材料二 :在雅典,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并通过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作为最高的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由城邦年满20岁的公民组成,其职权包括选举和评审政府官员、制定和修改法律、决定财政收入与开支、决定宣战与媾和、缔结或解除盟约等。例如,执政官抽签和十将军选举就是在公民大会上进行。同时,在公民大会之上,不存在任何形式上或实际上的权力机关,国家一切机构和官吏,如五百人会议、贵族会议、公众法庭、十将军委员会以及执政官等,都隶属于公民大会。 ——摘编自禹露等《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及利与弊》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是如何实现对行政权力的控制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作用。综合上材料,说明唐代三省制与雅典公民大会的不同之处。(11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 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以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西塞罗(古罗马法学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出两条关于韩非子与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不同的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合理,史论结合) 28.(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利吉思,西通伊利、钦察两汗国,西南抵乌斯藏(今前、后藏地区),南接安南(今越南北部)、缅国,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共约1500处,为各级政府因公差遣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是当时最便利的交通体系。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每10或15、25里设一铺,置铺兵五人,负责传递文书。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历史作用。(9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B D A C B D C C A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B C B B D B C C A D 26.(1)控制:以法律规范行政权力,明确界定各部门的权限;设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分化主要部门的权力。(6分)作用:有利于防止官员权力的滥用;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有利于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6分)。 (2)特点:全体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公民大会的权力高度集中(4分)。作用:保证了公民的民主权利;维护了民主政治体制(4分)。不同:中国唐代三省制实行行政分工决策,而古代雅典是公民大会集体决策(1分);中国唐代三省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至高无上,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2分)。 27.信息一:内容不同。(2分) 韩非子: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实用性,主张严刑峻法,认为法律是统治者强化统治的工具。西塞罗:强调自然法的理性、正义原则,认为自然法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永恒性。(2分) 说明:韩非子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兼并战争;思想百家争鸣,文化繁荣;小农经济产生,韩非子从维护专制统治的角度形成了严刑峻法的法律思想。西塞罗时期,罗马法成为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工具;人文精神传播;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繁荣,因此他的法律思想体现自然法观念。(8分) 信息二:作用不同。(2分) 韩非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 西塞罗:维护了罗马的统治,影响后世。(2分) 说明: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指导了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维护了罗马的统治;成为近现代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则。(8分)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两者法律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性质、作用等均有不同,从中再选出两条进行立论即可。然后结合所学,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选取的两条不同进行说明,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8.(1)特点:规模大、分布范围广;水陆并存;与政治、经济联系密切;信息传递效率高。(6分,任答三点得满分) (2)作用:客观上对巩固政权、维护中央集权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商旅安全,促进了元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对明清的驿站制度影响巨大。(9分,任答三点得满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