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莆田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政治月考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高二备课组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朱熹小时候就问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 A. 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想法 B.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 哲学的任务就是质疑现存的东西 【答案】C 【解析】 【详解】A: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想法说法错误,A错误。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正确,但与题意不符,B不选。 C: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强调了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C正确。 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错误。 故选C。 2.一位著名画家指出,画画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哲学思辨:“黑与白,直线与斜线,点与画……绘画中蕴涵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的。”这是因为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推动艺术的发展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能为艺术创作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艺术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画画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哲学思辨,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的,这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真正的哲学可以推动艺术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②:题干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未涉及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 ④:哲学不是万能的,没有哲学艺术也能发展,只不过缺少哲学指导有可能发展缓慢,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②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的表述,“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说明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A选项入选。B、C选项表述错误。D选项错误,世界观具有相对独立性,方法论没有相对独立性。 【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说法正确的是: A.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B.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C. 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 D. 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哲学有正误之分,哲学并不都正确,A错误。 B: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总和,B错误。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所以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C正确。 D:学与不学都有世界观,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最鲜活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是因为它: ①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②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正确反映了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④正确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日益接近终极真理的正确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因为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它正确反映了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故②③项正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意识范畴,可以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故①项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世界上没有终极真理,故④项错误。故选C。 6.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说明了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 ④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马克思主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表述错误,“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该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7.现在,对于许多流星雨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能作出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 思维与存在辩证关系问题 B. 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 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不符合题意。 B: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与题意不符,B不选。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题意不符,C不选。 D: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能对许多流星雨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作出精确的预报,这表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注意把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一知识点,这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错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就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一般材料中带有“揭示、发现、认识到、观察到等”一些标志性词语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B. 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 德国古典哲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故本题选D项。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9.随着每年中高考临近,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 B. 朴素唯物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目中,中高考前一部分家长通过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考前“讨彩头”方式获得一定的心里上的安慰,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D入选。ABC表述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点睛】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关系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含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 物及其 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④上帝创造世界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0.2018年8月13日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大会首次以中国哲学思想文化传统作为基础学术架构,以“学以成人”为主题展开哲学研讨。下列中国传统古语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 “理生万物、理在事先”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B. “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答案】B 【解析】 【详解】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符合题意。 A:“理生万物、理在事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与题意不符。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与题意不符。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属于直接经验;“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属于间接经验,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1.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上升为气,下沉为水和土。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说,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这两种观点 ①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前者认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后者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③都是一种可贵的猜想,其理论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④都把物质归结为客观实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不断燃烧永不熄灭的火,上升为气,下沉为水和土。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说,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这两种观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①③适合题意,②错误;二者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 万事万物的特性 B. 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C.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 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总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错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万事万物的共性,而不是万事万物的特性; BD错误,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简单相加; C正确,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故选:C。 13.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说明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③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背景材料,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题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的是绝对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指的是相对静止,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与此项无关,故不选。 故选:A。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4.下列属规律的是: A.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B. 月亮围绕地球转 C. 遗传规律 D.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答案】C 【解析】 【详解】AB:选项AB属于现象,AB不符合题意。 C:遗传属于规律,C正确。 D:选项D体现的是辩证法的内外因的关系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 A.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 B.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C.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客观性 D.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C:材料的大体意思是说,天的运行有其规律,不会因为尧是圣君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是暴君而灭亡;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放弃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阔而放弃广大。由此可见,荀子的观点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选项符合题意。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A错误。 B:社会规律同样具有客观性,B错误。 D:选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 16.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这说明( ) A. 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具体物质形态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就是自然科学中的具体物质形态 C. 物质概念就是各个具体事物的简单和加 D.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这说明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共性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具体物质形态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正确。 B:哲学中的物质以自然科学中的具体物质形态为载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能把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起来,B错误。 C:哲学中的物质是对各个具体事物的共性的概括和总结,但不是总和,C错误。 D: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但与题意不符,D不选。 故本题选A。 17.2018年2月27日,香港大学研究人员使用干细胞、借助基因工程等技术,已成功造出了全球首个迷你人造心脏。该人造心脏目前可应用于测试新药,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减少研发成本。人造心脏的成功研制表明 ①意识能够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创造新事物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但意识本身不能创造新事物,并且,也不能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应遵循客观规律,①错误。 ②④:题干强调人能借助先进技术造出迷你人造心脏,用于新药的测试,这表明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②④符合题意。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但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客观事物,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 ②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 ③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 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②④符合题意;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①错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是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不是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③错误。故答案为A。 19.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两大阵营分别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所以正确答案为A; B、C、D 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时代楷模”钟扬说:“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这告诉我们 ①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③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能获得成功 ④意识作用的发挥不受任何限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善梦者才杰出,这说明有梦想和理想的人有奋斗目标,梦想和理想对人有一种激励作用,体现了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①②符合题意。 ③: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能获得成功的说法太绝对,③错误。 ④:意识作用的发挥不受任何限制的说法错误,应遵循客观规律,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1.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 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 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D不符合题意,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故选A。 2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级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就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再次向世界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这是因为 A. 意识的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 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 精神力量有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 正确的价值观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A:意识的力量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A错误。 B: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错误。 C:精神力量任何时候都不会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C错误。 D:再次向世界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这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D正确。 故本题选D。 2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需要我们( ) ①不断推翻原有的理论,超越规律 ②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反对改造自然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思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原有的理论也有先进的,“不断推翻原有的理论”的说法过于绝对,此外规律是客观的,应当遵循规律,而不能超越规律。②④符合题意,要做到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需要解放思想,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③表述错误,改造自然的实践不一定是错误的,反对的说法过于绝对。故答案为:D。 24.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预言了火箭发射、变轨飞行等航天活动中的基本情况,同后来航天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人类能预言并能将幻想实现,这说明( ) ①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超前性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预言了火箭发射、变轨飞行等航天活动中的基本情况,这表明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预测未来,具有超前性,①正确。 ②: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对航天活动的预言同后来航天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表明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②正确。 ③④:选项③④与题意不符,③④不选。 故本题选D。 25.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如今,机器人可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执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机器人执行的是取代或是协助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制造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下列对机器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机器人执行的是取代或是协助人类工作的工作,这表明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①④正确。 ②:机器人不是人,而且,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因此,机器人具有独立意识的说法错误,②错误。 ③:机器人不是人,只是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运行,不能说适应环境,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6.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这表明( )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中材料“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说明了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故②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古代农民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说明了时空观念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时空观念属于思想意识范畴,来源于社会实践,不能起决定作用,故①④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故选C。 27.福建、台湾隔海相望,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要素接近,影响两地的天气系统互为上、下游。天气气候的特点决定了闽台气象密切相关,两岸开展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针对灾害性天气的研究、预报和联防,可以达到很强的互补互利效果。因此,两岸携手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 ④天气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气气候的特点决定了闽台气象密切相关,两岸开展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针对灾害性天气的研究、预报和联防,可以达到很强的互补互利效果。因此,两岸携手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极为重要。这说明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天气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①④适合题意;②否认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排除;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8.148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多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2017 年5月23日,新华社记者乘坐“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811米海底时发现,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 ( ) ①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将幻想变成现实 ③人们能直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超前反映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预测未来,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超前反映事物,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①④正确。 ②: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能将幻想变成现实,②错误。 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具有可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一定能直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9.“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C: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强调苹果存在于我的感觉里,我感觉到的东西就存在,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符合题意。 ABD: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ABD不选。 故本题选C。 【点睛】注意掌握判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技巧: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原子 (3)主观唯心主义: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 (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之外有神、上帝。 30.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这些理论让我们党穿越90多年,在为亿万中华儿女追逐“中国梦”的艰辛历程中不断地写下举世瞩目的“中国震撼”,创造出他人无法复制的“中国奇迹”。这些事实说明 (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④哲学社会科学能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哲学有正误之分,正确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错误。 ②④:正是这些理论让我们党穿越90多年,在为亿万中华儿女追逐“中国梦”的艰辛历程中不断地写下举世瞩目的“中国震撼”,创造出他人无法复制的“中国奇迹”,这些事实说明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社会科学能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②④正确。 ③: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这是错误的, ③错误。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但由于上个世纪初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和过度放牧,塞罕坝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新中国成立后,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1962年2月,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如今,建场时营造的树苗,已经变成了浩瀚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造福着当地,泽被着京津,恩及着后世。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塞罕坝时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人是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做到了尊重和保护自然,坚持了绿色发展理念,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塞罕坝精神为话题设置情境,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人是如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明确。针对材料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考生可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区分析说明。 【点睛】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 存在状态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提示: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32.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扶贪脱贫现实状况,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宏伟目标,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实施扶持对象、项目安排、措施到户、脱贫成效等“6个精准”举措,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施策,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们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己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我国扶贫脱贫现实现状,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总体规划和目标实施精准扶贫,创新扶贫攻坚的新机制,对症施策,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取得更好的实效。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正确决策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这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能振奋人心,有利于打赢扶贫攻坚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扶贪脱贫现实状况,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背景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题目限定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答题。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理解把握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意识能够能动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另一方面是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然后与材料有机结合。 针对材料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宏伟目标,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考生可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在各种扶贫规划和政策的指引下,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们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考生可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的角度考虑作答。 针对材料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考生可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的角度考虑作答。 【点睛】原因类主观题 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方法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所带来的新问題新挑战,广大市场主体期盼进一步出台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措施。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題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重大困境,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充分释放企业活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年将减税降费近2万亿元。从短期看,这可以为企业减负。从长远看,还可以扩大就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扩大消费需求。减税降费政策得到社会的好评,但也给各级財政带来一定压力。为了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主动的过“紧日子”。政府通过调研,积极制定方案,将党政机关维持运转的费用再压缩5%左右,“三公”经费再压缩3%左右。同时积极收回沉淀资金,主动挖潜,优化支出结构,多渠道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企业在政策的激励下,积极创新,在发展中寻找机遇,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结合材料,简述“减税降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答案】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的存在的事物出发。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政府通过调研,遵循经济运行规律,积极制定“减税降费”政策。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面对阻碍企业发展的重大困境,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充分释放企业活力,政府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积极制定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针对经济发展的问题,政府积极调查研究,根据经济运行规律,制定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④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政府根据我国经济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减税降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哲学生活的知识”,设问是“简述减税降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所带来的新问題新挑战,广大市场主体期盼进一步出台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措施。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題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重大困境,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充分释放企业活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年将减税降费近2万亿元。政府通过调研,积极制定方案,将党政机关维持运转的费用再压缩5%左右,“三公”经费再压缩3%左右。 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从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的存在的事物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角度来说明“减税降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凉山州坚持建房与修路并举,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导工程,统筹推进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增强“造血”功能,推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脱贫攻坚中,凉山州聚焦移风易俗,深化“四好”村、“四好”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把民族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和“等靠要”思想。通过努力,凉山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实现了贫困山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说明凉山地区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打好凉山地区精准扶贫攻坚战,从当地自然条件等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寻找合适的脱贫路子;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通过转变观念,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和“等靠要”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智力支持,充分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脱贫奔康的内在动力。③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自觉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和实施正确方针政策,充分创造有利条件,造福当地人民。 (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说明凉山地区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要依据材料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材料中关键词,或者材料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论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为: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规律的客观性要求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点睛】解答启示类材料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第一,依据设问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设问中关键词,或者设问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抽取主干有效信息,依据设问知识的确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主干信息,明确主干信息的知识指向。第三,依据主干信息与设问界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