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强化2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
知能强化练(二十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选择题 1.(2019·河南洛阳统考)下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 ) 年代 白银兑换 制钱文数 指数 年代 白银兑换 制钱文数 指数 1843 1 656.23 123.93 1847 2 167.44 162.16 1844 1 724.12 128.96 1848 2 299.34 172.02 1845 2 024.74 151.51 1849 2 354.98 176.19 1846 2 208.36 165.22 1850 2 232 166.86 A.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C.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 [由材料表格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但这并不会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鸦片战争后导致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英的战争赔款,故A项错误;因银贵钱贱,但农民交纳赋税时必须出卖粮食将铜钱换成白银,这样就会加重农民的负担,因而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中银贵钱贱现象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银贵钱贱现象与民族工业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广州( ) A.民族工业的崛起 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 C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只允许广州一处通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其他口岸也可以从事对外贸易,导致广州的对外贸易受到一定冲击,从而出现材料反映的现象。故答案为C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项;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对外贸易限制削弱,排除B项;当时没有开展抵制洋货的运动,排除D项。] 3.(2019·山东德州高三期中)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后,曾长期面临经费困难。1905年,将其中机器制造局和江南船坞分为两个企业,后者实行商务化经营,自负盈亏。结果营业额、盈余大幅增长。这反映出( ) A.洋务企业缺乏竞争实力 B.洋务运动收效甚微 C.经营体制影响企业发展 D.民族工业走出困境 C [江南船坞实行商务化经营后盈余额大幅增长,说明洋务企业并非缺乏竞争实力,故排除A项;题意没有反映洋务运动收效的问题,故排除B项;江南制造局属于洋务企业,不是民族工业,故排除D项。由江南机器制造局长期面临经费困难到江南船坞盈余额大幅增长可以看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经营体制的问题,故选C。] 4.(2019·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联考)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单位:万关两)。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 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 C.中国进口货物贸易额呈增长趋势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A [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上海的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表明中国逐渐的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仅上海一地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不能表明其在全国的商贸地位,故B项错误;上海进出口呈增长趋势,不能表明全国也呈增长趋势,故C项错误;同理,故D项错误。] 5.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时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A [洋务运动推动近代中国经济工业化,“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暴露出政治制度的落后,“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没有马上开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属于政治体制改革,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属于政治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 6.1879年,美国官员杨格访华时说:“中国若不自强,外人必易生心欺侮……中国之大害,在弱之一字,我心甚敬爱中国,实盼望中国用好法,除弊兴利,勉力自强,成为天下第一大国,谁能侮之。”这一时期中国“除弊兴利,勉力自强”的实际举措是( ) A.自强求富进行改良 B.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设立了农工商总局 D.废科举设新式学堂 A [1879年中国正在进行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故A项正确;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故B项错误;设立了农工商总局是在戊戌变法期间,故C项错误;废科举设新式学堂是在1905年,故D项错误。] 7.(2019·河北唐山模拟)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说明( ) A.洋务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B.商办是解困出路之一 C.官办是洋务企业的病因 D.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 B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且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大多资金出现困难,这种情况下引进商人资本才是解决资金难题的出路之一,故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洋务企业中官办企业在资金方面的不足,不能体现整个洋务企业的弊端,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洋务企业中官办企业在资金方面的不足,没有体现影响洋务企业发展的环境,故D项错误。] 8.(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申报》主笔1876年在文章中描述,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买外国织布机器并仿照其技术织洋布,利润与市场一定会很好,但是回应者寥寥;但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广泛认同 C.政府大力鼓励创办实业 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A [根据材料“《申报》主笔1876年在文章中描述……利润与市场一定会很好,但《申报》是回应者寥寥”、“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说明人们对市场利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国人对近代工业观念的转变,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政府的政策,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实业救国”主要指近代实业家,故D项错误。] 9.(2019·山东济南质检)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从表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 大工具 原料 器材、半制 成品等 原料 直接消 费资料 1893 0.6 - 7.8 13.0 78.6 1903 0.7 - 14.3 22.3 62.7 1910 1.5 0.1 16.0 17.0 65.4 A.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原材料 C.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D.中国国内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D [据材料提到,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机器及大工具、器材、半制成品等进口增加,这反映了中国国内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对机器的需求增加,故D正确。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应该有出口商品的数据,材料未涉及,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原材料,故B排除。出口商品的数据,材料未涉及,无法说明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差越来越大,故C排除。] 10.(2019·陕西渭南质检)下表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出口货物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变化状况(出口总值=100),这一变化( ) 年份 茶 丝 豆 棉花 其他 1871~1873 52.7 5 0.1 0.2 12.5 1881~1883 2 26.2 0.2 0.4 27.0 1891~1893 26.9 24.9 1.2 4.8 5 A.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体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表明列强逐步减少对中国原料的需求 D.表明中国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与表格的内容中国出口货物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变化状况不符,故A项错;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在一战时期,故B项错;从表格可知,豆、棉花出口比重增加,表明列强对中国原料需求变大,说明中国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1.(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下表为1894~1921年中国机器进口增减变化表。这种变化说明( ) 年份 进口货值(千海关两) 占全国进口商品总值比重(%) 1894 1 120 0.69 1913 8 542 1.46 1921 59 051 6.15 A.主权丧失损害对外贸易 B.西方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C.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D.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D [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894~1921年中国机器进口增长较快,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需要较多的外国机器来兴办工厂。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口机器增多,没有涉及西方对华输出资本,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进口机器的增加,不能反映出经济结构趋于合理,排除C项。] 12.(2019·重庆模拟)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源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D [自然经济瓦解只是清政府调整政策的原因之一,非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调整政策主要出于《马关条约》赔款、为扩大税源的需要,故B项错误;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就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标志,其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清政府由积极反对民族资本主义到19世纪末主张广办民族工业,反映了财源极度紧张,再结合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务,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 ——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 《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表现,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表现有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外商企业逐步产生;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两重意义,一重意义是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对封建专制制度形成了冲击,二重意义是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导致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促进社会变革。 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 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得出买办具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此外买办还是近代工商业的投资者;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得出买办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丰富了普通人的生活,促进中西的文化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由于买办依附于洋人,对中国革命有阻碍作用,他们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 (3)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可知,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 答案 (1)表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如近代民族工业、外商企业也可。) 意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促进近代社会变革,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 (2)特点:具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近代工商业的重要投资者。 影响: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丰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由于依附洋人,阻碍中国革命,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对象之一。 (3)趋向:逐步迈向近代化(现代化)。 14.(2019·山西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时期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 批准年份 企业名称 专利内容 批准者 1882 上海织布局 十年专利 光绪皇帝 1884 华盛纺织厂 十年专利 李鸿章 1891 天津自来 火公司 在直隶省境内享受制造火柴之专利权十五年 北洋大臣 1893 重庆聚昌 火柴厂 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二十五年 川东道 1895 张裕酿酒 有限公司 凡奉天、直隶、山东三省地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准在十五年内,另有他人仿造,以免掺夺 直隶总督 1897 汉口燮昌 火柴公司 先获准在湖北境内专利十年,后展限十年 湖广总督 1899 山东峰县 中兴煤矿 公司 距矿百里内他人不得再用机器开采煤斤,十里内不许民用土法取煤 1900 厦门电 灯公司 自股本集齐,禀明开办日起,专办二十五年 ——整理自徐海燕《中国近现代专利 制度研究(1859~1949)》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一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小论文的写作,据材料拟定论题即观点,阐述的基本思路是这一时期专利制度的实施有利有弊,在论述中要以相关的史实来说明,注意条理清晰。 答案 (示例) 论题:晚清专利制度侧重于商业垄断权。 随着民族工业的兴起,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西方专利制度的引入,官督商办的企业率先申请专利。但由于受传统经济政策的影响以保护企业垄断经营权为主。这一做法,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初期,对于集中资本、防止国内过度竞争与外商排挤、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变相的专卖与垄断经营,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晚清社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若从其他角度答亦可。如获得专利的行业涉及纺织、火柴、矿业、机器工业、航运等重要领域;专利申请涉及地域广;专利审批地方色彩或人治色彩强烈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