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高一学业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纸和试卷规定位置 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 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 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1961年3月4日,国务院以龙山文化命名的山东济南“城子崖遗址”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龙山文化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应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农具 D.铁质农具 2.1963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底部铭文有“宅兹中或(國)”字,体现了 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 理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3.孔子周游列国之时,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的政治见解。他的政治见解是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本善习远 D.实行仁政 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秦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制度设计是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郡国并行制 5.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而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这说明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 C.北方经济发展落后南方 D.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6.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宋初“防弊之政”为解决这一 问题所设的机构是 A.通判 B.枢密院 C.参知政事 D.诸路转运司 7.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以此填写的是 少数民族 主要活动 916—1227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 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 8.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9.明朝时期,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机能大为削弱,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职,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家天下”色彩更加突出。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宰相制度的废除 B.内阁权势的膨胀 C.阳明心学的传播 D.奏折制度的形成 10.到明代后期,任何东西几乎都可以从市场上找到,从远途贩运的商品,不仅是满足王公、贵戚、官绅地主需用的奢侈品,而且更多的是与一般人民生活有关的生活用品,如盐、布、粮食、糖、丝、铜铁器具、瓷器、漆器、木材等。这反映出明朝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出现了自由雇佣劳动现象 C.商人的经营范围日渐扩大 D.大批工商业市镇相继出现 11.2019年11月,圆明园马首铜像由港澳爱国人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回到阔别一百多年的家园向世人昭示“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马首最可能流失于 A.1842年 B.1856年 C.1860年 D.1900年 12.黄仁宇先生认为,这场运动使得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启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清末新政 13.右边漫画中是一个人化了的土崩瓦解的中国形象。这一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15.1913年,济南振兴火柴厂成立;1915年后,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在各地设立多家分厂。“机遇”指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 C.传统小农经济解体 D.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16.习近平主席在某次讲话中说,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运动是 A.护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7.右图是某一时期的革命形势示意图,该图所示时期 A.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局部抗战导致革命重心转移到北方 C.为反围剿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D.为推翻北洋军阀广泛发动农民运动 18.1943年,华北日军发表年度综合战果,“敌大半为中共军……交战15000次,与中共的作战占七五成,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共军。”这说明 A.中共领导的抗战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 B.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敌后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19.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了名为《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论。总编辑王芸生兴奋 地写道:“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毛泽东此行的目的是 A.商讨对日最后决战 B.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C.争取和平民主局面 D.拟出席“国民大会” 20.1948年前八个月,国统区的纸币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这说明 A.国民政府财政经济陷于崩溃边缘 B.解放战争在经济上取得重大战果 C.国统区的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D.国民政府积极准备与共产党决战 21.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写道,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据此,新中国成立后我们 A.外交上倒向社会主义苏联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2.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施的基本政策是 A.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和自治机关 B.允许少数民族划定特定地方进行自治 C.各民族完全自治不受人民政府领导 D.各民族可以组建自己的公安和军队 23.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建设伟大的祖国,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的英模。其中,被人们称为“两弹元勋”的是 A.雷锋 B.王进喜 C.李四光 D.邓稼先 24.1987年,邓小平豪迈地告诉外宾:“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怀疑都可以消除了。”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 A.上海 B.广州 C.深圳 D.海南 25.历史上,她被殖民者通过炮舰政策和不平等条约割占,成为西方列强掳掠中国以及东方国家财富的基地;上世纪末,她的回归显示了中国综合国力大提高,加强了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洗刷了中国150多年的历史耻辱。她指的是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澎湖列岛 二、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18分)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民族关系上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 ——据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材料二 唐朝前期疆域与边疆各族分布图 材料三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策略。(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清朝“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并简析清朝“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6分) 27.(18分)邮政作为社会交往和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在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璞鼎查在香港设立皇家邮局,随后在五处通商口岸设立分局,这是列强有计划地在中国设置“客邮局”的开端,表面是为满足侨民通信需要,其实是为满足其“远东中国政策”。 ——据刘波《清末“客邮”问题的产生及影响》 材料二 近代邮政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与每一个历史事件紧紧相连。 1898年9月,光绪帝发布谕旨,要求各地设立邮政分支机构,酌情裁撤驿站,以便利商民通信。 1916年1月,北京邮政总局通令,将邮政日戳改为“洪宪元年”,同时印制“洪宪” 纪念邮票。 1931年1月,北平邮政管理局宣布,以后凡邮寄包裹及信件,均加盖“不买日货,不卖日货,不运日货”等字样。 1949年2月,军方代表宣布对原北平邮政实行正式接管并着手恢复业务。与此同时,标志旧政权的中华邮政邮票一律停用,改贴华北解放区邮票。 ——据修晓波《邮政史话》 材料三 为纪念重大事件或人物,邮政部门往往专门发行特种邮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客邮局”在中国出现的历史背景。(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列现象发生的背景事件。(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张,阐明对该事件进行纪念的理由。(6分) 28.(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从初期的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启示。(2分) 高一历史学业质量检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2020.1.1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B C B D A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B B C A D C A 21 22 23 24 25 C A D C B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27题18分,28题14分,共50分) 26.(18分) (1)从“和亲”(或:和)(2分)到反击战争(或:战;北击匈奴)(2分)。(只答一半给2分) (2)军事征服(或:战争);设立军政机构;册封;和亲;会盟;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任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出其中四点即得8分,共8分) (3)举例:清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共治西藏;设台湾府,隶属福建;改土归流。(任举其中一例即可,2分) 意义:统一(或: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或:奠定了中国的疆域);有效管辖边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经济文化往来。(每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27.(18分) (1)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口通商;满足英国侵华的需要(或:满足英国侨民通信需要)。(每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2)戊戌维新(变法)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九一八事变(或:日本侵华;南京政府统一);北平解放(或:平津战役胜利;三大战役胜利;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只答解放战争不得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共8分) (3)长征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革命新局面。( 每答出一点得2分,共6分) 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重要影响(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主战场);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提高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台湾光复。(每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出其中三点即得6分,共6分) 28.(14分) (1)进行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行“米棉之战”(或“银元之战”,或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和现金管理)。(每答出一点得2分,共6分) (2)1957年:一五计划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任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 1984年:对内改革,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对外开放;已经初见成效;(或: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任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 1993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或:南方谈话;十四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任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 (3)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要不断推进全方位改革步伐;改革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坚持创新。(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规律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任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