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张长增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①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之间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②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 ③儒家和法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 ④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 道家则淡然”。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3.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 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4.董仲舒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 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观点( ) A.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B.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对君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D.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 5.“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 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 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自然规律 6.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 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 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 ) A.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 B.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 C.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 D.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 7.“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 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这主要反映出( ) A.宋明对外来文化的抵制 B.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讦 C.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 D.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 8.“明代重视女子读物编纂,《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等盛行一时,这一状况反映出( ) 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B.明代治国根本理念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逐渐居于正统地位 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9.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 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 A. 程颢 B. 王阳明 C. 朱熹 D. 李贽 10. 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他讲究“功 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 ) A.“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C.“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D.“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1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 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12.“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 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 13. 唐诗自由奔放,诗人随意抒发个人主观感受,而宋代这种执着于自我的、感情热烈的诗歌极其罕见。导 致这一变化主要在于( ) A.唐代文化政策开放包容 B.宋代城市繁荣,涌现市民阶层 C.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宋代理学兴起,主张存理灭欲 14.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 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 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15.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 从本质看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B.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C.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D.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1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 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7.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 涵的是 (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 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督 19.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苏 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 ) 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张 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0. “ 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 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 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 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 ④达•芬 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 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 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 ) A.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B.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22.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 A.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C.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的要求 D.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23. 关于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 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认为《圣经》应该是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24. 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 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25.民主开放的雅典,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同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 出诸多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两者共同的原因或条件是( ) ①政治氛围宽松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政治发展的需要 ④文化教育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8分) 26.(2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4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2分)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2分) 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4分)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2分) 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2分)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4分) 27. (12分)材料 孔庙的历史沿革 产生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 初建 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 发展 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 鼎盛 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 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 ——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说明:任意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8.(18分)人文主义精神是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充满神奇,却绝无比人更神奇者。 ——沙罗克里斯(古希腊悲剧家)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四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1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内涵,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B C B D C A B D B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C A A C B C D B C 26. (20分)【答案】 (1)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分) (2)世界观:天不变、道亦不变。(自然界不变化,则伦理道德不变。)(2分) 特点:以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学,形成新的儒学体系。(2分) 区别:道家的“道”是指世界万物的本原(自然法则),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董仲舒的“道”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社会法则)。(4分) (3)理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分) 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2分) (4)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发挥精神引领作用。(4分) 27. (12分)【答案】 信息一 孔庙由“家庙”演变成“国庙”(2分) 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准则;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4分,答出两点即可) 信息二 孔庙与学校合一,形成了“庙学一体”的格局(功能由祭祀演变成祭祀和儒学教育相结合)(2分) 汉代以后孔子倡导的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国家推广实施儒学教育;唐宋时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取士,孔庙成为传播儒学的圣地;“庙学合一”的官方儒家学校,是培养文化人才、官员的摇篮。(4分,答出两点即可) 信息三 孔庙的建筑规格和形制不断提高。(2分) 历代帝王尊孔,重视修建孔庙祭孔,祭孔是国家礼制;对孔庙建筑的规格一再提高,表明了对儒家思想文化价值的肯定。(4分) 信息四 地域由曲阜到全国再向海外传播(2分) 孔庙作为传播儒家文化的载体,在全国普遍建立,巩固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孔庙在海内外的建立,源于孔子文化向外传播;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4分,答出两点即可) 28. (18分)【答案】 (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追求知识。背景:商品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繁荣。(6分) (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2分) 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2分)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扬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4分) (3)贡献: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