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1
2016年宁夏中卫二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甲烷燃烧 B.干冰升华 C.西瓜榨汁 D.汽油挥发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闻气体气味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pH 3.“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下列能源的使用最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4.化学上常对物质进行分类和研究,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 A.HNO3 B.MgO C.O2 D.NaCl 5.手机中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则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 A.﹣4→﹣2 B.0→+2 C.+2→+3 D.+4→+3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铁合金是一种纯净物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壁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D.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 9.烧杯是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烧杯的是( ) ①过滤②稀释浓硫酸③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④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奥运火炬于2008年6月29日至7月1日在我区传递,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 B.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 C.丙烷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一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11.对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洒到地面上的酒会使房间充满酒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与氧气和水隔绝,防止锈蚀 C.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膨化食品变得不再松脆﹣﹣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1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①③⑦ 14.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实验时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干布抹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 CuO粉末 ②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成20mL酒精溶液 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④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16.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了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17.几种常见物质的pH范围如表,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酸奶 鸡蛋清 牙膏 肥皂水 pH范围(常温) 4~5 7~8 8~9 10~11 A.酸奶 B.鸡蛋清 C.牙膏 D.肥皂水 18.在20℃时,从2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5g溶液,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比较,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变化的是( ) 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密度④溶质的质量分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B.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贮存时要阴凉密封 C.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20.将浓硫酸和浓盐酸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它们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 A.溶质的质量都变小 B.溶液的质量都变大 C.溶剂的质量都变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氮气分子______;氢氧根离子______. (2)清凉油的主要成分薄荷脑(C10H10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______. 2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遭到破坏,核反应堆内的物质在高温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氢气因泄漏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该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引发核危机.其中碘﹣131就是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其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则它的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3.(1)硫化氢(H2S)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测定它水溶液的酸碱度,可选用______. (2)硫化氢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在这个反应中,所有含硫物质硫元素的化合价共有______种.硫化氢在空气中点燃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2)t2℃时,要使用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将溶液的温度______. (3)t1℃时,将25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计算:未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是______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5.酸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比较广泛的用途.请你将学过的有关酸的性质与用途归纳整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酸的性质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应用途 (1)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 Zn+H2SO4=ZnSO4+H2↑ (2) 除铁锈 三、应用题(每个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20分) 26.许多化学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请按照以下反应类型,各写一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______; 分解反应:______; 置换反应:______. 27.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的利用比铜、铁晚是因为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______有关(填字母)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在底壳中的含量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 (3)每年全世界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______(写一种); (4)印发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性”为FeCl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Cu+2FeCl3=2FeCl2+CuCl2;②Fe+2FeCl3=3X.则①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28.6.5g的锌粒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反应后生成氢气多少克? (2)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若配制200g这种浓度的硫酸需20%的硫酸溶液多少克? 四、实验探究题题(共3小题,满分20分) 29.李老师在实验室制取了两瓶常见的无色气体,放置在试验台上,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气体可能是______,推断的理由是______.B气体可能是______(写一种). (2)请设计实验验证所推断的B气体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在实验室制取B气体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发生装置所需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30.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1)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据你分析,甲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过一会儿,他又发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______.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你和乙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达到探究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通过以上探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3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老师整理实验台时,发现有两瓶无色液体标签模糊无法辨认,经过与老师确认只知道其中一瓶是稀盐酸,一瓶是氯化钠溶液,请你用不同的一种方法仿照表格内容将这两瓶溶液区分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两种溶液适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一支试管中石蕊溶液变红,另一支试管中石蕊溶液不变色. 石蕊溶液变红的试管中的溶液是稀盐酸,另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______ ______ ______ 2016年宁夏中卫二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甲烷燃烧 B.干冰升华 C.西瓜榨汁 D.汽油挥发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甲烷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西瓜榨汁的过程中只是分离出西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闻气体气味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pH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分析】A、根据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分析; 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分析; D、根据测溶液pH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故A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故B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故C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低碳”是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排放或少排放二氧化碳气体.下列能源的使用最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根据低碳的含义进行分析,并根据煤、石油、天然气燃烧的产物和太阳能无污染的特点判断. 【解答】解:A、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及部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不符合“低碳”理念,所以错误. B、石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及部分一氧化碳、氮硫氧化物、烟尘等,不符合“低碳”理念,所以错误. C、天然气燃烧生成会生成二氧化碳及部分一氧化碳烟尘等,不符合“低碳”理念,所以错误. D、太阳能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是最清洁的能源,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在极端天气肆虐的今天,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现代入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培养便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4.化学上常对物质进行分类和研究,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 A.HNO3 B.MgO C.O2 D.NaCl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HNO3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正确. B、MgO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O2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等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手机中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则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 A.﹣4→﹣2 B.0→+2 C.+2→+3 D.+4→+3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MnO2、LiMn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x+(﹣2)×2=0,则x=+4;设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y,可知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1)+y+(﹣2)×2=0,则y=+3.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铁合金是一种纯净物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硬水与软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分析】A.根据铁生锈的实质和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判断. B.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根据合金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A.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会更易生锈,所以错误. B.空气中氮气约占其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所以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离子,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说法错误. D.铁合金是由铁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知识,金属防锈、空气组成、硬水软化以及合金,难度较小.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根据氧气、稀有气体、石墨、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作答;了解氧气在焊接切割中的作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石墨的导电性,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 【解答】解:物质的用途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可根据上述物质的性质来判断用途的正误. A、乙炔(C2H2)跟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炔焰,氧炔焰可用来切割焊接金属.故对 B、作保护气化学性质必须稳定,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故对 C、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通常可用于作电极.故对 D、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并不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结果;故错 故选D 【点评】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在判断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相关的性质,所以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壁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D.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D、根据可燃性气体燃烧时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进行验纯解答. 【解答】解: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能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而是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故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要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错误; C、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不能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以免损坏滤纸,故错误; D、可燃性气体燃烧时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进行验纯,故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烧杯是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烧杯的是( ) ①过滤②稀释浓硫酸③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④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制取装置. 【分析】了解烧杯的作用:烧杯,主要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我们可以据此和实验用器作出正确判断. 【解答】 解:在过滤实验中要用烧杯盛放滤液;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稀释浓硫酸也能用到;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水槽、集气瓶等,用不到烧杯;用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能用到烧杯溶解固体物质.就是说①②④要用到烧杯. A、只有①②,少④,故错误; B、只有①④,少②,故错误; C、只有①②④,是正确的; D、只有①②③④,多③,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常见仪器的作用,解题关键熟记仪器的用途和相关实验所用的仪器. 10.奥运火炬于2008年6月29日至7月1日在我区传递,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 B.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 C.丙烷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一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分析】本题根据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可判断丙烷中的元素组成和原子结构,并进一步利用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用相对原子质量与角码乘积之比求出元素的质量比即可. 【解答】解:A、丙烷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44,则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 B、丙烷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即其相对原子质量与角码乘积之比=(12×3):(1×8)=3:1,故B错误; C、丙烷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正确; D、从丙烷的化学式是C3H8可知一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学生可利用物质的化学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当用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比表示元素的质量比时肯定是错误的. 11.对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洒到地面上的酒会使房间充满酒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与氧气和水隔绝,防止锈蚀 C.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膨化食品变得不再松脆﹣﹣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A、洒到地面上的酒会使房间充满酒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考虑钢铁生锈的条件,金属防护措施; C、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了解不支持燃烧的其他气体有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D、膨化食品变得不再松脆﹣﹣由“脆”到“软”,考虑“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解答】解:A、洒到地面上的酒会使房间充满酒味﹣﹣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正确,故A正确; B、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与氧气和水隔绝,防止锈蚀,解释正确,故B正确; C、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解释不正确,不支持燃烧的其他气体有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C错误; D、膨化食品变得不再松脆﹣﹣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解释正确,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子的性质: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分析】由溶液的组成可以判断A、C是否正确;由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可以确定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否饱和;由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强)的影响可以确定D不正确. 【解答】解:A、只要是被溶解的物质就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多种,也可以是一种;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B、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说明该温度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此时是饱和溶液; C、汽油去油渍是因为油渍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的是溶液. D、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较大,与接触面积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乳化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1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①③⑦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故①符合;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③④符合; ③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故②⑤⑥⑦不适合.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 14.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实验时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干布抹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进行解答; 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进行解答; D.根据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的急救方法分析. 【解答】解: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知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 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可知图书文字材料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做法错误; 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故做法正确;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干布抹去,再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做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安全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 CuO粉末 ②用1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成20mL酒精溶液 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④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溶质的质量分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①从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来考虑问题; ②不同的液体混合后,有扩散现象发生; ③盐酸是易挥发物质,在试验中,要考虑到这一点; ④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尽量减少误差. 【解答】解:①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其精确度可达到0.1g;正确. ②把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倒入同一个量筒中,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mL,因为水和酒精的分子发生了扩散现象,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的间隙中去了,因此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mL;故错误; ③不能,因为盐酸是个挥发性较强的酸,加热蒸发时,一部分氯化氢也被蒸发到空气中了,那样的话溶质就减少了.所以得不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了;故错误; ④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规格以所能量度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 mL、25mL、50 mL、100 mL、250 L、500 mL、1000 mL等.外壁刻度都是以 mL为单位,10 mL量简每小格表示0.2 mL,而50 mL量筒每小格表示1mL.可见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确度越小,由视线的偏差所造成的读数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如量取8.2mL液体,应选用 10mL量筒.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托盘天平、量筒的用途及溶质是质量分数与微粒观点的应用等知识点. 16.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了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水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具有还原性,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溶液的颜色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几种常见物质的pH范围如表,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酸奶 鸡蛋清 牙膏 肥皂水 pH范围(常温) 4~5 7~8 8~9 10~11 A.酸奶 B.鸡蛋清 C.牙膏 D.肥皂水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酸奶的pH为4~5,小于7,显酸性. B、鸡蛋清的pH为7~8,大于7,显碱性. C、牙膏的pH为8~9,大于7,显碱性. D、肥皂水的pH为10~11,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酸奶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在20℃时,从2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5g溶液,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比较,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变化的是( ) 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密度④溶质的质量分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解答】解:溶液具有均一性,从2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5g溶液,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比值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的密度不变,由于取出5g溶液,故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减少,故③④不变,观察选项,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特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B.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贮存时要阴凉密封 C.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正确; B、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故贮存时要阴凉密封,正确; C、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正确; D、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时,100g水中含有氯化钠36g,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将浓硫酸和浓盐酸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它们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 A.溶质的质量都变小 B.溶液的质量都变大 C.溶剂的质量都变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稀. 【解答】解:A、浓盐酸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质减少,浓硫酸溶质不变,故A错误; B、浓盐酸挥发出溶质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B错误; C、浓盐酸溶剂质量不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剂质量增加,故C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溶液的组成进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氮气分子 2N2 ;氢氧根离子 OH﹣ . (2)清凉油的主要成分薄荷脑(C10H10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0:5:8 . (3)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碳的化学性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墨汁中含有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2N2.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 (2)薄荷脑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0):(16×1)=60:5:8. (3)墨汁中含有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因此国宝名画《清明上河图》能长期保存、久不褪色,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答案为:(1)2N2;OH﹣;(2)60:5:8;(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遭到破坏,核反应堆内的物质在高温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氢气因泄漏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该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 +O2 2H2O .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引发核危机.其中碘﹣131就是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其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则它的核外有 53 个电子,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简单分类.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原子结构判断电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 +O2 2H2O,碘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为53个,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2H2 +O2 2H2O;53;非金属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23.(1)硫化氢(H2S)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测定它水溶液的酸碱度,可选用 pH试纸 . (2)硫化氢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在这个反应中,所有含硫物质硫元素的化合价共有 4 种.硫化氢在空气中点燃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S+3O22SO2+2H2O .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溶液酸碱度的测定可选用PH试纸或PH计进行检验,利用PH数值的大小对溶液酸碱性强弱进行判断. (2)硫化氢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四物质中硫的化合价分别是负二价、正六价、零、正四价,利用题目所给的信息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书写硫化氢燃烧的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实验室在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常用PH试纸.故答案为:PH试纸. (2)硫化氢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在这个反应中硫的化合价分别是负二价、正六价、零、正四价,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确定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书写方程式. 故答案为:4;2H2S+3O22SO2+2H2O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考查题,重点考查了酸碱度的测定及方程式书写的有关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对方程式的分析及书写. 2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乙、甲、丙 . (2)t2℃时,要使用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将溶液的温度 升高 . (3)t1℃时,将25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计算:未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是 5 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6.7%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乙、甲、丙;t2℃时,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将溶液的温度升高,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因此将25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未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是5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6.7%.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乙、甲、丙;故答案为:乙、甲、丙. (2)t2℃时,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将溶液的温度升高,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升高 (3)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因此将25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未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是5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6.7%;故答案为:5;16.7%.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5.酸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比较广泛的用途.请你将学过的有关酸的性质与用途归纳整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酸的性质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应用途 (1)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 Zn+H2SO4=ZnSO4+H2↑ (2) 除铁锈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能够和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有:①酸碱指示剂,②活泼金属,③金属氧化物,④碱,⑤某些盐,因此从这五类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即可. 【解答】解:由于能够和酸发生反应且能够写出化学方程式的有四类物质,因此从中选出合适的物质即可, (1)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结合氢气的性质对其用途进行分析即可. (2)除铁锈的用途对应的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利用该性质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答案合理即可) 酸的性质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应用途 制氢气 (2)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或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的有关的化学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应用题(每个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20分) 26.许多化学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请按照以下反应类型,各写一个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C+O2CO2 ; 分解反应: CaCO3CaO+CO2↑ ; 置换反应: 2CuO+C2Cu+CO2↑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只有熟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和特点,才能写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解:①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化合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②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就是一个分解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③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就是一个置换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 故答案为:C+O2CO2;CaCO3CaO+CO2↑;2CuO+C2Cu+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应用,难度稍大. 27.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的利用比铜、铁晚是因为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 A 有关(填字母)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在底壳中的含量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铝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 (3)每年全世界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 氧气 和 水 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 刷漆 (写一种); (4)印发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性”为FeCl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Cu+2FeCl3=2FeCl2+CuCl2;②Fe+2FeCl3=3X.则①中X的化学式为 FeCl2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冶炼的程度越难,利用的越晚; (2)根据在常温下铝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来解答即可;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1)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冶炼的程度越难,利用的越晚,所以,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 (2)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刷漆、涂油地等;焊接铁制品时,通常先用稀盐酸除去其表面的铁锈; (4)在②中左边铁、氯原子的个数分别是3、6个.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X中共有铁、氯原子的个数分别是3、6个,则每个X中有1个铁原子.2个氯原子,X化学式是FeCl2. 故答为:(1)A;(2)铝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3)氧气,水,刷漆;(4)FeCl2. 【点评】解答本题要求学生掌握常见金属的性质的知识并能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8.6.5g的锌粒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反应后生成氢气多少克? (2)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若配制200g这种浓度的硫酸需20%的硫酸溶液多少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解答】解:(1)设硫酸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98 2 6.5g x y ==, x=9.8g,y=0.2g, 答:反应后生成氢气质量是0.2g. (2)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9.8%, 答: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9.8%. (3)设需要20%的硫酸溶液质量为z, 根据题意有:200g×9.8%=z×20%, z=98g, 答:若配制200g这种浓度的硫酸需20%的硫酸溶液98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实验探究题题(共3小题,满分20分) 29.李老师在实验室制取了两瓶常见的无色气体,放置在试验台上,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气体可能是 氢气(或H2) ,推断的理由是 集气瓶口向下放置,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 .B气体可能是 氧气(或O2)【或者二氧化碳(或者CO2)】 (写一种). (2)请设计实验验证所推断的B气体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在实验室制取B气体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均可) ,发生装置所需仪器的名称是 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塞子(或锥形瓶、带导管的塞子) .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集气瓶倒放,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正放,集气瓶内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并结合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密度分析判断;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据此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并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判断所需仪器. 【解答】解:(1)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应该倒放,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应该正放,可知A可能是氢气,B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3)若气体是 二氧化碳,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不需加热,可用试管或锥形瓶作为反应容器,若用试管作为反应容器,还需要铁架台固定,均需要带导管的塞子; 故答案为:(1)氢气(或H2);集气瓶口向下放置,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氧气(或O2)【或者二氧化碳(或者CO2)】;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震荡(或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木条复燃) 气体是二氧化碳(或氧气) (3)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均可);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塞子(或锥形瓶、带导管的塞子). 【点评】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等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30.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1)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据你分析,甲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锌与稀盐酸反应比铁剧烈 .过一会儿,他又发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 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你和乙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达到探究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通过以上探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锌>铁>铜>银 .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要证明一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只要把一种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观察现象即可.对于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看能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本题中第一和第二支试管中,都有气泡冒出,但是第二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因此锌比铁活泼.第三只试管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因此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本题还需要证明铁和铜的活动顺序,要比较铁的性质比铜活泼,只要用铜的盐溶液即可.(也可以把铁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解答】解:(1)本题中第一和第二支试管中,都有气泡冒出,但是第二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因此锌比铁活泼.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因此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答案为:锌与稀盐酸反应比铁剧烈(或锌片表面比铁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快);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2)本题还需要证明铁和铜的活动顺序,要比较铁的性质比铜活泼,只要用硫酸铜溶液即可.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仔细观察.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通过以上探究,锌比铁活泼、铜的活动性比银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答案为:锌>铁>铜>银 【点评】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3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老师整理实验台时,发现有两瓶无色液体标签模糊无法辨认,经过与老师确认只知道其中一瓶是稀盐酸,一瓶是氯化钠溶液,请你用不同的一种方法仿照表格内容将这两瓶溶液区分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两种溶液适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一支试管中石蕊溶液变红,另一支试管中石蕊溶液不变色. 石蕊溶液变红的试管中的溶液是稀盐酸,另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取两种溶液适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粒 一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生气泡的试管中的溶液是稀盐酸,另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稀盐酸能与锌粒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锌粒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取两种溶液适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粒,一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产生气泡的试管中的溶液是稀盐酸,另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两种溶液适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一支试管中石蕊溶液变红,另一支试管中石蕊溶液不变色. 石蕊溶液变红的试管中的溶液是稀盐酸,另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取两种溶液适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粒 一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生气泡的试管中的溶液是稀盐酸,另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