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鹤岗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019年12月,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月均气温较往年同期偏低,下图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据图判断,2019年12月较往年(  )‎ A.甲增强 B.乙增强 C.丙增强 D.丁增强 ‎2.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浙江省(  )‎ ‎①交通出行受阻 ②不利于农作物越冬 ‎ ③居民用电量减少 ④工业能耗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下图为某时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根据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3.关于图中①②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此时更适合晾晒衣物 ‎ B.②处此时容易形成冰雹 C.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①处更高 ‎ D.伏旱天气往往是受①控制所形成的 ‎4.若图中M虚线朝东南方向运动,N虚线朝西北方向运动,则图中A、B、C、D四处风向箭头标示正确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4‎ 读某地气候统计图及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     图Ⅰ       图Ⅱ ‎5为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与该气候类型成因类似的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中①~⑦为某月31°N纬线上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特点为(  )‎ A.低温晴朗 B.高温阴雨 C.炎热干燥 D.温和多雨 ‎8.此时⑥地所在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9~10题。‎ 14‎ ‎9.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F→H→G→E B.G→E→F→H→G C.G→E→H→F→G D.G→H→F→E→G ‎10.下列关于城区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EF代表城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地表反照率是指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与入射太阳辐射之比。下图为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积雪覆盖率图(左图)和植被指数(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年变化图(右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反照率呈递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②气候变暖,积雪减少 ‎③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增多 ④生态环境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2.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反照率的降低,可能会导致该地( )‎ A.地面温度升高 B.蒸发量减少 C.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 D.大气的逆辐射减弱 读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13~14题。‎ 14‎ ‎13.有关该日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较周边地区气温日较差小 ‎ B.乙地空气辐合上升,多阴雨 C.东南沿海省份暖风习习,万里无云 ‎ D.台北暖锋过境,多云雨 ‎14.锋面M越过P地前后,变化最小的天气要素是( )‎ A.气温 B.降水 ‎ C.风向 D.气压 读“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 A.甲风七月最为盛行 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 B.乙风一月最为盛行 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16、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 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 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 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由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上图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7—19题。‎ 14‎ ‎17.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在9时前后的原因是 ‎ ‎①降温最快 ②相对湿度大 ③气温最低 ④风速较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该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 ‎ A.正南   B.东南  C.正北   D.西南 ‎19.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民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分别是 A.14时前后、20时前后   B.10时前后、15时前后 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D.正午前后、日落前后 ‎2018年5月26日,强气旋风暴“梅库拉”以15千米/时的速度在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0毫米的阿曼登陆,登陆时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 14 级。“梅库拉”一天内为阿曼带来约 300 毫米的降水,这在阿曼气象史上极为罕见。但“梅库拉”在27日就开始减弱,28日基本消失。下图为“梅库拉”中心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20~22题。‎ ‎20.“梅库拉”登陆阿拉伯半岛时,M地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1.受“梅库拉”影响,阿曼 A.沙漠中形成大量湖泊 B.大片热带雨林被吹倒 C.暴雨后出现强沙尘暴 D.洪涝紧随沙尘暴到来 14‎ ‎22.“梅库拉”登录阿拉伯半岛后持续时间短的主要原因是 A.半岛上极度干旱,水汽不足 B.半岛上起伏不平,摩擦力大]‎ C.“梅库拉”势力强,移动速度快 ‎ D.“梅库拉”向北移动,气温降低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23~24题。‎ ‎23.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4.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图。完成25~26题。‎ ‎25.在六大板块中,图示区域没有涉及的是(  )‎ A.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 B.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C.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 D.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26.图中甲边界附近,常会形成(  )‎ A.岛屿 B.裂谷 C.海岭 D.海沟 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27.关于该河谷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 A.由于整体构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宽广的谷底形成阶地 B.每年3、4月是该河的洪水期 C.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丙处为红壤,土壤贫瘠 ‎28.该河谷地区最适宜聚落布局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9.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②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③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14‎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上图中扇三角洲 ‎①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 ②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 ③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 ④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山西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的“死海”,湖水含盐度高,在偏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现象。下图为山西部分区域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1.由图可知,山西运城盐池的形成原因为( )‎ A.地壳挤压凹陷积水而成 B.流水侵蚀后积水而成 C.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 D.火山口积水而成 ‎32.关于“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出现于春季,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易于蒸发 B.此现象出现于夏季,夏季气温高,位于山脉背风坡,蒸发旺盛 C.此现象出现于冬季,冬季多大风天气,易于蒸发 D.此现象不会出现于夏季,夏季降水丰富,不利于成盐 下图示意浙江兰溪某喀斯特溶洞断面。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三层水平溶洞,水平溶洞存在规模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33.该地下河水量最大的时期为 A.①形成时期 B.②形成时期 C.③形成时期 D.④形成时期 ‎34.推测该溶洞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上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上升 某地质队在圆锥状沉积岩山地勘探(如图所示),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向下垂直钻探,得到某沉积岩埋藏深度(沉积岩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如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该沉积岩层 A.呈拱形,向下凹陷 B.呈拱形,向上拱起 C.单向倾斜,东高西低 D.单向倾斜,西高东低 ‎36.一般情况下,五地所在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为 A.①⑤④②③ B.①⑤②④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①②④③‎ ‎ 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面积约225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1156米。某游客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前往 14‎ 该公园进行徒步、自驾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游。下图为该游客在公园内拍摄的一处景点照片,该景点位于海岸悬崖旁,由一形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而成,被称为分裂苹果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组成分裂苹果岩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球表面 B.地壳上部 ‎ C.地壳下部 D.地幔上部 ‎38.该游客对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 A.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岩体断裂 B.地壳抬升→剥蚀出露→岩体断裂→球状风化 C.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岩体断裂 D.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岩体断裂 ‎ 格林尼治时间2018年11月30日17时29分,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以北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41千米。地震是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长期作用下,突然出现断裂和错位,地应力释放使地面发生震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软流层 B.岩石圈 C.下地幔 D.地核 ‎40.该地震发生源于( )‎ A.火山喷发 B.板块张裂 C.地层塌陷 D.板块挤压 二、综合题(3个小题,共40分)‎ 14‎ ‎4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世界某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由于人们从谷壁上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含有生物化石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1)分析A处该地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6分)‎ ‎(2)比较B、C两地冬雨量的大小,并利用气压带、风带的知识说明原因.(4分)‎ ‎(3)描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6分)‎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2017年2月20日,晴,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搭乘豪华邮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几个小时后,邮轮在蜿蜒曲折的海峡内航行,海面上风大浪高。我看到处处是幽深的峡湾,烟云缭绕,两岸绿岛荒岩上栖息着无数海鸟、企鹅和海狮,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鸟自由翱翔,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摘自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下图示意火地群岛位置及游记中的探险旅游路线。‎ 14‎ ‎(1)分析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4分)‎ ‎(2)比较线路甲、乙段的风浪大小,并说明理由。(6分)‎ ‎43.(14分)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太行山东坡的焚风是当地气候的显著特征,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下图为冬季某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示意图。‎ ‎(1)指出图示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图示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的形成过程。(4分)‎ ‎(3)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试说明理由。(4分)‎ 14‎ 鹤岗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 A A C A D  6-10 B C A D C 11-15 B A B D D ‎ ‎16-20 D B A D C 21-25 D A C C D  26-30 C A D A B ‎31-35 C B A D D 36-40 B D A B D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41. ‎(16分)‎ ‎(1)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原因:终年受西风影响和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年降水量从西向东(迅速)减少;原因:受地形影响,西部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6分)‎ ‎(2)B地冬雨量更高。因为B地纬度更高,受西风控制时间更长,冬季降水时间更长,冬雨更多。或C地冬雨量更低。因为A地纬度更低,受西风控制时间更短,冬季降水时间短,冬雨更少。(4分)‎ ‎(3)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因地势低洼,碎屑物质不断堆积,形成广阔而深厚的沉积岩。后经地壳运动抬升,形成高原。受流水侵蚀形成峡谷。(6分)‎ ‎42.(10分)‎ ‎(1)地处板块消亡边界,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地处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降水丰富,正值夏季,森林茂密;纬度较高,且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多数山峰被积雪覆盖。(4分)‎ ‎(2)乙段风浪较甲段大。理由:与甲段相比,乙段西部为海洋,对西风和西风漂流的削弱作用较小;航道狭窄且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6分)‎ ‎43.(16分)‎ 14‎ ‎(1)南北狭长分布;平行于太行山走向(或呈东北-西南走向);暖脊等温线数值南高北低,等温线向北凸出。(6分)‎ ‎(2)冬季,来自较高纬度的冷气团移经太行山区时,一部分在山脉西侧受阻挡堆积;另一部分受山地抬升作用翻越山顶到达东侧背风坡,在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地区下沉,增温明显,形成暖脊。(4分) ‎ ‎(3)夜间太行山东坡坡面辐射冷却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与焚风风向一致,焚风随之加强;白天山地东坡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4分)‎ 1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