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运城中学、芮城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运城中学、芮城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 历史试题 ‎2017.11‎ 本试题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公元前513年,晋国执政赵鞅“铸刑书于鼎”并公之于众。孔子认为此举会导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由此可见,孔子主张(  )‎ ‎ A.以民为本 B.民贵君轻 C.以礼治国 D.礼法并施 ‎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 C.黄老之学被推崇 D.程朱理学的盛行 ‎3.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 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 C.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5.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 ‎6.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材料反映的思想(    )‎ ‎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7.15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 ‎ 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 C.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 ‎8.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  )‎ ‎ A.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 ‎ C.违背了三权分立精神 D. 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 ‎9.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第一次是希腊时代,第二次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三次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下列关于这三次演进和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 B.第二次使人从天主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C.第三次促进了人自身和人的思想双重解放 ‎ D.后两次把人们从君主专制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10.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是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  )‎ ‎ A.主张上帝至高无上 B.主张天赋人权 ‎ C.实行开明君主制 D.提倡进步和理性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据此可知魏源(  )‎ ‎ A.启迪国人睁眼看世界 B.要师夷长技以制夷 ‎ C.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D.批判传统封建制度 ‎12.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 ‎ A.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 C.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D.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 ‎13.有学者指出:19 世纪中叶是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对于现代化这种“舶来品”的抗拒是难免的,但在不断抗拒、不断遭受挫折以后,中国选择了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继续对抗现代化的目标。该学者实际上是在批判(  )‎ ‎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B.维新派提出的变法以自强 ‎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 D.革命派的“创立合众政府”‎ ‎14.陈旭麓曾说:“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B.揭露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 C.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根基 D.创造传播马克思主义条件 ‎15.“五四新思潮冲击了许多传统的大家庭,以致引发了‘家庭革命’(指争取女性婚姻自由)。”导致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 ‎ 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的礼教思想 ‎ ‎ C.五四运动树立了积极进取科学精神 ‎ D.五四新思潮是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16.孙中山说:“(政府与人民)譬如坐汽车的与开汽车的,坐汽车的是主人,他有的是权,不必有能,……开汽车的是雇员,他有的是能,……但是他并没有开到哪里的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出一个目标来,像坐汽车的一般。”此反映了孙中山(  )‎ ‎ A.主张发展本国汽车工业 B.宣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 C.主张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D.主张国家主权属于民众 ‎ ‎17.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  )‎ ‎ A.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 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 ‎ C.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 D.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18.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 汉赋 唐诗      B.唐诗 宋词 元曲 ‎ C.楚辞 唐诗 宋词      D.宋词 唐诗 楚辞 ‎19.1874年,在一次画展上,一位评论家看到莫奈的《日出•印象》时,曾经尖刻地指出:“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这充分表明莫奈的作品(  )‎ ‎ A.以几何体构形,支离破碎 B.另辟蹊径,有悖传统艺术 ‎ ‎ C.立足社会真貌,针砭时弊 D.画面混乱,布局毫无章法 ‎20.网络达人周立波曾发布过这样一条微博:“网络是一个泄‘私粪’的地方,当‘私粪’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公粪’,那么,网络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公共厕所!”周立波意在说明(  )‎ ‎ A.网络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网络公德问题已不容忽视 ‎ C.应采取措施限制网络的发展 D.网络发展的过快弊大于利 ‎ ‎21.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  )‎ ‎ A.汉赋和唐诗 B.话本和小说 ‎ C.风俗画和文人画 D.元曲和京戏 ‎22.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23.唐代诗人李绅(今安徽亳州人)著有《悯农》诗两首,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下列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文艺作品是(  )‎ ‎ A.米勒的《播种者》 B.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 ‎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毕加索的《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2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与史实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①‎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标志京剧的正式形成 ‎②‎ 莫奈创作了《日出•印象》‎ 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由此形成 ‎③‎ 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可以用来合理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 ‎④‎ ‎1949﹣1957年大批知识分子归国 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准备了人才 ‎ A.① B.② C.③ D.④‎ ‎25.比较文学的奠基者韦勒克将某一文学流派的风格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德国作家席勒也认为这一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美术作品中与之具有类似风格的是(  )‎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9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5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三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1)结合材料一及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4分)‎ ‎(2)材料二中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1分)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2分)结合史实说明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中国精神”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2分)‎ ‎27.(9分)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几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6分)‎ ‎28.(14分)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过“中学西传”为主到“西学东渐”‎ 为主再到如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进程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4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3分)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2分)‎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2分)‎ ‎29.(15分)思想和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的“形而下”(注: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 “中体西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诸如此类的论点都与这种对科学革命的片面理解有关。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注: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与民主,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两大目标,陈独秀曾说:“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的道路”。陈独秀是“倾向共和科学方面”。在他看来,科学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他的确崇拜科学征服自然的能动作用,但他更把它看作一种反对‘迷信’的武器……仍坚信“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科学思想评析》‎ ‎(1)试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史实说明神学的东西“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3分)‎ ‎(2)材料二中“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内涵是什么?(2分)请以西方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加以说明。(4分)‎ (3) 在对待西方科学的认识上,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近代中国人有什么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4分)‎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本试题共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客观题(2×25=50分)‎ ‎1 —— 5 CBCAB 6 ——10 BBDDD 11——15 AACAB ‎16——20 DCDBB 21——25 CCADB 二、主观题(第26题12分,第27题9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5分)‎ ‎26. 参考答案:‎ ‎(1)“一手伸向过去”:继承先秦儒家伦理学说,提出三纲五常思想。(2分)‎ ‎“一手指向未来”: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的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2分)‎ ‎(2)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1分)‎ 认识: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②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③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3分)‎ ‎(3)含义:爱国主义;改革创新。(2分)‎ 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儒道法为核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2分)‎ ‎27. 参考答案 ‎(1)三个阶段:①“学术觉悟”: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②“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③“伦理觉悟”:先进知识分子开展新文化运动。(3分)‎ ‎(2)原因:①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的阻碍。②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的制约)。(6分)‎ ‎28. 参考答案 ‎(1)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分)‎ ‎(2)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认识到中国科技落后,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2分) 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长技”,开眼看世界,反对侵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2分)‎ ‎(3)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3分)‎ 特点:侧重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学习外来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不同的政治派别采纳不同的思想主张。(2分,任答其中一点均可)‎ ‎(4)认识: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先进文明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吸收世界文明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 ‎29. 参考答案:(15分)‎ ‎(1)史实: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地球中心说;牛顿经典力学进一步从理论上否定了地心说的荒谬;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颠覆了上帝造人说。(3分,任写一点得2分,任写两点得3分)‎ ‎(2)理性思维,破除迷信,解放思想。(2分)智者运动第一次唤醒了人类的自我意识,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的价值,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时期反对封建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4分)‎ ‎(3)材料二把西方科学革命只理解为工艺和机械,未认识到科学精神的价值;材料三认识到科学的巨大价值,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国民素质提高的推动力。(2分)原因:前者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仍从儒学中寻找治国的理论依据,没有破除对传统思想的迷信;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思想的不断传播;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4分,任写其中两点均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