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泰宁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二历史(历史班)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24*2=48分) 1、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 A.传播了周文化 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 C.拓展了疆土封界 D.稳定了诸侯王的统治 2、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 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 3、春秋时期的《管子•轻重乙》记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锥、一铚,然后成为农。”其中并未提到犁,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井田制已经瓦解 B.铁器牛耕尚未普及 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 D.青铜农具仍在大量使用 4、先秦的《鶡冠子•备知》记载“德之盛,山无径迹,泽无桥梁,不相往来,舟车不通,何者?其民犹赤子也。有知者不以相欺役也,有力者不以相臣主也。”与材料观点相似的是( ) A.以德治国 B.仁政 C.无为而治 D.小国寡民 5、周幽王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而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此事反映了( ) A.诸侯争霸和夺权斗争十分严重 B.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无法实行 C.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宗法观念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6、据《史记》记载,秦朝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主管监察的最高官吏,其位上卿,“掌副丞相” ,监察百官。在地方上设监御史,其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务。这说明( ) A.御史的选任体现了皇权至上 B.监察系统形成了独立的体系 C.其目的在于树立御史的权威 D.御史掌握的监察权逐步扩大 7、 “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与之相吻合的观点是( ) A.礼法并施 B.法术势相结合 C.外儒内法 D.以德辅刑 8、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充分说明( ) A.政治制度决定文化的命运 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主流文化被否定和限制 9、(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10、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 ) 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 C.“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 D.“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 1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 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气节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12、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 ) 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 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13、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 A.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 B.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C.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D.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 14、“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如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小监;监督控制出镇州郡的藩王的典签,这类位卑权重的官职都掌握在寒门子弟手中,这反映出( ) A.皇帝与贵族共治天下 B.皇族与士族(门阀)共治天下 C.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D.皇权振兴以图独掌天下 15、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C.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 D.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16、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17、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 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18、魏晋时期,人们常用因果轮回、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等观念解释人世间的现象,遂产生了《幽明录》、《冥祥记》、《冤魂志》等论因果报应的志怪小说。这说明了当时( ) A.儒教受到了其它思想的挑战 B.佛教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C.封建迷信左右了民众的思想 D.战乱的环境导致人们悲观失望 19、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直到范缜去世,朝廷也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 B.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C.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 D.政治与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 20、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长安的储备,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 ) A.隋朝时期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中心 B.隋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隋朝的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 D.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导致隋朝的灭亡 21、比较规范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存在于唐朝前期。自唐玄宗时起,一种名为“使职差遣”的制度被推广开来,如盐铁使、户部使、度支使取代户部财政权,监选使、监考使分割吏部人事权等。这一做法( ) A.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 B.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成熟 C.有助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D.推动了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 22、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这说明唐初( ) A.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 B.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 C.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 D.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 23、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24、唐后期,武进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新唐书》记载:“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这表明当时( ) A.兴修水利是江南发展的唯一因素 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 C.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居重要地位 D.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出现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52分) 25.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这一时期的刑罚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13分) 2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 (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7分) 27.(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民间往往用九流来泛指社会各行各业的各色人等,九流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如下表 上九流 中九流 下九流 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员外(地主)六流客(商客),七烧八当(典当)九庄田(农民) 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鉴(风水)四流批(算命),五流丹青(画师),六流工(手工艺人),七僧八道九琴棋。 一修脚,二剃头,三从(仆人)四班(班头衙役)五抹油(店小二),六把七娟(妓)八戏九吹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泰宁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二历史(历史班)参考答案 1-5 A C B DD 6-10 B B C A B 11-15 B D D D D 16-20 C A BC B 21-24 C D A C 25、(25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可知,原来的刑罚不够规范、过于严酷,且随意性大;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时期社会动荡,需稳定政局;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刑罚相对秦汉有所减轻,表现出了儒家“仁”的思想核心,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中不同时期对刑罚的改革归纳特点所在;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答案 (1)原因:①社会动荡,需稳定政局;②原来的刑罚不够规范、过于严酷,且随意性大;③儒家“以礼入法”思想的影响。(每点4分,共12分) (2) 特点:①法定刑规范化;②行刑方式越来越简洁化;③刑罚趋于宽缓。(每点3分,共9分) 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隋唐以后封建刑法制度的定型奠定了基础。(4分) 26.(15分) (1)①民风民俗;②地理环境;③物质基础;④统治者的抱负。(8分。若答“经济、政治、文化、地理方面”的各得1分) (2)特点:①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②刑赏并用(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3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作用: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②增强秦军的战斗力;③加快秦统一中国的进程。(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7、(12分) 示例一:看法:流传于民间九流的说法,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结构(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官本位利益为核心)。 说明:从上九流的排列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佛祖仙家之外,现实生活中的最高价值就是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官本位的权威至高无上;中九流之首是举子,表明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价值追求,表面上看是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这实际上还是以官本位为注脚;商人排在地主之后,农民能列在上九流中,体现了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的小农经济的价值取向和重农抑商的价值取向;商业和典当行业能位列上九流中说明工商业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工商业为补充的发达的农业社会。 示例二:看法:中国的传统智慧大多是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科学。 说明:中九流排位第二的医生,是唯——门能入流的自然科学,是因为它是与人的养生直接相关的科学,其它的科学却没能入流,这从一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智慧的价值取向是实用理性;鉴定风水的阴阳先生、批八字的算命先生,这些从事迷信产业的知识分子,也是知识实用化的表现;作为中九流末流的棋琴,其价值更多属于精神陶冶方面,由于这种技艺缺乏实用性,很难作为谋生的职业和手段,这同样是中国实用理性传统的表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