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说课稿 粤教版
1 《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中的地位 《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 单元第二课题。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 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 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我将本节课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下面我 就第一课时“分子”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说明。 2、 本课题为什么放在《水的组成》这个单元中? 学生已经解了一些常见化学操作,并且学习了一些常见化学物质,对于宏观具体的物 质的性质及特点有了基本成型的研究方法。 第三单元是讲水的组成,只讲宏观,不讲水的微观构成是不全面的,让学生明白水是由水分 子构成的。这样也分散、降低了第四单元的难度。我们分析整节课的内容,不难发现,水是 本节课的主角,以水的蒸发导入,品红地在水中扩散证明分子的存在,一滴水中的分子个数 介绍分子的小,水的蒸发说明分子的运动,水与酒精的混合说明分子间的间隔。此时学生处 于刚刚接触化学,对于化学保持一种好奇向往的感觉。利用这点并且对教学加以设计,可以 让学生更好更真实的理解课程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在初二物理课上,学生已经 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认识,知道它们非常小,肉眼无法观察到,但它们确实是 客观存在的。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他 们会以燃烧、分解、化合、扩散、蒸发、溶解、热胀冷缩等化学、物理学概念来对生活中的 常见现象加以解释。但对物质的内在变化及其原因却很少接触,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是本课教学的关 键。 三、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 下三个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2)充分发挥想像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四、 教学重点 1.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 分子的三大特点 2 五、 教学难点 1.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表象,初步体会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 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六、 教法分析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上面的分析,根据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及 我校的自信心课堂的教学模式理念,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 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 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 —激发情感,引起兴趣;讲授法----恰当点拨,拓展思路;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 程,本节课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讨 论 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所以我把本节 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我曾设计了加热水,品红扩散,闻香水或氨水的气味、四组生活情景 等导入方式,但最终我选择了用水、洒精、氨水的鉴别导入。利用学生面前的三种无色液体, 先让学生自学它们的物理性质,再利用所学性质进行鉴别。即简便又效果明显,还能体现化 学的学科特点。比出示单纯的语言、图片情景要深刻的多。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必然极 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看图,感受分子 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 我选择了经典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因为它有颜色变化,对学生有视觉真实感。而且 有一个逐渐变小的过程,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学生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 念。再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了分子的真实存在, 可以说是物证、人证具在,由不得他不想信。 3、 拟人比喻,研究分子 由微粒图自然过渡到分子的第一特点 ---- 小。在学生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介绍一滴 水的分子个数,重点设计了一个数分子时间的猜想. 通过拟人想像导入到分子的运动特点。(分子是性格活泼好动,还是文文静静)本环 节还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氨分子扩散实验,我先让学生预习实验,问学生现有的仪器能完 成该实验吗,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学生完成实验以后再分析实验现象,完成课本上实验报告,在设问:是什么使酚酞变红?是 氨水?还是氨分子?这个提问可以为下节课学习分子的定义做铺垫。最后让学生进行发散思 维再设计其它方案证明分子的运动。 3 再通过拟人想像导入到分子间有间隔的特点(半桶核桃 + 半桶小米 = 一桶?)。通 过前两个探究实验的引导,现在放手让学生根据所给仪器和药品,自由设计实验证明。我这 节课的质量如何就看学生的表现了,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 4、 主题训练,讨论交流 请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太阳高,和风摇, 晾衣晒裳最是好。(3)小小篮球本领大,高压气筒也不怕 设计生活中的几句俗语,既生动的说明了分子的性质,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把抽 象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了一起。。 5、畅谈收获,复习小结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总结本课知识,还有哪 些疑问。让知识从学生中产生,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八、板书设计: 第一个学习内容是分子的真实存在;第二个学习内容是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 成;第三个学习内容分子的三个特点。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指正,谢谢大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