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业2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作业(湘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2019·山西第二次名校联考)土壤盐碱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土壤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碱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表。读表,完成1~3题。 国家 印度 中国 巴基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伊朗 土库曼斯坦 埃及 受土壤盐碱化危害的灌溉面积(百万公顷) 7.0 6.7 4.2 2.4 1.7 1.0 0.9 占总灌溉面 积比重(%) 17 15 26 60 30 80 33 1.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 ) A.高寒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耕地分布区 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2.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 ( ) A.夏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秋季、夏季 D.冬季、秋季 3.印度土壤盐碱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 ) A.气温高 B.降水丰富 C.地表水贫乏 D.植被茂盛 1.D 2.A 3.B [第1题,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D对。高寒地区蒸发弱,A错。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多,不易发生盐碱化,B错。降水丰富地区的耕地不易发生盐碱化,C错。第2题,地中海沿岸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中国华北平原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所以两地土壤盐碱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夏季、春季。第3题,印度土壤盐碱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土库曼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2019·福建质检)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 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 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 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 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 5.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作休耕 B.农业用水多 C.蒸发旺盛 D.降水较少 6.该地位于( ) A.陕西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河北省 4.A 5.D 6.C [第4题,图中三条折线分别代表三种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的变化,地表径流量越大,说明下渗的过程越弱。地表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下渗越少,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比例越大。据上述内容可判断,农耕措施①②③分别表示顺坡农作(坡度最大)、等高草带、等高土埂(拦蓄径流)。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7月在不同农耕措施下地表径流量均较小,而6月在不同农耕措施下地表径流量均较大。该地分布有红壤,且6月、8月地表径流量均较大,可判断出该地7月坡耕地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应是降水较少(伏旱天气)。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可推断出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一年中6月和8月分别出现一次雨季,7月降水相对较少,雨带北移和南移的过程中分别在该地形成一次雨季,7月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伏旱,故该地可能位于浙江省。] (2019·河南八市联考)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据此完成7~9题。 7.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8.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 )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荒漠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 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9.关于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防风效能显著,风速明显降低 ②虽没有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③使得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④使林场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C 8.D 9.D [第7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引水过多,使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树木死亡。第8题,树木大量死亡,使林场的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第9题,在外围和内部进行林带建设,使林场防风效能增强,风速明显降低;林带的建设使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在枸杞和沙棘(白榆)之间耕作低秆农作物,促使林场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沙棘和枸杞的生长,提高了林业经济效益。] 下图为草被覆盖度及空间配置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统计图,放水流量分别为3.2升/分钟、5.2升/分钟,坡面草被覆盖度分别为0、30%、50%、70%、90%,草被在坡面的空间配置分别为坡上部、坡中部及坡下部,90%覆盖度不再有空间配置,设计坡面坡角为20°。读图,完成10~11题。 10.据图可知( ) A.放水流量较小时,草被覆盖度越高,侵蚀产沙越多 B.放水流量较小时,坡上部较坡下部产沙量少 C.放水流量较大时,草被覆盖度越高,侵蚀产沙越少 D.放水流量较大时,50%与70%草被覆盖度下坡面产沙量差异不显著 11.下列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坡面草被的减蚀作用受降水时间影响较大 B.坡面草被减蚀作用受降水强度的影响较大 C.只要提高坡面草被覆盖度,就能防治坡面侵蚀 D.草被适宜配置在坡下部,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明显 10.D 11.B [第10题,据图可知,当放水流量为3.2升/分钟时,草被覆盖度越高,侵蚀产沙量越少;当放水流量较小时,比较坡上部产沙量与坡下部产沙量,可发现坡下部产沙量较少;当放水流量为5.2升/分钟时,50%与70%草被覆盖度下坡面产沙量差异不明显,坡下部配置草被的情况下,70%草被覆盖度坡面产沙量反大于50%草被覆盖度坡面。第11题,随着放水流量的增大,产沙量显著增大,反映出降水强度对产沙量的影响,而不是降水时间长短对产沙量的影响。在径流量增大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减蚀作用就不显著了,说明坡面侵蚀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措施;在径流量较大的情况下,草被配置在坡下部减沙效果并不显著。] 二、非选择题 12.(2019·海东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南岛西部受大气环流、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我国唯一的热带稀树干草原沙漠化地区。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该区域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措施,在研究过程中,地理信息技术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 下图为海南岛西部地区简图。 (1)试描述海南岛西部沙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的成因。 (2)试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治理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3)一些专家认为,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治理可借鉴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经验,请说明可借鉴的理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南岛西部沙地的分布特征、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治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知识。第(1)题,海南岛西部沙地的分布特征可从图中直接读出,沙漠化的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地形、纬度位置、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第(2)题,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GIS主要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空间分析和评价,结合三者的特点分析即可。第(3)题,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和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在成因上具有很多共性,且借鉴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治理经验可提高治沙成功率。 [答案] (1)分布特征:主要沿海岸带呈南北狭长分布;部分沿河谷向内陆延伸。原因: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量少;纬度较低,温度高,蒸发旺盛;植被稀疏,以热带稀树草原为主;人们环保意识差,对植被破坏严重。 (2)利用RS可以对海南岛西部沙地进行动态监测;利用GIS可以分析土地沙漠化的成因、预测土地沙漠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为土地沙漠化治理提供依据。 (3)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与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有很多共性,包括降水量少、蒸发旺盛、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植被等;借鉴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经验,可减少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治理的研究时间和费用,并提高治沙的成功率。 13.(2018·福建厦门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明确黄泛平原是黄河决口泥沙堆积形成,即可分析多沙地的原因。第(2)题,注意红薯生长习性:“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沙地本身就疏松,同时起垄地势较高而利于排水、不易涝。第(3)题,红薯“喜温”与当地冬季寒冷不符,故冬季不能种植而地表裸露;起垄必然翻动土地,在春季大风下会加剧风沙活动。“冬小麦—红薯”模式解决了冬春季地表裸露问题。 [答案]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