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百师联盟(全国卷)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Word版附答案)
百师联盟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卷(三)全国卷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闵公元年》记载,管仲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左传·成 公四年》记载:“楚虽大,非我族,其肯字我乎?”孔子也明确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 之亡也。”此类言论在春秋时期屡见不鲜。这种历史现象 A.树立了华夏民族的正统地位 B.说明各族群间交往碰撞频繁 C.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 D.引发少数民族不断入侵中原 2.《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 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议 定刑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唐朝与外国的矛盾突出 B.唐朝涉外法律体系完备 C.唐律的开放性和原则性 D.唐朝政府主权意识淡漠 3.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关心两大实际问题:一是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以兵力确 保君主广泛的霸权。由此可知,该学派 A.主张君主行王道以治国 B.治国方略顺应了社会现实 C.主张遵从天道建立霸业 D.主张与民休养发展小农经济 4.滕文公问治国之道。孟子日:“民事不可缓也……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 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该言 论, A.具有朴素的人文精神 B.主张礼法并用以治民 C.主张推行重商以富民 D.反映了社会道德沦丧 5.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 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 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据此可知,当时 A.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 B.太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天人感应”体系崩溃 D.太学生被政治斗争所利用 6.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 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王守仁主张严格等级秩序 B.愚夫愚妇克服私欲才能成圣贤 C.平民百姓与圣人身份平等 D.该思想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7.黄宗羲认为“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同时必须“崇本抑末”。 所谓“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所谓“抑末”,即凡为佛、为巫、为优倡以及奇 技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华不革, 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知 A.黄宗羲经济思想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B.这是对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继承 C.这种思想突破了传统儒学的思想束缚 D.黄宗羲注意到民智与民富的关系 8.立宪派人物杨度在《金铁主义》一文中强调:“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 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异姓之齐、宋, 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有亲疏之别。” 作者的观点 A.对中华民族概念作了科学的阐释 B.表达了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各阶层的共识 C.指出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同一性 D.指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多元一体的特点 9.1941年到 1942年,由于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残酷“扫荡”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 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非生产人员的大量增加,使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 此中央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全军开展农业生产,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 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大生产运动。据此可知 A.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围剿根据地 B.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是困难的根本原因 C.运动解决了根据地困难,密切了军民关系 D.运动使根据地建立起完善的经济体系 10.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40年代在《新民主主义论》《论人 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中进一步指出“我们政权的制度……就用‘人民代表会议’这一名词”。 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融合了西方议会制与苏维埃体制 B.是长期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的结果 C.是毛泽东个人智慧和反思的结果 D.根本原则和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 11.苏格拉底说:“如果你们以为你们用杀人的办法就能防止别人谴责你们的罪恶生活,那你们 就错了;那是一种既不可能而又不荣誉的逃避方法,最容易最高贵的办法并不是不让别人说 话,而是要改正你们自己。”据材料可知 A.雅典城邦的法律制度严苛 B.雅典民主制度下的暴政 C.雅典城邦轮番而治的弊端 D.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12.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无产阶级革命要同时在几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才能取 得胜利。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却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 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论断。列宁的这一论断 A.说明马克思主义不适应形势发展 B.是基于俄国实际的正确理论 C.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否定 D.阐明了二月革命的性质 13.图 1是 1959年革命胜利后,古巴与美国、苏联的经济关系图。古巴第一任领导人卡斯特罗 对此指出“这种状况是古巴革命的悲剧”。但 1982年 4 月卡斯特罗又公开表示“古巴过去、 现在和将来都依靠苏联的帮助。”由此推断 A.古巴意图摆脱苏联的经济控制 B.古巴依附苏联是内外形势所需 C.美国放弃了对古巴的经济渗透 D.古巴导弹事件发生的经济根源 14.宋代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是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 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是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 代要提高 1.5倍。材料说明当时 A.农民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B.社会关系变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土地制度变化使农业迅速发展 D.地主阶级失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力 1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伊比利亚国家在欧洲的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但是,到这一世纪末, 它们却从其各自的领先地位急速倒退……这些伊比利亚国家之所以能够率先从事海外扩张, 仅仅是因为它们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宗教动力。伊比利亚国家由盛而衰 的过程 A.印证了封建主义衰落的必然性 B.反映了世界商业中心的转移 C.根源于宗教征服是其扩张动力 D.是远洋航行国力耗费的结果 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 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这一变化 A.表明世界各民族之间差异性消失 B.增强了世界各地经济的互补性 C.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证明了进化论理论的科学性 17.19世纪末 20 世纪初,甲午战败、瓜分狂潮、八国联军入侵等民族创痛成为中华民族走出 被动状态、实现初步群体觉醒的重要导火线。而中华民族具有群体觉醒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 两大群体,即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几乎同时登上历史舞台,并相继创立和认同“中华民 族”这个标志性概念。上述材料说明 A.中国社会各阶层都认识到了民族独立的重要性 B.新社会力量的崛起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原因 C.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 D.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最终趋向政体统一性 18.截止到 1940 年,从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各大城市向西南、西北各省内迁的民营工厂达 445家。按行业来分,机械工业共 182家,占 40.90%;纺织工业 94家,占 21.1%,化学工业 60家,占 13.5%,文教用品工业 37家,占 8.3%,电器工业 24家,占 5.4%,内迁技工人数达 12182人,包括机械修造、纺织、化工、电器制造等,其中以机械修造技工最多,占 49.1%。 这一现象 A.是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战略需要 B.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C.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力量 D.使中国的后方工业发展百废俱兴 19.1956年 4月 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在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 强调更多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在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的前 提下,强调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在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关系上,强调要兼顾国家 集体个人的利益,特别要照顾农民的利益……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强调要发挥好中央和地 方两个积极性。”表明我国 A.有了成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 B.摆脱了苏联模式困扰 C.社会主义建设要综合平衡、利益兼顾 D.完成了社会主义过渡 20.表 1为 1960-1970年美国与欧洲三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A.欧洲三国经济实力赶超美国 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欧洲联合按照预期目标发展 D.欧洲各国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21.古代的马车、轿子、船等传统交通工具中,很少出现陌生男女共处一起的情况。鸦片战争 以后,随着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的相继传人,男女同处一个公共空间的情况越来越多,人 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这反映出 A.新式交通工具提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 B.近代交通工具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呈现多元化特点 22.《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 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图 2是 1970年以来黄金与美元比价的动态曲线图,对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A.70年代前,固定汇率制使得黄金价格基本与美元价格相等 B.70年代初,黄金价格上升,说明美元失去了国际货币地位 C.70年代末,黄金价格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世界之首 D.80-90年代,黄金价格的变化态势是国际浮动汇率制变动的结果 23.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了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突破了亚当·斯 密以来的自由主义传统,标志着资本主义脱离了 19世纪以来古典自由主义,进入现代自由主 义时代,从而完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型。据此推断 A.“重大转型”是指美国建立起了计划体制 B.“伤筋动骨”说明根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重大转型”标志着美国政府职能转变 D.现代自由主义时代就是计划经济时代 24.1921年春天,苏俄在赢得内战的同时,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 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这说明 苏俄 A.放弃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计划 B.理性务实的治国理念 C.不适合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D.建立了自由市场体制 25.图 3所示为 1993年欧盟、美国、日本三大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图 3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 B.国际经济力量趋向多元化 C.美日欧盟经济趋向一体化 D.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秦王赢政在统一全国以后,继续奉行以法治国的方略,“首先表现为厉行法治,加强法律 的统一适用,‘法令由一统’。并进行了大量的‘明法度,定律令’的工作。使秦从社会到国 家、从经济到政治、从生产到生活、从家庭到个人莫不‘皆有法式’;其次以法推行政治与文 化的专制集权;最后赏罚并用,重刑轻罪。”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汉律承袭秦朝的法家系统……但自汉武标榜儒术以后,法家逐渐失势,儒家抬头,儒学 重振,汉律虽已颁布,不能突然改弦更张,但儒家却有许多机会可以左右当时的法律……在 诏令和刑律的司法解释中,汉儒学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得到比较好的和充分的体现和贯彻。三 国时,曹操、诸葛亮是以“重法”而著称的,然而,也是打着“德主刑辅”的旗帜进行的。 西晋时,重用“博究儒术”的儒臣制定法律,这些儒臣更是严格遵循了纳礼入法、“应经合义” “与礼相应”的立法原则。 ——摘编自陈红太《从秦律、汉律到唐律的变化看齐儒学对中国刑律的影响》 材料三 《唐律疏议·名例》中所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 者也”。张晋藩先生指出:唐律在礼与法的结合方面已臻成熟和定型,可以说一整套体现封建 宗法等级思想与制度的礼基本上法律化了,以至“一准乎礼”成为对唐律的评价。 《新唐书·刑法志》以及《贞观政要》比较全面系统地记录唐太宗的“恤刑”思想和行 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自今以后,大辟罪(死刑),皆令中书、门下四品已 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从贞观元年到四年,被判死刑者,全天下 29人,几 乎死刑不用。 ——摘编自杨一凡《儒家的法律与道德关系论对封建刑法的影响》 (1)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古代中国法律演变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以来儒学入法的原因。(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建国初期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战略——“优先战略”和“平衡战略”思想。 优先战略是一种防御型的经济措施,它一般是快速提高国家当前所急需产业部门的实力,扭 转国家在重要产业部门长期处于劣势的局面,其发展方向是具有针对性的;而平衡战略则是 一种全面型的经济措施,这种战略必须是在国家安全得以充分保障和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下才 能实现。中国能否过早实施“平衡战略”,推动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过去史学界对此问题回 答的口径几乎一样,认为:“过早地实施‘重工业优先战略’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从 而导致农轻重经济比例的失调,对后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而笔者认为在建国初期特 殊的社会历史时期条件下,“优先战略”是必要的。 ——摘编自黄翰鑫《建国初期工业化发展战略问题的宏观探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建国初期“工业化建设战略”主题,自拟一个论题, 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 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 独夫, 固其所也。” ——摘编自《明夷待访录》 “缘夫天之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 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编自《原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 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 非法之法也。” ——摘编自《原法》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 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 敢不从也。” ——摘编自《明夷待访录》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 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 其是非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为养士而设也。” ——摘编自《学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社会转型”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说明黄宗羲对旧制度做了哪些批判与重构。(8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资本主义推动全球史发展的阶段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四个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其 原因。(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