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20届高三第一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20届高三第一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文科综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著名的“通工易事”论,“子不通工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也就是农业和手工业间要互通成果,交换产品。这反映出当时 A. 儒家“仁政”思想得到了践行 B. 社会经济各行业间联系加强 C. 官营工商业垄断地位被打破 D. 民间工商业急需政府的扶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农业和手工业间要互通成果,交换产品”可知,孟子主张促进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联系,故B正确;材料反映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联系,没有涉及儒家“仁政”思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官营工商业”的信息,排除C;材料也不能体现民间工商业急需政府的扶持,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农业和手工业间要互通成果,交换产品”,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2.下表是不同史籍有关秦汉时期官员推选吏员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官吏选任注重实际从政能力 B. 法律禁止官员“任人唯亲”‎ C. 道德品质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D. 国家注重所选任官吏质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秦汉时期,推选曾被除官籍的人、不廉且无能者和名不符实者为官,推选者要受连带责任,这说明推举者必须保证所推举人员品质和能力都符合国家的要求,否则就要受到连带性的处罚,体现了国家对所选任官吏质量的注重,D项正确。第二、三则材料体现了对“不胜任”“名不符实”的规定,不能说明注重实际从政能力,A项错误;第三则材料中张当居被免职处罚不是因为推举了子弟,而是因为“名不符实”,不能说明法律禁止官员推举亲属,B项错误;材料虽体现了要求被推举的人员不能有污点和要廉洁等道德品质的规定,但不能说明这是主要标准,C项错误 ‎3.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这表明 A. 新旧儒学思想冲突激烈 B. 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动摇 C. 道学背离了儒学价值观 D. 道学缺乏应时趋新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被视为“伪学”,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说明宋朝新旧儒学思想冲突激烈,故A正确;儒家思想自西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B错误;道学属于儒学范畴,C错误;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故D错误。‎ ‎4.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 A. 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B. 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 C. 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 D. 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可知,“御门听政”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B正确;内阁没有决策权,A错误;“御门听政”和减轻君主政务负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表述太绝对,“御门听政”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5.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 B. 近代棉织业发展迅速 C. 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 D. 西方加剧了棉纱倾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可知,江苏通州海门一带出现“纺”“织”分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表明自然经济走逐渐向了解体,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纺”“织”分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并非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棉织业,并非及其生产的近代棉织业,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方是否加剧了棉纱倾销,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联系所学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表现分析解答。‎ ‎6.据不完全统计,1871年至1905年我国共出版了178部科学著作,而到1915年至1919年的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科学新思潮的杂志则多达400多种。这一变化说明 A. 科学精神得到了宣扬 B. 科学知识实现了普及 C. 主流意识实现了转型 D. 科技进步已成为共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915年至1919年的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科学新思潮的杂志则多达400多种”,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精神得到了宣扬,故A正确;材料反映宣传科学新思潮的杂志增多,无法体现科学知识实现了普及,排除B;1919年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C项“转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反映宣传科学新思潮的杂志增多,不能体现科技进步已成为共识,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5年至1919年的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科学新思潮的杂志则多达400多种”,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分析解答。‎ ‎7.下图为1937年9月11日《国难三日刊》上刊登的一幅《四面楚歌—日本军阀的末日》的漫画。此漫画在当时 A. 揭露了日本全面侵华的野心 B. 反映了全民抗战局面的形成 C. 有助于增强国人抗战的信心 D. 表达了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日民反战”“全民抗战”可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遭到中国的全民抵抗,而且日本国民也反对战争,说明日本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揭示了日本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漫画有助于增强国人抗战的信心,故C正确;1937年7月7日日本已经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A错误;B无法体现“日民反战”,排除;漫画没有涉及国民政府的信息,排除D。‎ ‎8.1984年,我国国务院对国营企业职工奖金进行改革,实行奖金“上不封顶”政策,并规定对奖金超过两个半月标准工资的部分,实行分档征收奖金税。据此可知,这次奖金改革 A. 开始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B. 遏制了企业溢发奖金现象 C. 避免了职工收入差距过大 D. 有利于增强企业经济效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营企业职工奖金改革,实行奖金“上不封顶”的政策,有利于增强国营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故D正确;材料属于分配方式的改革,无法体现“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排除A;BC项表述太绝,错误。‎ ‎9.罗马法中有一案例:“一个人在自己的地里焚烧庄稼收割后的余茬,火势加大而蔓延开来,烧毁了别人的谷物或葡萄树,如果他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个放任损害发生的人一样地被认为犯有过失而承担责任。”此案例说明,在古代罗马 A. 严禁人们破坏农业生产 B. 注重规范人们社会行为 C. 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D. 保护环境已走向法制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如果他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个放任损害发生的人一样地被认为犯有过失而承担责任”可知,罗马法通过法律的形式保护环境,故D正确;材料反映古代罗马对焚烧行为产生的后果进行处罚,并非严禁人们破坏农业生产,排除A;材料反映古代罗马对焚烧行为产生的后果进行处罚,“规范人们社会行为”表述太笼统,排除B;材料反映古代罗马对焚烧行为产生的后果进行处罚,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当内阁的意见提交给国王和议会时,就像一个人的意见一样”。这表明 A. 议会民主制遭到破坏 B. 内阁权力独立性增强 C. 国家权力重心已转移 D. 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内阁的意见提交给国王和议会时,就像一个人的意见一样”体现了首相与内阁成员意见具有一致性,表明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故D正确;材料说明首相与内阁成员保持意见一致的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并非议会民主制遭到破坏,排除A;首相与内阁成员保持意见一致是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并非内阁权力独立性增强,排除B;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家权力重心在议会,C错误。‎ ‎11.下图是1803—1830年美国制造业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此时期美国 A. 社会经济转型加速 B. 农业经济走向衰退 C. 工业化已基本完成 D. 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示意图看出,美国制造业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说明美国的工业化程度提高了,促进了美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经济转型加速,故A正确;示意图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数据,无法得出农业经济走向衰退的结论,排除B;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农业,标志着工业化已基本完成,示意图无法体现,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制造业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变化情况,无法体现美国整体对外贸易数据变化情况,不能得出对外贸易增长迅速,排除D。‎ ‎12.20世纪50年代初,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为主的法国政府不仅放弃了传统的肢解德国和阻挠德国复兴的政策,而且还联合德国建立了超国家主权的欧洲煤钢联营。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法德开始建立反苏联阵线 B. 美国放松了对欧洲的控制 C. 欧洲联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D. 法国的欧洲主导地位衰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联合德国建立了超国家主权的欧洲煤钢联营”可知,欧洲联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反苏联”信息,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美国”,排除B;材料反映了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无法体现法国的欧洲主导地位衰退,排除D。‎ 二、非选择题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以来,农村经济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我国兼业农户形成并得以相当程度发展的时期。农户兼业的主要形式是兼营家庭手工业,其所从事的生产项目颇为多,产品多以为城乡市场提供日用品为主。其中,最多和最重要的是棉布和棉纱、其次还有丝、学麻布、第席、蒲席等。乾隆年间(1736-1795年)的(广州府志)记載:广东东莞县西南乡间农家“田事之余”“则据莞为席,麦为笠,穿线为伞”。‎ ‎——摘编自刘小京《略析明清时期的兼业农户》‎ 材料二 ‎ ‎ 近代中国土地兼并不断加剧,各种剥削日益严重,导致无地农户增多。许多农民在难以生存的情形下,走上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道略。据1933年21县有报告资料的县份统计,离村农户均占该县农户总数的4.8%,高者达12.2%。农民离村者,或到本区别村充当佃农雇エ,或奔向边垦区,或挤进域市,更有漂洋过海去谋生的。‎ ‎——摘编自张福记、陆远权《近代中国乡村危机简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民兼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乡村危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材料三 从1985年开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开始选择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或者跑运输、当小商小販、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户已不再把改善生计寄希望于种粮、卖粮,而是寄希望于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因而粮食生产收入减少,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更多收入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不同,并说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影响。‎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突出;农民追求财富意识增强的推动;赋税的货币化。‎ ‎(2)表现:农民大量破产;大批农民离村谋生。原因:土地兼并;剥削沉重;列强侵略;长期社会动荡的影响。‎ ‎(3)不同:明清时期以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家庭手工业为主,而新时期则以从事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为主。影响:增加了农民的收人;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得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人地矛盾突出,农民追求财富意识增强,结合所学,明清时期赋税的货币化促进了农民兼业。‎ ‎(2)表现:根据“无地农户增多”得出农民大量破产;根据“许多农民在难以生存的情形下,走上背并离乡、出外谋生的道略”得出大批农民离村谋生。原因:根据“近代中国士地兼并不断加剧”得出土地兼并;根据“各种剥削日益严重”得出剥削沉重;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列强侵略,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根据所学可知,长期社会动荡也是农民兼业的原因。‎ ‎(3)不同:根据“越来越多的农户已不再把改善生计寄希望于种粮、卖粮,而是寄希望于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得出明清时期以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家庭手工业为主,而新时期则以从事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为主。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增加农民的收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速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创作的小说《时间机器》发表于1895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一位时间旅行者乘坐他发明的时间机器来到遥远的未来世界公元802701年。时间旅行者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一个是生活在地面的“地面人”,他们的智力已经严重退化,只具有相当于儿童的智力;而另一个则是生活在地下的“地下人”,他们智慧发达,惧怕亮,只能生活在地面以下。可描写的“地下人”偷走了时间旅行者的机器,经历了一番历险之后,时间机器失而复得。时间行者继续他的旅行,看到了几千万年之后的巨蟹、巨蝶、大海、日食等一些复古图景。他终于在生命垂危之际回到了“现在”,将旅行的经历告诉朋友。‎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一情节:一位时间旅行者乘坐他发明时间机器来到遥远的未来世界。‎ 历史现象:19世纪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时期,大量的新机器被研制和发明出来。 概述和评价: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机器的广泛发明和使用,使民众大多迷信和崇拜科学,认为机器和技术具有万能的本领。尽管小说创作时人类还没有发明太空飞行器,作家的想象超越了当时的科学研发力,但这反映出机器发明时代人们对发明机器的渴望,有利于进一步促使人们探索新机器的研发。‎ 示例2情节: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 历史现象:19世纪中期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全面阐述了生物进化学说。‎ 概述和评价: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人类既是由古代人类进化而来的,也会不断地进行进化发展。小说将未来人类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种族,体现了人类进化的不同方向,此设想明显受到了生物进化学说的影响。作者将生物进化学说引入到作客观上反映了生物进化学说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认可。‎ ‎【解析】‎ ‎【详解】根据“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得出情节: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分为两个种族。‎ 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可知,上述情节体现了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概述和评价:联系所学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可知,达尔文认为,人类是由古代人类进化而来的并且不断地进化发展。小说将未来人类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种族,体现了人类进化的不同方向。‎ ‎ ‎ ‎15.材料 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为英国历史上首任女首相。针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现状,撒切尔夫人开始治疗“英国病”,并对“福利国家”制度操起了“手术刀”。地认为长期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对于英国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因此,她通过对福利机构的大規模私有化,通过出售医院、住房、学校等来弥补财政赤字,并实行第三方购买,从而更多发挥社会和个人在社会养老融资方面的作用。但改革中完全忽视了社会福利本身公平正义的天性,改革深刻触动英国底层人民的利益,中产阶级急剧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摘编自童素娟、瞿雅峰《撒切尔“去福利化”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福利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社会福利改革的影响。‎ ‎【答案】(1)背景:英国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社会福利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影响: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市场化发展;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缓解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困难;不利于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1979年,……针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现状”得出英国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根据“长期不断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对于英国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得出社会福利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根据“撒切尔夫人当选为英国历史上首任女首相”得出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根据所学可知,当时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影响:根据“对福利机构大規模私有化”得出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市场化发展;根据“弥补财政赤字”得出缓解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困难;根据“改革深刻触动英国底层人民的利益,中产阶级急剧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得出不利于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根据所学可知,撒切尔夫人的改革促进了英国经济恢复发展。‎ ‎16.材料 一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对此采取的是“局外中立”的外交政策c1914年8月6日,以大总统令的形式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是以1907年世界各国在海牙所画押之《陆战中立条约》和《海战中立条约》为依据的。“政府即颁中立条规,宣告中国对于此次战争,恪守中立。对于德奥方面与联军方面毫无偏袒。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各交战国在中国领土、领海内,不得有占据及交战行为,凡中国海陆各处,均不得倚之为根据地,以攻敌人。各交战国之军队、军械及辎重品,均不得由中国领土、领海经过。其有违背前项规定者,应听中国官员卸去武装,并约束扣留至战事完毕时为止”。‎ ‎——摘编自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初期袁世凯政府“中立”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初期袁世凯政府采取的“中立”政策。‎ ‎【答案】要点 ‎(1)特点:以国际公法为依据;具有阻止战争向中国蔓延的预防性;体现了维护中国领土、领海的主权性。‎ ‎(2)简评:促进了近代中国外交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但不利于在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变。‎ ‎【解析】‎ ‎【详解】(1)根据“以1907年世界各国在海牙所画押之《陆战中立条约》和《海战中立条约》为依据的”、“凡中国海陆各处,均不得倚之为根据地,以攻敌人”、“各交战国之军队、军械及辎重品,均不得由中国领土、领海经过”等内容可知具有以国际公法为依据、阻止战争向中国蔓延、维护中国领土、领海的主权性。‎ ‎(2)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应从正方两方面评价袁世凯政府的“中立”政策,既要看到近代中国外交与国际接轨和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的积极性,又要看到不利于在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变的消极性。‎ ‎17.材料 ‎ ‎ 张文谦(1217-1283年),字仲谦,那州(今河北那台)人。1260年3月忽必烈即位,立中书省,以文谦为左丞,与平章政事王文统共理政务。1261年4月,他与王文统、希宪、张易等宰执官在开平共议选官、差发、驿传、钞法等政务,取得一致意见,制定了各道宣抚司条画,奏准范行。至元元年(1264年),命文谦以中书左丞行省于西夏中兴(今宁夏银川)。当地文化、民俗与中原不同,政务还没有上轨道,文谦寻得被俘为奴的四川儒士五六人,释为良民,教以案牍,使任吏骨,于是地方政府机构的事务渐有头绪;又命随他来的副河渠使郭守敬疏浚中兴府境唐来、汉廷二古渠,溉田九万余顷,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文谦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文谦的主要活动。‎ ‎【答案】(1)活动:参与制定元朝初年的国家管理制度;以中书左丞身份管理宁夏行省的地方政务;积极发展宁夏地区 ‎(2)简评:促进了元朝政权的封建化;为元初政局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宁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元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解析】‎ ‎【详解】(1)活动:根据“以文谦为左丞,与平章政事王文统共理政务”“制定了各道宣抚司条画,奏准范行”得出参与制定元朝初年的国家管理制度;根据“命文谦以中书左丞行省于西夏中兴(今宁夏银川)”得出以中书左丞身份管理宁夏行省的地方政务;根据“文谦寻得被俘为奴的四川儒士五六人,释为良民,教以案牍,使任吏骨,于是地方政府机构的事务渐有头绪;又命随他来的副河渠使郭守敬疏浚中兴府境唐来、汉廷二古渠,溉田九万余顷,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得出积极发展宁夏地区。‎ ‎(2)简评:根据“文谦寻得被俘为奴的四川儒士五六人,释为良民,教以案牍”“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得出促进了元朝政权的封建化;根据“文谦寻得被俘为奴的四川儒士五六人,释为良民,教以案牍,使任吏骨,于是地方政府机构的事务渐有头绪;又命随他来的副河渠使郭守敬疏浚中兴府境唐来、汉廷二古渠,溉田九万余顷,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得出促进了宁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元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根据材料可知,张文谦为元初政局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