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3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4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实验中学高三年级2020年第二学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试题(二) 一、选择题 1.《荀子·王霸》:“《传》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止矣”。荀子倡导 A. 以明分达治而保万世 B. 贵贱贫富,皆有等级 C. 四海之民不待令而一 D. 人命在天,国命在礼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荀子认为社会上下各成员各尽其责,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即以明分达治而保万世,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等级观念,也没有强调统一行动和礼制对国运的重要性,其他选项排除。故选A。 2.《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 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 C. 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 D. 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给出的词“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都包含“家世”,说明在东汉世家大族兴起,对整个国家产生了一定的敢于和影响,这在西汉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与材料无关;B选项曲解了“家世”的含义,误认为“家世”是门阀士族;D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的含义不符。 3.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谱籍成为选官的根据。唐太宗修《氏族志》则是“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以崇重当朝冠冕。材料表明唐代 A. 彻底打破了延续多年的门阀观念 B. 不再按照官职高低划分等级标准 C 削弱士族力量,有利于加强皇权 D. 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的广泛流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谱籍成为选官的根据”、“止取今日官爵高下做等级”信息可知,唐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削弱了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中“彻底”一词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B选项不符合材料,排除;D选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排除。故选C。 4.据1637年《澳门纪略》记载,1570—1636年间,日本的长崎成了葡萄牙血统的日本人活跃的城市。可是到了1636年住在这里的所有欧亚混血儿以及他们在日本的妻子、母亲大批迁居到澳门,成为澳门居民中的另一新的群体,以致于形成了一条日本人街区。对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澳门在远东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B. 东亚朝贡体制阻碍了中日民间贸易 C. 英国航海条例削弱了葡萄牙的霸权 D. 中国政府鼓励澳门的海上贸易活动 【答案】A 【解析】 从葡萄牙血统的日本人聚集程度可以看出,1570-1636年期间日本长崎是欧洲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而在1636年之后,澳门取代了长期的位置,故体现出澳门在远东贸易地位的日益提高,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朝贡贸易的问题;C选项错误,本题与英国无关;D选项错误,中国政府当时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5.1864年,清政府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外国公法》,奕䜣上奏说,“该国律例一书,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向西方国家学习依法治国 B. 近代中国人开始了解西方外交 C. 法律制度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 D. 统治者具有一定的国际法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奕䜣的主张是向西方有选择的学习,但并不是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依法治国,故排除A项;题意反映的是清政府学习西方的法治,没有体现外交的内容,故排除B项;根据“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可知没有反映中国的法律制度与世界接轨,故排除C项;根据“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外国公法》……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可知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具有一定的国际法意识,故选D项。 6.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指出:“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故资本国家,断无表同情于吾党。”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受屈之人民”方才是中国革命真正可靠朋友。这种认识的转变 A. 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 使孙中山走上了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C. 在思想上为国共合作准备了条件 D. 体现了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孙中山的认识是帝国主义是中国最大敌人,认识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重要作用,进而形成了新三民主义。以此成为国共合作基础,故C正确;A是五四运动的影响,排除;俄国道路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排除B;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方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D。故选C。 7.1939年,清华大学某学者考察了苏联的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顿河区、南北高加索、黑海、乌克兰等地,他回国后写的《苏联纪行》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书中说:“要在建国的题目上求一个榜样,当以苏联比较最相近了”。当时中国得出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 A. 推进国防现代化以抵抗日本侵略 B. 认为工业化建设有助于有助于改善民生 C. 十月革命为落后国家指明了方向 D. 苏联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地位重要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来看,时间是在1939年,这个时期俄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实现了国防现代化,因此排除B、C选项。D选项时间不符,苏联加入二战是在1941年。A 选项说法正确,正是当时苏联的国防现代化促使了学者发出感慨。 点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时间直接决定了某些选项的不合理性。如本题给出的时间是1939年,这个时间之后的时间肯定与得出结论的出发点无关,所以排除D选项。与这个时间过早的内容也应该排除,故排除B、C选项。 8.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 片面追求高指标 C. 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D. 受“左”倾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时期处于大跃进时期,“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导致积累率迅速上升,D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B不是“主要原因”;C与材料无关。 点睛: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所给的时间的时代背景加以回答。 9.在古希腊,一些最杰出的剧作家和哲学家在写到女性时都说她们天生低贱,认为如果女人获得太多权力,便会带来可怕后果。这反映了当时 A. 贵族享有政治特权 B. 价值判断具有时代局限 C. 精英政治成为主流 D. 民主政治逐渐走向没落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古希腊,一些最杰出剧作家和哲学家对女性的轻视是古希腊时代对女性认识的结果,这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影响,故B项正确;贵族包括女性,故A项错误;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全体公民都有参政权,不是精英政治,故C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主政治逐渐走向没落,故D项错误。 10.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这种“新的思想”是 A. 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君主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主权体现的是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可知体现的是主权在民,C选项符合题意。三权分立强调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君主立宪强调的是对君主权力的限制,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法国大革命的目标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君主制,D选项排除。 11.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这说明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 A. 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B. 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C. 十月革命后俄国应重点发展生产力 D 社会主义革命须依靠资产阶级 【答案】B 【解析】 【详解】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四月提纲》,准备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普利汉诺夫等人以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得到高度发展为理由,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十月革命胜利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俄国的社会主义是早产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才可能促使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这说明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中当时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B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A错误;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0月,与材料不符,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无产阶级力量强大,而不是依靠资产阶级,D错误。 12.1960年,美国的短期外债达到21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黄金储备量,引发市场对美元信心的怀疑,大量投机资本开始外逃,出现了第一次美元危机。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不稳定性 B.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贸易矛盾 C. 政治多极化导致金融市场动荡 D. 美国经济实力影响国际资本走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的外债超过了黄金储备,出现了美元危机,这就体现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不稳定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贸易的内容,排除B;材料与政治多极化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美国的经济实力的影响,排除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欧洲北端的英国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国家。长久以来,英国一直居于“文明世界”的边缘,但正是这样一个小小岛国,却率先敲开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英国从地理边缘变成了世界的中心,而地缘的中心实则就是文明的中心。凭借这种新文明,一个小小岛国变成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领头羊。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工厂又称制造厂,是一类用以生产货物的大型工业建筑物。大部分工厂都拥有以大型机器或设备构成的生产线。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场所。工业化的机器和厂房是非常昂贵的投资,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为了适应股份公司的需要也纷纷兴起。1799年,欧文与他后来的岳父合伙创办了新拉纳克工厂,欧文任经理。欧文把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为10小时,禁止不满九岁的童工劳动,提高工人工资,工厂暂时停止工资照付。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设立工厂商店向工人出售比普通市场价格便宜的消费品,开办工厂子弟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建立工人互助储金会。1788年,卡特莱特在建造雷特福德工厂时投资350英镑用于经理室、会计室和门房的建设,此举使他的工厂获得了“革命工厂”的称誉。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改进济贫管理,建立中央济贫管理机构,改变过去以院外救济为主的政策,而变为以院内救济为主,对救济资格严格审查,实施普遍救济的原则,扩大了社会救济的范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跳跃式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谈谈英国的发展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答案】(1)表现:由地理边缘到世界中心;由小小岛国到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领头羊。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的转移;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变化:生产模式:工厂制大机器生产;管理模式:催生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形式:股份制公司大量出现;投资金融: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兴起;社会保障机制:既有个人慈善,也有政府立法 启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注重科技创新;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 【详解】(1)表现:由材料一“英国从地理边缘变成了世界的中心”,可知由地理边缘到世界中心;由材料一“一个小小岛国成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领头羊”,可知由小小岛国到现代化进程的领头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展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原因。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的转移,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2)新变化:由材料二“工厂”“机器大生产”可知生产模式:工厂制大机器生产;由材料“大部分工厂都拥有以大型机器或设备构成的生产线。”结合所学可知管理模式:催生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可知企业形式:股份制公司大量出现。由“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为了适应股份公司的需要也纷纷兴起”,可知投资金::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兴起。由“设立工厂商店向工人出售比普通市场价格便宜的消费品,开办工厂子弟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建立工人互助储金会。”“改进济贫管理,建立中央济贫管理机构,改变过去以院外救济为主的政策,而变为以院内救济为主,对救济资格严格审查,实施普遍救济的原则,扩大了社会救济的范围”,可知社会保障机制。既有个人慈善,也有政府立法。启示:英国给我们的启示主要集中在发展生产力、发展科技和完善社会保障方面。即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注重科技创新;发展经济同时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英格兰和苏格兰旅行记》一书中对1859年的利物浦有过这样的描述:“穿过一条条狭窄而泥泞的街道,在这些地方英国贫贱的一面展现出来它的丑恶百态。……劳动力价贱,多少工人被关在散发恶臭的房间里,每天工作十五小时,没有罩衫,没有衬裙,甚至没有衬衣,就裹在一床破被单里!……可到了港口,它就显出大都市的样子……有一些美国快速帆船,体积庞大……世界各国的国旗飘扬在轻雾中,用它们那鲜艳夺目的色彩打破天空一色的灰暗。码头上的斜坡上,小山似的包裹中露出咖啡、糖和棉花;还有堆堆洋苏木即桃花心木,所有这些殖民地的产品,使空气中弥漫着种种奇特的味道……适于各类用途的稀奇古怪的机器,如吊车、起重机等,所有的机械动物都在不同地工作……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描述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情节:所有这些殖民地的产品,使空气中弥漫着种种奇特的味道。 现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强化对外殖民等。 描述: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使更多地区沦为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地。 评价:殖民扩张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增加资本积累:使整个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世界市场更为拓展;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落后。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客观上给殖民地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冲击了原有的文化观念,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解析】 【详解】首先阅读材料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如“所有这些殖民地的产品,使空气中弥漫着种种奇特的味道”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强化对外殖民等;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 【点睛】本题以小说《英格兰和苏格兰旅行记》的相关情节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一改观点论述类题目的限定,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出高考求新求变的思想。本题整体难度不太大,让学生感觉比较平和。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反映的历史现象。 15.材料一 纵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实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因此马克思赞誉他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 材料二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1)为什么说穆罕默德·阿里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穆罕默德·阿里在治国方面有什么有益思想值得今天借鉴,他的思想有什么局限性? 【答案】(1)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体制上仿效欧美,为埃及的政治近代化奠定基础;在土地改革中打击和清除了阻碍埃及社会发展的马木路克、宗教长老阶层的势力,废除了落后的包税制;在工业上重点建立军事工业,同时发展民用工业,引用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了埃及的工业化进程;在文化方面建立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推动了埃及教育的近代化;在军事方面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有利于军事的近代化。 (2)借鉴:主动向西方学习,对外开放;实现民族独立的前提是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军队,而军队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工业。 局限性:没有认识到实现国家强大和独立的根本在于革除落后的封建制度。 【解析】 【详解】(1)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回答改革的内容。 (2)借鉴:根据材料二“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现代化军队”从主动向西方学习,对外开放;实现民族独立的前提是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军队,而军队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工业来分析说明。局限:根据所学可知阿里的改革在于没有革除落后的封建制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