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2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2015级模块学分认定考试 生物学科试卷 2017年1月16日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小题1分;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已知豌豆的某种性状的两种表现类型M和N,下列组合中能判断M和N显隐性的是( ) A.N×N→N B.N×N→M+N C.M×N→N+M D.M×M→M 2、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 A.4种,1∶1∶1∶1 B.3种,1∶2∶1 C.2种,1∶1 D.4种,3∶1∶3∶1 3、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A.1/4 B.1/8 C.1/16 D.0 4、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公牛是红褐色的,而母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 A.雄性或雌性,aa B.雄性,Aa C.雌性,Aa D.雄性,aa或Aa 5、二倍体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高茎粳稻与矮茎糯稻杂交,F1均为高茎粳稻。若用F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将F1的花粉粒用碘液处理,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 B.让F1与矮茎糯稻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 C.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 D.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蓝紫色植株与红褐色植株的比例 6、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先后经过①→②→③过程 B.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C.细胞③中有1个四分体,4条染色单体 D.细胞③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的两个子细胞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由于( ) A.着丝点的分裂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DNA的复制 D.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8、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含有44+XX染色体组成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9、下面是人体细胞分裂时,A、B、C、D四个不同细胞分裂期染色体和DNA统计数据的柱状图,那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 ) 10、如图所示,卵原细胞内含有Aa、Bb两对同源染色体,已知此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其产生的3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 A.AB、Ab、Ab B.Aa、Bb、AB C.Ab、aB、ab D.Ab、aB、aB 11、果蝇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4、8、8 B.2、4、8 C.8、16、16 D.8、0、8 12、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 0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 )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13、在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对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经搅拌与离心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仍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含35S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少量含有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 14、某双链DNA分子中,其四种碱基的百分比是: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的54%,其中一条链中,A占22%,C占28%。那么,其互补链中的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的比例是( ) A.28%和22% B.22%和26% C.24%和28% D.24%和26% 1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 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 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 16、右图代表的是某种转运RNA,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此转运RNA含有五种元素、两种含氮碱基 B.该结构参与蛋白质合成中的翻译过程 C.合成此转运RNA的场所是核糖体 D.若与此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相对应的密码子中的碱基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17、1个转运RNA的一端3个碱基是GAU,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DNA分子的模板片段转录而来的( ) A.GUA B.GAT C.GAA D.GAU 18、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 ) ①DNA复制 ②RNA复制 ③转录 ④翻译 ⑤逆转录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19、人体中具有生长激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 ( ) A.分别存在于不同组织的细胞中 B.均在细胞分裂前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 C.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 D.转录的mRNA上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 20.转运RNA的一端碱基是CGA,此转运RNA另一端携带的氨基酸是 ( ) A.丝氨酸(UCU) B.谷氨酸(GAG) C.精氨酸(CGA) D.丙氨酸(GCU) 21.下列关于DNA、染色体、基因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每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后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B.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在DNA分子双链上成对存在 22、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是固定的不进化的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3、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条件的改变 24、图甲为某动物精巢内一个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乙为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其中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中,能与图甲相对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B.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C.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D.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26、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27、某个婴儿不能消化乳类,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变而导致乳糖酶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婴儿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 B.婴儿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 C.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被替换了 D.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了 28、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只含有一条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④单倍体体细胞中只含有一对染色体 ⑤ 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般是单倍体 A.③⑤ B.④⑤ C.①② D.①⑤ 29、用亲本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进行杂交,对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产生了多倍体,其基因型是(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30、 某DNA分子片断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为60个,该片段连续复制三次所需C的数量为( ) A.180个 B.280个 C.320个 D.360个 31、 如图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与统计的结果,有关假设推论正确的是( )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32、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为AABBCcdd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 A.1/8 B.1/6 C.1/32 D.1/64 33、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中的圆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A.2/3 B.6/16 C.8/9 D.3/16 34、某种鼠中,黄色基因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 A.2∶1 B.9∶3∶3∶1 C.4∶2∶2∶1 D.1∶1∶1∶1 35、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①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③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④将健康人的正常基因植入病人体内治疗基因缺陷病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6、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37、某相对独立的海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AA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理论上F1代中A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38、根据遗传学原理,能快速获得纯合子的育种方法是 ( ) A.杂交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诱变育种 3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40、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 非选择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41、(8分)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将两种小麦杂交,后代中(每空2分): (1)DDBB×ddBb 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dbb×ddbb 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dBb×ddBb 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dBb×ddbb 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8分)图A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过程,图B表示处于某个分裂时期的细胞,图C表示果蝇的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精子的示意图,其中Ⅳ细胞中只表示了部分染色体的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A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________段(填图中字母)。cd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_期。 (2)图B可表示动物的________分裂,相当于图A中的________段(填图中字母)。 (3)图C中,Ⅳ细胞所处的时期对应于图中的________(填“①”或“②”)。Ⅱ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单体个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Ⅲ中每个细胞的核DNA含量是①细胞的________。 (4)假定该果蝇的三对常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则这个精原细胞可产生________种精子。 43.(8分) 请据图回答: (1)转录的模板是[ ]______中的一条链,该链的相应段碱基顺序是_____。 (2)翻译的场所是[ ]______,翻译的模板是[ ]______,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 ]_____,翻译后的产物是_______。 (3)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______中,也有一部分分布在________中。 44.(8分)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如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 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 ______________ (2分)。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 ____________ 的环境条件下, 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____________ 。 (4)若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 ,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2分) 。 45. (9分)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不抗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 (2)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3)(二)过程(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 (4)(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______;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连续自交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 46、生物技术实验(9分)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物,其中的葡萄糖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 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甲是 培养基,原因是配方中____________,;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 2015级模块学分认定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1-30每个1分,31-40每个2分,共50分) 1-5 BADCD 6-10 DBDBD 11-15 ABABC 16-20 BBADD 21-25 DDACA 26-30 BCABB 31-35 CDAAC 36-40 DBCCB 二、非选择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41、 A项:全部为高秆有芒; B项:高秆无芒∶矮秆无芒=1∶1; C项:高秆有芒、高秆无芒、矮秆有芒、矮秆无芒=3∶1∶3∶1 D项:高秆有芒、高秆无芒、矮秆有芒、矮秆无芒=1∶1∶1∶1。 42、(1)ej 后 (2)有丝 bc或gh(答出一段即可) (3)① 0对和8条 (4)两 43、(1)[④]DNA TAGCGAAGAAAG (2)[②]核糖体 [③]mRNA [①]tRNA 蛋白质(或肽链或多肽) (3)细胞核 叶绿体和线粒体 44、(1)基因突变 (2)97%(2分) (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 (4)SS 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2分) 45、(1) Ⅰ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2)DT ddTT (3)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4) 46、答案:(1)纤维二糖,葡糖糖 (2)红 透明圈 (3)不能 液体 无琼脂(凝固剂)不能 无纤维素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