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

曾都一中 枣阳一中 襄州一中 宜城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时间:150 分钟 命题学校: 枣阳一中 曾都一中 宜城一中 分值:150 分 命题老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 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有学者曾根据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原理,提出“知 识半衰期”说法:一个专业人士的知识如果不更新,在“半衰期”后,基础知识仍可用,但 其他一半新知识却已落伍。据测算,1950 年前的知识半衰期为 50 年,21 世纪知识的半衰期 平均为 3.2 年,IT 高级工程师的仅为 1.8 年。如今的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还 需保持加速度。增长知识见识,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 另一方面,教育的普及、出版的繁荣、互联网的兴盛,使得知识获取的成本大大下降。 “学好数理化”不再成为求知边界,通识教育正不断打开知识视野。因此,若以知识宽度论, 今天学子可以完胜过去。然而,广度之外,同样需要有深度。书不多,反能精读以致“韦编 三绝”;诱惑少,所以心无旁骛不断钻研。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才会有 “铁杵磨成针”的成就。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 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面对全 球化竞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记诵,在慎思明辨上下功夫;关注知识的积累, 更注重思维的锤炼。换句话说,一种好的教育,既教会学生如何数清掉落的苹果,更激发学 生思考为何苹果是掉下来而非飞上天。‎ 知识传承很重要,见识的培育更关键。知是获取信息,是第一层级;识是具备见解,是 更高层级。由知而识,方为智慧。一方面,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把所 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而另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 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今天谈增长知识与见识,不仅指向“上下五千年”,更要围绕“纵横八万里”。新时代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回顾历史,中 国在全球化道路上每进一步,都离不开全球视野为先导。近代化早期,有魏源等人“开眼看 世界”,有林纾、严复等大规模译介外国经典;改革开放初期,有勒紧裤腰带公派留学生, 更有打开国门搞建设;今天,面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以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我们比 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天下观的英才。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 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 献的责任。‎ ‎《以知识见识锤炼真本领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建设祖国,进而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需要青年学生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 B.知识的半衰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短,只有终生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C.只有注重思维锤炼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毕竟知识的深度比知识的广度更重要。 D.学习知识应该粗中取精,去伪存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地阐明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 B.文章以古人“书不多、诱惑少”反做出更大的成就为事实基础,提出要重视学习的 深度。 ‎ C.因为形成见识的前提是知识的宽度与深度,所以文章先从知识的宽度、深度谈起。 D.文章在论述增长知识与见识的意义时,希望学生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信息爆炸时代,专业人士的知识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就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知识半径扩大,难免会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C.“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将知识学懂弄通,在当代从容不迫,只能靠自己。 D.学生知道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也就等于具备了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斫 琴 心 语 田金发 十五岁那年暑假,父亲让我学习斫琴。 ‎ 一开始,父亲不让我动手,也不教也不讲,只是不住地使唤我搬木坯,打扫刨花和锯末,‎ 简直把我这个刚考上高中的学生当成了长工,气得我一直嘟囔:不干了!可是想想父亲许诺 的回报——一台我梦寐以求的学习机,又把所有的气恼压回去。‎ 一周后,父亲带我回老家。我第一次见到这两棵梧桐树。 ‎ 父亲取出古琴,对着大树弹起来。曲罢父亲问我听出了什么?我摇摇头,父亲点点头。 “学贵乎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父亲看着梧桐树继续说:“那年我刚学艺,师 傅外出。附近邻居过来借刨花引火,我随手拿了块旧木头塞给他。没想到竟然犯了大错。” “为啥?”我问。 ‎ ‎“斫琴用的木头并不是越名贵越好。”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讲起了斫琴。“比如红 木就不宜制琴,因为密度高,共鸣少,音色容易发死。最好是老杉木或是梧桐木,年轮通顺, 密度均匀。这样做出来的琴,声音松透,音色也好。”‎ 讲到这里,父亲停顿了下,颤抖着说:“那块木料,那块木料,是师傅的师傅留给他最 珍贵的念想啊!”‎ 父亲闭着眼睛,满脸泪水。停了好久,才继续说道:“那块木料,师傅保存了很多年, 每天看一眼,琢磨如何下手,做一张最好的古琴。没想到我却有眼不识金镶玉,把它当柴火 烧了。”‎ ‎“那后来呢?”我担心地问。 ‎ ‎“我师傅气得整整病了一个月。我生怕师傅把我赶走。谁知他再也没提此事。” ‎ 我替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 ‎ 父亲看我一眼继续说:“直到好多年后我准备出师才对我说:丢了木头事儿小,丢了心 人就毁了。记住:万物不可轻侮。做琴如此,做人亦如此。” ‎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话也就随风而逝。 ‎ 随后的日子里,我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本想着幸福的人生就这样走下去,谁知工 作单位经营不善解散了。 ‎ 经历了一系列生存挫折后,我又找到父亲开始学斫琴,不为别的,仅是为了养家糊口。‎ 父亲对我更严格了。 ‎ ‎“有的材料要先在水里泡半年,定型需要一到两年。”‎ ‎“灰胎要刮五六层,每一层胎刮完以后都要等干透之后才能打磨找平上漆。” ‎ ‎“斫琴要刀到手到,心到眼到。”‎ ‎…… 父亲一遍遍地说,我一遍遍地改。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我已经深 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因为 对古琴有了更深的理解,听着父亲的话也感觉格外有道理。父亲见我听话,反而唠叨少了。‎ 那次我见完客户回来,根据客户需求规划出图纸拿给父亲过目。当时他正在吃饭,见我 拿来图纸立刻停下给我指点。这个怎么铲,那个怎么刨,连比划带说,唯恐不详细。母亲端 过来午饭,他赶紧递给我一碗。我让他先吃再讲,他说我讲完再吃。‎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想起第一次学琴时父亲对我的吆喝,再到如今父亲的平易近人, 我突然笑了。‎ 有一年,我独自回了趟老家。 ‎ 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像两个巨人,笑看云淡风轻。‎ 三天后,我伐下了其中一棵,带回作坊。第一斧子下去梧桐发出的声音,仿佛惊动了什 么似的。我有强烈的预感,父亲的意愿成了!‎ 板材晾了一年后,我开始斫琴。此后又两年,我独自待在一个山脚下的作坊里,用这棵 梧桐剖成的十张板子做面板做了十种琴。挖槽腹、用梓木斫底板、披漆胎、罩面漆……两年 时间,除了春天的风、冬天的雪,除了夏天的泉流和秋天的大雁,没人知道我在这里。我自 己坐在石头上,于夕阳余晖中看挂在墙上的尚未完工的琴坯。没人跟我说话,但我能真切地 听到万物说话的声音,每一声都真实而纯正。‎ 父亲五十六岁生日那天,我把他带到琴房。十张琴一字排列,整整齐齐。父亲看了看琴, 又看了看我,随手拿起一张弹起来。‎ 琴声淡淡,朴实清新。恍惚中我似乎听到斧凿丁丁,桨声欸乃。似乎看到,青山绿水中, 渔樵问答。渔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樵曰:“余之志在山林也。”‎ 而此时,青树绿荫里,一位老者正曲罢收琴,问小子曰:“薄木丝弦,其音何谐?”小 子曰:“琴为心声,人琴合一。”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作者善于借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那块木料,那块木料”,重复两次, 表现出父亲即使多年以后回忆起往事仍满腹愧疚,难以释怀。‎ B.“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像两个巨人,笑看云淡风轻”,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语义双关,写出了“我”在经历世事之后,思想逐渐成熟起来。‎ C.篇末“渔樵问答”和“长幼问答”的内容暗示了文章主旨,含蓄地揭示出“我”找 到了自己的本心,就是要回归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 D.本文材料组织详略得当,重点描写了十五岁时随父回老家,梧桐树下父子对话和成 年经历挫折后开始学习斫琴的经历与感受,其他都一笔略过。‎ ‎5.文中说“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我”还为 了什么而斫琴。(6 分)‎ ‎6.“心语”是指发自内心的人生的感悟,本文作者的“斫琴心语”或直接或隐晦,请结合 作品,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心语”。(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获得 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息,几乎一切问 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但多媒 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 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传 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布者。大众利用微 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 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 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 情事件。‎ 材料二:‎ ‎《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 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显得 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 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 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容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 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 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 材料三:‎ 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 但酿不出“好酒”,也难以留住受众。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 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 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 舸争流”的局面。‎ 材料四:‎ ‎《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 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 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 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影 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 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 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媒体的公信力的。 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 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和鼓动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 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 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键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信息,‎ 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 B.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纷繁 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 C.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用户的相关 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有可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 D.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 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 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 B.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坚 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 C.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 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 D.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 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 ‎9.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合材料简要 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 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更始立,以武为侍郎,与世祖破王寻等。拜为振 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郸,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因欲以图躬,不克。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 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 哉武由是归心。‎ 及谢躬诛死,武驰至射犬降,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 世祖以为欢。复使将其部曲至邺,武叩头辞以不愿,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世祖击尤 来、五幡等,败于慎水,武独殿,还陷阵,故贼不得迫及。‎ 世祖即位,以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十三年,增.邑.,更封郇侯。将兵北屯下曲 阳,备匈奴。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 虚侯,因留奉朝请。‎ 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武曰:“臣以 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帝笑曰:“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武为人嗜酒,阔达敢 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显.宗.初,西羌寇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患之,复拜武捕虏将军,合四万人击之。羌乃率 众引出塞,武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 振旅还京师,增邑七百户,并前千八百户。永平四年,卒。‎ ‎《后汉书·马武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 ‎ A.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 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 B.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 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 C.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 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 D.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 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通常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和政治见解。 ‎ B.增邑,指增加食邑。食邑是卿大夫的封地,因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 C.印绶,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 D.显宗,本文指东汉明帝刘庄,“显宗”是他的谥号,“明帝”是他的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马武生逢乱世,择木而栖。他在王莽末年先跟随三老起义,后进入绿林军与汉军会 合,在更始帝手下担任侍郎、振威将军。最后驰奔到射犬投靠刘秀。 ‎ B.马武熟悉军事,战功卓著。他率军在北屯攻下曲阳,防御匈奴。显宗初年,他率部 众引兵出塞,追击西羌到东、西邯,斩敌四千六百人,俘获一千六百人。 ‎ C.马武胸怀豁达,敢说真话。经常醉后在皇帝面前当面折损同僚,评论他人的长短,‎ 没有什么避讳和顾忌的。光武帝故意放纵他,把这作为笑乐之事。 ‎ D.马武追随刘秀,忠心不二。刘秀让马武率领旧部屯守邺城,马武不愿去,光武帝赞 许他的心意。刘秀在慎水战败,马武独自殿后,保护刘秀撤退。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5 分) ‎ ‎(2)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 2 题,9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踏莎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①绕郴山,为谁②流下潇湘去。‎ 注释: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 ‎①幸自:本自,本来是。②为谁:为什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 分)( ) ‎ A.词的上片描绘寒夜独居孤馆的凄迷萧瑟、冷落孤寂的情景,景中见情。 ‎ B.“桃源望断无寻处”实写作者因找不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心情痛苦。 ‎ C.过片二句用典故,说作者在郴州旅舍,不断收到亲友的寄赠,增加了离恨。 ‎ D.词以景开始,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语言清新简练,风格婉转含蓄,凄楚感人。‎ ‎15.王国维认为秦观的词把自己的情感移到景物上去,创造出“有我之境”,请举出诗歌中 的两处做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一句,写周瑜的儒将装束, “ ”一句,写自己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 2 ) 在《 永遇乐( 千古江山 )》 中, 辛弃疾回顾宋文帝北伐, 由于行事草率, 最终 “ ”, 魏太武帝的祠庙“ ”,金占领区人们忘记了国恨家仇。‎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用比喻的方式说“ , ”向 门客解释一再忍让廉颇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古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体现在“义”“利”之辩中。管子是中国古代 的政治 思想家,对人的发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管子认为,物质生活的改善是一个社会政治安定和 道德进步的前提和基础,而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就要讲究礼节规范,追求高尚的道德行为。 另外,管子认为人性就是 的,人们追逐物质利益也是 的,这是人的天性使然。管 子是从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探讨并发现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因而认为这是一切 “治乱”的根源。( )孟子讲仁义,坚持人性的本质是善的。仁、义、礼、智是四个“初 始”,被视为孟子的“四端说”,这是其性善论的直接理论依据。从“人性本善”的观点看, 孟子显然是追求精神第一,而不是物质取向第一。在他看来,在人的发展中,仁义是 , 物质财富本身不能成为人的活动的动因。‎ 可见,管子强调功利主义和人的利益原则,从物质取向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发展问题;而 孟子则注重人的精神追求,强调人的道义原则,从精神需求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发展问题。两 者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形成“重义轻利”思想。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深谋远虑 见利忘义 无可厚非 中流砥柱 B.出类拔萃 见利忘义 天经地义 中流砥柱 C.深谋远虑 趋利避害 无可厚非 大本大宗 D.出类拔萃 趋利避害 天经地义 大本大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不同于管子的人性理论,孟子则否定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性。 ‎ B.与管子的人性理论不同,孟子则否定人性是追求物质利益的。 ‎ C.孟子则否定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性,不同于管子的人性理论。 ‎ D.孟子则否定人性是追求物质利益的,与管子的人性理论不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管子是在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发现并探讨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并认为 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B.管子是在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探讨并发现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因而认 为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C.管子是从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发现并探讨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因而认 为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D.管子是从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探讨并发现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并认为 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20.下面是某杂志社特别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 分)‎ 敝刊因故未能及时联系到部分转载文章的作者,恳请作者见刊后联系编辑部,以便奉寄 样刊。钱已按规定转呈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来稿在 30 天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请随便处理。‎ ‎21.“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在世界上的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下面是关于“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图片,请根据图片内容解说“一带一路”的涵义。 不超过 100 字。 (6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九》‎ ‎②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③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④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⑤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北宋·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 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 因成是诗以寄》‎ 以上六句是近期热播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中点评到的经典名句, 读过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 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曾都一中 枣阳一中 襄州一中 宜城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只有……才……”绝对化,“知识的深度比知识的广度更重要”与文中“既要重视知 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矛盾。‎ ‎2、B “以……为事实基础”不恰当,另外“书不多,诱惑少”说的不一定是古人。‎ ‎3、A B 项中“难免会”说法绝对,C 项“只能靠自己”错,D 项“也就等于”错,“关注世 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是“具备了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条件。‎ ‎4、C 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 ‎5、①因为对生活的热爱,“斫琴”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因爱生活而爱斫 琴。②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斫琴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心”,找到了 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认识了自己。③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古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父亲 让我学习斫琴”,实际上是对“我”传承传统文化寄予厚望。(答一点给 3 分,其他答案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6、①万物不可轻侮,不能以外表评判人和事物的价值。②做人不能丢了初心,要坚守理想, 找到自己的位置。③多接触某一事物,才能对它产生兴趣,进而热爱它。④成功、成才需要 时间,要学会耐心等待。⑤做事要专注,要耐得住寂寞。⑥挫折并不可怕,经历可以使人成 长。(答一点给两分,其他答案只要来源文本,且有概括抽象,即可酌情给分。) ‎ ‎7、C“有可能”错,文章是“已然”不是“未然”。‎ ‎8、A 以偏概全。‎ ‎9、 ①利用新科技,做到新闻产品的精准推送,让受众实现各取所需,实现“你关注的就是 头条”。② 增强主流价值、正能量内容供给,通过设置公共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 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③讲真话,报道热点。在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不回避。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满足读者需求。(每点两分)‎ ‎10、A 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 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11、D 谥号应是“明”,庙号“显宗”。‎ ‎12、B 率部众引兵出塞的是西羌,不是马武。‎ ‎13、(1) 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把他安置在自己的身边,每当慰劳犒赏众将,马武总是起 身在前面斟酒。(“劳飨”,“辄”,“斟酌”各 1 分,大意 2 分)‎ ‎(2) (马武)因犯杀军吏罪,接受诏令带着妻儿回到他的封国。马武径直到洛阳,交还了将 军印绶。(“坐”,“将”,“诣”各 1 分,大意 2 分) 翻译:‎ 马武字子张,南阳郡湖阳县人。年轻时为避仇,客居在江夏。王莽末年,竟陵、西阳三 老在郡界起兵,马武前往跟从起义,后进入绿林军,就与汉军汇合。更始帝即位,任命马武 为侍郎。(后来马武)与光武帝一起打败了王寻等人,被封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一起攻 打王郎。‎ 等到光武帝攻占邯郸,摆酒举行丰盛宴会,请谢躬及马武等人,乘机要在宴席除掉谢躬, 没有成功。图谋作罢,光武帝单独与马武登临丛台,随口对马武说:“我得到了渔阳、上谷 的突击骑兵,想让将军你统率他们,怎么样?”马武说:“我愚笨怯懦,没有谋略。”光武帝 说:“将军长久统率部队,熟悉军事,岂能与我这个文笔小吏相同!”马武从此归心光武帝。‎ 等到谢躬被诛死,马武驰奔到射犬投降,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把他安置在自己的身 边,每当犒劳众将,马武总是起身在前面斟酒,光武帝以此为快事。又让马武率领旧部屯守 邺城,马武叩头辞谢说不愿去,光武帝更加赞许他的心意,因此马武跟随光武帝击讨群贼。 光武帝攻打尤来、五幡等反贼,在慎水战败,马武独自殿后,返身冲进敌阵,因此贼军不得 迫近赶上。‎ 光武帝即位,任命马武为侍中、骑都尉,并封他为山都侯。建武十三年,增赐马武封邑, 改封为郇侯。马武率军在北屯攻下曲阳,防御匈奴。因犯杀军吏罪,受诏带着妻儿回到他的 封国。马武径直到洛阳,交还了将军印绶,削减食邑五百户,定封为杨虚侯,因此被留京师, 担任奉朝请。‎ 光武帝日后与功臣诸侯聚在一起叙谈,随口说:“各位卿家如果不逢遇时机受封,自认 为爵禄能到哪里?”马武说:“臣下凭武勇,可以当守尉督捕盗贼。”光武帝笑着说: “你不 去当盗贼就已经是万幸了,靠自己的本事当亭长,还是可以的。”马武生性嗜酒,豁达敢言, 经常醉后在御座前当面折损同僚,评论他人的长短,没有什么避讳和顾忌的。光武帝故意放 纵他,以这作为笑乐之事。‎ 显宗初年,西羌侵扰攻打陇右,消灭全部汉朝军队杀死汉将,朝廷以之为患,又拜马武 为捕虏将军,聚合四万人出击。西羌就率部众引兵出塞,马武追击到东、西邯,大败西羌, 斩敌四千六百人,俘获一千六百人,其余都投降逃散。马武整顿军队班师还京,增加食邑七 百户,加上以前的封邑共一千八百户。永平四年,马武去世。‎ ‎14、B“实写”错,应是虚写。“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 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桃源,在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词人由此生联想: 即使“望断”,亦为枉然。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 其失望痛苦心情。 ‎ ‎15、①首二句,情景交融,其中“失”字和“迷”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景物的模糊轮廓,又 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②词人连用“孤馆”、“ 春寒”、“杜鹃”、“斜阳”等令人伤心的景物,把自己的悲苦融入景 中,“可堪”二字也有强烈的凄厉之感。‎ ‎③最后两句隐含着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对自己被贬的不满。同时又有对自己面对人生应 乐观旷达的期许。(答到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答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 补充注释:‎ ‎①津渡:渡口。②可堪:那堪。‎ ‎③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④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译文:层层浓雾遮住了楼台,朦胧月色认不清渡口,天涯望断也难寻桃源在何处?谁能忍受 寂寞客舍的料峭春寒,杜鹃声声一天又到黄昏晚暮。 驿站转寄来的梅花,还有远方捎来的家书,在我心中堆砌成无穷愁苦。郴江本就围绕着郴山, 如今是为谁流下潇湘去。‎ ‎16、(1)羽扇纶巾,一尊还酹江月(2)赢得仓皇北顾,一片神鸦社鼓(3)今两虎共斗,其 势不俱生 ‎17、 D“出类拔萃”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意思是 超出同类之上。“深谋远虑”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趋利避害” 趋向有利的一 面,避开有害的一面。“见利忘义” 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天经地义” 经:规 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也指理所当 然的事。“无可厚非” 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 应予谅解。“大本大宗” 本:根本;宗:本,主旨。指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中流砥柱” 指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 用。‎ ‎18、B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管子在前,孟子在后,排除 C、D,孟子否定的是人性“追求 物质利益”的特征,而不是否定人性本身,排除 A、C。 19、A“从……中”可搭配“发现”,但不可搭配“探讨”;“发现并探讨”符合逻辑顺序;“因 而”不当,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20、①“敝刊”改为“本刊”。②“恳请”改为“敬请”。③“钱”改为“稿酬”或“稿费”。‎ ‎④“转呈”改为“转交”。⑤“随便”改为“自行”或“自主”。 解析:“敝刊”是谦辞,特别声明中称自己的刊物为“敝刊”不合适;“恳请”和“敬请”的 区别在“恳”和“敬”上,“恳”诚恳,表示发自内心的想法,“敬”敬重,对别人尊重;“钱” 口语,不合文体;“转呈”下级对上级,“转交”用于同级之间;“随便”口语,且容易让人 产生对别人稿件轻视的联想。(找出并修改正确一处 1 分) 21、示例(1):“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联系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活跃的东亚经济圈 和具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中间腹地国家。它以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为前提,将 这些国家凝聚成责任、利益、命运共同体。‎ 示例(2):“一带一路”是以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为前提,贯穿欧亚非大陆, 联系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具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中间腹地国家的责 任、利益、命运共同体。‎ ‎22、作文材料释义 ‎①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释义: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于才能而扩展开来的。‎ ‎②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释义:在眼前不可白白流失掉的是时间,遇上了就不可错失的是机会。‎ ‎③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释义: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学识的箭头领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比喻没有学 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④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释义:人生没有志向,就做不成事情。‎ ‎⑤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释义:游泳健儿迎着惊涛而上,屹立于骇浪尖头,手中高举红旗同汹涌波涛搏斗,旗子上面 始终不沾一点水。比喻勇敢的人不避艰险,在惊涛骇浪中巍然屹立。‎ ‎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释义: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 退让给后起的波浪。‎ 关于作文的“分等评分”‎ 一等(20~16 分)‎ 符合题意 二等(15~11 分)‎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三等(10~6 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基本符合文体要 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四等(5~0 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内容 ‎20 分 基 础 等 级 表达 ‎20 分 字迹基本清楚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发 展 等 级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特征 ‎20 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 量。‎ 内容项(20 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 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 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表达项(20 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 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 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 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 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 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 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 1 到 2 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 3 处以上错误的 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无标题扣 2 分。‎ ‎(二)残篇评定 ‎1、6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 分)‎ ‎2、600 字以下的文章,3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5、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6、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