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12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三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5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呈半圆形,恰似露出水面、链接东西两侧大陆的一长串“踏脚石”。下图为阿留申群岛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阿留申群岛位于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2. 阿留申群岛附近的海域以强风著称,下列气压中与其冬季强风形成有关的是 A. 西伯利亚高压 B. 亚洲低压 C. 阿留申低压 D. 夏威夷高压 3. 阿留申群岛附近的海域多浓雾,原因是 A. 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 B. 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 C. 受日本暖流影响 D. 受西风漂流影响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试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1题详解】 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D正确。 【2题详解】 冬季阿留申群岛附近为阿留申低压,亚欧大陆为西伯利亚—蒙古高压;C正确;亚洲低压和夏威夷高压出现在夏季。 【3题详解】 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阿留申群岛附近的海域多浓雾,原因是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B正确;加利福尼亚寒流位于北美大陆中低纬度的大陆西海岸;日本暖流位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牡蛎礁向西北方向扩展的速度相同 B. 海平面持续性上升 C. 河流含沙量季节变化和年季变化小 D. 陆地地壳间歇性上升 5. 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能 A. 处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 B. 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 C. 处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 D. 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 6. 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A. 海底淤泥 海水搬运、沉积 B. 河流泥沙 流水搬运、沉积 C. 海底淤泥 风力搬运、沉积 D. 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答案】4. D 5. C 6. B 【解析】本题组以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示意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地壳运动特征、环境特征变化、流水沉积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礁体Ⅰ-Ⅵ由老到新,牡蛎礁扩展方向应是东南方向,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生长在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也产生此地,如果海平面持续性上升,潮间带向陆地推进,则西北陆地一侧的牡蛎礁形成最晚,礁体最新,与题意不符,排除B。河流含沙量季节变化和年季变化小,不符合当地的水文特征,排除C。每一组牡蛎礁需要长时期稳定堆积,即海岸线要较长时期稳定,地壳稳定,在两组牡蛎礁形成之间,陆地地壳上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因此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陆地地壳间歇性上升,选项D符合题意。 【5题详解】 礁体中水平夹层的出现,说明该时期牡蛎生长受阻,沉积了其它物质。枯水期,河流流速较慢,河水清澈,利于牡蛎生长繁殖,不可能形成水平夹层,排除A。寒冷期,大量水体冻结,冰川面积和体积增加,可能导致海平面下降,海平面不可能上升快,排除B。洪水期,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大,河流输沙量大,水体混浊,牡蛎由于环境变迁而死亡,而泥沙沉积在礁体上形成水平夹层,选项C符合题意。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水体清澈,利于牡蛎生长,且泥沙少不利于形成水平夹层,排除D。故选C。 【6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生长在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据此可推知,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的泥沙来源于河流,受河流搬运和沉积作用,在礁体顶部形成泥沙沉积层,选项B符合题意。因牡蛎礁位于河口海岸地区,受河水的顶托作用,海底淤泥很难到达牡蛎礁体,排除A。处于海岸附近,气候相对湿润,风力很难搬运潮湿的泥沙,排除C、D。故选B。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佥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读四大湾区基本资料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是 A. 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沿海 B. 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 C. 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 D. 发展空间广阔,劳动力丰富 8. 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 B. 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 C. 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区域转型升级 D. 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技术合作平台,培育传统产业发展 【答案】7. D 8. D 【解析】 【7题详解】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他三个大湾区也都靠近沿海地带,A错误;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运交通便利也是其他三个大湾区具有的区位优势,B错误;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的矿产资源缺乏,C错误; D.由表可知,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三个大湾区些比,面积最大,发展空间广阔,且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最多,劳动力丰富,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有利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信息交流和互相合作,A叙述正确; B.“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有利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互补,实现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共赢,B叙述正确; C.“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区域转型升级”有利于大湾区的产业升级,C叙述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培育传统产业发展不是大湾区未来的发展目标,D叙述错误。 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2014年12月26日,兰州铁路局开通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影响兰州段铁路呈东西走向、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 B. 交通运输的需要 C. 矿产资源分布状况 D. 地形和河流的分布状况 10. 兰新高铁在新疆境内65%的路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其主要作用是 A. 防雨 B. 防冻士 C. 防滑坡 D. 防风沙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兰州段铁路呈东西走向主要是地形原因,谷地呈东西走向,而铁路选线沿谷地布局;兰州城的各功能区分布在黄河谷地中,位于河流两岸,河谷呈条带状延伸,城市建设集中于河谷地区。影响兰州段铁路呈东西走向,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河流分布状况,D对。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交通运输的需要、矿产资源分布状况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C错。故选D。 【10题详解】 兰新高铁主要穿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滑坡极少出现,防雨、防滑坡不是主要目的,AC错误。铁路沿线冻土发育较差,冻土影响不大,B错误;沿线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可推知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为防风沙,据此分析本题选D。 11.高寒荒漠地带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面积扩大、草地生物量减少和生产力下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带位置。图示地区原生高寒荒漠带的主要成因是 A. 寒冷干旱,风力侵蚀强 B. 湖水蒸发,湖床裸露 C. 基岩裸露,土壤发育差 D. 临近沙漠,沙尘暴频发 【答案】A 【解析】青藏高原的的“寒”是因为其“高”,即海拔高。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海拔高,平均4000米以上,气温较低。因为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风力强盛,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强,导致原生高寒荒漠面积广,A正确。湖水蒸发、湖床裸露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B错误。基岩裸露、土壤发育差一般出现在喀斯特地貌区,是石漠化,C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沙尘暴影响小,D错误。故选A。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地区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土壤冲刷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 B. Ⅲ所示区域土壤冲刷量较小主要是因为地表径流量小 C. 土质疏松是影响该地土壤冲刷量大小的重要因素 D. 季风气候降水的不稳定性与该地水土流失息息相关 13. 关于该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为缓解人地矛盾,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立体农业是该地的发展方向之一 B. Ⅰ区域坡度较小,可以直接用来发展种植业 C. 为保持水土,Ⅱ区域可以发展林牧业 D. Ⅲ区域以植被保护为主,以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A. 由图像分析,土壤冲刷量与坡度在小于240的范围呈正相关关系,坡度大于240呈负相关关系,A项错误; B. Ⅲ所示区域土壤冲刷量较小,主要是因为坡度大,土壤颗粒受重力作用,不易在岩石上附着,土层浅薄或岩石裸露,土壤厚度有限,被侵蚀量小,不是地表径流量小,B项错误; C. 由图像分析,地形坡度是影响该地土壤冲刷量大小的重要因素,C项错误; D. 季风气候的降水具有不稳定性,降水集中多暴雨,会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降水变率大与该地水土流失息息相关,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13题详解】 A. 为缓解人地矛盾,根据地形、坡度、土壤等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立体农业,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最大限度保护环境,是当地较合理的发展方向之一,A项合理; B. Ⅰ区域虽然坡度较小,但直接用来发展种植业,因坡地开垦,加剧水土流失,所以应该先进性梯田建设,后发展种植业,B项不合理; C. 为保持水土,Ⅱ区域坡度较大,土壤侵蚀严重,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可以发展林牧业,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C项合理; D. Ⅲ区域坡度大,土壤浅薄,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以植被保护为主,以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合理的。 综合分析,B项符合题意。 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小柴旦湖,属于咸水湖。2018年5月24日湖泊面积为102.09平方千米,10月6日面积扩大到123.68平方千米,为1976年以来的最大值。下图示意1976-2017年小柴旦湖泊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与本区域其他湖泊相比较,小柴旦湖面积变化尤为剧烈,其原因最可能的是 A. 气温变化大 B. 降水变化大 C. 下渗作用小 D. 湖盆坡度小 15. 造成2018年5一10月小柴旦湖面积持续、快速扩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 降水明显偏多 B. 季节性融雪量增多 C. 冻土融水陡增 D. 农业生产引水增多 16. 有关小柴旦湖面积扩大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 增加了土壤水分 B. 改善湿地鸟类栖息环境 C. 增加生物多样性 D. 增加居民直接饮用水源 【答案】14. D 15. A 16. D 【解析】本题组以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小柴旦湖面积变化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湖泊面积变化大的原因、湖泊面积季节变化的原因、湖泊面积扩大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4题详解】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与本区域其他湖泊相比较……”这一关键词,同一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是相似的,因此排除A、B。下渗作用小对湖泊面积变化影响不大,排除C。湖盆坡度小,水位略有变化,则湖泊面积就有较大变化,因此小柴旦湖面积变化尤为剧烈,其原因最可能的是湖盆坡度小,D符合题意。 【15题详解】 5~10月为夏半年,柴达木盆地中北部山地降水较多,补给湖泊的水量增多,导致小柴旦湖面积持续、快速扩大,因此A符合题意。5月以后,冬季的积雪基本上已经融化完毕,因此季节性融雪量增多的可能性不大,排除B。冻土居地下,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小,因此融水陡增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农业生产从注入湖泊的河流引水增多,会导致湖泊水量减少,湖泊面积不会增大,排除D。所以选A。 【16题详解】 小柴旦湖面积扩大,表明湖泊水位增加,湖泊水下渗增加,地下水位升高,从而增加了土壤水分,A不符合题意。小柴旦湖面积扩大,鸟类栖息空间增大,湖泊周围的浅滩增多,食物可能增加,改善湿地鸟类栖息环境,B不符合题意。小柴旦湖面积扩大,是因为补充的淡水增加,水中盐度可能下降,水域面积加大,生物存在条件改善,有可能增加生物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小柴旦湖为咸水湖,因此小柴旦湖面积扩大不会增加居民直接饮用水源,D符合题意。 南方的大米,分早稻和晚稻,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晚稻为150~170天。近年来,东北水稻种植面积增长迅速,单位面积产量增长较快。东北大米主要种植在极其肥沃的黑土地上,生长周期一般5个月左右,相较南方大米,东北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清白透明,口感绵软,以五常大米最为著名,下图为五常市位置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东北大米一般比南方大米品质更佳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②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③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 ④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先进技术 ⑤品牌推广好,认知度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18. 五常大米供不应求,为增大市场供应,下列措施最佳的是 A. 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单产量长 B. 购置南方大米,进行精加工 C. 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量 D. 开垦荒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东北地区气温低,水稻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使得大米品质较好,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施用的农药少也能提高大米的品质。东北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可以提高大米的品质。所以①②③正确。东北水稻种植的历史并不悠久,“品牌推广好,认知度高”并不能提高大米的品质,所以④⑤不正确。故选A。 【18题详解】 大量使用化肥,虽然能提高单产量,但对环境会有污染,并且会降低大米品质,A错误。南方大米品质不如五常大米,市场需要的是高品质大米,B错误;东北的荒地主要类型是沼泽等湿地,开垦荒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会导致湿地破坏,破坏当地生态环境,D错误。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量,是五常大米增大市场供应的最佳措施,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 A. 加剧水土流失 B. 造成土壤盐碱化 C. 破坏地表植被 D. 减轻环境污染 20.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A. 大力提高煤炭产量 B. 将涉煤企业外迁 C. 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 D. 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煤炭资源分布在地下,煤炭开釆直接会破坏地表植被,C对。加剧水土流失是植被破坏后的结果,不是直接原因,A错;开采资源与土壤盐碱化无关,B错;不能减轻环境污染,可能会加重污染,D错。故选C。 【20题详解】 煤是不可再生资源,大力提高煤炭产量,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A错。将涉煤企业外迁,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B错。加大煤炭的外运能力,会加快资源枯竭,C错。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D对。故选D。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谁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左图)。近几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在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却遇到了一个“世界级难题”,某工作人员破解了该难题,即先将光伏发电板进行抬高,再在发电板下面养羊(右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塔拉滩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不包括 A. 临近水电站,配套设施好 B. 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C. 临近水库区,水资源丰富 D. 戈壁沙丘,地价低廉 22. 该“世界级难题”可能是 A. 地理位置偏僻,食物补给困难 B. 风沙沙丘肆虐,工程建设不易 C. 植被生长较快,影响光伏发电 D. 光伏收益不高,增加牧业补贴 【答案】21. C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图中显示,塔拉滩地区临近大型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好,且光能和水能发电可以互补,形成稳定供电,利于发展光伏产业,A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塔拉滩地区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利于光伏发电,B不符合题意。光伏发电对水资源要求不高,且临近水库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还会影响光能资源的强度,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塔拉滩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荒地地价低廉,成本较低,利于光伏产业发展,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 【22题详解】 材料信息和图像信息表明,工作人员解决该“世界级难题”的方法是先将光伏发电板进行抬高,再在发电板下面养羊,这说明该“世界级难题”是光伏电板下水分条件改善,植被生长较快,有可能遮挡光伏电板,影响光伏发电,选项C符合题意。塔拉滩地区临近共和县城和龙羊峡水电站,地理位置不算偏僻,食物补给不困难,排除A。风沙沙丘肆虐,工程建设不易,与解决措施不符,排除B。光伏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附加值较高,排除D。所以选C。 下图为瓜迪亚纳河流域。瓜迪亚纳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长的河流之一,发源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瓜迪亚纳河流域进行梯级开发对河口三角洲和生物的影响是 A. 海洋生物种群减少 B. 水生生物数量不变 C. 河流生物种群减少 D. 三角洲面积不变 24. A地和B地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是 A. A地是山地峡谷,以流水沉积为主 B. B地是平原三角洲,以流水侵蚀为主 C. A地是平原三角洲,以流水沉积为主 D. A地是山地峡谷,以流水侵蚀为主 【答案】23. A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瓜迪亚纳河流域进行梯级开发,由于水利工程的拦蓄,输入海洋的营养元素减少,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饵料减少,使得海洋生物减少,还影响海洋生物沿河流洄游产卵繁殖,使得许多海洋生物减少,A符合题意,排除B。瓜迪亚纳河流域进行梯级开发,短期内会影响下游许多洄游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破坏了原有生物生存环境,但随着时间推移,新的生物群落逐渐建立,下游河流生物种群数量有可能恢复,且河流上游水库水域面积加大,使得上游水生生物可能比过去更多,因此河流生物种类不一定减少,排除C。由于上游水库的拦蓄,河流输入河口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减缓,受海浪侵蚀的影响,有可能三角洲面积减少,排除D。故选A。 【24题详解】 图中显示,A地位于河流上附游近,多山地峡谷,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为主,A、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图中显示,B地位于河流下游,多平原和三角洲,流速慢,以流水沉积为主,B不符合题意。故选D。 发达国家打造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而中国制造不少还处于劳动密集型、规模化流水线工业2.0时代。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5. 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制造工业从2.0跨越式发展到4.0,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 产业转移加速 B. 产品滞销扩大 C. 就业压力减轻 D. 环境污染加重 26.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合理“药方”是 A. 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 B. 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 C. 提高创新产品附加值 D. 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 【答案】25. A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A、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制造工业从2.0跨越发展到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即由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有利于加快产业移,A正确; B、产业升级有利于产品销售扩大,B错误; C、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少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从而减少劳动力使用的数量,加大就业压力,C错误; D、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的能响小,D错误。 故选A。 【26题详解】 A、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属于代工工业,落后工业;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制造转型开级,A错误; B、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是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不利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故B错; C、产业制造转型升级主要依靠科技,通过提高创新产品附加值,可以提升中国制造转型升级,C正确; D、中国制造业升级主要依靠科技人员和科技进步;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少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不是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D错误。 故选C。 城市间创新联系是指区域内城市之间彼此开放、紧密联系,建立更大空间范围内对技术、如识、信息等关键要素的共享,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创新联系强度越高。一般情况下,在城市最大引力线图中,某一城市被连接的次数越多,表明该城市引力越大,中心地位越高。下图为2013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间创新联系的最大引力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间创新联系强度的主要特征是 A. 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创新联系强度最低 B. 西部各城市创新联系强度最高 C. 各城市间创新联系强度均衡 D. 大致呈自东向西减弱的趋势 28. 与上海市相比,成都市最大引力线更密集,其主要原因是 ①上海城市服务水平低于成都 ②上海市周边创新城市较多 ③成都市交通运输更便捷 ④成都市创新联系较独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27. D 28.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等级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7题详解】 读图结合材料可知,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创新联系强度越高。长三角地区多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大多数城市创新联系强度高,A错误;西部有些城市经济较发达,创新联系强度高,B错误;长江经济带内东部地区城市被连接的次数较中部和西部少,表明了东部地区创新城市较多,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各城市间联系强度较高,城市联系强度未集中于某一城市,故长江经济带内地区城市被连接的次数不均衡,各城市间创新联系强度不均衡,C错误;长江经济带各城市间创新联系强度大致呈自东向西减弱的趋势,D正确。故选D。 【28题详解】 上海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整体较中部和西部城市高,各城市间创新联系较强;而成都位于长江经济带西部,周边地区缺乏创新能级较高的城市,成都在区域城市创新联系中发挥引领作用,成都市在省内形成了较强的辐射效应,创新联系较为独立,最大引力线比上海更密集。故C选项正确。 “百度迁徙地图”是基于地理定位的服务,通过对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采用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动态、即时、直观地展现人口迁徙的轨迹与特征。下图是以我国某市为中心的某日百度迁徙地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9. 百度迁徙地图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 RS、GIS B. GPS、GIS C. GPS、RS D. 数字地球 30. 通过百度迁徙地图可以 A. 统计城市人口容量 B. 分析城市化进程 C. 判读商业中心位置 D. 科学安排交通运力 【答案】29. B 30. D 【解析】试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9题详解】 由材料“是基于地理定位的服务”可知,用到的技术为全球定位系统GPS;由材料“通过对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采用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动态、即时、直观地展现人口迁徙的轨迹与特征”可知,用到的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B正确。 【30题详解】 由材料“动态、即时、直观地展现人口迁徙的轨迹与特征”可知,通过百度迁徙地图可以科学安排交通运力,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通小题,共55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为埃塞俄比亚地区简图 材料二 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为东非大裂谷带东支的北段。研究发现,东非大裂谷处的地幔比其他地区的地幔要热得多。当高温的岩浆上升到该区域,地壳受热登起,底部部分岩石熔化,地充变薄,最终承受不住而裂开,岩浆会从中流出。高原表层堆积着数百至2000米厚的第三纪玄武岩,之下是中生代海相沉积岩,最下面地层属于非洲古陆的一部分。 材料三 埃塞俄比亚是“一带一路”非洲沿线重要的国家,是东非的门户,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高原东北部,这里水力资源丰富,号称“东非水塔”,但长期以来仍受电力短缺的困扰。近些年来,我国陆续帮助该国投资建设多个水电项目。奥莫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后流入肯尼亚,全长900多千米。河流上游流经多雨的高原,水量丰富,坡大流急,河口有小型三角洲。在流域梯级开发中,吉布3水电站为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提供了90%的电力,“东方水塔”变成了“东方电塔”。 (1)简述中生代以来埃塞俄比亚高原形成的地质过程。 (2)分析埃塞俄比亚从“东非水塔”成为“东非电塔”的有利自然条件。 (3)奥莫河上游修建水电站大坝主体工程时,工程队抢在6月之前完工。根据材料解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有利于奥莫河流城的综合开发和治理提出建议。 【答案】(1)中生代时期海洋物质沉积.固结成岩;之后地壳抬升,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凝结形成玄武岩.堆高地表,形成高原。(答对两点即可) (2)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高原,海拔高;河流众多;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河流坡度大,落差大,有利于水电站的修建,开发水能资源。(答对两点即可) (3)该流域主要流经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这里6—9月降水集中,形成湿季;不利于大坝工程的修建,所以要抢在6月之前完工。(答对两点即可) (4)在合理开发水能资源,修建水电站的同时,下游河谷地区,可以加强航运、养殖、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流域上游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合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适度调控截水量;防治洪水灾害,防止水体污染;实现流域开发中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协调发展。(答对三点即可) 【解析】本大题以埃塞俄比亚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考查高原形成的地质过程、水电站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综合开发中的建议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可知:“高原表层堆积着数百至2000米厚的第三纪玄武岩,之下是中生代海相沉积岩,最下面地层属于非洲古陆的一部分”,材料信息表明,埃塞俄比亚高原在非洲古陆以上是中生代海相沉积岩,说明中生代时期当地属于海洋环境,大量沉积物质沉积下来并固结成岩;目前当地为海拔较高的高原,说明受地壳运动和受岩浆顶托作用,地壳抬升;材料信息表明,在海相沉积岩之上堆积着数百至2000米厚的第三纪玄武岩,说明第三纪时,地壳抬升过程,由于板块张裂和岩浆活动,使地壳变薄,最终承受不住而裂开,岩浆流出,在高原面上堆积并冷却凝结形成深厚的玄武岩,从而形成埃塞俄比亚高原。 (2)本题考查水电站修建的自然条件。水电站的修建需要满足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由水塔变为“电塔”,证明埃塞俄比亚水能的蕴藏量巨大,水电开发潜力大。由图可知,埃塞俄比亚属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雨季降水多,水流量大,河流众多,可建水电站的地区多;地处东非高原,海拔高,山高谷深,河流坡度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3)由本区域气候资料可知,埃塞俄比亚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6月到9月受赤道低压影响,为当地雨季,降水丰富,河流水位上涨迅速,不利于施工,因此需要抢在6月之前完工。 (4)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相关知识,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国际合作,水资源合理调配,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角度作答。在合理开发水能资源,修建水电站的同时,下游河谷地区,可以加强航运、养殖、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经济效益;河流上游流经多雨的高原,水量丰富,坡大流急,流域上游应该保护植被,保持水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轻对下游危害;埃塞俄比亚是“一带一路”非洲沿线重要的国家,奥莫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后流入肯尼亚,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合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适度调控截水量;河流上游流经多雨的高原,水量丰富,坡大流急,需要防治洪水灾害,防止水体污染;实现流域开发中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协调发展。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尔沁沙地主体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是因人为原因沙化速度最快的沙地典型。为治理沙类,人们在漏水漏肥、养分含量极低、风沙活动强烈的流动、半流动冲五或丘间地上,拉沙平整后铺设衬膜以形成防渗层,种起沙地衬膜木稻。图甲是科尔沁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乙是当地农民种植衬膜水稻景观图。 材料二 “塞上粮川”河套平原由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盛产小麦、玉米、高粱,大互、葵花、甜菜,瓜果等,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1)说明科尔沁沙地种植衬膜水稻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2)河套平原的农业生产,需要面对哪些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3)材料二中河套平原西部的磴口县建有大型风力发电厂,分析其建厂的优越条件。 【答案】(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抑制风沙,改善环境;改良盐碱地,保护耕地。(答对三点即可) (2)注意寒潮和低温冻害;需防大风和沙尘暴,防止土地沙漠化;注意节约用水,合理灌溉,防止土地盐渍化。 (3)磴口县地处在贺兰山和狼山风口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便于发电设备的运输;距离内蒙古的省会城市呼和浩特近,有充足的科技力量;平原地区,人口众多,用电需求大。(答对四点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农业的区位条件、影响农业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优势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等相关知识。 (1)分析本题应首先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再结合湿地(水稻田为人工湿地)、植被的作用作答。科尔沁沙地气候干旱,植被、河流稀少,多沙尘暴天气,土地盐碱化严重。衬膜水稻属于人工湿地,种植衬膜水稻可以增加湿地面积,从而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改善区域小气候;绿色植物可以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粮食短缺问题;粮食增加,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2)该地纬度偏高,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大,因此自然灾害需要防范寒潮和低温冻害;地处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附近,降水的变率较大,水资源不足,应该注意节约用水,农业需要灌溉,应合理灌溉,防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该地冬春季节多沙尘暴,应注意防风固沙以及防止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3)建设风力发电厂的优越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加以说明。自然条件:磴口南侧为狼山,根据已有地理知识,狼山西南侧为贺兰山,因此磴口处于狼山和贺兰山的风口,风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建设风力发电厂需要运输设备,该地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且该地靠近内蒙古省会呼和浩特,可以获得一定的技术支持;河套平原地区,地理环境相对该区域的其他地区更为优越,人口较多,用电需求量较大。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澳大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濒临印度洋,面积相当于整个西欧,占澳大利亚总面积1/3,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一个州,首府为珀斯。该州多沙溪和盐湖,人口不到全澳大利亚总人口的一成,绝大部分集中在首府珀斯。西澳大利亚州的矿产资源居澳大利亚之冠,其主要矿产资源储藏量大,分布广,埋藏浅,易开发。 材料二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动,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1)分析珀斯被称为“风城”的原因。 (2)澳大利亚虽然四面环海,但是气候十分干旱,请解释其气候干旱的成因。 (3)说出西澳大利亚州主要的产业类型,并任选其一分析其发展优势。 【答案】(1)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白天和夜晚有不同风向的风;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且西风势力较强,风力较大。(答对三点即可) (2)澳大利亚中部与南部地区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少;东部有山脉的阻挡,东北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无法到达;西部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降水少。(答对三点即可) (3)畜牧业、采矿业、旅游业。(答对两点即可)畜牧业:气候干旱,草原面积广;地广人稀;天敌少;交通便利。采矿业: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条件优越;拥有良好的海运条件,使资源外运。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优越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交通条件优越;服务质量高,接待能力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的区域自然特征的成因和产业发展区位优势。要先结合图文信息,利用相关原理展开论述。 (1)结合材料可知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因此可以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来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一天中风向多变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陆风,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昼夜形成风向不同的海陆风;冬季该地受盛行西风的控制,西部临近大面积海洋,西风从海上吹来,摩擦力小,风力较强,西风风力较大。 (2)主要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和洋流进行分析。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这使得该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东部为大分水岭,阻挡了由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西部地区受寒流减湿作用影响,降水稀少。 (3)结合西澳大利亚州自然环境,其主要的产业类型是畜牧业、采矿业、旅游业。西澳大利亚州气候干旱,草原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动物天敌少,交通便利便于产品运输,可以发展畜牧业;州内盐湖、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储藏量大,分布广,埋藏浅,易开发,拥有良好的海运条件,使资源外运,可以发展采矿业;该州自然条件变化大,色彩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有优越的自然风光,也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海陆兼备,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旅游服务质量高,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34.【旅游地理】 到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一睹日照金山的珠峰,是很多游客最大的愿望。尽管路途遥远,“到此一游”者络绎不绝,仅2018年就有6万多游客在珠峰大本营留下了足迹。西藏自治区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自2018年12月5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海拔5150米)以上核心区域旅游。这意味着,游客去珠峰参观须止步于绒布寺,不能去往离绒布寺两千米之外的珠峰大本营,车水马龙的珠峰大本营(下图)成为历史。 说明珠峰管理局禁止游客进入珠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的理由。 【答案】(珠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海拔高,生态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环境承载力有限);自然环境恶劣(气象条件较差),最佳旅游时间短,游客较集中;游客数量迅速增加,会对当地造成污染和生态破坏;基础设施不足,旅游接待能力有限;高海拔地区,易发生雪崩等自然灾害,对游客人身安全有极大隐患。 【解析】珠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海拔5150米,海拔高,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有限,一旦破坏难以恢复;自然环境恶劣,气象条件较差,最佳旅游时间短,游客较集中,易造成环境问题;“到此一游”者络绎不绝,仅2018年就有6万多游客在珠峰大本营留下了足迹,游客数量迅速增加,会对当地造成污染和生态破坏;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足,旅游接待能力有限;高海拔地区,易发生雪崩等自然灾害,对游客人身安全有极大隐患。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理】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试题(解析版)
- 【精品】小学三年级班队工作总结_班主任工作计划_
-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
- 高考化学专题练习有关有机分子式确定的计算含解析
- 外出学习考察调研精品范文40篇合集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物理第五章交变电流
- 湖南省临湘一中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4讲 力的合成和分解能力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历史】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重庆市中考数学试题A卷解析版
-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